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明胶海绵颗粒联合碘化油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机体免疫功能变化及疗效。方法:将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明胶海绵颗粒联合碘化油组(观察组)及单纯碘化油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TACE术前、术后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 AFP)水平、肿瘤大小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肿瘤缩小程度及AFP下降较对照组明显,观察组治疗后CD4+细胞的比例和CD4+/CD8+比值上升,CD8+细胞比例下降(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CD4+细胞的比例和CD4+/CD8+比值略下降,CD8+细胞比例下降(P>0.05)。结论:明胶海绵颗粒联合碘化油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TACE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中晚期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6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8例)接受单纯TACE术,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生存质量、症状改善、T细胞亚群变化、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近期实体瘤缩小有效率分别为42.5%和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稳定率(82.5%)高于对照组(50.0%)(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提高率(57.5%)明显高于对照组(28.6%)(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升高(P<0.05),对照组CD8+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D3+、CD4+、CD4+/CD8+升高,CD8+降低(P<0.05或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2.5%和53.6%,其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72.5%、62.5%和46.4%、3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67.5%)、血小板减少发生率(65.0%)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55.0%)明显低于对照组(92.9%、89.3%、82.1%)(P<0.05),而在血红蛋白下降、肝肾功能损害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增强中晚期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改善TACE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减轻TACE术后不良反应,提高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阿帕替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中晚期肝癌患者89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51)与观察组(n=38)。对照组给予TACE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凋亡相关因子P53、Caspase-8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客观缓解率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栓塞综合征(发热、腹痛、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足综合征、高血压、蛋白尿、腹泻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EGF水平较对照组低,血清P53、Caspase-8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可调节VEGF、P53、Caspase-8表达,改善免疫功能,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扶正泻肝方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肝功能参数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扶正泻肝方治疗。评定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参数、免疫功能指标,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6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证候积分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2%、2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泻肝方辅助TACE治疗PHC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能改善PHC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植入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吡柔比星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中晚期PHC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联合组患者行TACE治疗,术中植入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吡柔比星;对照组患者行肝动脉栓塞(TAE)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E-钙粘连蛋白(EC)、内皮抑素(E)、VEGF和免疫细胞水平、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AFP、EC、E、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CD3+、CD4+、CD4 +/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恶心、呕吐外,联合组其他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术中植入氟尿嘧啶、吡柔比星及奥沙利铂可有效杀灭肝癌细胞,改善患者免疫水平及远期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脾多肽注射液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TACE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脾多肽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肝功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各免疫指标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脾多肽注射液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9):36-38+42
目的探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采用膈下逐瘀汤联合精准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单用精准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组50例加用膈下逐瘀汤治疗。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实体瘤病情控制率、中医证候积分、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肝功能指标水平、不良反应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及实体瘤病情控制率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T细胞亚群CD3+、CD4+、CD8+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GGT、ALT检测值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在精准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基础上,加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方案,可提高实体瘤病情控制和总有效率,改善免疫及肝功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1.67%,疾病控制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0%和63.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而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g A、Ig G、Ig M较治疗前下降,而观察组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ACE术中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能够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强免疫能力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对其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仅接受肿瘤切除术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肿瘤切除术后接受肝动脉TACE的39例患者为TACE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以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白细胞介素(IL-6)、T淋巴细胞CD8+均比治疗前降低,且TACE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CD4+均比治疗前高,且TACE组高于对照组(P<0.05);TACE组的1年复发率、2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肿瘤切除术后行TACE治疗可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提升患者免疫功能和减少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脾多肽注射液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脾多肽组(脾多肽注射液联合TACE)和对照组(单纯TACE),每组30例.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KPS评分)、免疫功能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RECIST 1.1标准)、KPS评分、免疫功能,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生存率.结果 脾多肽组的客观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63.3%(19/30),对照组为33.3%(1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多肽组患者治疗后KPS改善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多肽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提高(P<0.05),而对照组免疫学指标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脾多肽组患者的血液毒性和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o.05).脾多肽组与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53.3%、4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多肽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40.0%,高于对照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多肽注射液联合TACE可提高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脂肪性肝病和肝纤维化是最常见的两种弥漫性肝脏病理学改变,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两者常相继发生或合并存在,并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预防保健措施的相对滞后,在代谢性肝病中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步上升,在我国某些地区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常见肝病。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原因所致肝损伤的创伤愈合反应,表现为肝内结缔组织增生与沉积,它是向肝硬化发展的中间环节。肝纤维化是肝脏细胞外基质异常生成和积累的结果,肝细胞、肝星状细胞、Kupffer细胞、窦内…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之痰涎,来源于五谷,是由于机体代谢失常产生。张景岳讲到"痰即人身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按:‘化’即代谢)。此痰亦即化之物,而非不化之属也……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营卫充……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即成痰。"李时珍也曾说过"痰之为物……入于肝则流伏,蓄聚而成胁痛"及尤在泾"左胁之痛,多因留血,右胁之痛,悉是痰积",说明肝有一特异证候,即痰涎肝。痰涎肝与脂肪肝无论生理、病理、体征等极为相似,故冠以痰涎肝之名。  相似文献   

13.
14.
肝硬化CT分级与肝切除术前后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硬化CT分级与肝切除术前后肝功能恢复能力的相关性.方法:研究59例原发性肝癌手术病人及其CT图像.将术前非肿瘤区肝实质的肝硬化分级,与术前临床肝功能分级、术前、术后生化指标变化曲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CT分级之间各生化指标的术后峰值或谷底和20d后的时间区段内,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B(白蛋白)和PAB(前白蛋白)水平有统计学意义;而TBIL(总胆红素)和DBIL(直接胆红素)在C-P分级的A、B级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CT分级与现有的临床常用的肝储备功能,如C-P分级有互补性,可以作为临床肝癌术前评估肝储备功能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肝癌肝移植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规划  陆敏强 《广东医学》2004,25(6):616-617
肝移植治疗肝癌已有 30余年的历史 ,其独特地位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但对于每一例拟行肝移植治疗的肝癌患者来说 ,在进行肝移植治疗之前 ,应对其是否适宜于肝移植治疗、能否接受肝移植治疗及近、远期存活率如何等问题作出审慎地评估和全面地考虑后 ,再决定是否行肝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16.
脂肪肝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脂肪肝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09名各类人员做空腹腹部B超、肘静脉血肝功能检验、胸部X片等检查。结果:脂肪肝的发病率为35.5%,不同程度脂肪肝伴有肝功能异常者42名,占脂肪肝患者的2.9%,但基本排除由脂肪肝引起。结论:因营养过剩引起的脂肪肝一般不会导致肝功能异常。脂肪肝的真正危害性并非其对肝脏本身的影响,而在于引起脂肪肝的原因——肥胖、高脂血症、嗜酒等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演变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其在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同时造成功能性肝细胞的相对减少,设法补充丢失的肝细胞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具有易采集且能体外大量扩增、可自我更新并向多种类型细胞分化、体积较小利于进入肝实质区、自体移植而无免疫排斥和不涉及伦理道德问题同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门静脉高压患者肝储备功能、有效肝血流与肝功能关系,及断流术前后肝储备功能、肝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意义。方法:用ICG-R15检测肝储备功能及肝脏有效血流(EHBF),B超测定断流术前后的肝脏血流动力学,评价断流术在门脉高压症治疗中作用。结果:Child-Pugh分级与ICG-R15、EHBF有良好的相关性;断流术后肝门静脉血流及有效血流量显著减少。结论:ICG测定肝储备、肝血流动力学是一种安全、无创、简易且敏感的方法,断流术后肝储备功能没有明显变化,断流术对于减少肝血流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早期,并发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PNF)的发生率为2%~23%,是肝移植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其影响因素复杂,但与急性免疫排斥反应所导致的移植肝异常病理改变密切相关。如何降低移植肝的病理损害,改善移植肝功能,提高肝移植的成功率是目前肝移植实验研究的焦点之一,现就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复杂的免疫微环境,共同参与肝脏的免疫调节,其中的细胞各司其职,却又相互关联。免疫微环境不仅在维持肝脏稳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更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本文总结了肝脏局部免疫微环境与肝纤维化之间的联系、今后研究的方向及其研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