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对孕妇产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06月至2015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0名正规产检并住院分娩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孕前和孕期体质量对产科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BMI越高,发生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早产、胎膜早破、巨大儿的风险越高,剖宫产率增加。BMI越低,妊娠期贫血发病率增高。ICP、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及羊水过少发生率与BMI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孕前BMI对孕妇产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妊娠结局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晓红  彭艳  张靖域  丁桂凤 《海南医学》2016,(19):3179-3181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在我院进行系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180例,根据妊娠前体质量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其中体质量指数(BMI)为18.5~23者为正常组(50例),23~25者为超重组(82例),25以上者为肥胖组(48例),比较并分析三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正常组孕妇剖宫产率和产钳助产率分别为30.00%(15/50)、2.00%(1/50),其剖宫产率较超重组的45.12%(37/82)和肥胖组的56.25%(27/48)明显降低,产钳助产率也低于肥胖组的12.50%(6/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超重组的6.10%(5/82)相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超重组子痫前期发病率分别为10.00%(5/50)、9.76%(8/82),均较肥胖组的20.83%(10/48)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产妇的早产、巨大儿、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13.41%(11/82)、10.98%(9/82)、23.17%(19/82),肥胖组为31.25%(15/48)、18.75%(9/48)、22.92%(11/48),正常组为8.00%(4/50)、6.00%(3/50)、8.00%(4/50),组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产妇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发生率为12.00%(6/50)、10.00%(5/50),超重组为13.41%(11/82)、12.20%(10/82),肥胖组为14.58%(7/48)、16.67%(8/48),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超重和肥胖均会增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性。孕前将体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初次妊娠妇女待孕前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群组研究方法,对2000—2006年间,在牡丹江中医院产前门诊就诊并在其院部分娩单胎的839名初次妊娠的育龄妇女进行了研究。这些妇女按体重指数分成五组:偏轻组(BMI〈18.5kg/m^2)、正常组(BMI=18.5—23.9kg/m^2)、超重组(BMI=24~27.9kg/m^2)、肥胖组(BMI=28~31.9kg/m^2)、和病态肥胖组(BMI≥32kg/m^2)。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对比各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和正常组妇女相比,病态肥胖组妇女患妊娠高血压疾病{0114.37(95%CI1.32,14.41)}和妊娠期糖尿病{OR6.01(95%CI1.95,18.52)}的风险极高,而体重偏轻组妇女的患病风险最低。病态肥胖组妇女引产几率最高{OR2.94(95%CI1.02,8.48)},体重偏轻组妇女引产几率最低。病态肥胖组妇女剖腹产几率最高{OR3.22(95%CI1.13,9.22)},体重偏轻组妇女剖腹产几率最低。病态肥胖组妇女更容易患产后出血症{OR4.05(95%CI1.08,15.20)}和早产{OR5.55(95%CI1.14,27.15)}。病态肥胖组妇女分娩巨大儿的风险最高{OR5.55(95%CI1.14,27.15)},而体重偏轻组妇女风险最低。体重偏轻组妇女分娩低体重儿的风险最高{OR5.14(95%CI1.26,20.92)}。结论:孕妇体重指数的增加相应带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起儿、引产、剖腹产发生率的增加。与拥有正常体重指数的妇女相比,体重偏轻的妇女有比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产科住院结束妊娠并确诊为GDM患者119例为研究对象(GDM组),选择同期正常妊娠者1 749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妇的剖宫产率、早产发生率、围生儿病死率、巨大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及Apgar评分。结果 GDM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早产率分别为6.7%(8/119)和2.9%(50/1 749),孕妇剖宫产率分别为68.1%(81/119)和48.3%(845/1 749),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5.2%(30/119)和3.4%(59/1 749);GDM组巨大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分别为19.3%(23/119)和8.4%(10/119),对照组巨大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分别为6.3%(111/1 749)和2.4%(42/1 749);GDM组新生儿早产率、孕妇剖宫产率、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巨大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和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分别为7.1±1.1和9.1±1.3,GDM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GDM对孕妇及新生儿均可产生不良影响,应加强对GDM孕妇进行早期筛查及干预,以减少其对母婴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新(IADPSG)、旧(NDDG)诊断标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住院分娩孕妇500例,分为GDM旧标准组(A组)和GDM新标准组(B组),A组为NDDG诊断GDM 133例,B组为IADPSG诊断GDM 367例,观察2组GDM发病率,孕妇妊娠结局(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早产、子痫前期、剖宫产及产后出血),新生儿结局(早产儿、低体重儿、巨大儿、窒息、低血糖及黄疸).结果:B组GDM发病率、早产、子痫前期发生率较A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其与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早产儿、巨大儿的发病率较A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低体重儿、窒息、低血糖及黄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标准IADPSG提高了GDM的诊断率,更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孕妇体质量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将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正规产检的单胎孕妇1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79例)和对照组(97例);研究组产妇在孕期由专业营养师进行1~4次个体化营养指导,对照组仅按常规进行产检。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对象的年龄、孕前体质量58.91±7.47kg vs 56.45±6.10kg和孕前体质量指数22.02±2.43 vs 21.63±2.41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体质量增加分别为13.58±5.28kg和13.99±3.41kg,(P=0.528);研究组孕前体质量指数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前者孕期体质量指数的增加5.34±1.25高于后者5.07±1.97,差异显著(P=0.001);两组对象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剖宫产率无显著差异,而巨大儿(14.4% vs 5.1%)、足月低出生体质量儿(5.2% vs 0%)及早产(13.4% vs 3.8%)的比例对照组高于研究组,差异显著。结论 孕期给予个体化的营养指导对改善妊娠结局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胎妊娠减胎术(MPR)对妊娠结局、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MPR的孕妇479例为减胎组,选取243例同期怀孕女性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出生结局。根据减胎后保留胚胎数,将减胎组分为保留双胎组(n=245)与保留单胎组(n=234)。根据妊娠胚胎数,将对照组分为普通双胎组(n=133)与普通单胎组(n=110),比较4组孕妇妊娠结局、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出生结局。结果减胎组(保留双胎组与保留单胎组)的自然流产率(10.61%和9.83%)均高于普通双胎组(0.75%),保留双胎组的自然流产率高于普通单胎组(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双胎组与普通双胎组的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早产及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保留双胎组分别为8.98%、13.47%、41.10%和42.30%,普通双胎组分别为9.02%、11.28%、39.39%和42.80%)的发生率均高于保留单胎组、普通单胎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低于保留单胎组、普通单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R可能会导致自然流产、自然减胎的风险增加。MPR后保留胎儿数以及正常妊娠胎儿数是影响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出生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GDM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112例GDM孕妇和112例健康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配对的条件是孕妇年龄相近(±2),同年同月同医院分娩。结果GDM孕妇手术分娩率、早产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巨大儿发生率都较对照组高。GDM的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使巨大儿发生率降低。与新生儿病率有关的因素是GDM的严重程度、血糖控制情况及巨大儿。结论早期诊断GDM及控制血糖是减少妇婴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对孕妇和新生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住院待产的GDM者225例,并选取同期住院待产的血糖正常妇女200例为对照组,随访2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GDM组剖宫产率(50.2%)、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2.8%)、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3.1%)、早产(5.8%)、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4.0%)均高于对照组(26.0%、0、0、1.5%及0).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会引起不良的妊娠结局,应该加强筛查、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定期在该院进行产检,并接受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的孕产妇为观察组,另选同期58例只接受产前检查,未进行相关个体化营养指导的孕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妊娠期贫血发生率以及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巨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能够有效减少妊娠并发症发生,改善妊娠结局,控制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保障母婴健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桑琳  李兰  鲁大伟  杜世华 《安徽医学》2019,40(7):733-737
目的研究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与孕期体质量增加(GWG)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产检并住院分娩的34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BMI分为低体质量组(BMI <18. 5 kg/m~2,50例)、正常体质量组(18. 5 kg/m~2≤BMI <25. 0 kg/m~2,260例)与超重肥胖组(BMI≥25. 0 kg/m~2,39例);根据孕期GWG不同,分为GWG过少组(41例)、GWG适宜组(133例)、GWG过多组(175例)。比较各组产妇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和新生儿结局等情况。结果孕前超重肥胖组产妇剖宫产率、GDM、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巨大儿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孕前低体质量组产妇贫血、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胎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孕期GWG过少、GWG适宜组产妇相比,GWG过多组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巨大儿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孕期GWG过多、GWG适宜组产妇相比,GWG过少组产妇GDM、早产、胎儿窘迫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产科医师和产妇都要重视孕前BMI与孕期GWG异常对母婴的影响,临床应严格调控孕前BMI及孕期GWG在适宜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家族史对孕妇体重指数、指数增长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为糖尿病家族组,同期5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体重指数、孕期体重指数增长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体重指数糖尿病家族组孕妇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增长和新生儿体重糖尿病家族组孕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家族组与对照组相比,孕妇低血糖、蛋白尿发生率、新生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妊娠高血压、酮症酸中毒、离子紊乱发生率、新生儿死胎和巨大儿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家族史孕妇孕期体重指数增长较多,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家族史对孕妇体重指数、指数增长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为糖尿病家族组,同期5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体重指数、孕期体重指数增长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体重指数糖尿病家族组孕妇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增长和新生儿体重糖尿病家族组孕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家族组与对照组相比,孕妇低血糖、蛋白尿发生率、新生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妊娠高血压、酮症酸中毒、离子紊乱发生率、新生儿死胎和巨大儿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家族史孕妇孕期体重指数增长较多,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正常体重指数(BMI)多囊卵巢综合征对孕妇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1~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治疗的87例孕前正常BMI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孕妇的围产结局资料,并与同期180例正常BMI孕妇的围产结局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2组产妇早产(9.2%vs.8.9%)、产后出血(9.2%vs.8.9%)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16.1%vs.8.9%)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2.6%vs.5.0%)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BMI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危险明显高于非多囊卵巢综合征产妇,在临床上要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
冷芹  张英  许孝凤  曹云霞  魏兆莲 《安徽医学》2017,38(9):1123-1126
目的 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体质指数增长幅度(△BMI)与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检并住院分娩的1 261例产妇按孕前BMI分为消瘦、正常、超重及肥胖组,按孕期△BMI分为△BMI< 3.8 kg/m2组(A组)、3.8 kg/m2≤△BMI< 7.5 kg/m2组(B组)和△BMI≥7.5 kg/m2组(C组),分析比较各组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的情况.结果 超重及肥胖组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妊娠期糖尿病(GDM)、刮宫产、巨大儿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及消瘦组(P<0.05);C组的PIH、GDM、剖宫产、巨大儿的发生率均高于A及B组(P<0.05);消瘦组及A组早产率、低体质量儿发生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消瘦、正常、超重及肥胖组和A、B、C组的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体质量是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应重视孕期体质量的增加,将其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其孕期增长对妊娠结局及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双胎妊娠产妇333例,根据孕前BMI不同分为低BMI组(BMI< 18.5 kg/m2)64例、正常BMI组(BMI 18.5 ~25.0 kg/m2)221例、高BMI组(BMI >25.0 kg/m2)48例.分析双胎妊娠孕妇孕前BMI及其孕期增长与妊娠结局、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高BMI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发生率均高于低BMI组和正常BMI组(P<0.05);低BMI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低于正常BMI组(P<0.05).3组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妊娠期糖尿病组孕期与无妊娠期糖尿病组BMI增长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子痫前期组孕期BMI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无子痫前期组(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产妇孕期BMI增长呈正相关性(r=0.178,P<0.001).正常BMI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2 500 ~3 999 g的比例明显大于低BMI组(P<0.05),但与高B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胎妊娠孕妇的孕前BMI、孕期BMI增长与妊娠结局及并发症、新生儿体重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俞巧稚  张文颖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8):1055-1056,1059
目的:探讨孕前及不同孕期体质量指数(BMI)对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 260例有完整产检记录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前、孕早期体质量超重组及肥胖组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体质量正常组与消瘦组(P<0.01)。孕中、晚期肥胖组巨大儿的发生率最高,而正常组或消瘦组的巨大儿发生率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前及孕期各阶段BMI均与巨大儿的发病率正相关。严格监测孕妇BMI,控制体质量增长在正常范围,有利于防止巨大儿的发生和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个体化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干预对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7年5月我院孕检的GIGT孕妇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孕妇予以常规孕期干预;干预组孕妇予以孕前BMI干预,根据孕妇不同的孕前BMI制定孕期体质量增加的目标,并制定个性化食谱和运动量。观察两组孕妇产前1周FBG、2 h PBG和Hb A1C水平及妊娠期增重情况,并比较其妊娠结局。结果干预组孕妇产前1周FBG、2 h PBG和Hb 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妊娠期增重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孕妇干预后GIGT持续率、GDM发生率、子痫前期、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胎儿窘迫、巨大儿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的孕前BMI干预能明显减少GIGT持续率和GDM发生率,有效控制GIGT孕妇的血糖和Hb A1C水平,妊娠期增重控制得当,并能降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及非GDM孕妇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重及孕期血脂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单胎、孕前无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的12?650名孕妇,按照孕妇是否有GDM分为GDM组(2381例)和非GDM组(10?269例),再根据孕前BMI、孕期增重分亚组。各组间比较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分析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在GDM和非GDM孕妇中,孕前超重和孕期增重过多均是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初次剖宫产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或P<0.05),孕期增重过多亦是子痫前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孕中期甘油三酯水平与大于胎龄儿、子痫前期、初次剖宫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独立相关(均P<0.01)。结论:控制孕期增重可以减少大于胎龄儿发生率,但孕期增重过少可能导致小于胎龄儿的发生;孕前控制BMI在正常范围可以有效减少大于胎龄儿、子痫前期及初次剖宫产的发生率;非GDM孕妇孕中期血脂水平异常可能与多个不良妊娠结局相关,需要积极的饮食指导或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孕前低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9年7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孕妇,单胎、≥26周、活产,按孕前BMI分为极低体重组(BMI<16.5 kg/m2,n=104)、低体重组(BMI为16.5~18.4 kg/m2,n=969)、正常组(BMI为1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