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消化道重复畸形(gastrointestinal tract duplica-tions,GTD),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其中以小肠、食管及结肠多见,而胃、直肠畸形罕见.胃重复畸形(gastric duplication cyst,GDC)仅占胃肠道畸形的4%~8%,约有三分之二的胃重复畸形发生于1岁以内婴幼儿,成...  相似文献   

2.
胃重复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异常疾病,约占重复消化道畸形的4%,通常于出生前或婴儿时诊断。成人腹膜后胃重复病例文献报道极为罕见,多无症状或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特异性差,易误诊为其他腹膜后囊性病变。腹膜后胃重复可通过腹部增强CT、胃内超声及超声引导细针活检等检查的典型表现明确诊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于2019年3月收治1例外院CT提示腹膜后囊性病变的成年女性患者,术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腹部增强CT提示左肾上方囊性灶,最大截面9.0 cm×5.2 cm,需要鉴别淋巴囊肿及其他,病灶考虑来源胃可能大。术前未明确腹膜后胃重复诊断,用腹腔镜经腹腔探查见囊性病变位于腹膜后,胰腺、左侧肾及肾上腺受压可完全分离,囊性病变顶部与胃小弯相连但与胃腔内不通,成功完整切除腹膜后囊性病变,周围脏器无损伤,经术后病理结合术中所见明确诊断腹膜后胃重复。患者术后1周出院,无胃肠道损伤,饮食排便正常,因此腹膜后囊性病变鉴别诊断应考虑到腹膜后胃重复可能,当CT可见典型表现或肿物与胃壁分界不清时,可进一步行胃内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细针活检明确诊断。明确诊断或怀疑腹膜后胃重复的患者,可行腹腔镜经腹腔途径完整切除腹膜后胃重复囊肿,并彻底修复胃壁。  相似文献   

3.
我院1996年:月收治“胃重复畸形”患儿1名,现报告如下。 某女,8.5月,间断性呕吐1月余,呕吐物为胃内未消化食物,逐渐消瘦,便秘,量少。查体:患儿轻度营养不良,上腹膨隆,于胃区可触及一5×5cm大小囊性肿物,光滑可移动。上消化道钡剂造影示:胃窦大弯侧有一向胃腔内突出的类圆形肿物,约5×5cm大小,幽门变形狭窄、钡剂通过缓慢:B超示:上腹囊性肿物。给以保守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疑诊“胃重复畸形”,行剖腹探查术,剖开胃大弯侧,见有一6×6cm大小空腔,内有胃液近200ml,且囊肿与胃同壁。术中诊断为“胃重复畸形(囊肿型)”。行重复壁切除粘膜剥脱术,残腔缝闭,探查余消化道无异常,术后病理回报为正常胃壁,术后恢复佳,痊愈出院。术后3月随访进食正常,体重增加,无不适症状。 讨论:胃重复畸形为少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1991年wendel首先报告此病,国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重复畸形的误诊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以增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例有病理证实的小儿胃重复畸形病例。结果 2例中分别误诊为中毒性肠炎和大网膜囊肿。后经手术切除重复畸形胃,效果良好,经1-2年随访,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胃重复畸形因其重复可发生于整个消化道各部分,多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更因该病罕见,对本病常认识不足,且患儿小,病史收集困难,而致误诊。B超可作为首选辅助检查,见长管状蠕动波图像示为诊断依据,结合长期间歇性腹痛、消化道出血、呕吐症状及上腹部长管形囊性肿块体征可作出诊断。治疗应早期手术切除重复胃,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肠重复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病率为1/4500,超过80%的病例发生在两岁之前[1].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该疾病的常用检查手段,超声诊断肠重复畸形的总体假阴性率为23%,而CT/MRI为9%[2].全切术是肠重复畸形的首选治疗方法,内窥镜引流已被证明是一种在成人中可行的治疗方法,然而,在患儿中几乎没有报道[3].  相似文献   

6.
吴光耀  杨时骐  普杉 《医学新知杂志》2009,19(5):264-266,270,F0004
目的分析儿童腹部囊性肿块CT特征。方法分类统计临床病理证实的101例儿童腹部囊性肿块,总结其CT特征。结果①真性囊肿30例(29.7%),其CT表现相似。②假性囊肿14例(13.8%),其中胰腺假性囊肿11例、脑脊液假性囊肿3例,CT表现各异。③囊性畸形26例(25.7%),其中肠系膜囊肿8例,网膜囊肿4例,胃肠道重复畸形3例,胆总管囊肿9例,脐尿管囊肿2例,其CT表现多呈光滑的囊性肿块。④囊性肿瘤24例(23.8%),其中囊性畸胎瘤13例,多发生在腹膜后、卵巢和骶尾部;浆液性和粘液性囊腺瘤各4例,发生在卵巢和胰腺,4例浆液性囊腺瘤CT呈微腔肿瘤,4例粘液性囊腺瘤CT呈大囊病灶;2例肝脏间充质错构瘤,CT呈低密度多房性肿块;1例多房性囊性肾瘤,CT呈边界清楚、厚度不均的多分隔肿块。⑤腔道积水、积脓7例(6.9%),其中单侧肾积水5例,阑尾脓肿2例。结论儿童腹部最常见囊性肿块是真性囊肿,其次是囊性畸形、囊性肿瘤和假性囊肿,其CT表现各有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囊肿型肠重复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囊肿型肠重复畸形的临床及超声资料.结果 19例中,术前超声诊断正确14例,误诊3例,漏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73.7%.典型囊肿型肠重复畸形两端均为盲端,囊壁显示为强-弱-强三层结构,与正常肠管壁相同,囊壁可见血流信号,囊液清晰.结论 高频超声对小儿囊肿型肠重复畸形的检出率高,特异性较强,可作为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诊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甲状舌管囊肿是一种先天发育性囊肿,为胎儿发育期中甲状舌管退化不全,残余上皮的分泌物聚集而成[1].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近来有成年人患有此病的报道[2].目前关于本病的报道较少,且多为个案报道.本文报告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舌管囊肿25例,并结合文献讨论超声诊断价值以及超声表现与发病机制,病理基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822年Meckel首先报道过本病[1],1934年Gurber作了进一步描述,故称Meckel-Gruber综合征[2].主要症状为脑积水,脑发育不良,内脏囊肿及头颈、四肢等多发畸形.至今报道的病例有200多例,并对本病的致病基因作出定位[3-4].本文报道的一对夫妻连生2例本症患儿,较为罕见.  相似文献   

10.
张洋  孙发  唐开发  钟传华  王鹏飞 《重庆医学》2016,(25):3534-3536
精囊囊肿由Smith于1872年首先报道,发病率较低,约为0.005%[1].精囊囊肿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以先天性为多见.先天性精囊囊肿常伴有其他泌尿系畸形.双输尿管双肾盂畸形是肾和输尿管先天发育畸形,其主要病理基础是胚胎早期有2个输尿管芽进入一个肾胚基所造成,但肾质仍融合为一体.输尿管开口异位是指输尿管开口于膀胱外,常发生在重复肾和重复输尿管.2014年3月本院收治1例先天性精囊囊肿、先天性左侧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和右输尿管管口开口异位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肝间叶错构瘤(mesenchymal hamartoma of liver,MHL)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多见于婴幼儿,平均发病年龄(15±3)月,约85%出现在2岁以内,男性多于女性,成人极为罕见,临床多表现为腹部无症状性肿物[1].间叶错构瘤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性,但发生在肝区的巨大间叶错构瘤较少见,在与巨大肝囊肿、肝包虫病、囊性肝母细胞瘤、未分化胚胎性肉瘤、囊性畸胎瘤等肝区及周围囊实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均较困难[2,3],目前国内报道病例较少,现报告1例.  相似文献   

12.
横纹肌肉瘤( rhabdomyosarcoma,RMS)是起源于肌祖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1].2013年WHO软组织肿瘤分类将RMS分为4个亚型,即胚胎型、腺泡型、多形型、梭形细胞或硬化型[2].胚胎型RMS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生在睾丸的RMS极为罕见[3].目前,RMS国内外相关文献均为散发个例报道,影像学表现尚未...  相似文献   

13.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 MCTO),亦称皮样囊肿,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约占卵巢肿瘤10%~20%[1-4].MCTO可由一个或多个胚层的成熟组织组成,为卵巢良性肿瘤,罕有恶性变,文献报道恶变率为1%~2%[1-4].恶变的原因不明,现将本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进展综述如下.一、组织病理学大体:恶变的MCTO与MCTO表现相似,亦为囊性包块,内含大量毛发、油脂、牙齿等不同胚层来源组织.不同之处表现为:(1)恶变MCTO囊壁表面粗糙呈颗粒状;(2)具有侵袭性,可穿透全层囊壁,并与周围脏器粘连.病理剖检示恶变常发生在囊内壁上的实性结节(“头节”)或者囊壁增厚的部分[3,5].  相似文献   

14.
消化道重复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该病虽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婴儿或儿童最为常见,约2/3干生后18内发病。过去对此病认识不一致,故在文献上曾用过不同名称,如肠内囊肿、肠源性囊肿、胃肠道巨大憩室等。由于这类畸形在组织学方面与消化道某一部分有相同性质,因此“消化道重复畸形”这一名称最为贴切,现已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15.
食管重复畸形又名食管囊肿或肠源性囊肿。在消化道重复畸形中,食管重复畸形实属罕见。我科于1991年9月遇到1例,经食管造影,手术及病理均得到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输尿管囊肿是一种临床中非常少见的先天性畸形,主要发生于输尿管末端膀胱入口部,多为单发,又称为输尿管膨出[1].输尿管囊肿可分为单纯型(多见于成人)与异位型(多见于儿童)[2].成人双侧输尿管囊肿并发一侧囊肿内结石比较少见[3],治疗方法多采用腔镜微创的手术方式,因其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的特点得到广大的医生及患者一致认可[4].  相似文献   

17.
吴翮  姜先敏  郭立明  高强  宋华 《吉林医学》2013,34(3):596-597
<正>肠重复畸形又称肠源性囊肿,是临床上非常罕见的一种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此病好发于小儿,在成人有时会有发生,大部分在婴幼儿期就出现症状[1]。其病因不明确,按其外观形态可以分为囊肿型和管状型。  相似文献   

18.
Dieulafoy 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惠华 《现代医学》2008,36(1):58-63
Dieulafoy病又称恒径动脉畸形,是由于胃壁血管畸形,胃供血动脉进入胃黏膜下后,不是逐渐变细形成毛细血管,而是一直保持管径不变,凸出于胃腔,在食物和胃液的作用下破裂出血[1].该病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由于病灶小、位置隐匿,导致其临床诊断和治疗困难,病死率高.1884年Gallard首次报道了Dieulafoy 病,于1898年由法国外科医生Georges Dieulafoy 报道7例健康人突发致命性消化道大出血而命名.近几年,对此病的认识和诊疗技术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28岁,诉左中上腹隐痛、不适8年,近年症状加重。体检:左中上腹扪及一界限不清之囊性肿物,并有轻度压痛。手术见大弯侧胃底旁有12cm×10cm×10cm囊肿,紧贴胃壁,囊内充满粘液样物,囊肿与胃腔不相通。行囊肿及部分胃切除术。病理检查:已剖开囊肿10cm×9cm×8cm,囊内已空虚,附有少量粘液样物,囊壁厚0.2~0.6cm,内壁大部分光滑,部分区域略呈皱襞样。镜检见囊壁内衬单层柱状粘液上皮、胃底腺及幽门腺,其间无淋巴滤泡形成,粘膜下层极菲薄,肌层略厚,排列无规则。诊断:胃巨大重复畸形囊肿。  相似文献   

20.
王昊  鞠延  李国平  黄思庆 《四川医学》2004,25(8):894-894
颅内表皮样囊肿CT表现为高密度者很罕见,国内曾有数例颅内高密度表皮样囊肿报道[1].我院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