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接第4期)3.7机械取栓3.7.1符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指征的患者应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即使正在考虑血管内治疗。推荐等级Ⅰ,证据水平A,改写自2015版血管内治疗指南。3.7.2对于考虑进行机械取栓的患者,不应因静脉溶栓后观察患者的临床反应而延误机械取栓。推荐等级Ⅲ:有害,证据水平B-R,修订自2015版血管内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许昌市鄢陵县中心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阿替普酶组,每组40例。阿替普酶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组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及溶栓治疗后1、7、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静脉溶栓治疗后30 d预后;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普酶组患者溶栓治疗后1、7、14 d NIHSS评分低于尿激酶组(P0.05)。(2)溶栓治疗后30 d,阿替普酶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尿激酶组(P0.05)。(3)尿激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阿替普酶组(P0.05)。结论与尿激酶相比,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议对开始出现症状4.5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静脉内溶栓治疗。有试验表明,对于急性脑缺血发作但影像学检查并未显示出脑梗死组织的患者治疗窗将可能延长。方法:我们进行了1次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该试验入选在灌注成像上显示低灌注,但检测到可以挽救脑组织区域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脑卒中发作在4.5~9 h或觉醒时发现脑卒中症状(从睡眠中到就诊在9 h内)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注射阿替普酶组或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6例,根据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分为恶化组24例,非恶化组11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恶化组年龄、糖尿病、既往脑梗死、近端血管狭窄/闭塞、溶栓前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溶栓后4h纤维蛋白原、随机血糖及空腹血糖水平较非恶化组明显升高,抗血小板治疗比例较非恶化组明显降低(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端血管狭窄/闭塞、溶栓前随机血糖、白细胞计数是阿替普酶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6.986,95%CI:1.331~36.678,P=0.022;OR=2.186,95%CI:1.481~3.227,P=0.000;OR=1.500,95%CI:1.158~1.942,P=0.002),而发病前抗血小板治疗是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保护因素(P=0.020)。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有诸多相关危险因素的存在,其有助于识别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5.
AcT(Alteplase Compared to Tenecteplase)随机对照试验表明, 在发病4.5 h内使用替奈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效果不逊于阿替普酶。治疗时间对阿替普酶临床转归的影响众所周知, 但替奈普酶是否存在这种现象尚不清楚。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Singh等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是否因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而有所不同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闭塞部位、对比剂渗透和血栓负荷是影响阿替普酶相关再灌注的血栓特征。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皇家墨尔本医院的Yogendrakumar等对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前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对比(Tenecteplase Versus Alteplase Before Endovascular Therapy for Ischemic Stroke, EXTEND-IA TNK)试验进行了一项合并分析, 旨在基于上述特征的患者亚组中对替奈普酶和阿替普酶的再灌注效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凋亡诱导配体(sTRAIL)和骨保护素(OPG)水平的影响。方法缺血性脑卒中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联合羟乙基淀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 w后血清中sTRAIL和OPG的表达。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清中sTRAIL和OPG的表达均下降,但是观察组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明显,且能对血清中sTRAIL和OPG的表达有更明显的下调作用,有效地调节内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53例接受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53例患者中33例(62.26%)为前循环缺血,20例(37.74%)后循环缺血,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38例(71.70%),恢复不良15例(39.47%)。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阻塞动脉血管开通及部分开通35例,完全闭塞18例,与治疗前完全闭塞29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5,P0.05)。治疗3个月后随访,神经功能良好50例(94.34%),神经功能不良3例(5.66%),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χ2=70.173,P0.05)。结论接受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显著效果,其中临床疗效判断指标可选用脑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阿替普酶溶栓,并研究其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9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例,给予所有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并进行随访,研究治疗3个月时所有患者中死亡例数、残疾例数,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效果的因素。结果本次探究中,良好结局15例,良好率75.00%,残疾5例,残疾率25.00%。结论经过分析发现,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效果的因素是房颤病史、溶栓前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发病与溶栓给药间隔时间,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结局。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疗条件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心脑血管疾病逐年上升.临床上常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明显提高.目前,在有效时间窗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溶栓后出血是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但引发腹膜后出血继发自发性脾破裂出血实属少见,目前国内鲜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报道1例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支持下支架取栓术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采用系统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予阿替普酶或尿激酶静脉溶栓+传统二维-DSA(2D-DSA)引导支架取栓术治疗,实验组在静脉溶栓基础上使用3D...  相似文献   

12.
正尽管美国心脏协会/美国脑卒中协会关于脑卒中的治疗均提出了倡议,大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仍然在到达就诊60min后才开始启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该研究旨在描述延迟的原因及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人员对在1422家医院接受静脉阿替普酶治疗的55 296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这些受试者自2012年10月至201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结合灯盏生脉胶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致残结局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表法,将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结合灯盏生脉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血液流变学指标、综合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90 d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比对照组较低,生活质量相比对照组较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90 d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综合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结合灯盏生脉胶囊治疗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神经损伤,提高机体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降低致残风险,从而减轻对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同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关于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比较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所有文献,检索时间均从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7月。由两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检索以及提取数据,由第3名研究者进行数据核对。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提取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65篇,最终纳入5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发病6 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 585例。(1)在安全性方面,症状性颅内出血(OR=1.02,95%CI:0.57~1.82,P=0.96)、任何颅内出血(OR=1.20,95%CI:0.84~1.70,P=0.32)和死亡(OR=1.18,95%CI:0.81~1.71,P=0.40)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有效性方面,与阿替普酶相比,替奈普酶可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溶栓24~48 h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至少8分或NIHSS评分为0~1分;OR=0.80,95%CI:0.65~0.98,P=0.03]和溶栓24 h后的再灌注率(24 h时闭塞血管完全、部分再通,或溶栓后初次血管造影评估时,血流恢复至原梗死区域的50%以上,或责任血管中无可回收血栓;OR=0.44,95%CI:0.26~0.72,P=0.001),0.25 mg/kg的替奈普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OR=0.62,95%CI:0.42~0.93,P=0.02)。结论与阿替普酶相比,替奈普酶可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溶栓24 h后的再灌注率以及预后,并且未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正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取栓术后血压的最佳水平尚未确定。我们试图评估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后收缩压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4~2017年卒中国际血栓切除登记册安全实施治疗的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患者。将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后24h平均收缩压作为一个连续变量和间隔变量进行分析。主要临床结局是3个月的功能独立性(改良的Rankin评分为0~2分)。次要临床结局是症状性脑出血和3个月病死率。选择功能独立性比例最高的收缩压水平作为参考。所有  相似文献   

16.
背景脑卒中具有致死风险高、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的特点,支架取栓、导管抽吸取栓治疗均是快速消除患者血栓、降低病死率以及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预后的重要治疗方案,明确支架取栓、导管抽吸取栓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提高临床疗效以及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比较导管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9月—2021年5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研究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支架取栓治疗,研究组采用导管抽吸取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及血管再通时间,术前及术后24 h、7 d、30 d、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及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90 d存活率。结果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管再通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方法与时间在NIHS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治疗方法在NIHSS评分上主效应均显著(P<0.05)。术后30、90 d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0、90 d NIHS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术前,术后90 d NIHS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术后30 d(P<0.05)。术后90 d两组患者mR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术前,且研究组患者mR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2/40),低于常规组的22.5%(9/40)(P<0.05)。术后90 d研究组患者存活率为90.0%(36/40),与常规组的85.0%(34/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抽吸取栓治疗与支架取栓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均具有良好的血管再通效果,而导管抽吸取栓治疗可明显缩短患者血管再通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有效降低患者症状性血栓逃逸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不同年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收治的发病4.5h内缺血性脑卒中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132例,根据年龄分为60岁组37例,60~79岁组63例,≥80岁组32例。溶栓后24h复查头颅CT,如无出血给予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溶栓后2、24h,7、14d疗效,统计平均有效时间,绘制生存曲线,比较3组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3组年龄、心房颤动、缺血性心脏病、吸烟、饮酒、NIHSS15分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所有患者平均有效时间为7.207d(95%CI:6.169~8.245)。60岁组平均有效时间为5.303d(95%CI:3.428~7.179),60~79岁组平均有效时间为7.635d(95%CI:6.135~9.134),≥80岁组平均有效时间为8.467d(95%CI:6.331~10.603)。3组有效性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46,P=0.001)。结论不同年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均有效,并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90 d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AIS患者229例,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支架取栓术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湖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支架取栓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5 d血管再通率、治疗前和治疗后1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治疗后1个月内颅内出血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5 d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内观察组患者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架取栓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及远期预后,降低颅内出血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瑞替普酶(r-PA)和阿替普酶(rt-PA)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2年8月心内科收治的80例无溶栓禁忌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平均分为两组.瑞替普酶治疗组40例,给予静脉推注瑞替普酶.阿替普酶治疗组40例,给予先静脉推注后静脉泵入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观察患者溶栓再通时间、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死率等.评价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瑞替普酶组与阿替普酶组临床资料情况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r-PA组与rt-PA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5%和80%(P>0.05);在心肌损伤程度、改善心功能方面两药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上两种药都有轻度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相同,但瑞替普酶更经济、操作更简便、更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