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消旋聚乳酸/神经生长因子(PDLLA/NGF)复合导管中促进大白鼠神经再生的神经生长因子的合适含量。方法Wistar雌性大白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各组采用PDLLA/NGF复合导管中的NGF含量分别为10 0u、2 5 0u、40 0u、5 0 0u和80 0u。将每组动物的右侧坐骨神经造成10mm缺损的间隙,分别以不同NGF含量的PDLLA/NGF复合导管桥接缺损。术后6个月检测比较各组坐骨神经的再生情况。结果NGF含量为40 0u和5 0 0u的PDLLA/NGF复合导管桥接组的神经再生情况显著优于其它3组(P <0 .0 1或P <0 .0 5 ) ,而该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其余3组中,NGF含量为80 0u组的神经再生情况最差。结论PDLLA/NGF复合导管中NGF的含量为40 0~5 0 0u左右,对促进大白鼠神经再生最为合适。NGF含量过高反而不利于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消旋聚乳酸/神经生长因子(poly d,1-lactic acid/nerve growth factors,PDLLA/NGF)复合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修复的量效作用。方法分别以PDLLA导管和含有400μ、800μ NGF的PDLLA/NGF复合导管桥接于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处。术后3个月用电生理测定、组织学检测等方法观察神经再生情况。结果在PDUA/NGF复合导管中,NGF含量为400μ组,较含量为800μ组和PDLLA导管组的坐骨神经再生效果好。结论PDLLA/NGF复合导管中NGF对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存在量效关系,适量的NGF能促进神经再生,而含量过高反而对神经再生不利。  相似文献   

3.
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切断兔双侧坐骨神经,用硅胶管桥接,神经两断端在管内相距6mm,一侧管内注入神经生长因子溶液,另一侧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以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术后1 ̄5周取标本,经光镜、电镜及轴突图像分析检测。结果:注入神经生长因子管内再生神经干的直径是对照侧的2位,神经远断端再生神经轴突数目及其再生轴突恢复率是对照侧的2.5倍。结论;外源  相似文献   

4.
神经生长因子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躯体运动神经元对NGF是否具有应答能力至今尚缺乏直接证据[1,2],我们采用自体静脉+基底膜+NGF桥接兔坐骨神经15mm缺损,探讨外源性NGF对运动神经元再生的促进作用。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分组与桥接体制备健康兔24只,体重约2-0~2-5kg。随机分为实验组(静脉+基底膜+NGF)和对照组(静脉+基底膜+NS)。每组12只。取自体臀外静脉,长度25~30mm。基底膜取顺产胎儿羊膜,洗涤,去上皮细胞,修剪,备用。NGF(1000u/ml)由军事科学院第三研究所提供。二、手术方法兔耳缘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消旋聚乳酸/神经生长因子(PDLLA/NGF)复合膜包绕神经缝接部位是否具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白鼠16只,随机分为2组:A组(神经端端缝接)8只;B组(神经端端缝接并缝接部位包绕PDLLA/NGF复合膜)8只。显露每只动物的右侧坐骨神经,利刀横断。A组以外膜缝合法端端缝接;B组以外膜缝合法端端缝接后,在缝接部位包绕1层PDLLA刷GF(含量250U)复合膜。6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神经再生情况。结果B组的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直径、轴突直径、髓鞘厚度均优于A组。结论PDLLA/NGF复合膜包绕神经缝接部位具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  相似文献   

6.
神经生长因子促再生周围神经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证实神经生长因子(NGF)具有促进大鼠再生坐骨神经中的血管生成作用:[方法]用单通道的砷胶管桥接75只Wistar大鼠1cm的坐骨神经缺损,在桥接管内给药,并将它们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医用几丁糖组、NGF+医用几丁糖组,每组25只,在5个不同时相点(0,2,7,14,30d),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再生坐骨神经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CD34的表达。[结果]随着时间的增加(30d以内),CD34的表达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其中在0.2d时,坐骨神经中没有CD34表达:7、14、30d时,NGF+医用几丁糖组的CD34阳性染色显著多于医用几丁糖和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医用几丁糖组和生理盐水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NGF能促进再生周围神经的血管生成;NGF能促进毛细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白芨胶载神经生长因子促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验证白芨胶(bletillastriatagelatin,BSG)作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载体的可行性,将BSG,NGF和BSG+NGF分别加到无血清培养基中,观察对鸡胚背根神经节突起生长的影响,另用硅胶管桥接大鼠10mm长坐骨神经缺损,管内分别注入生理盐水,BSG,NGF,BSG+NGF,术后4周,8周行光镜,电镜,图像分析等检测,结果表明:BSG+NGF和  相似文献   

8.
神经生长因子促周围神经再生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促神经再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994年~1995年,对11例前臂及腕部神经断裂采用了模拟神经再生室的小间隙静脉桥接法,室内注入神经生长因子,外源性提高再生室内的神经生长因子浓度。结果:经过术后1年的随访观察,按照低位神经损伤恢复的评定标准,全部病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的再生(特别是感觉神经再生)有明显作用。临床采用再生室的小间隙桥接法室内注入神经生长因子,经轴突逆向运输达胞体而发挥作用。为神经生长因子临床应用提供一种有效、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复合神经生长因子的纳米纤维导管促神经再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复合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导管的可行性,检测神经生长因子的活性及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应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以可降解生物材料乳酸己内酯共聚物[P(LLA-CL)]为壳层材料、神经牛长冈子(NGF)和牛血清蛋白(BSA)为芯层材料的纳米纤维,纺织成神经导管复合体.模拟体内环境进行体外降解缓释8周,在不同时间点,应用PCI2细胞培养法检测缓释液中NGF的生物活性.构建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损模型.分别采用自体神经移植(A组)、P(LLA-CL)/BSA/NGF导管(B组)、P(LLA-CL)/BSA导管加一次性注射NGF(C组)、P(LLA-CL)/BSA导管(D组)桥接神经断端,术后12周进行再生神经形态学等观察.结果 P(LLA-CL)/BSA/NGF导管在体外8周尚末完全降解.能够持续释放NGF,并保持牛物活性.解剖观察可见再牛神经均通过神经导管,B组再生神经的卣径最均匀一致,达到正常神经的直径.透射电镜图片显示,A组和B组神经纤维数日多、大小均匀、成熟良好,C组和D组纤维结缔组织多、神经纤维细小、髓鞘薄.结论 P(LLA-CL)/BSA/NGF导管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能够诱导并促进神经再生,提高神经再牛的质量,其移植效果接近于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0.
神经生长因子对周围神经运动纤维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神经生长因子对周围神经运动纤维再生的影响罗永湘方煌庞清江马金忠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是一种对交感和感觉神经元生长、发育、分化、存活和功能特性的表达,具有重要调剂作用的神经营养因子。它在神经再生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中有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异体神经片段经皮下包埋不同时段后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55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5组,A、B、C组(实验组)和D组(对照组)每组各10只,E组(供体组)15只。E组动物在出骨盆口以远5mm处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向远端游离约15mm,切断作为移植物。A、B、C组动物均行左侧大腿切口,皮下钝性分离,埋入供体神经片段。术后1周(A组)、2周(B组)、3周(C组)显露右侧坐骨神经,距骨盆出口约5mm处切断,向远端游离约10mm再切断,取出对侧包埋的神经片段,修剪远近端保留长度约10mm,移植于右侧神经缺损处。D组显露右侧坐骨神经后,在距骨盆出口约5mm处切断,向远端游离约10mm后再切断,原位缝合。术后2、4、6、8、10及12周监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al index,SFI),术后12周行电生理检查测试运动神经诱发电位的传导速度及潜伏期,组织学检测移植神经再生轴突数目和面积,以及移植神经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术后各组SFI逐渐下降,12周时A组和D组的SFI最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别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组和D组再生大量有髓神经纤维及少量无髓神经纤维,再生神经的数量和结构与正常神经相似,图像分析显示两组间无明显差别,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D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潜伏期结果无差异,优于B组和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体神经片断皮下包埋后有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皮下包埋1周组促神经再生作用优于皮下包埋2、3周组。  相似文献   

12.
鹿茸多肽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局部给药和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制备厚度为50μm、浓度分别为3mg/g及15mg/g的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取3~6月龄Wistar大鼠72只,雌雄不限,体重(250±50)g,制备坐骨神经切断模型。模型制备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18只。A组:吻合后不作任何处理;B组:术后每隔1d术侧腓肠肌内注射10mg/L鹿茸多肽1mL;C组:神经吻合口部位包绕3mg/g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D组:神经吻合口部位包绕15mg/g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术后第2、4及6周,大体观察神经断端粘连情况,行电生理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半定量分析、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逆行示踪。结果术后各组大鼠行为无明显异常,足底、足趾均无溃疡;神经吻合口处均无神经瘤形成。术后2、4及6周,A组神经吻合处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B组仅有轻度粘连,C、D组无明显粘连。术后各时间点小腿三头肌诱发电位恢复率B、C、D组明显高于A组(P<0.01),D组优于B组和C组(P<0.05);2、4周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时C组优于B组(P<0.05)。再生神经纤维轴突及髓鞘TGF-β1、IGF抗原染色:A组轻度着色,B、C、D组随观察时间的延长着色逐渐加深。各时间点B、C、D组TGF-β1、IGF抗原表达均较A组高(P<0.05);术后6周,D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P逆行示踪实验:随时间延长,被标记的有髓神经纤维逐渐增多,B、C、D组标记阳性的有髓神经纤维数明显高于A组,D组高于其他组,B组和C组差异不明显。结论鹿茸多肽局部应用和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包绕神经吻合口周围对神经再生均有促进作用,此作用与鹿茸多肽有明显量效关系,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有预防神经粘连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免疫抑制状态下的周围神经再生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 讨论免疫抑制下的周围神经再生。方法 较全面综述了周围神经损伤与免疫反应的关系、不同免疫抑制剂作用下的实验性神经再生结果及人类异体手移植后的临床发现。结果 免疫抑制状态下周围神经再生加快。结论 周围神经损伤后将发生免疫反应 ,从而影响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复合缓释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 方法采用药物微球技术制备NGF微球,与生物纤维蛋白胶混合形成NGF复合缓释制剂.取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体重280~300 g,制备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取健康雄性Wismr大鼠52只,体重250~300 g,制备大鼠左侧世骨神经10 mm缺损模型.根据修复缺损材料不同,随机分成4组(n=13):自体神经移植组(A组)、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加NGF复合缓释制剂组(B组)、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C组)和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和纤维蛋白胶组(D组).右侧不作处理作为空白埘照组.术后行大体观察;术后2周测鼍神经轴突生长距离;术后16周行电生理检测,计算术侧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恢复率、术侧小腿三头肌收缩力恢复率及湿重恢复率,并行移植神经吻合中段HE和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观察. 结果 所有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切口愈合良好.术后2周A组神经再生距离较其余3组长(P<0.05),B组优于C、D组(P<0.05),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周,A、B、C、D组术侧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恢复率分别为73.37%±7.82%、70.39%±8.45%、53.51%±6.31%、55.28%±5.37%;A、B组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术侧小腿三头肌收缩力恢复率分别为85.33%±5.59%、69.79%±5.31%、64.46%±8.49%、63.35%±6.40%:A组与B、C、D组比较筹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术侧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分别为62.54%±8.25%、53.73%±4.56%、46.37%±5.68%、45.78%±7.14%;A组与B、C、D组比较筹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图像分析示B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轴突直径及髓鞘厚度均优于C、D组(P<0.05),B组轴突直径小于A组(P<0.05). 结论 复合缓释NGF的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能满意修复一定长度的周围神经缺损,是一种有效的周围神经组织工程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5.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用硅胶管桥接大鼠坐骨神经6mm长的缺损,管内注入生理盐水稀释的bFGF,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1、3、5周作神经电生理检查及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bFGF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神经纤维密度、轴突直径、髓鞘厚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bFGF能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6.
靶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促进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为研究在靶肌肉上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的可行性。方法:用硅胶管桥接大鼠双侧5mm长坐骨神经缺损,术后第1天向右侧胫前肌及腓肠肌分别注射高剂量(8μg/d)、低剂量(0.8μg/d)的2.5sNGF和等量生理盐水,术后20、40、80天,运用胫前肌湿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形态学及图像分析等手段测定各项指标。结果:高NGF组和低NGF组再生神经在结构及功能上均优于对照组,术后40天高NGF轴突直径优于低NGF组,高NGF组内右侧明显优于左侧。结论:靶肌肉注射NGF能促进鼠坐骨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7.
神经移植段对神经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神经移植段的方向对神经再生的影响,采用硅胶管桥接Wistar大鼠双侧坐骨神经,一侧硅胶管远端套接顺行神经移植段,另一侧套接逆行神经移植段,术后2,4及6周取材。  相似文献   

18.
经皮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观察经皮电刺激能否促进周围神经再生,选用36只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的神经断端吻合与钳夹损伤后的神经干瘢痕模型,通过参数为2~5Hz,0.4ms,24~48V的经皮电刺激,分别于术后1~6周,进行电生理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电刺激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肌肉最大诱发电位波幅、神经纤维生长速度、吻合口轴突通过率、肌纤维截面积及肌重均优于同期对照侧。表明经皮电刺激能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9.
靶肌肉注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促周围神经再生的功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靶肌肉注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对受损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用硅胶管桥接 80只大鼠左侧坐骨神经长 6 m m缺损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行 CNTF、生理盐水 (NS)靶肌肉注射。术后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SFI)测定、电生理检测、轴突图像分析及霍乱毒素 -辣根过氧化物酶 (CB- HRP)逆行追踪。结果  CNTF组 SFI恢复率、各项电生理及轴突图像分析指标、CB- HRP标记的脊髓前角运动细胞数明显优于 NS组。结论 靶肌肉注射 CNTF可明显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周围神经端侧动脉套接后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动脉套接后神经再生的可能性及其特点. 方法取SD大鼠75只,在股骨中下段切断腓神经,将近断端逆转90度包埋于肌肉中.随机分为5组.A组:将截取的左颈总动脉套接于右侧正常胫神经侧方与腓总神经远端2 mm距离之间,缝合部胫神经外膜不予切除;B组:在胫神经套接部外膜开窗1.0 mm;C组:腓总神经切断14天后再予动脉套接,余同B组;D组:同B组,且于动脉套接部注入神经生长因子(neural growth factor, NGF)1 ml;E组:将腓总神经远端以端侧缝合形式直接缝合于胫神经的一侧,外膜开窗1.0 mm.术后4、8和12周分别行组织学、电镜和神经纤维计数等检查. 结果 4周时C、D及E组周边区域有神经纤维轴突和髓鞘再生,A组则无神经纤维生长; 8周时C、D及E组再生神经纤维较B组多,E组神经纤维较C、D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周时C、D及E组神经纤维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及D组有较丰富的神经再生,与神经端侧直接吻合的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神经端侧2 mm距离动脉套接可作为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