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锐  雷玉华 《广西医学》2020,(22):2913-2917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心脏舒张功能与血栓风险评估策略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440例NVAF患者,按CHA2DS2-VASc评分分为0分组(31例)、1分组(73例)、2~4分组(138例)、5~7分组(153例)、8~9分组(45例)。比较各组间心脏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采用混合设计双因子变异数分析NVAF患者心脏舒张功能与CHA2DS2-VASc评分和高血压的关系。以CHA2DS2-VASc评分≥2分为评价NVAF患者存在高血栓栓塞风险的标准,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脏舒张功能指标对NVAF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预测作用。结果不同CHA2DS2-VASc评分患者心脏超声心动图左房前后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二尖瓣口充盈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e′、左房体积指数(LA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CHA2DS2-VASc评分(男性≤1分,女性≤2分)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患者左心房自发显影(left atrial spontaneous echocardiographic contrast, LASEC)和(或)血栓(left atrial thrombus, LA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21年8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296例低CHA2DS2-VASc评分NVAF患者,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将之分为血栓组[包括LASEC和(或)LAT]及非血栓组(无LASEC或LAT)。通过分析两组患者资料,探讨低CHA2DS2-VASc评分NVAF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血栓组比较,血栓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  相似文献   

3.
背景 SYNTAX评分是基于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常用的评分系统之一,但临床上需要一种基于一般临床资料的评估方法,以提高其预测效力。目的 探讨CHA2DS2-VASc卒中风险评分在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TVD)或左主干病变(LMD)患者中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009年1月—2014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630例TVD/LMD患者,根据SYNTAX评分分为轻度病变组(0~22分)276例、中度病变组(23~32分)249例和重度病变组(≥33分)105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探究定量资料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CHA2DS2-VASc和SYNTAX评分是否为TVD/LMD患者3年内发生MACEs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HA2DS2-VASc评分预测3年内发生MAC...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CHADS2及CHA2DS2-VASc评分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CA)术后晚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住院并首次行心房颤动CA手术的患者92例。自术后第3~6月每个月固定至心房颤动门诊随访,包括复查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了解心房颤动CA术后有无晚期复发,根据复发与否分成未复发组及复发组,比较两组间临床项目资料和评分积分的差异及其对房颤CA术后晚期复发的影响,评估两种评分对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收集92例患者,其中3例随访期间失访,89例完成随访,术后晚期复发21例(24%)。与未复发患者比较,复发患者的年龄、吸烟比例(30%)、合并糖尿病(38%)、合并心衰(29%)、血小板计数、左心房内径(LA)、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积分均升高;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将未纳入评分的差异因素分别与两个评分进行逐步分析,CHADS2(OR=13.473,95%CI:3.804~47.713),LA(OR=1.19...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as6)水平联合CHA2DS2-VASc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短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0例接受PCI的STEMI患者为STEMI组,根据PCI术后3个月是否发生MACE将STEMI组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另选取同期68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收集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Gas6水平,计算CHA2DS2-VASc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PCI术后3个月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as6水平和CHA2DS2-VASc评分对STEMI患者PCI术后3个月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STEMI组血清Gas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220例STEMI患者PCI术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评分系统在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状态(LAATM)上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该院住院并完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TEE结果将其分为LAATM组和非LAATM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等),所有患者均采用CHA2DS2-VASc评分、CHA2DS2-VASc-RAF评分、CHA2DS2-VASc-60评分及ABC卒中评分进行评价,分析不同评分系统对LAATM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1 217例NVAF患者,其中男647例、女570例。持续性心房颤动529例,阵发性心房颤动688例。TEE示LAATM患者112例,非LAATM患者1 105例。LAATM组患者年龄,持续性心房颤动、吸烟、糖尿病、冠心病、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他汀发生率,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均高于非LA...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CHA2DS2-VASc评分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9例(其中阵发房颤患者51例,持续房颤患者22例,永久性房颤患者26例),根据患者CHA2DS2-VASc评分,分为中低危组(CHA2DS2-VASc<2分者),高危组(CHA2DS2-VASc≥2分者),记录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同时探讨房颤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结果:高危组的年龄、女性比例及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史、脑卒中史比例较中低危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低危组相比,高危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左房直径、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胱抑素c是房颤患者CHA2DS2-VASc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预测CHA2DS2-VASc高分的胱抑素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2 (95%CI: 0.604-0.839, 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CHA2DS2-VASc评分的独立预测因子,对房颤脑卒中风险评估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BCD2评分联合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个月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201 1年11月一2013年10收治的TIA患者121例,其中1个月内发生急性脑卒中者35例作为卒中组,未发生者8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ABCD2评分及血清hs-CRP水平的差异,及其预测患者1个月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价值。结果卒中组患者ABCD2评分高于对照组[(6.1±1.2)分vs.(4.2±1.6)分],高危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94.3%vs.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组hs-CRP水平为(23.71±4.56)mg/L,高于对照组的(11.48±3.88)mg/L(P<0.05);TIA患者hs-CRF水平与ABCD2评分呈正相关(r=0.56,P<0.05);以患者血清hs-CRP作为预测TIA患者在1个月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指标,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6(95%C1 0.790.93),以16.78 mg/L为cut-off值,其预测TIA发生急性脑卒中的敏感度为80.7%、特异度为60.8%。结论近期发生急性脑卒中的TIA患者ABCD2评分及血浆hs-CRP均显著升高,ABCD2评分及hs-CRP检测可作为预测TIA患者近期发生脑卒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梗死风险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66例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根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75例,中危组60例,高危组31例;同时依据DWI结果将患者又分为DWI异常组96例和DWI正常组70例,随访TIA患者后2d、7d和90d内的脑梗死发生率。结果:患者TIA后第2天、第7天和第90天脑梗死率分别为7.8%、11.4%和15.7%。与低危组比较,ABCD2评分≥4分的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2评分≥4且DWI异常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2评分法早期预测TIA患者脑梗死风险的准确性较高,结合DWI检查结果能进一步提高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和ABCD2评分与近期预后的关系,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TIA患者139例,根据影像学检查判断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对患者进行ABCD2评分,并比较不同情况的患者7 d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139例TIA患者中近7 d内发生脑梗死的28例,占比为20.14%。TIA患者ABCD2评分等级越高,发生脑梗死患者的占比越高,ABCD2评分等级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IA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越重,发生脑梗死患者的占比越高,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50%且ABCD2评分≥4分发生脑梗死比率和狭窄<50%且ABCD2评分<4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和ABCD2评分对TIA患者近期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颅内血管狭窄程度越严重,ABCD2评分越高,发生脑梗死的概率越大,要尽早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丁继良  王飞  李建军 《海南医学》2016,(10):1557-1560
目的:探讨ABCD2评分联合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及磁化传递成像(MTI)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门诊就诊及住院的45例TIA患者(TIA组)及45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影像学资料,测量症状半球及非症状半球半卵圆中心的平均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含胆碱代谢物(Cho)、肌酸(Cr),NAA/Cr值、NAA/Cho值、Cho/Cr值、磁化传递率(MTR),计算其相对值,分析各指标值的诊断效能。结果(1)症状半球的Cho值较非症状半球升高,分别为(12.25±0.93) mmol/L与(9.00±1.38) mmol/L,症状半球NAA/Cho值、MTR值较非症状半球下降,分别为(1.76±0.49)、(19.11±3.13)%与(2.25±0.88)、(21.27±4.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TIA患者rCho值较对照组升高,分别为(1.40±0.25)、(1.20±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患者NAA/Cho值、MTR值较对照组下降,分别为(1.76±0.49)、(18.75±6.53)%与(2.25±0.88)、(24.5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ROC曲线显示MTR值曲线下面值为0.944。结论 ABCD2评分结合1H-MRS及MTI能及早发现TIA患者脑组织相应病理学改变,为TIA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魏瑾然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118-119
目的探讨用ABCD2评分法在预测患者TIA后7d内卒中风险上的作用。方法应用Johnston SC和Rothwell等建立的7分制ABCD2评分法对38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TIA后7d内发生卒中的患者中,高危组(6~7分)占100%(2/2),中危组(4~5分)占15%(3,20);80%评分35分,所有得6分的患者中100%进展为卒中,所有得5分的患者有66.7%于7d内发生卒中,得分≤4分的患者只有3.0%于7d内发生卒中。结论ABCD2评分法简便易行,可以作为急诊,11A患者分层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明确基于中国人群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病人,3种ABCD评分系统预测TIA发作后7 d内发生新发脑梗死风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0例TIA病人于入院48 h内采用ABCD2、ABCD3、ABCD3-Ⅰ3种评分系统,根据评分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组;根据病人TIA发作后7 d内是否继发脑梗死分为新发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比较2组TIA病人的3种评分系统评分;记录3种评分的低、中、高危组中TIA后7 d内继发脑梗死病人例数。结果与非脑梗死组比较,新发脑梗死组的3种不同的ABCD系统的评分结果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除ABCD2评分外,随着ABCD3、ABCD3-Ⅰ评分分值的升高,7 d内继发脑梗死率不断增加(P < 0.01);ROC曲线分析发现,3种ABCD评分系统对7 d内继发脑梗死的预测AUC分别为0.67、0.84和0.91,均大于基准线面积的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ABCD3-Ⅰ预测7 d内继发脑梗死准确度优于ABCD3,ABCD3优于ABCD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3种ABCD评分方法均能预测TIA后7 d内继发的新发脑梗死,分值越高,7 d内继发新发脑梗死的危险度越高,ABCD3-Ⅰ预测准确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ABCD2评分与ABCD2-I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患者中预测卒中复发的效度。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发病7d内且完成核磁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的TIA患者,对其进行1年随访,评价指标是卒中复发。将ABCD2评分与AB—CD2-I评分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组,评价二种评分对TIA患者进行卒中复发风险分层的能力;采用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AUC)比较二种评分预测卒中复发的效度。结果纳入符合入排标准的患者共410例,其中110例患者(27.07%)1年卒中复发。ABCI~评分低、中、高危卒中复发风险分别为21.88%,27.64%,41.18%,ABCD2-I评分低、中、高危卒中复发风险分别为4.71%,21.94%,49.61%。ABCD。评分的预测效度AUC=0.59,ABCD2-I评分的预测效度AUC=0.77。结论ABCD2-I评分较ABCD2评分能更好地预测TIA患者1年卒中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微小RNA-145(microrna-145,miR-145)、ABCD2评分(age blood pressure,clinicalfeatures,durationofsymptoms,diabetes)联合动脉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评估价值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TIA患者132例,按照有无近进展为脑梗死分为TIA未进展为脑梗死组和TIA进展为脑梗死组,TIA未进展为脑梗死组患者76例,TIA进展为脑梗死组患者56例。2组患者均使用miR-145、ABCD2评分、miR-145+ABCD2+动脉超声检测。对比2组患者ABCD2评分;使用PT-PCR检测miR-145,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比较;对比观察3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漏诊、误诊率以及诊断效能。 结果 与TIA未进展为脑梗死组相比,TIA进展为脑梗死组患者ABCD2评分上升,miR-145表达下降(P<0.05);FIB、LDL-C水平下降,hs-CRP水平上升(P<0.05);与miR-145检测和ABCD2评分检测,miR-145+ABCD2评分+动脉超声检测对TIA进展脑梗死的检出率有所上升(P<0.05);与检测miR-145和ABCD2评分相比,miR-145+ABCD2评分+动脉超声检测手段误诊率和漏诊率有所下降(P<0.05);与检测miR-145和ABCD2评分检测相比,miR-145+ABCD2评分+动脉超声检测手段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有所上升(P<0.05)。 结论 使用miR-145、ABCD2评分联合动脉超声对TIA发作后进展为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敏感度,对TIA发作后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评估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椎动脉优势对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10月住院治疗被确诊为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椎动脉MRA、临床资料ABCD2评分及7 d内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其差异性。结果后循环TIA中椎动脉优势占有率高于非椎动脉优势;ABCD2评分分层院从低危组到中危组到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呈上升趋势;TIA后7 d内脑梗死发生率椎动脉优势组较非椎动脉优势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BCD2评分〈4分,脑梗死发生率椎动脉优势组与非椎动脉优势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BCD2评分≥4分,脑梗死发生率椎动脉优势组较非椎动脉优势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动脉优势为导致后循环TIA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ABCD2评分中高危患者椎动脉优势的风险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ABCD2评分法联合经颅多普勒(TCD)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近期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70例TIA患者进行ABCD2评分,其中40例患者进行了TCD检查,30例患者进行了MRA检查,TIA发病7d内进行头颅MRI检查,统计脑梗死发生率.结果:70例患者中ABCD2评分低危患者42例,脑梗死发生率4.76%,中危患者20例,脑梗死发生率45.00%,高危患者8例,脑梗死发生率62.50%,中危组和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P<0.01),中危组和高危组两组间脑梗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ABCD2评分联合TCD或MRA对TIA患者近期脑梗死发生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8和0.654,且两种检测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3,P=0.0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LDL≥2.6moL/L、症状持续时间≥60min均与TIA后7d内脑梗死形成呈正相关.结论:ABCD2评分对TIA短期发生脑梗死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与TCD相比,结合MRA检查,可提高对脑梗死发生风险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和ABCD2评分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CT血管成像(CTA)检查和ABCD2评分,分析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及ABCD2评分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CTA检查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44例(73.3%)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血管狭窄,其中正常及轻度狭窄35例(58.3%)、中度狭窄15例(25.0%)、重度狭窄10例(16.7%);根据ABCD2评分法评估显示,低危组21例(35.0%)、中高危组39例(65.0%);60例TIA患者7 d内13例发生脑梗死,其中颅内血管轻度狭窄1例(1.7%)、中度狭窄6例(10.0%)、重度狭窄6例(10.0%),与轻度狭窄患者比较,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患者发生脑梗死概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危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几率为30.8%,较低危组患者的4.8%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血管狭窄、ABCD2评分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近期预后的重要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