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140例在本院行股骨颈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38例(观察组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9例(观察组B),骨折内固定53例(对照组)。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和术后下床锻炼时间,随访并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观察组术后下床锻炼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两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均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状况、骨折类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54),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但术后下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总分为91.7±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与内固定术比较,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理想的优势,但是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的优点,对基础情况可、复位情况良好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可选用内固定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170例在我院行股骨颈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48例(观察组1)、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9例(观察组2),骨折内固定63例(对照组).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和术后下床锻炼时间,随访并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观察组术后下床锻炼时间早于对照组,Harris评分及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两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均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状况、骨折类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纳入对象均为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住院骨科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70例。随机分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预后效果以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手术时间(0.8±0.1)h,出血量(160.8±20.5)m L,住院时间(16.8±1.2)d,均明显低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P0.05);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卧床时间(13.5±3.1)d,明显低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P0.05)。全髋关节置换术组Harris评分总优良率为97.14%(34/35),明显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P0.05)。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4/35),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各具有相应的优势,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予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予以股骨头置换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费用。采用LyShilm量表评估患者的屈曲活动度及行走能力,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短于或少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屈曲活动度、行走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股骨头置换术的创伤小,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疗效更佳,更能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和活动能力恢复,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秀君 《中外医疗》2012,31(28):22-2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临床疗效。方法对该科收治的81例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该科同期收治的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7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在手术时间比较中,对照组少于观察组(P<0.05);在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率比较,观察组优良率86.4%;对照组优良率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个月后Harris评分(89.31±4.75)分,对照组12个月后Harris评分(83.21±7.88)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保存了股骨头关节功能和活动性,使髋关节功能得到重建,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术式,值得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发生率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 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研究组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并进行1年随访,了解两组术后1年内股骨颈短缩率、骨折愈合率,同时比较两组预后情况包括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62.47±11.18) min、下床活动时间(14.16± 1.72)d、住院时间(16.78± 2.41)d显著较短,术中出血量(87.40± 14.60)mL较少(P<0.01);研究组1年内股骨颈短缩率29.72%略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率91.89%略高于对照组,两组股骨颈短缩率、骨折愈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arris评分(82.46±5.8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等手术基本情况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颈短缩率、骨折愈合率较满意,但预后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效果不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故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优缺点明显,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骨痂形成时间、肿胀消退时间、Harris量表评分及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痂形成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Harri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股骨头置换术的创伤小,而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更佳,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68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40例列为置换术组。28例接受内固定术治疗的列为内固定组,分析两组手术指标、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①置换术组手术时间(72.8±2.9)min以及下地活动时间(6.9±0.8)d明显短于内固定组,出血量(220.6±12.8)mL明显低于内固定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②置换术组Harris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0.00%明显高于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内固定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内固定术相比,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选择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髋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快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分别为(79.95±6.21)分、(73.85±12.53)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分别为(86.73±5.19)分、(80.24±8.12)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分别明显高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疗效显著优于内固定,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胫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和有限切开内固定辅助外固定架外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两种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各32例。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按照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均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朱小平 《海南医学》2004,15(9):33-33,30
目的观察DHS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结果骨折复位内固定满意,平均随访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钢板螺钉无断裂及松脱,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DHS具有坚强的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患者尽早功能锻炼等优点是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告用外固定架治疗股骨胫骨骨折的经验。方法:用外固定架治疗闭合骨折2例,开放骨折21例。患者平均年龄31.6岁。平均随访时间17.3月。结果:22例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9个月,没有深部感染发生。结论:用该方法治疗股骨胫骨骨折具有对软组织损伤小、骨折愈合快、感染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胫腓骨骨干骨折24例。其中闭合骨折15例,开放骨折9例。手术方式为:先行胫骨骨折复位,钢丝和(或)螺丝钉内固定,必要时腓骨行同样固定或三梭针固定。然定在胫骨前内侧行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固定。经临床随访5-15月,平均9月,疗效满意。表明该方法既能使骨折精确复位,降低骨不连的发生、又能牢靠地固定骨折,便于早期功能锻炼、恢复肢体功能,同时也便于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加快骨折愈合,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骨盆骨折(骨盆环及髋臼)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86例骨盆骨折中骨盆环骨折32例,髋臼骨折54例。骨盆环骨折按改良Tile分型。髋臼骨折按letoumel分型。对其行切开复位螺丝钉和重建钢板固定或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31.2月(4-34月).根据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骨盆环骨折32例中,优15例(46.9%)。良7例(21.8%),一般6例(18.8%)。差4例(12.5%)。优良率68.7%。髋臼骨折54例中,优18例(33.3%),良28例(51.9%)。一般5例(9.3%).差3例(5.5%)。优良率85.2%。结论 对骨盆环和髋臼骨折正确分型,合适的手术入路。正确选择内固定物及可靠固定。及时手术。解剖复位。对提高疗效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16.
钟仕久  张晓剑 《四川医学》2011,32(8):1246-1248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3~2010年在我院治疗的162例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分为两组,A组为半髋置换术,B组为内固定。随访12~78个月,平均37个月。结果按harrs评分标准。A组术后治良率达到93.8%,B组术后优良率达78.4%。髋动力带锁钢板与动力髋(DHS)固定组之间的结果没有明显差别;动力髋(DHS)术后2例出现内固定失效需行股骨头置换;内固定组中有2例因术后衰竭而死亡。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内固定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优于内固定。  相似文献   

17.
跟骨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临床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累及关节面的移位跟骨骨折在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后是否早期功能锻炼的临床结果。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术后功能锻炼方法 ,而制动的时间不同 ,A组32例患者 (36例骨折 )术后 1周开始功能锻炼 ,B组 1 6例患者 (2 0例骨折 )术后石膏外固定制动 6周开始功能锻炼 ,所有的患者随访时间至少 6个月。结果 :术后随访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法 ,A组平均为 85 .6分 ,B组平均为 74 .8分 ,两组的结果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移位跟骨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患者 (A组 )在Maryland足部评分中疼痛指数和距下关节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B组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固定、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跟骨骨折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跗骨窦组和L形组,每组48例。跗骨窦组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固定治疗,L形组采用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手术前后血清创伤应激-炎症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二醛(malonaldehyde, MD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MPs)信号通路指标(TGF-β1、BMP-2、BMP-7)。结果 跗骨窦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L形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均少于L形组(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2组血清SOD水平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MDA、TNF-α水平呈先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陈旧性陈孟氏骨折的成因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02年1月~2006年12月间22例儿童陈旧性陈孟氏骨折病史和手术治疗经验。结果:桡骨头脱位漏诊16例,桡骨头复位再次脱位4例,忽略并发骨间背侧神经损伤2例。根据Macky等功能评定标准:优45.45%,良45.45%,差9.1%。结论:仔细询问患儿病史及体检、正确的X片拍摄阅片和重视桡骨头脱位是预防陈旧性儿童孟氏骨折的有效方法;术中纠正尺骨短缩畸形、桡骨头正确复位、不进行环状韧带重建、术后适宜康复训练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费军  杨欣建  黄显凯  余洪俊 《重庆医学》2004,33(8):1203-1205
目的探讨分叉状髓内钉和环抱片治疗肱骨大段劈裂、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肱骨大段劈裂、粉碎骨折采用分叉状髓内钉加环抱片固定后的临床疗效分析,综合评价该手术方式的优越性.结果 19例25侧肱骨粉碎骨折患者,平均随访11个月,骨折均愈合,优良18例24侧,1例延迟愈合,优良率为96%.结论既往的肱骨大段劈裂骨折是手术的相对禁忌症,然而通过联合应用分叉状髓内钉和环抱片,肱骨大段劈裂、粉碎骨折可以达到牢固的固定和满意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