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CRP)增高说明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2004年5月-2006年3月,我们采用氟伐他汀治疗ACS患者67例,并观察了治疗后患者血清高敏CRP(hsCRP)及血脂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林丛  周野  孙晓冬 《心脑血管病防治》2006,6(3):177-178,176
目的观察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炎症反应的差异以及评价氟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指标的变化。方法检测48例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与年龄和性别匹配的48例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入院时的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记数,并分析糖尿病组加氟伐他汀和未加氟伐他汀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记数的差异。结果糖尿病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记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13.13±3.73mg/Lν10.84±3.09 mg/L,P<0.01;8.89±1.65×109/Lν7.98±1.36×109/L,P<0.01),糖尿病组氟伐他汀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记数明显要低于治疗前及非氟伐他汀治疗组(9.93±2.60 mg/Lν13.23±3.81mg/L,P<0.01;7.21±1.51×109/Lν9.09±1.75×109/L,P<0.0),(9.93±2.60mg/Lν12.30±2.57 mg/L,P<0.01;7.21±1.51×109/Lν8.26±1.75×109/L,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的病人其炎性指标较非糖尿病病人升高更加明显,氟伐他汀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炎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兔早期左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评价C反应蛋白(CRP)对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将梗死后24h存活兔随机分成:AMI模型组(M组,n=11),AMI氟伐他汀组(F组,n=12),另设假手术组(S组,n=10)。给药2周后,测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各组间左室重构各指标。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AMI模型组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重量(LVW)、左室重量指数(LVWI)、血CRP均显著增加(P<0.05),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均显著降低(P<0.05)。与AMI模型组相比,AMI氟伐他汀组LVEDP、LVW、LVWI、血CRP均显著降低(P<0.05),LVSP、±dp/dtmax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氟伐他汀减少心梗后CRP的作用可能是其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左室重构的机制之一。高浓度血CRP是预测心肌梗死急性期发生心室重构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氟伐他汀(商品名,来适可)干预预防研究(lescol intervention prevention study,LIPS)是第一个针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以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梗,冠状动脉搭桥术或再次PCI)发生作为主要终点的他汀类药物的前瞻性二级预防试验,属于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该试验由欧洲、加拿大和巴西的57个指定的医学中心来完成。  相似文献   

5.
氟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氟伐他汀对血脂、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60例ACS患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用氟伐他汀治疗),观察用药前后血脂、缺血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用药后血脂明显下降(P<0.05),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x2=4.72,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肌酸磷酸激酶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ACS早期应用氟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章袆 《山东医药》2004,44(28):55-56
近年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是其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有效措施。为此,本研究观察了氟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脏事件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缓释片对高龄(年龄>80岁)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2例高龄ACS患者,入院时随机分成两组.氟伐他汀组56例,给予氟伐他汀缓释片80 mg,每晚一次口服.阿托伐他汀组2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一次口服.两组随访8周,观察血脂、肝功能、肾功能水平及缺血心脏事件(需住院治疗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心功能恶化)发生的影响.结果 氟伐他汀缓释片组患者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伐他汀缓释片组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在降低血脂水平及缺血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伐他汀缓释片可明显降低高龄ACS患者近期的血脂水平、改善预后;氟伐他汀缓释片在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近期降低血脂水平及缺血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与阿托伐他汀相比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性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3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3例,起始负荷量阿托伐他汀80 mg,次日每日20 mg;B组40例,每日阿托伐他汀20 mg.于服药前、服药后1周分别测定sICAM-1及hs-CR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ICAM-1及hs-CR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1周A组sICAM-1及hs-CRP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sICAM-1及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9.
王岩 《山东医药》2004,44(25):54-5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急危重症,C反应蛋白(CRP)是炎性反应的标志物,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据文献报道,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特性。为探讨氟伐他汀对AMI患者CRP水平的影响,我们进行相关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俞淑文  吕以杰 《山东医药》2004,44(19):33-34
1999~2001年,我们研究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8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探讨调脂干预对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炎症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4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高、低剂量两组,每组32例,自入院起低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高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均服用7 d;并选择3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在治疗前后采血行心内科相关化验检查及血浆hs-CRP水平检测。结果治疗前高、低剂量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高、低剂量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 ACS患者初期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显著降低血浆hs-CRP水平,且高剂量较低剂量作用更明显,说明早期大剂量使用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改善炎症反应、有利于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有益于降低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2.
田恒松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3991-399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术后3~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率高达20%~30%〔1〕。他汀类药物具有多效性,主要包括阻止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防止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强化氟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金属基质蛋白酶-6(MMPs-6)的影响。方法将85例ACS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强化治疗组(45例)和常规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口服氟伐他汀80mg/d,对照组仅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85例ACS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hs-CRP、IL-6及MMPs-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ACS患者血清hs-CRP、IL-6及MMPs-6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8周与治疗前比较,强化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的hs-CRP、IL-6及MMPs-6水平均显著下降;与常规对照组比较,强化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及MMPs-6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CS患者中,强化氟伐他汀治疗可通过显著降低血清hs-CRP、IL-6及MMPs-6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减轻ACS患者粥样斑块内的炎症,更加有益于ACS患者。  相似文献   

14.
陈岩  袁勇 《山东医药》2008,48(14):119-120
将10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银杏叶片和氟伐他汀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氟伐他汀治疗.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和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提示银杏叶片联合氟伐他汀片运用在临床上比单独运用氟伐他汀片更好地降低血胆固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应用不同剂量氟伐他汀(40mg、80mg)治疗12周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对缺血事件的影响,探讨较大剂量氟伐他汀治疗U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UA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ACEI、硝酸酯类及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40mg/d睡前服用,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80mg/d睡前服用。于入院第1天及治疗后第12周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含量及肝肾功能、肌酸磷酸激酶(CK)、心肌钙蛋白T(CTNT),并应用24h动态心电图(IHOLTER)记录缺血事件发生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B组(80mg/d)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组间也有显著差异。结论 80mg剂量氟伐他汀早期干预能明显抑制UA的炎性反应,降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对76例男性患者进冠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根据临床分为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分别对hs-CRP进行检测。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和40mg治疗3月,观察对hs-CRP的影响及安全性。结果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hs-CRP水平逐渐升高。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hs-CRP水平进行性升高。40mg大剂量组在1月时hs-CRP即开始下降,并且比同期20mg小剂量组下降明显。结论hs-CRP可反映ACS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均可降低hs-CRP水平,40mg剂量组降低ACS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同一种他汀类药物不同剂量在不同血脂水平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病早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所有入选ACS患者按血脂水平分成正常血脂组和高脂血症组。正常血脂组分为对照组、10mg和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高脂血症组分为10mg和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0mg和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分别在患者发病12-48h内采血后即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或40mg,1次/d,口服8周。分别在用药前,治疗2周末、4周末及8周末测定血脂和血清hs~CRP,记录不良反应。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患者TC、LDL—C和hs—CRP水平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40mg组下降更明显(P〈0.01)。同一剂量时,高脂血症组降低更显著(P〈0.01),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CRP的降低程度与血脂变化无相关性。结论无论对正常血脂组还是高脂血症组的ACS患者,40mg阿托伐他汀的降脂及抗炎作用均显著高于10mg阿托伐他汀,且起效快,安全,临床受益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脉支架术后患者血脂、hs-CRP及再狭窄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冠心病患者49例,分为瑞托伐他汀组(n=27)和对照组(n=22),瑞舒伐他汀组为术后能够坚持瑞托伐他汀连续治疗者,对照组为未坚持瑞托伐他汀连续治疗的患者,余治疗相同。测定术前及术后6个月血脂[包括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随访术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扫描评估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发生率。结果①瑞舒伐他汀组6个月后的TC、TG、LDL-C和HDL-C与术前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hs-CRP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③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8);④两组支架内ISR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改善PCI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术后6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和IS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尿蛋白、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探讨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2型早期糖尿病肾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加睡前服用氟伐他汀组,测定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肌酐、C反应蛋白、24小时尿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等。结果氟伐他汀治疗后对无论有无血脂异常患者其尿白蛋白排泄率、24小时尿蛋白、C反应蛋白等均明显降低。结论氟伐他汀可通过非降脂效应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20.
将6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予以常规治疗,Ⅰ、Ⅱ组在Ⅲ组基础上,分别予阿托伐他汀20mg/d、氟伐他汀40mg/d,均治疗3d。结果三组治疗前后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组治疗后一氧化氮(NO)明显升高(P均〈0.05),内皮素-1(ET-1)水平下降,但P〉0.05,Ⅰ、Ⅱ组间比较,P〉0.05,Ⅲ组治疗前后NO、ET-1无显著改变。证实他汀类药物短期治疗ACS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