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氯吡格雷中间代谢类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预后评价。方法:选取2016-01-2018-06入住我院接受PCI的氯吡格雷基因检测为中间代谢类型的老年ACS患者132例,氯吡格雷组72例,替格瑞洛组60例。替格瑞洛组给予180 mg负荷剂量嚼服后90 mg bid维持1年;氯吡格雷组给予300/600 mg嚼服后75 mg qd维持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5 d血小板抑制率和随访12个月内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5天,替格瑞洛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氯吡格雷组(P0.01)。12个月内两组MACE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总出血事件分别为10例(16.7%)和3例(4.2%)(P0.05);两组均未发生主要出血;轻微出血为7例(11.7%)和2例(2.8%)(P0.05);呼吸困难分别为例8例(13.3%)和1例(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轻度呼吸困难为6例(10.0%)和1例(1.4%)(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中间代谢类型老年ACS患者PCI术后的血小板抑制率更高,12个月内两组MACE事件无显著性差异,氯吡格雷治疗安全有效;替格瑞洛组总出血事件和呼吸困难增加,建议老年ACS患者PCI术后6个月改用替格瑞洛60 mg bid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山西省晋城地区人群中CYP2C19基因中间代谢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服用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的随访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7月在晋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CI术后确诊的ACS病人527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入组ACS病人327例,根据CYP2C19的基因型监测结果,将309例中间代谢型病人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3组:替格瑞洛组(90 mg,每日2次)、氯吡格雷加量组(150 mg,每日1次)和氯吡格雷组(75 mg,每日1次),每组103例。于服药后1个月及6个月随访并比较各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及呼吸困难的发生情况。结果PCI术后1个月、6个月氯吡格雷组MACE发生率高于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加量组(P<0.05),氯吡格雷加量组与替格瑞洛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病人出血事件和呼吸困难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2C19基因中间代谢型ACS病人PCI术后个体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可降低短期内临床MACE发生率,且不明显增加病人出血及呼吸困难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检测在冠心病患者PCI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2018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588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行CYP2C19基因检测,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将其分为中慢代谢与快代谢。PCI后快代谢患者根据其意愿服用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中慢代谢患者建议服用替格瑞洛,对于替格瑞洛不良反应较大者服用氯吡格雷。随访39~76个月,随访截至2022年4月。主要终点为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次要终点为发生出血事件。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中慢代谢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588例患者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分为中慢代谢387例,快代谢201例。中慢代谢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中慢代谢氯吡格雷组(n=124)和中慢代谢替格瑞洛组(n=263),快代谢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快代谢氯吡格雷组(n=78)和快代谢替格瑞洛组(n=123)。中慢代谢氯吡格雷组与中慢代谢替格瑞洛组累积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CYP2C19基因型的不同选择抗血小板药物及剂量进行治疗,观察其抗血小板效应及出血风险,为个体化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入选231例行PCI的ACS患者并检测其CYP2C19基因型,根据基因型的不同分为快代谢组(CYP2C19*1/*1)、中代谢组(CYP2C19*1/*2、CYP2C19*1/*3)、慢代谢组(CYP2C19*2/*2、CYP2C19*3/*3、CYP2C19*2/*3),并分别给予快代谢组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75mg qd+阿司匹林100mg qn),中代谢组氯吡格雷剂量加倍(氯吡格雷150mg qd+阿司匹林100mg qn),慢代谢组换用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90mg bid+阿司匹林100mg qn),比较各组用药3个月后血小板抑制率变化情况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根据基因型所分3组的临床基线资料及PCI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中代谢组及慢代谢组患者用药3个月后,血小板抑制率均较快代谢组血小板抑制率升高,慢代谢组血小板抑制率较中代谢组明显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CI术后的ACS患者中,携带CYP2C19*2、CYP2C19*3等位基因的高危患者,采用氯吡格雷剂量加倍及换用替格瑞洛均可充分抑制血小板,且换用替格瑞洛优于氯吡格雷剂量加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低反应的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评估治疗过程中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4-01至2017-01期间945例年龄≥65岁的ACS患者,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用血栓弹力图分别测定DAPT≥5 d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根据血小板抑制率筛选出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293例,这些患者全部换用替格瑞洛,调整DAPT方案≥5 d后再次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对比患者替格瑞洛更换前后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化情况(替格瑞洛组);其余652例患者继续应用氯吡格雷(氯吡格雷组)。采用TIMI出血评估标准,随访3个月,比较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的出血发生率,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发生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氯吡格雷低反应的293例老年ACS患者换用替格瑞洛后5~7 d、8~14 d、15~90 d,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51.70±42.90)%、(48.99±41.85)%、(55.08±25.70)%,均显著高于其应用氯吡格雷时的血小板抑制率(14.50±24.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替格瑞洛组大出血发生率与氯吡格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女性(OR=4.329,P=0.000)、低体重(OR=0.817,P=0.039)、空腹血糖升高(OR=1.251,P=0.028)是老年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发生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应用氯吡格雷相比,老年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能更快、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且不增加大出血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女性、低体重、空腹血糖升高是择期PCI后老年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发生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应用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了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期间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随访资料完整病例441例。依据PCI围术期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分为替格瑞洛组208例及氯吡格雷组233例。远期观察(1年)随访期间全因死亡、脑卒中、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替格瑞洛组年龄偏大、收缩压低,且男性、吸烟、Grace评分≥109以及CYP2C19基因型为中慢代谢的患者所占比例高(P0.05)。同时,替格瑞洛组联合应用替罗非班例数明显多于氯吡格雷组(P=0.000)。随访1年发现,替格瑞洛组靶血管再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1.0%(2/208)对5.6%(13/233),P=0.008]。随访期间两组MACE及安全性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Cox分析发现Grace109分(HR4.99,95%CI 1.25~6.10)及中慢代谢CYP2C19基因型(HR 5.86,95%CI 2.54~13.48)的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后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PCI治疗围术期应用替格瑞洛明显降低靶血管再狭窄发生率,同时未增加出血风险。对于中低危、中慢代谢CYP2C19基因型的患者疗效显著,替格瑞洛在STEMI患者行PCI治疗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根据检测CYP2C19基因调整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及其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 :326例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行CYP2C19基因检测,其中快代谢患者(CYP2C19*1/*1)128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中慢代谢患者(CYP2C19*1/*2、CYP2C19*1/*3、CYP2C19*2/*3、CYP2C19*2/*2、CYP2C19*3/*3)198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高维持剂量组(氯吡格雷150 mg,每天1次,99例);替格瑞洛组(替格瑞洛90 mg,每天2次,99例);观察三组患者支架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及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氯吡格雷高维持剂量组与常规组术后1、3、6个月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替格瑞洛组术后1、3、6个月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氯吡格雷高维持剂量组及常规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高维持剂量组与常规组6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高维持剂量组及常规组显著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明显增加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P>0.05)。结论 :冠心病支架术后CYP2C19中慢代谢患者服用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未明显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而调用替格瑞洛可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不增加出血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细胞色素P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PCI首次治疗的AMI患者247例,其中快代谢型(EM)56例,中间代谢型(IM)97例,慢代谢型(PM)9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氯吡格雷组172例和替格瑞洛组7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选择素(CD62P)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表达水平,采用PCR检测2组患者CYP2C19基因型。结果 2组患者CYP2C19基因型分布和代谢类型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氯吡格雷组EM患者CD62P和PAC-1表达明显低于IM和PM患者(3.36±0.54 vs 4.52±1.07和4.47±1.25,2.24±0.81 vs 3.07±0.84和3.54±0.96,P0.01),IM与PM患者CD62P和PAC-1表达比较及替格瑞洛组EM、IM与PM患者CD62P和PAC-1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EM、IM和PM患者CD62P和PAC-1表达分别明显高于替格瑞洛组同代谢类型患者(P0.05,P0.01)。结论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均可抑制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和PAC-1表达,替格瑞洛对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抑制作用强于氯吡格雷、且不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在临床上,优先推荐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用于PCI后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老年及高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ACS患者479例,随机分为老年氯吡格雷组(A组)172例、老年替格瑞洛组(B组)161例、高龄老年氯吡格雷组(C组)79例和高龄老年替格瑞洛组(D组)67例,分别应用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DAPT,观察PCI后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分级(TMPG)、主要并发症及1年随访出血事件和主要终点的变化。结果替格瑞洛组(B组和D组)PCI后TIMI 3级血流、TMPG 3级心肌灌注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A组和C组,P0.05),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和KillipⅢ级以上心功能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A组和C组,P0.05);总出血和中度出血的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A组和C组,P0.05)严重出血的发生率高龄老年替格瑞洛组(D组)高于老年氯吡格雷组(A组,P0.05);高龄老年组(C组和D组)主要终点和全因死亡的发生率高于老年组(A组和B组,P0.05);次要有效终点高于老年氯吡格雷组(A组,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对比:替格瑞洛可改善老年和高龄老年ACS患者PCI后心肌血流灌注,减少缺血并发症的发生,但出血并发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与CYP2C19 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入选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西安市唐都医院心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50例。根据拟选取的治疗方案,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替格瑞洛组(n=227)和氯吡格雷组(n=223)。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根据是否携带失功基因将两组患者再分别分为两亚组:携带组和非携带组。分别观察两亚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和治疗期间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中:非携带组患者MACE的发生率分别为8.4%和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组患者MACE的发生率分别为9.1%和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内及组间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氯吡格雷相比,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进一步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其机制与是否携带CYP2C19 功能丧失性等位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老年(≥65岁)AMI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n=101)和替格瑞洛组(n=99),分别给予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或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次日起改为维持剂量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或替格瑞洛180 mg/d,用药前及用药后1、6和12个月分别检测血小板反应指数(PRI),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出血事件。结果:共有196例患者完成随访,两组治疗前PRI无统计学差异;PCI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PRI均较治疗前分别下降(P0.05);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在6个月和12个月时PRI降低更加明显(P0.01);随访1年时,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9.2%对12.9%,P=0.01);两组TIMI出血事件发生率无差别(氯吡格雷组9.6%对替格瑞洛组10.3%,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老年AMI患者服用替格瑞洛可进一步降低MACE事件,而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和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对CYP2C19基因突变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血管缺血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择期行PCI手术的CYP2C19突变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每组120例。氯吡格雷组服用阿司匹林及双倍剂量的硫酸氢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组服用阿司匹林以及替格瑞洛。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和院外12个月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以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反应时间[(24.2±2.8)vs(15.3±2.4)s]和血凝块形成时间[(13.4±2.6)vs(6.6±1.8)s]显著增高,而最大幅度[(46.2±2.1)vs(69.5±3.2)mm]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格瑞洛组患者MACEs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13.3%(16/120)vs 32.5%(39/120),P0.01];但2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YP2C19基因突变患者,双倍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可以使血小板抑制效果达标,但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仍然较高;替格瑞洛能够有效减低药物抵抗发生率,进一步改善血小板抑制效果,降低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PCI治疗的抗血小板聚集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ACS并成功完成PCI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n=45)和替格瑞洛组(n=45),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氯吡格雷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600 mg,后给予氯吡格雷标准剂量(75 mg,1次/日,口服)治疗;替格瑞洛治疗组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 mg,后给予替格瑞洛标准剂量(90 mg,2次/日,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危险因素以及PCI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未予负荷剂量治疗前、给予负荷剂量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抗血小板聚集能力,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替格瑞洛组负荷量180 mg比氯吡格雷组负荷量600 mg起效更快;随访术后6个月,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P=0.042);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的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起效更迅速,能够更好地降低人群中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判明有无氯吡格雷药物代谢异常,指导PCI术后选择性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随诊观察术后1个月及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明确基因检测指导的治疗作用。方法 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NSTE-ACS并接受PCI治疗的患者486例,连续分为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治疗组(A组237例,若呈氯吡格雷低代谢,则用替格瑞洛替换治疗)与常规治疗组(B组249例,PCI术后常规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MACE发生情况。结果 A组237例患者中,43例(18.1%)基因检测为氯吡格雷低代谢,改用替格瑞洛治疗。术后1个月时总体MACE发生率A组显著低于B组(1.3%比5.2%,P=0.031),A组心肌梗死和死亡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1.3%比3.6%,P=0.041)。术后6个月时,两组总体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比6.8%,P=0.210),但A组仍保持较低趋势。结论接受PCI治疗的NSTE-ACS患者术后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有助于对氯吡格雷低代谢患者进行针对性替换治疗,从而有效降低这部分患者术后1个月的临床MACE发生率,但是对于远期预后的影响需做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准医疗、个体化给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抗血小板药物选择中的作用。方法:入选PCI后服用常规剂量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且疗程在3个月左右的患者,根据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快代谢组、中代谢组和低代谢组,并给予个体化干预治疗。快代谢组继续服用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中代谢组将氯吡格雷调整为1.5倍剂量;低代谢组分为两组,氯吡格雷组将氯吡格雷调整为2倍剂量,替格瑞洛组将氯吡格雷改换为替格瑞洛(90 mg、2次/d)。检测各组个体化干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及干预治疗后的出血事件。结果:各组患者干预治疗前后组间和组内比较,凝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为快代谢组中代谢组低代谢组,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治疗后,中代谢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较干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低代谢组中氯吡格雷组血小板聚集率与干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格瑞洛组血小板聚集率较干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干预治疗后快代谢组、中代谢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代谢组中替格瑞洛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快/中代谢组,氯吡格雷组仍明显高于快/中代谢组(P均0.05)。干预治疗后,中代谢组、低代谢组与快代谢组比较出血风险均未增加(P均0.05)。结论:根据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个体化给药,可提高抗血小板治疗效果,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对于CYP2C19基因型为低代谢型的患者建议改用替格瑞洛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服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的反应性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方法:入选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科住院并服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的老年患者296例。用光比浊法检测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DP-Ag),观察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不同剂量组ADP-Ag水平及影响因素,并观察12个月内的出血情况。结果:服用氯吡格雷75 mg/d和≤50 mg/d的患者ADP-Ag分别为(42.96±14.20)%和(45.27±14.1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用替格瑞洛180 mg/d和≤135 mg/d患者的ADP-Ag分别为(24.17±10.65)%和(25.99±8.84)%,替格瑞洛组ADP-Ag水平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氯吡格雷75 mg/d和≤50 mg/d患者ADP-Ag>46%的比例分别为43.54%和42.31%,服用替格瑞洛的患者ADP-Ag均<46%,服用替格瑞洛180 mg/d和≤135 mg/d的患者ADP-Ag<19%的分别占31.25%和15.56%,高于氯吡格雷75 mg/d(4.7...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PC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CI的老年ACS患者248例,根据是否存在氯吡格雷抵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50%)分为抵抗组58例和不抵抗组190例,比较2组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及PCI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抵抗组CYP2C19基因多态性快代谢型比例明显低于不抵抗组,中间代谢型比例明显高于不抵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4%vs 52.6%,62.1%vs 37.9%,P=0.000);2组慢代谢型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6个月,抵抗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不抵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6%vs 3.7%,χ2=29.976,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P2C19*2(OR=0.101,95%CI:0.013~0.765,P=0.026)和氯吡格雷抵抗(OR=0.037,95%CI:0.007~0.184,P=0.000)是ACS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结论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对行PCI的ACS患者预后有一定程度的影响,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有一定相关性。临床上应该密切注意观察存在氯吡格雷抵抗及携带CYP2C19*2并行PCI的老年ACS患者,以减少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替格瑞洛是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抗血小板作用更快速、强效及可逆,且血小板抑制作用不受肝脏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对于氯吡格雷无反应或低反应的患者,替格瑞洛能够更有效地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安全有效。该文主要介绍替格瑞洛的临床应用背景、药效学和药动学、临床效应及临床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在使用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I)时替格瑞洛对比氯吡格雷在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中国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改善-ACS(Improving Care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a-ACS,CCC-ACS)项目中使用GPI的ACS患者数据。根据使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分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对比分析使用GPI时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的风险。结果 2014年11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CCC-ACS项目从全国150家三级医院共收集63 641例ACS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使用GPI时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在减少MACE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81,95%CI 0.599~1.296;P=0.521),但替格瑞洛组主要出血率较高(OR=1.401,95%CI 1.075~1.852;P=0.013)。PSM后结果提示,在使用GPI时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在MACE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抗血小板的疗效及预后。方法纳入ACS合并糖尿病行PCI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氯吡格雷组(n=92)术前接受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 mg/d;替格瑞洛组(n=88)术前接受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替格瑞洛90 mg,每天两次。血栓弹力图检测两组患者PCI术后24 h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观察并比较两组3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等安全性事件。结果替格瑞洛组ADP激活血小板形成最大血凝块强度(MA-ADP),低于氯吡格雷组(34.94%±11.91%比47.16%±14.90%,P0.001)。血小板AA抑制率、ADP抑制率替格瑞洛组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68.24%±22.96%比48.21%±32.91%,58.16%±23.52%比33.34%±26.67%,P0.001)。结论 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明显优于氯吡格雷,可显著降低3个月内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