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后肠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①缺血再灌注组(I/R组):暴露腹腔后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60 min,开放再灌注120 min;②丙泊酚预处理组(P1组):在肠缺血前10 min开始给予丙泊酚;③丙泊酚治疗组(P2组):在肠再灌注前10 min开始给予丙泊酚;④对照组(C组):仅暴露SMA,不行肠I/R及丙泊酚输注。丙泊酚首剂量为10 mg/kg,随后以10 mg/(kg.h)持续输注。所有动物于再灌注120 min时处死。行肠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肠损伤程度并评分;检测血浆和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肠组织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并检测肠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其余3组血浆DAO水平增加,肠组织DAO水平降低,但仅在I/R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肠I/R后肠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与C组比较,其余3组损伤程度评分都显著增高(P<0.01)。肠I/R后肠组织细胞凋亡显著增加,3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与C组比较,3组大鼠肠组织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升高,MPO活性升高,在I/R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1组与P2组这种改变有所减轻,P1组SOD活性和MDA水平与I/R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肠I/R后产生肠道损伤。给予丙泊酚,尤其在肠缺血早期前给予,可减轻肠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丙泊酚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次低剂量丙泊酚联合肢体缺血后处理(LIP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100只雄性SD大鼠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丙泊酚组、LIPC组和联合治疗组(丙泊酚+LIPC),每组20只。采用线栓闭塞大脑中动脉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梗死面积,MDA含量,SOD、GSH-Px活性以及IL-6、TNF-α水平。结果:5组大鼠以上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剂量丙泊酚和LIPC均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少脑梗死面积,降低IL-6水平、TNF-α水平及MDA含量,抑制SOD、GSH-Px活性的下降,而丙泊酚与LIPC联合应用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低剂量丙泊酚联合LIPC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两者合用具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 SD 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丙泊酚药物组,每组20只,各组又根据再灌注时间分成4个亚组。复制大鼠经典右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恢复血流灌注前5 min 用丙泊酚注射液(50 mg/kg ,腹腔注射)处理,分别于再灌注后3、6、9、12 h 进行取材,检测血清样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水平、肌肉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以及计算肌肉湿干质量比值。结果恢复灌注后各时间段内,相对于缺血再灌注组,丙泊酚处理后能降低 TNF-α、NF-κB 的表达水平( P <0.05),抑制组织MDA 水平增加(P<0.05),抑制 SOD 水平的减少(P<0.05),也明显减轻肌肉组织的水肿(P<0.05)。结论丙泊酚预处理可通过遏制炎症因子表达、减轻氧自由基损害从而对缺血再灌注肢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测定离体大鼠工作心脏冠脉流出液儿茶酚胺浓度,研究丙泊酚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律失常及心肌代谢的保护作用。方法: 正常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两大组,第一大组为正常大鼠组,随机分为对照组、丙泊酚10μmol组(P10组)、50μmol组(P50组)、100μmol组(P100组)四小组(每组10只);第二大组为儿茶酚胺耗竭组,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SC组)、耗竭组(DC组)、耗竭加丙泊酚50μmol组(DP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离体工作心脏模型,测定冠脉流出液中儿茶酚胺和肌酸激酶(CK)浓度,测量每组动物离体心脏单发室性期前收缩(VBP)、连发室性期前收缩(SALVO)、室性心动过速(VT)、室性纤维性颤动(VF)的发生频率。结果: 缺血前各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都很低,各组儿茶酚胺含量测不出,CK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灌注期间,P10、P50、P100、DC和DP组心律失常发生的频率、种类和严重程度均比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丙泊酚各组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各组多巴胺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儿茶酚胺耗竭组中DC组和DP组冠脉流出液未测出儿茶酚胺;丙泊酚各组CK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丙泊酚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后心律失常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缺血后儿茶酚胺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硫化氢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的影响。 方法 将6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假手术)组、B(缺血-再灌注)组,C(缺血-再灌注+NaHS)组,D[缺血-再灌注+炔丙基甘氨酸(PPG)]组。经腹正中切口剖腹及游离肠系膜上动脉(SMA),钳夹B、C、D组大鼠SMA 60 min和再灌注120 min,建立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组在灌注前10 min向大鼠尾静脉注入100 μmol/kg NaHS后按1 mg/(kg·h)输注直到再灌注2 h,D组在缺血前10 min向腹腔注入PPG 50 mg/kg。检测血CRP、降钙素原、内毒素、H2S、TNF-α、IL-6、IL-8并进行血培养,测定回肠组织匀浆中H2S。 结果 与A组比较,B组的CRP、降钙素原、内毒素、TNF-α、IL-6、IL-8升高,H2S降低。与B组比较,C组的CRP、降钙素原、内毒素、TNF-α、IL-6、IL-8降低,H2S升高。与C组比较,D组CRP、降钙素原、内毒素、TNF-α、IL-6、IL-8升高,H2S降低(P<0.01)。B、C、D组分别有14、6、15例血标本培养出大肠杆菌。H2S与CRP、降钙素原、内毒素、TNF-α、IL-6、IL-8呈负相关。 结论 H2S降低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炎症因子,改善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时肝损伤及Bc1-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成年健康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ntestine isehemia-reperfusion组,IIR组)、丙泊酚组(propofol组,P组).各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分1,3,6 h三个时相.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制作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结束后即刻取肝左叶做标本.用免疫组化法与医学图像分析检测肝组织Be1-2与Bax蛋白表达量,用TUNEL技术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AI). 结果 与S组比较,IIR组和P组各时相Bd-2与Bax蛋白含量、肝细胞AI均显著升高(P<0.05),IIR组各时相Be1-2/Bax比值均降低(P<0.05),P组各时相Be1-2/Bax比值均升高(P<0.05).与IIR组比较,P组各时相Bc1-2蛋白含量、Be1-2A3ax比值均升高(P<0.05),Bax蛋白含量、肝细胞AI均降低(P<0.05).IIR组和P组不同时相间肝细胞A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两组肝细胞AI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以6 h时相的最高.各组中1,3,6 h三个时相之间Bc1-2、Bax蛋白含量及Bc1-2/Bax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可引发肝损伤,且肝组织Bc1-2与Bax蛋白含量明显升高;丙泊酚可能通过调节Bc1-2、Bax蛋白表达使肝细胞凋亡减轻,从而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时所引发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作用于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后,对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芬太尼干预组(F组),丙泊酚干预组(P组),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干预组(F+P组).对大鼠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测大鼠肺组织湿/干(W/D)值;对大鼠肺组织进行大体形态学及HE染色后镜下病理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肺组织NF-κB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I/R组比较,F组、P组以及F+P组大鼠肺组织核因子-κB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动脉血PaO2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肺组织W/D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R组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间质水肿并有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内可见炎性细胞渗出.假手术组(S组)、芬太尼干预组(F组),丙泊酚干预组(P组),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干预组(F+P组)在肺泡结构较完整性,减轻肺间质及肺泡腔渗出、水肿肺组织保护方面均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 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干预可显著减轻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是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能降低大鼠肺组织NF-κB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大黄对肠缺血再灌注(L/R)诱发的肠粘膜屏障损伤及机体炎症反应的防治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I/R及治疗3组,检测各组动物肠组织SOD、血TXA2及内毒素水平,并观察细菌培养结果、脏器指标及生存率。结果肠L/R后肠组织内SOD耗损,血TXA2水平升高并伴有严重的内毒素血症及菌血症;预先以大黄治疗可使肠内SOD耗损减少,血TXA2水平明显下降,同时细茵、内毒素易位减少,脏器功能指标改善,动物致伤24h生存率提高40%。结论大黄可减轻大鼠肠K/R后肠粘膜屏障破坏,并进一步对炎症反应所介导的器官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立红  肖晓山  聂瑞霞  梁飞 《广东医学》2012,33(15):2213-2214
目的探讨丙泊酚后处理及缺血后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32只,体重2.0~3.0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仅行手术操作不阻断腹主动脉;模型(IR)组行单纯缺血再灌注;丙泊酚后处理(PA)组阻断腹主动脉30 min,再灌注即刻经肾下腹主动脉泵注丙泊酚;丙泊酚后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PB)组阻断腹主动脉30 min,再灌注30 s,再阻断30 s,反复3次全面恢复灌注,同时泵注丙泊酚。再灌注48 h比较各组脊髓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合物歧化酶(SOD)含量;采用tartor评分法对后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PA组和PB组后肢神经功能明显优于IR组(P<0.05);与IR组比较,PA组和PB组中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含量显著上升。结论丙泊酚后处理及缺血后处理抑制在灌注后氧自由基生成、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发挥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异丙酚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肾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致肾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清洁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组)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MA),下腔静脉微量输液泵持续输注0.9%生理盐水10ml/(kg·h)。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阻断SMA1h,下腔静脉微量输液泵持续输注0.9%生理盐水10ml/(kg·h)。异丙酚组(P组)阻断SMA1h,再灌注前5min将持续输注的0.9%生理盐水10ml/(kg·h)更换为等容异丙酚10mg/(kg·h)。于再灌注2h后下腔静脉取血,测定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Bcr);处死大鼠后取双侧肾,右肾皮质部制作组织均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左肾作病理标本。结果:与S组相比,I/R组SOD活性降低,MDA、BUN及Bcr含量升高(P〈0.05);与I/R组相比,P组MDA、BUN及Bcr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病理结果显示:光镜下I/R组肾小球及球后毛细血管明显扩张,细胞水肿,球后毛细血管内堆积大量破裂红细胞:P组肾结构接近S组。结论: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可造成肾损伤,异丙酚对其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态观察内毒素预处理对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L-1β)活性的影响及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的变化.结果内毒素预处理后脑组织MPO、TNF-α、IL-1 β活性显著降低,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下降幅度减少.结论内毒素预处理减轻了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性反应,对海马神经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烫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54只,制成烫伤动物模型(30%TBSAⅢ度烫伤),随机分为标准营养组(EN组)和免疫营养组(EIN组),每组24只,EIN和EN组给予等热量肠内营养液,各组于伤后2h开始灌喂营养液。另取6只正常大鼠作为伤前对照(Control)。分别于伤前、伤后1、4、7、10d,处死每组各6只大鼠并立即心脏取血,检测血清中TNF-α、IL-2、IL-6、IL-8及D-乳酸的含量。结果:(1)烫伤后观察期内EIN组和EN组大鼠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1或P〈0.05),而IL-2水平则低于Control组(P〈0.01或P〈0.05),但EIN组于伤后7d恢复(P〉0.05);伤后4、7、10dEIN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显著低于EN组(P〈0.05),而IL-2则明显高于EN组(P〈0.05);(2)烫伤后血清D-乳酸水平升高,EN组在观察时间内血清D-乳酸水平没有恢复至伤前水平,EIN组在伤后4d恢复。结论:烫伤后早期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可减轻烫伤后大鼠全身炎症反应,同时改善肠黏膜的屏障功能,效果优于标准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地塞米松对早期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复制脓毒症模型。按完全随机化原则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脂多糖组(L)、脂多糖+地塞米松组(LD)、LPS+异丙酚组(LP组)、LPS+异丙酚+地塞米松组(LPD组)。各组大鼠于造模后麻醉处死,取腹主动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 L组TNF-α、IL-1β和IL-6较对照组明显升高,IL-10则明显降低(P均〈0.05);LD组、LP组、LDP组同L组比较,其结果显示TNF-α、IL-1β和IL-6均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P〈0.05;P〈0.05;P〈0.05);LDP组同LP组、LD组比较,LDP组TNF-α、IL-1β和IL-6表达量明显下降,IL-10明显升高(P〈0.05)。结论 LPS可迅速引起TNF-α、IL-1β和IL-6的释放,抑制IL-10的表达;地塞米松、丙泊酚干预后,TNF-α、IL-1β和IL-6的量明显减少,IL-10明显升高,且两药联用干预效果更明显,对早期脓毒症大鼠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肾缺血再灌注时IL-6、IL-8、TNF-α含量的影响及其对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72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n=24)、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异丙酚处理组(P组).后两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再灌注后1、4、24 h 3个亚组(n=8).P组阻断左肾动脉前5 min静脉注射异丙酚2.5 mg/kg,继以微量泵输注0.1%异丙酚10 mg·kg-1·h,持续15 min.S组和I/R组以等容积生理盐水取代异丙酚.观察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及肾组织中IL-6、IL-8、TNF-α的变化,取肾组织常规切片和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P组再灌注后1 h血清IL-6、TNF-α及肾组织中TNF-α、4 h内血清及肾组织IL-8、24 h内肾组织IL-6、血BUN及Cr明显低于I/R组(P<0.05);光镜下P组的细胞结构尚完整,I/R组细胞损伤严重.结论 异丙酚抑制肾缺血再灌注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细胞因子介导的炎性损伤,具有肾IRI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异丙酚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脑组织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丙酚预处理组(P组,于脑缺血前10min经腹腔注射异丙酚100mg/Kg)(n=10)。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I/R损伤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NE、TNF-α、IL-1β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I/R组和P组NE的活性及TNF-α、IL-1β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I/R组比较,P组NE的活性及TNF-α、IL-1β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异丙酚预先给药能够通过抑制脑I/R后脑组织内NE的活化进而抑制TNF-α、IL-1β的过度表达,降低炎性反应,对脑I/R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线粒体细胞色素c抑制剂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作用,分析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H2)和炎症反应在其中的机制。方法通过四血管阻断法模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ALDH2激动剂Alda-1+I/R组、Bax介导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抑制剂(Bcb)+I/R组。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海马CA1区ALDH2及炎症小体关键蛋白NLRP3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CA1区4-HNE、NLRP3、IL-1β、IL-18及ALDH2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再灌注7 d后,I/R组海马CA1区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与I/R组比较,Alda-1+I/R组、Bcb+I/R组的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率增高(P < 0.01)。与I/R组相比,Bcb+I/R组、Alda-1+I/R组海马CA1区ALDH2蛋白表达增加,海马CA1区NLRP3、IL-1β、IL-18、4-HNE蛋白表达下降(P < 0.01)。结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海马CA1区NLRP3表达增高;Bcb可以通过促进线粒体ALDH2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异丙酚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肾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肾缺血再灌注组(Ⅰ),异丙酚预先给药组(P1)、即时给药组(P2)及延迟给药组(P3)。P1、P2、P3组分别于阻断前1h、阻断同时及再灌注同时缓注异丙酚30mg/(kg.h)3h、4h、4.75h,24h处死大鼠。取肾组织作HE染色及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Ca2 的变化。结果:P1和P2组与I组相比明显改善肾组织损伤,P3组无变化。P1和P2组与Ⅰ组比较MDA和Ca2 水平显著降低,SOD活性增强(P<0.01或0.05),P3组无此作用。结论:异丙酚预先和即时给药明显改善肾损伤,延迟给药无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环孢素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环孢素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8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环孢素A治疗组,参照Zealonga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22和70h后,分别对各组各时间点大鼠的行为学评分、脑TTC染色、缺血区IL-1β含量和MPO活性进行测定和观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各时间点环孢素A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环孢素A组行为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环孢素A组脑梗死灶体积比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环孢素A可有效降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后脑组织中IL-1β的含量(P<0.01);并可显著抑制MPO的活性(P<0.01)。与上述两组相比,假手术组各项观察指标则无明显异常改变。结论炎症反应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环孢素A可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IL-1β的含量、减轻缺血区内白细胞的浸润、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是茶叶中茶多酚生物活性的主要成分,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导致的神经损伤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与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