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脏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新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脏纤维化,以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为特征,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最终结局。本质上,肾纤维化是以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积聚和沉积为特征的过程。产生基质的细胞活化是肾纤维化形成的关键。生理情况下,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产生适量的胶原基质充填肾单位、血管和肾被膜之间的空隙。随年龄增长肾脏体积逐渐增大,成纤维细胞主要起肾间质重塑作用。当损伤及炎症因素持续存在时,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产生过量的细胞外基质。新合成的成纤维胶原成分在肾组织沉积。此外,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是主要的产生细胞外基质的细胞。肾纤维化早期,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与肺肌成纤维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发性肺纤维化 ( idiopathic pulmonaryfibrosis,IPF)是一种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缺乏治疗手段的致命性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其病理特征是肺泡上皮损伤、成纤维细胞灶(fibroblast foci)的形成以及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最终导致了肺组织结构的异常重塑[1,2]。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成纤维细胞灶主要由表达α 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oothmuscle actin,α SMA)的肌成纤维细胞构成,是造成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的主要细胞[3,4]。大量成纤维细胞灶的出现可提示纤维化处于进行性活动期,可作为IPF进入不可逆纤维化过程的一个组织病理上的指标[2]…  相似文献   

3.
心肌纤维化是指胶原浓度显著升高或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高于正常值。其主要的特征为成纤维细胞数目增多和心肌细胞外间质胶原过度沉积。心肌纤维化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均存在,与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碍及心脏猝死密切相关。预防和逆转心肌纤维化已成为众多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4.
心肌重构在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生及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心脏急性或慢性损伤时,多种细胞机制参与了心肌的重构过程,这其中免疫细胞如T淋巴细胞可以通过细胞信号相关蛋白,激活心肌成纤维细胞,导致前胶原在细胞外基质沉积促使心肌纤维化的形成。了解T细胞亚群与成纤维细胞在免疫炎症机制介导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有助于从免疫炎症角度进一步了解心肌重构,为心力衰竭的预后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心脏纤维化参与多种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可导致心脏重塑和功能障碍,最终引起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心脏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并分化为心脏肌成纤维细胞以及心脏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等是心脏纤维化的主要病理基础。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是一种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主要介导Ca2+内流来调节细胞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心肌中TRP通道除调控多种生理功能外,同时参与心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对心脏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TRP通道作为治疗心脏纤维化的新靶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心肌纤维化是以成纤维细胞分泌的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为特征的心血管疾病晚期表现。整合素β1作为一种跨膜黏附分子,在"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之间进行力学信号和生化信号的双向转导,传递着促进纤维化和保护心肌组织的双重信息,进而影响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分泌等导致心肌纤维化的关键性细胞事件。现就整合素β1及其相关蛋白在上述细胞事件中发挥的信号传递机制做一综述,并探讨以整合素β1及其相关蛋白为靶标的心肌纤维化治疗契机。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不明、慢性纤维化性的间质性肺炎,以间质纤维化、肌成纤维细胞过度分化增殖以及细胞外基质沉积为主要病理特征,最终导致肺结构破坏,呼吸功能衰竭.IPF预后差,治疗手段十分有限.目前认为,IPF发生的始动因素是不明原因的肺泡微损伤,继而导致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的激活和肺泡基底膜的破坏.激活的TGF-β可促进上皮细胞的凋亡、上皮间质转化、成纤维细胞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最终导致肺组织纤维化的形成及肺功能的丧失.本文主要对TGF-β在IP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与肺肌成纤维细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缺乏治疗手段的致命性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其病理特征是肺泡上皮损伤、成纤维细胞灶(fihrohlast foci)的形成以及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最终导致了肺组织结构的异常重塑。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成纤维细胞灶主要由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肌成纤维细胞构成,是造成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的主要细胞。大量成纤维细胞灶的出现可提示纤维化处于进行性活动期,可作为IPF进入不可逆纤维化过程的一个组织病理上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疾病的胶原重塑及其干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脏的细胞外间质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的胶原蛋白组成。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致病因子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合成和分泌大量胶原纤维,沉积于心肌间质,导致心脏胶原重塑,由此引起心脏结构、功能异常。抑制胶原重塑,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因此,对心脏胶原代谢的干预为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心肌成纤维细胞在心脏中是数量最大的细胞,它们通过维持细胞外基质平衡在受损或衰竭心脏中纤维化心肌重塑发挥重要作用。它既调节正常的心脏功能,也参与高血压病、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的不良心肌重塑。综述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特性,包括起源、机械电特性、细胞外基质代谢中的作用,以及正常和病理状态下心肌成纤维细胞对环境刺激的功能反应和分泌生物活性因子的能力,并总结以心肌成纤维细胞为靶细胞调节心肌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1.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心肌间质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心力衰竭的进展过程中,心室重构起主要作用。心室重构包括心肌实质重构和心肌间质重构,心肌间质重构是指成纤维细胞增生、纤维化以及细胞外基质胶原网的量和组成的变化。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种能特异地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的Zn^2 依赖的酶家族,心肌中的MMPs能够降解心脏中所有的基质成分,是心肌间质重构中基质降解的推动力量。MMPs的表达与活性受到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以及金属蛋白酶组织型抑制物等因子的调控。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调节MMPs的活性,可以改变心肌间质重构过程,从而最终改变心力衰竭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前研究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塑,因此,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心肌重塑是防治心肌衰竭发生的重要治疗原则之一.而心肌重塑的基础是心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心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主要是胶原沉积和纤维化[1].有研究表明,Rho激酶抑制剂抑制胶原Ⅲ的表达,防治心肌纤维化,延缓心肌重塑,改善心功能[2].本研究观察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对AMI患者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心肌纤维化是心肌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导致的心脏病理性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晰。因此,心肌纤维化的治疗方式的研究仍受限制。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对心肌纤维化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及其代谢、神经激素系统、炎症反应的异常以及非编码RNA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心肌纤维化的潜在分子发病机制及治疗靶标提供了基础。本文进一步综述了中医药防治心肌纤维化的研究现状,以期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多用药依据,促进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整体寿命的延长,老年性疾病逐渐成为医疗难题,心肌纤维化作为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可严重影响预后.心肌纤维化与心肌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心肌间质内细胞外基质(ECM)蛋白沉积有关[1].研究表明,心房纤维化与心房颤动(房颤)的持续性密切相关[2].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在调节钙...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脏损伤后的一种修复反应,表现为炎性细胞募集并诱发级联反应,肝脏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B)激活和再生,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特别是胶原物质等过度形成和沉积。多种细胞和分子通过各种方式作用于肝纤维化的不同环节,最终导致ECM合成和降解不平衡,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所共有的病理改变和必经途  相似文献   

16.
李颖  戴夫  彭琼  甘惠中 《胃肠病学》2013,(8):503-505
肠壁纤维化是炎症性肠病(IBD)常见的晚期并发症,其是一个慢性进展性过程,特点为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沉积,导致肠壁增厚、肠腔狭窄。肠壁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涉及慢性炎症与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与内皮细胞的转化(通过EMT和EndoMT)、多种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对肠壁纤维化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研究可为寻找新的IBD治疗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大量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是纤维化的主要病理特征,Sestrin2(Sesn2)是高度保守的应激反应蛋白Sestrin家族的一员,具有抗氧化活性。最近研究发现Sesn2在诸多器官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调节作用。本文就Sesn2在肺脏、肝脏、肾脏、心脏等常见器官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做一综述,以期为抗纤维化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点。1纤维化概述纤维化是以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大量细胞外基质  相似文献   

18.
心肌纤维化(M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引发的病理损害,高血压是引发MF最主要的原因之一,MF是高血压导致心室重构的基本特征.形成高血压MF的机制较为复杂,受多种细胞生长因子的调控,并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有关.在高血压MF形成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与高血压MF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因子之一,TGF-β1可促进胶原基因表达和心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进而导致心肌细胞外基质(ECM)合成、沉积增加,最终导致MF[1,2].TGF-β1/Smads信号传导途径与MF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通路的异常活化参与人类多种脏器纤维化的发病过程.本文对TGF-β1/Smads信号通路与高血压MF之间的关系及中医药防治高血压MF现状进行探讨,希望为高血压MF的中医药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心肌纤维化以心脏中非收缩性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在心肌中为主要特征,并且在各种病理生理条件下,心肌纤维化可以造成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到某一阶段的主要病理表现,它破坏心肌结构,扰乱心肌兴奋收缩耦联,并损害其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并加重心律失常和心功能障碍,从而使心脏疾病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并且影响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进程和结局。目前多项研究表明,心肌纤维化的致病因素很多,但其发生发展的具体病理机制尚未明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研究表明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活性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质蛋白和生长因子等与心肌纤维化密切相关。本文就心肌纤维化的发生中涉及的分子机制及其治疗选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各种因素启动的增殖性疾病,肺纤维化的基本病理过程为:持续性炎症、细胞损伤、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沉积.该病的特征是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导致肺泡结构破坏和间叶细胞(成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以及由这些类型细胞导致的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过度沉积.目前对其发病机制仍有许多不明之处.在早期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中认为,肺间质纤维化的形成是由于炎症和细胞损伤激活了肺间质内成纤维细胞,并引起其过度增殖的结果.但临床抗炎治疗在肺纤维化的治疗中未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的事实,使研究者对上述理论产生怀疑.Willis等的研究结果使人们认识到肺间质纤维化并不是一个持续性炎症过程,而是一个非正常的损伤-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