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院前预警对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就诊到溶栓时间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经我院卒中绿色通道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15例AI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院前预警(n=40)和无院前预警经门、急诊就诊(n=75)进入卒中绿色通道患者就诊至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的差异.同时观察2组患者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onset to needle time,ONT)、出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90 d良好神经功能预后(mRS评分0~2)率、90 d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院前预警组ONT略长于无院前预警组[(207.00±89.71) min vs(175.11 ±65.21) min,P=0.031];但DNT明显短于无院前预警组[(42.57±19.58) min vs(59.55±13.95) min,P<0.01];2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90 d良好神经功能预后率、90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各环节的时间节点分析结果显示,院前预警组患者入院-开始影像检查、获得影像结果-患者家属同意溶栓的时间明显短于无院前预警组(P <0.05,P<0.01);2组患者开始影像检查-影像检查结束时间、患者家属同意溶栓-开始溶栓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预警可明显缩短患者DNT.对于不具备溶栓条件的机构转诊可疑AIS患者时,应做到院前预警.  相似文献   

2.
背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成年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恢复是全世界的一个主要健康问题。尽管在有效预防和治疗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仍面临着重大挑战,特别是急诊处理,静脉溶栓治疗是唯一一种改善患者预后的方法,但只有少数患者能使用。目的 探讨优化静脉溶栓流程对AIS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用药时间(DNT)的影响及对高级卒中中心建设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2018年11月海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进行分组,2015年11月-2018年3月患者采用常规溶栓流程为常规组,2018年4-11月患者接受优化静脉溶栓流程为优化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发病至就诊时间(OTD)、入院至CT检查时间(DTI)、入院至化验检验时间(DTL)、DNT、溶栓距发病时间(TP_WINDOW)、症状性脑出血(sICH)发生率,入院时、溶栓24 h及出院时评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ΔNIHSS评分≥4分为有效,出院后3个月临床结局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结果 优化组入院时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与优化组患者OTD、sICH发生率、有效率、出院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组患者DTI、DTL、DNT、TP_WINDOW、出院后3个月mRS评分低于常规组,DNT<60 min所占比例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优化静脉溶栓流程可以有效缩短AIS患者DNT,并有助于DNT达标控制在60 min内,未增加溶栓出血风险且影响远期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浙江省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预后相关。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70家医院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212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通过急救车途径到达医院急诊室分为EMS组(808例)和非EMS组(1315例)。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及以下定义为预后良好。比较EMS组和非EMS组起病至溶栓时间(ONT)、起病至入院时间(ODT)、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和预后的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患者3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非EMS组比较,EMS组年龄更大、病情更重、合并心房颤动病史比例更高(均P < 0.05),两组ONT、ODT、DN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EMS与患者3个月预后良好无相关性(OR=0.856,95%CI:0.664~1.103,P>0.05)。结论: 目前EMS途径尚不能缩短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ONT等,也未能改变其3个月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流程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ACI患者。其中采用院前-院内实施一体化急救流程的6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由家属护送入院就诊,仅行院内急诊的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急救时间(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入院至动脉置鞘时间、动脉置鞘至闭塞血管再通时间)、预后,对比干预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变化。结果①救治成功率:观察组救治成功率96.83%(61/63)高于对照组80.95%(5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救治时间:观察组静脉溶栓15例,对照组静脉溶栓10例,观察组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血管内治疗46例,对照组急诊血管内治疗41例,观察组入院至动脉置鞘时间、动脉置鞘至闭塞血管再通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预后:经Ridit检验,观察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恢复良好率42.86%高于对照组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干预3周后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院内实施一体化急救流程能有效提高ACI患者急救成功率,缩短救治时间,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黄桂生 《中外医疗》2022,(18):48-51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应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亡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研究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院内急救干预,研究组行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变化与干预后急救时间。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8.35±6.1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0.32±5.45)分,神经功能评分(9.51±3.2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2.77±3.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2、4.157,P<0.05);研究组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入院至动脉置鞘时间、动脉置鞘至闭塞血管再通时间分别为(54.28±15.84)、(87.85±16.51)、(78.32±10.45)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03、5.979、2.125,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应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促使其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卒中溶栓绿色通道的构建、整改对发病到实施溶栓的时间(onset to treatment time,OTT)、院内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收集通过绿色通道溶栓患者118例的临床资料,以时间为界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61例。比较2组OTT、DNT、DNT≤60 min比率、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等。 结果观察组OTT、DNT短于对照组,DNT≤60 min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经过溶栓治疗72 h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2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NIHSS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BI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以后,观察组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分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卒中溶栓绿色通道的建立,能够显著缩短OTT、DNT,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残障程度,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节点线性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时间窗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l月—12月收治的时间窗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40例为观察组,采用卒中护士节点线性护理流程。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时间窗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救治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至溶栓治疗时间(DNT)、下达医嘱到溶栓时间(PNT)、入院24 h和2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溶栓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DNT 40.11±2.51分钟、PNT 8.62±1.52分钟,对照组DNT 86.20±2.13分钟,PNT 15.43±2.41分钟,观察组DNT、PN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观察组入院24小时和2周NIHSS评分分别为8.20±2.13分、6.15±1.13分,低于对照组的12.43±2.41分、9.14±2.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溶栓3个月MRS评分观察组1.62±0.52分,低于对照组的2.41±0.6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护士节点线性护理流程可缩短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DNT和PNT,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卒中护士为主导的护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是否对缩短患者静脉溶栓用药时间及增加静脉溶栓依从率,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的方法,对干预前(2017年4月~2018年3月)、实验期(2018年4月~2018年6月)、干预后(2018年7月~2019年6月)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进行分析。评估以卒中护士为主导的护理模式建立前后rt-PA(阿替普酶)到达医院急诊至静脉溶栓用药时间(DNT)和对应患者比例,并确定DNT的潜在改善是否与临床结果的改善相关。结果:建立以卒中护士为主导的护理模式后,患者DNT由干预前的(79.66±14.11) min缩短到(50.92±10.57)min(P<0.001)。发病到溶栓时间(ONT)从(217.25±34.64)min缩短到(209.57±31.37)min(P<0.05)。DNT≤60 min患者比例由15.9%上升到84.6%(P<0.001),而DNT≤45 min患者比例由2.3%上升到28.8%(P<0.001)。溶栓的依从性从(14/88)15.9%上升至(88/104)84.6%。3组患者在7 d后安全性如症状性颅内出血,mRs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DL评分提示预后好转(P<0.05)。结论:建立以卒中护士为主导的护理模式是缩短静脉溶栓用药时间、减少医院延迟,提高静脉溶栓依从率和改善预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缩短DNT(door to needle time)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本作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51名rt-PA静脉溶栓患者,根据患者从入院到静脉溶栓(DNT)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56例(DNT≤60min),B组95例(DNT60min)。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NHISS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溶栓后24小时NHISS评分、溶栓后7dNHISS评分、90d后MRS评分。结果与B组相比,A组在溶栓24h、溶栓7d的NHIS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90d后MRS评分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DNT时间能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下降程度,改善患者预后,同时能减少致死性脑出血及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30-33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简单智能精神状态(MMSE)评分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年5 月~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78 例急性AIS 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丁苯酞与马来酸桂哌齐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t-PA 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损伤、MMSE 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3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MSE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牙龈出血、颅内出血和泌尿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AIS 疗效显著,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认知功能恢复,且能够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锦州市2011—2020年布鲁菌病(布病)分布特征,为制定布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中2011—2020年锦州市布病个案数据,分析布病流行特征、病例就诊等情况。通过2011—2020年布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分析其暴发因素及特征。结果 2011—2020年锦州市累计报告布病病例4 30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50/10 万,发病率逐年增加(χ2趋势=448.969,P<0.001)。4 306例布病中,以饲养放牧人员(占82.65%)和养畜户周围人群为主(占8.55%);4—8月份为发病高峰,占62.73%;发病乡镇覆盖率为100%(105/105),累计报告病例数超过50例的乡镇27个,报告病例占全部病例数的58.71%;其中累计报告病例数超过100例的乡镇11个,占全部病例数的31.54%。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M(P25, P75)为10 (3,24)d;2011—2020年发病至就诊时间间隔7 d以内病例总体呈逐年增加趋势(χ2趋势=40.296,P<0.001)。市级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布病病例占全部报告病例的81.93%。2011—2020年锦州市共报告23起布病暴发疫情,均因接触染疫的羊、牛而感染。其中3起疫情的牛羊检出布鲁菌,均为羊3型,其余16起疫情的牛羊均已售卖,未做检测。结论 2011—2020年锦州市布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布病疫情地区分布呈总体散发,局部高发态势。建议在布病高发地区开展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遏制布病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锦州地区青少年错畸形发病原因,对病因进行干预,观察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市区和4个县区随机抽取1所高中,年龄在12~17周岁恒牙列初期的学生共2873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发病因素,针对病因实施干预,对比口腔宣教前后正畸门诊就诊量。用SPSS for Windows 11.5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表明,锦州地区恒牙列初期学生错畸形学生中有遗传因素者患病的概率是没有遗传因素者的400多倍;有舌习惯者患病的概率是没有舌习惯者的1.5倍。进行口腔宣教一年后,原调查人群中正畸人数显著增加,城乡正畸治疗比例差异显著。结论遗传因素是首要的发病因素,其次为舌习惯。口腔宣教直接影响患者对正畸治疗的认识及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设计锦州地区小学生综合行为调查表,分析该表的效度。方法 制订小学生行为调查表,利用因子分析与回归的方法讨论该表的内容一致性及结构效度。结果 该表具有较好的效度。结论 该表可用于锦州地区小学生的行为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锦州市健康老年居民头发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锦州市健康老年居民头发中锌,铝,锰,硒,铬,锗等元素的测试和研究,对锦州地区健康老年居民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有一定的了解,并提出改善其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方法和建议,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1992年4月~8月间,作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锦州市区534名育龄妇女血清风疹病毒 IgG 抗体,阴性率为13,48%。本次调查均未发现明显的风疹病史和体征。因此认为,该地区育龄妇女中风疹易感者较多,遭受风疹病毒侵袭的可能性是不可忽视的。为预防胎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发生,必须对育龄妇女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吸烟和肺癌     
作者进行了吸烟和原发性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是用Mantel-Haenszel法及1∶2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开始吸烟年龄20岁以下,吸烟年限15年以上,每日吸烟是20支以上患肺癌相对危险性较高。同时也阐明了吸烟、精神创伤史和慢性气管炎病史是锦州地区男性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吸烟、精神创伤史和室内煤烟污染是该区女性肺癌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我校入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344名学生进行肝功检测和HBsAg筛选,肝功能异常及HBsAg阳性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 肝功能异常者25例,阳性率为7.27%,HBsAg阳性率为11.34%。男性HBsAg阳性率为8.14%,女性为3.20%。25例肝功异常者中24例HBsAg阳性。39例HBsAg阳性者中,16例HBsAg和HBcAb皆为阳性(男9例,女7例)。受检男性的e抗原及e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我校学生中肝功能异常与HBV感染关系密切,男性HBV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8.
医生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其本身有着特殊的权力与义务。但是,通过对锦州,朝阳,葫芦岛,盘锦,阜新、铁岭、鞍山七个城市的问卷调查显示:目前,侵犯医生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中既有来自于医生、患者及其家属的原因,也有来自医院管理。社会舆论导向及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城市居民冠心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辽宁省35 岁以上城市居民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为冠心病的防治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地理经济水平随机抽取沈阳、鞍山和锦州3 个城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11 个行政区≥35 岁的15 376 名城区常驻(≥5 年)居民进行调查。由培训过的医师对调查对象进行血压测量和常见冠心病危险因素资料的收集。结果辽宁省城市居民冠心病患病率为2.23%,标化率为2.62%;男、女患病率分别为2.45%和2.03%。随着年龄的增加,冠心病患病率呈增高趋势。多元Logistic 逐步回归显示:年龄、性别、肥胖、腰臀比值、高血压、高血脂、高文化水平、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工人阶层相比,知识分子(OR =2.34,95%CI:1.56~3.50)和干部( OR=3.58,95%CI:2.46~5.21)是患冠心病的高危职业。超重肥胖伴有高血压、高血脂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是同龄健康者的7.48 倍(95%CI:4.94~11.34)。结论辽宁省城市居民冠心病患病率较高,高血脂是冠心病最显著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居民对冠心病危险因素和相关知识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1984年3月在锦西县渤海湾内捕得一条江豚,在它的体内发现两种吸虫,为我国的新发现。 1.椭园形弯曲吸虫(Campula oblonga)寄生于胆管内。获得成虫7条,长约6—10毫米,是一种较罕见的有肛门的吸虫。卵形如橄榄核,大小为83~88×40~48微米,它的横切面呈三角形。 2.西哈氏吸虫(Hadwenius seymouri)寄生于肠道内。细长白色的吸虫,测量成虫5条,长约11~22毫米,其阴茎末端具有逗点状小刺。虫卵与上述一种吸虫的虫卵很相似,但在无盖的一端较平。卵的大小为71~80×41~50微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