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预激综合征并束支阻滞、房室阻滞对PJ间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2例典型预激综合征并束支阻滞或房室阻滞患者有典型预激表现时和消除旁路传导(消融旁路10例,间歇性2例)后心电图:测量PR间期、QRS时间(形态)、PJ间期,分析旁路传导和旁路部位对PJ间期的影响.结果 (1)12例(并束支阻滞8例、一度房室阻滞4例),在消除旁路传导后PJ间期均延长(0.28~0.36 s).(2)旁路前传(典型预激)时,12例PJ间期均较消除旁路传导时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缩短0.02~0.12 s);一度房室阻滞4例缩短后的PJ间期仍>0.26 s(0.28~0.30 s);并束支阻滞则与旁路位置有关:旁路位束支阻滞同侧(6例),PJ间期均缩至正常范围(0.22~0.25 s),位异侧1例缩为0.27 s,1例为0.25 s.结论 (1)预激综合征旁路前传可掩盖房室阻滞和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同时能不同程度的缩短延长的PJ间期:(2)预激综合征PJ间期延长提示并房室阻滞或束支阻滞,但PJ间期正常不能排除束支阻滞. 相似文献
2.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在临床上时有所见.但以单个和三联律形式出现的,在临床上则极为少见,如果再加上Delta被缺如或不明显,极易误诊为舒张晚期室早.需注意鉴别,现报告1例。患者.男性,44岁,一年前出差外地时突发广泛前壁心肌梗塞.经住院治疗好转.在以后多次常规心电图检查时,均未见预激综合征和定性早搏的心电图改变。此次做动态。动电图检查时,始发现有酷似舒张晚期定早的间歇性预激综合征。本例动态心电图的监测导联为CM。和CMI,其异常的图形特点为.宽大畸形的QRS被群,有的呈单个出现,有的呈三联律,有的成对,有的成由出… 相似文献
3.
4.
患,男,57岁,因阵发性心悸,近来发作频繁就诊。无高血压、心绞痛及风湿病史。体检:血压16/11kPa,血钾、钠、氯、镁均正常。胸透及超声心动图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下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病人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后的心电图,并分析不同部位旁路前传对PJ 间期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下确诊为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病人120例.根据旁路部位分为10组,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后分别扫描窦性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PR间期、QRS间期、PJ间期及δ波时间.结果:与术前比较,120例窦性心律下舒张晚期的室性期前收缩病人中,LPS、RA、RP、RAS、RMS和RPS组病人术后PJ间期均显著延长(P<0.01),而其他部位旁路的病人术后PJ间期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结果显示,术后LL、LPS、RA、RP组PR间期均较术前延长(P<0.05~P<0.01),其他各组术后PR间期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PS、RL、RP、RAS、RMS和RPS组病人QRS时间长于术前(P<0.05~P<0.01),其他部位旁路术后QRS时间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各组的δ 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窦性心律下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病人心电图PJ间期缩短在与间歇性预激综合征鉴别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到基层医院,利于窦性心律下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病人的心电图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5岁,因反复心累、气促及双下肢水肿1月入院.查体:血压130 mm Hg/80 mm Hg;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心脏听诊临界扩大,心尖区位于第5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外1 cm,心率120次/min,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A2>P2,心脏彩超提示:左心房及左心室增大;主动脉硬化;主动脉瓣及二尖瓣钙化,中度返流;三尖瓣中度返流;轻度肺动脉高压;心包腔积液.入院诊断: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及主动脉瓣钙化,心脏扩大,心功能Ⅲ级. 相似文献
7.
分析 13例预激综合征患者 19例次发作宽QRS波心动过速临床资料 ,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表现及处理经验 ,认为心律平、胺碘酮、普鲁卡因酰胺有一定疗效 ,但一旦药物复律无效或发作时心室率极快 (平均预激性RR间期≤2 5 0ms)及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应及时电复律 相似文献
8.
Brugada宽QRS鉴别诊断标准对预激综合征患者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昭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994,(4)
通过对76例预激综合征病人6个同步记录胸导联心电图的观察,研究Brugada鉴别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所致宽QRS波群的方法是否适用于预激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的QRS均为最大预激图形(QRS≥0.14s)。有多条房室旁路、显著心脏扩大、束支传导阻滞或心肌梗塞的患者均被除外。结果发现:所有76例的QRS图形若按Brugada标准均将误诊为室速,其中在第1步判断为“室速”型QRS者14例(18.4%),第2步判断为“室速”者47例(61.9%),第4步判断为“室速”者15例(19.7%)。因此,作者认为:①该标准不适用于预激所致宽QRS性心动过速(宽QRS心速)与室速的鉴别;②该标准在预激征患者中对经房室旁路下传与室内差异性传导所致宽QRS心速的鉴别可能有用。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 ,77岁。下肢乏力、复视、头晕 1月余来诊。体查 :心律不齐 ,左中下肺可闻湿音 ,左鼻唇沟略浅 ,口角轻右歪。临床诊断 :①脑梗死 ,②冠心病。心电图特征 :P -P间隔互差 >0 1 2 ,心率平均 70次 /min。PⅡ ,Ⅲ 直立、低平 ,电压 <0 0 2mV。PaVR 浅倒 ,P -R间期 0 1 6s。可见提早出现、呈右束支阻滞图形的QRS波 ,联律间期互差 >0 1 1s,且长R′ -R′为短R′ -R′的整数倍 ,心室率约为 4 3次 /min。在部分右束支阻滞图形的QRS波之后 0 2 0s内见一倒置P波 (如P1′) ,在此倒置P波 0 84~ 0 86s后 ,可见P2′-QRS -T波群… 相似文献
10.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是指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时限≥120ms,频率〉100次/分的心动过速。它分为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传导阻滞或室内差异传导两大类,由于两者对患者的危害性和治疗方法差异较大,因此及时和正确地做出鉴别诊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预激综合征旁路前传能否缩短PJ间期及预激综合征PJ间期延长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导管射频消融根治的显性单旁路预激综合征143例,按房室结前传经路(正路)有无房室和束支阻滞分为A,B两组.A组为正常组132例(按旁路部位进一步分10个亚组),B组为并I度房室阻滞或束支阻滞组11例.各组分别对照分析有无旁路传导心电图.结果 (1)A组右后和右后间隔亚组PJ间期较消融旁路后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26±18)ms vs(236±19)ms和(221±18)ms vs(238±31)ms 均P<0.05].(2)B组11例旁路前传均不同程度缩短正路阻滞引起延长的PJ间期:I度房室阻滞(4例),PJ间期虽缩短但仍大于正常范围;束支阻滞(7例),有4例PJ间期缩短到正常范围.结论 预激综合征在正路传导正常时,旁路前传不延长PJ间期,且可能缩短PJ间期;在正路传导异常时旁路前传能缩短延长的PJ间期;预激综合征PJ间期延长提示并房室或束支阻滞,但PJ间期正常不能排除并束支阻滞. 相似文献
12.
对健康犬心室内膜下26个不同部位及心室外膜下相应部位起搏,测量起搏心律QRS环初始极向量角在额(F)面、横(H)面上的角度分布,结果不同部位起搏,QRS环初始极向量角空间方位不同,提示根据起搏或室性心律失常的QRS环初始极向量角空间分布,可进行室性异位激动点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黄苦清心合剂治疗室性期前收缩(PVB)阴虚火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PVB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黄苦清心合剂,疗程为8周.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QT间期、校正的T波峰-末间期(Tp-ec间期)、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400例老年前期和135例老年期冠心病、可疑冠心病及正常人动态心电图中室性早搏和室上性早搏的检出情况,认为老年人早搏多见,单凭早搏诊断冠心病是不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应用中医药防治室性早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通过研究室性早搏在性别中的中医证型分布,不同合并症中的中医证型分布,以及初步总结谢海波副教授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的经验,为以后研究中医药如何更有效地治疗室性早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61例左室极高电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引起左室极高电压的因素、疾病分类、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心电图机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按心电图测量标准测量QRS波群电压。结果 本组资料观察发现,引起左室极高电压的疾病分类以风心病占首位(36.1%),高心病次之(19.6%)与年龄、性别、病程及治疗情况等因素有关。结论 观察结果表明,左室电压极高是左室重度肥大的直接结果,均由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所致,其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重度与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电图差异.方法 采用盲法分析70位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A组)和90位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B组)的心电图.结果 右心房扩大发生率A组44%,B组15% (P <0.001).右心室肥大发生率A组29%,B组4% (P <0.001).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A组29%,B组11% (P <0.01).心电轴顺时针旋转发生率A组40%,B组18%(P<0.005).Ⅲ和aVF出现QS的发生率A组16%,B组4%(P<0.01).心电轴左偏发生率A组16%,B组4%(P<0.05).房性早搏发生率A组19%,B组7%(P<0.05).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率A组16%,B组5%(P<0.025).结论 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电图中右心房扩大、右心室肥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轴顺时针旋转、Ⅲ和aVF出现QS、心电轴左偏和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高于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8.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伴发束支传导阻滞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新发不同类型束支传导阻滞(BBB)的临床意义。方法145例住院的STEMI患者,根据入院时有无伴新发BBB分为不伴发BBB组(A组),伴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组(B组)及伴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组(C组)。观察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及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1)STEMI患者年龄越大越易发生BBB,C组多见于前壁心肌梗死,B组多为更大范围的梗死。(2)B、C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1.6%(8/37),与A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3%(9/1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发生率为25.0%(5/20),B组为17.6%(3/1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B、C组患者QRS波宽度与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关。(4)在随访期间各组STEMI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伴发BBB患者住院期间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而伴新发RBBB患者可能比伴新发LBBB院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假性deta波(PdW)时限在不同位置的室性期前收缩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97 例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位置室性期前收缩PdW的时限。结果: ①起源部位分布:13例(占13.4%)起源于左心室心内膜,52 例(占53.6%)起源于右心室心内膜,27
例(占27.8%)起源于主动脉窦,5例(占5.1%)起源于心大静脉。②4组不同有效靶点室性期前收缩的PdW时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心外膜(主动脉窦和心大静脉)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的PdW时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按照起源部位将室性期前收缩分为心内膜和心外膜起源,其PdW的时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通过比较PdW的时限,可以区分心内膜和心外膜以及主动脉窦和心大静脉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