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长期以来,口服抗凝药物一直是房颤患者预防血栓栓塞的主要方法。然而,口服抗凝药物的诸多弊端导致真实世界中房颤患者规范化抗凝治疗严重不足。左心耳是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重要起源部位,近年来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房颤患者预防血栓栓塞的新方法,本文就相关内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血栓栓塞事件是心房颤动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其传统预防方法为长期口服抗凝药物。近年来,左心耳封堵术 已成为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新方法。未来仍需进一步提高左心耳封堵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 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3.
非风湿性慢性房颤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血栓栓塞。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外科手术可见绝大部分的血栓形成位于左心耳(LAA)内,只有少数位于左房(LA)内。经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可以明显减少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然而由于出血并发症、对双香豆素类药物过敏等原因,许多患者不适合抗凝治疗。这部分患者可通过介入途径行左心耳封堵术降低血栓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血栓栓塞并发症是其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经食管超声检查发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心房内血栓90%位于左心耳。因此,预防左心耳血栓形成可能会减少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口服抗凝药是预防房颤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但是很多患者不能耐受口服抗凝药药物治疗。随着心血管介入治疗和器械研发的进展,经皮左心耳封堵预防卒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已经成为一种替代华法林预防房颤并发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综述  储慧民  审校 《心脏杂志》2017,29(1):12-015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不能替代抗凝治疗。而左心耳封堵术可替代抗凝治疗,成为房颤卒中预防的重要治疗手段,但不能改善房颤患者症状。因此左心耳封堵联合射频消融术是不适合口服抗凝药的症状性房颤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本文针对联合术式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相互间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胡大一等~([1])对我国13个省市自然人群中29 079例30~85岁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房颤年龄校正后患病率为0.65%,且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在80岁人群中高达7.5%。房颤的主要危害是脑卒中及血栓栓塞。口服抗凝药仍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金标准治疗,但有一部分患者因抗凝禁忌不适合抗凝。目前,经皮左心耳封堵已成为预防卒中的替代方式。大量经皮左心耳封堵的临床试验,证明了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左心封堵术的背景房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为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血栓的形成及脱落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是房颤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左心耳封堵术已逐渐成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预防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有望发展成为抗凝治疗的合理替代方案。然而左心耳封堵术合并相关的并发症,如心包积液、残余漏、器械相关血栓及栓塞并发症等。如何保证操作安全,降低相关的并发症,一直是临床关注和需要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左心耳封堵术相关的并发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左心耳封堵术发展迅速,为口服抗凝药物禁忌或无法耐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但该手术在有效性、安全性及围术期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争议。现拟对左心耳封堵术的随机对照研究及登记注册研究做一综述,并探讨手术并发症及围术期抗栓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需要长期口服抗凝药物(OAC),以有效降低血栓形成与卒中风险。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因各种因素不能或不愿长期OAC治疗。由于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90%的左房血栓发生在左心耳内,因此通过介入封堵左心耳的方法“堵住”栓子形成的根源,可预防栓塞与卒中发生。从基础动物试验到临床试验,大量的研究结果不断地验证着各种不同封堵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介入术后残腔形成、围手术期抗栓方案等问题尚需研究。目前仍需谨慎把握左心耳封堵介入治疗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 ( 简称房颤 ) 患者具有更高的卒中风险。左心耳被证实是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经皮左心 耳封堵术是近年来发展的通过微创导管术封堵左心耳以达到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新技术。许多左心耳封堵器 已经正式上市或者进入临床研究阶段。Watchman 是当前使用最广、循证医学证据最多的封堵器。Protect-AF 研究 是第一个头对头对比华法林预防卒中的随机对照研究。目前,Watchman 成为目前第一个经过美国 FDA 批准的左 心耳封堵器。与此同时,国产左心耳封堵器 LAmbre 及 Lefort 也崭露头角并相继进入临床研究。左心耳封堵术开启 了全球预防房颤患者卒中治疗的新模式,即由“局部封堵、单次手术”替代传统的“全身抗凝、终生服药”。  相似文献   


11.
血栓栓塞风险评估、抗凝治疗是心房颤动(房颤)诊疗的重点。除此之外,介入治疗安全开展和左心耳封堵适应证的把握也是目前临床工作中的热点问题。国家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房颤专家工作组在2017年医疗质量控制工作的基础上,于2018年继续开展医疗质量控制工作,以明确我国房颤诊疗水平。2018年与2017年相比,我国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接受血栓栓塞风险评估的比例有所升高(47.3%vs 32.9%,P<0.05),具有适应证的房颤患者出院处方包括抗凝药比例增高(56.7%vs 53.9%,P<0.05),更高比例的接受抗凝治疗患者得到了抗凝指导(88.6%vs 86.6%,P<0.05)。房颤介入治疗方面,导管消融并发症发生率为2.6%,左心耳封堵并发症发生率为4.6%,左心耳封堵适应证符合率为100%。2018年我国房颤诊疗质量较2017年有明显改善,但血栓栓塞风险评估和抗凝治疗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需要持续开展医疗质量控制工作,提高我国房颤整体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房颤)与慢性肾脏病密切相关,二者并存时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明显增加。左心耳封堵术是预防有长期抗凝治疗禁忌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有效方法,并能明显降低出血风险,但在房颤合并慢性肾脏病(尤其是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现就房颤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左心耳封堵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较高,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抗凝、复律、控制心室率等。近年来,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LAAC)的开展大大减小了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且术后无须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但目前对于左心耳封堵术后的患者是否应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尚无统一定论。胺碘酮是房颤患者最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但因其较多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在临床中的应用。本文报道1例左心耳封堵术后应用胺碘酮所致的间质性肺炎,分享临床诊断及治疗的经验,并结合病例复习相关文献,旨在为此类患者服用胺碘酮后出现不良反应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左心耳封堵术和口服抗凝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中关于左心耳封堵术治疗房颤的相关文献,时间截止为2021年6月,检索关键词为:"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Left atrial ...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风险显著增加。作为口服抗凝药的替代治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预防房颤脑卒中的重要手段。器械相关血栓是左心耳封堵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拟对器械相关血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预后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人口的普遍老龄化,人群中房颤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预计到2050年房颤患病人口将在目前患病人数水平上增加一倍。而对于房颤患者,卒中的预防是房颤治疗的首要目标。据统计,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约为窦性心律失常人群的5倍。目前,对于房颤患者的卒中治疗预防主要是应用口服抗凝药物。最新研究表明,左心耳封堵术对于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有着显著疗效。本文将综述左心耳封堵术对于房颤患者防治卒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最主要的危害是其形成的左心耳血栓脱落引起缺血性卒中或系统性血栓栓塞事件。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卒中及栓塞不良事件的一种有效干预措施,与口服抗凝治疗相比,可明显降低卒中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但左心耳封堵器置入术后器械相关血栓的发生及其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一直是...  相似文献   

18.
成功植入左心耳封堵器后,预防封堵器上血栓形成,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风险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大部分研究对象都适合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大多数植入左心耳封堵器的心房颤动患者曾有严重出血事件或口服抗凝药禁忌证。左心耳封堵术后如何选择最佳的抗栓治疗方案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话题。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然而,最佳的抗血栓治疗方案和周期仍不确定,各类患者接受左心耳封堵后的抗栓治疗方案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且需要解答左心耳封堵是否可避免长期阿司匹林治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左心耳封堵术是降低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虽然左心耳封堵术经过多年临床应用已较为成熟,但仍有封堵器栓塞、器械相关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发生。该文介绍了近年来有关左心耳封堵术后血栓及栓塞事件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合并左心耳血栓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连续入选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11例经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确诊左心耳血栓,抗凝方案治疗,但不能耐受长期抗凝及抗凝无效时,行左心耳封堵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纳入研究。结果 心房颤动患者包括阵发性、持续性和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平均年龄为78岁(57~93岁), CHA2DS2-VASc评分平均值为6.2(4~8)分,HAS-BLED评分平均值为3.6(2~6)分。左心耳血栓2型(近端至中端)和3型(远端)分别有2例和9例。3例患者抗凝治疗左心耳血栓消失后行左心耳封堵术,8例患者左心耳血栓存在情况下行左心耳封堵术(1例为2型血栓,7例为3型血栓)。2例患者左心耳血栓消失病例采用Watchman封堵器,其他患者均用LAmbre封堵器完成左心耳封堵术。1例患者左心耳LAmbre封堵术后住院期间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院后随诊未再发生;其他病例未发生任何明显的围术期不良事件。术后8~12周TEE复查,3例发生左心耳器械相关血栓,继续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华法林或非维生素K口服抗凝药(NOACs)抗凝方案。中位随访时间为6(6,13)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心血管和全因死亡、重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心力衰竭恶化和重大出血事件。结论 对于心房颤动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首选华法林或NOACs抗凝方案,抗凝无效或不能耐受、适宜左心耳封堵术的左心耳血栓患者,可选择左心耳封堵术作为替代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