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西藏高原地区与山东菏泽平原地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为高原组,同期于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00例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相关血液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原组脑出血患者发病年龄、HDL-C水平和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 0.01),高血压(71.0%vs 51.0%,P=0.004)、脑出血伴发破入脑室比例(29.0%vs 9.0%,P=0.000)和血红蛋白水平[(167.00±32.00)g/L vs (148.00±21.00)g/L,P=0.000]以及病死率明显升高(26.0%vs 10.0%,P=0.003)。发病年龄、饮酒、高血压、HDL-C是2组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红蛋白是高原组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西藏高原地区脑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与平原地区有所不同,并且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老年人群清晨高血压患病现况。方法入选宁波市某社区年龄≥60岁的老年健康体检人群5569例,将有高血压的2572例分为:男性60~69岁组451例,70~79岁组364例,≥80岁组192例;女性60~69岁组946例,70~79岁组431例,≥80岁组188例。将非高血压2997例按上述方法分为:男性60~69岁组578例,70~79岁组448例,≥80岁组241例;女性60~69岁组773例,70~79岁组601例,≥80岁组356例。分析清晨高血压患病情况。结果 5569例老年人群清晨高血压患病率为33.0%。女性收缩压/舒张压≥140/90mm Hg(1mm Hg=0.133kPa)者明显高于男性(28.3%vs 17.6%,P<0.01);男性单纯收缩压≥140mm Hg比例高于女性(70.6%vs 57.6%,P<0.01)。无高血压患者中,女性清晨高血压总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22.5%vs 16.9%,P=0.000),60~69岁组女性清晨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男性(P=0.000),而≥80岁组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01)。结论上午健康体检常规测量血压是发现清晨高血压最有效、简便的方法,老年女性更应关注清晨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老年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4月1日~11月30日青岛市市南区八大湖街道巢湖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老年人1757例,男性712例,女性1045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377例,正常尿酸组1380例。采用统一调查表,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检测生化指标,分析不同性别高尿酸血症和MS患病率。结果高尿酸血症患病率21.5%,MS患病率28.5%,其中男性28.1%,女性28.7%。高尿酸血症组体质量指数、MS、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TC、TG和LDL-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HDL-C水平低于正常尿酸组(P0.05,P0.01)。男性和女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随MS组分数量增加而升高(8.3%vs 17.0%vs 23.4%vs 25.3%vs 23.3%,P=0.001;8.9%vs 14.7%vs 21.3%vs 33.6%vs 38.5%,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吸烟和饮酒因素后,老年男性超重/肥胖、高脂血症为高尿酸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糖为高尿酸血症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P0.01);老年女性MS、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为高尿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青岛市市南区老年人高尿酸血症和MS患病率较高,老年女性高尿酸血症与MS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海口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流行现状,分析NAFLD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组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8 771例,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指标,行肝脏B超检查。计算NAFLD的患病率,分析NAFLD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组分的关系。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8771例体检对象中NAFLD 5715例,患病率为30.45%;男性NAFLD患病率为41.74%,女性NAFLD患病率为17.22%。男性NAFLD患病高峰年龄为45~59岁,女性NAFLD患病高峰年龄为45岁及以上。男性中度NAFLD患病率高于女性(8.10%vs 1.19%,χ2=476.1,P0.001)。男性人群中肥胖、超重者的NAFLD患病率较高,女性人群中肥胖者NAFLD患病率较高,男性和女性中不同BMI水平组的NAFLD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111、1917,P值均0.001)。NAFLD患者BMI、血压、FPG、TG、ALT、AST、GGT明显高于非NAFLD者,而HD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276、32.339、31.487、12.185、9.716、38.382、26.350、25.291、15.008,P值均0.001)。结论海口地区体检人群NAFLD患病率较高,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NAFLD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组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进4 000 m海拔高原的健康青年男性长时程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为急进高原对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整群抽样兰州驻军某部队服役1年以上急进海拔4 000 m高原、年龄≤35岁的健康青年男性100名作为急进高原组,整群抽样敦煌海拔1 700 m驻军某部队服役1年以上体检健康青年男性100名作为高原组和北京海拔43.5 m驻军某部队服役1年以上体检健康青年男性42名作为平原组。急进高原组在急进4 000 m高原后驻扎高原,24 h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3组心电参数。结果研究最终入选急进高原组91名,高原组98名和平原组40名。急进高原组总心搏数、平均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窦性心搏总数、最高窦性心率、最低窦性心率和平均窦性心率均明显高于高原组和平原组(均为P0.05)。3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而HRV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平原组比较,高原组代表总频率24 h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和代表交感神经张力的超低频指标24 h内每5 min节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明显降低[(186.3±43.8)ms比(214.2±42.0)ms,t=3.239,P0.01;(172.5±44.6)ms比(206.0±47.5)ms,t=4.004,P0.01];与高原组比较,急进高原组代表迷走神经张力的高频指标24 h内相邻两个正常窦性RR间期差值大于20 ms的个数所占百分比(PNN50)、24 h内全部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代表总频率的HRV三角指数均明显降低[6.45%±3.5%比12.7%±5.1%,t=6.466;(47.6±23.3)ms比(62.4±22.9)ms,t=2.853;43.9±9.9比50.9±13.5,t=2.246,均为P0.01]。所有HRV指标急进高原组均低于平原组(均为P0.05)。结论健康青年男性急进高原后所有频率水平的HRV指数均降低,可能是自主神经逐步调节所致;高原环境习服后交感神经首先调节,在进一步急进高海拔地区后迷走神经占主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性别及年龄对初诊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确诊的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9例,其中男性组71例,女性组88例。所有患者又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40例(年龄≥60岁),男性14例,女性26例;中年组70例(45岁≤年龄60岁),男性24例,女性46例;青年组49例(18岁≤年龄45岁),男性33例,女性16例。收集24h收缩压、24h舒张压、空腹血糖、TC、TG、HDL-C、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肌酐、尿酸、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等实验室指标。结果男性组Hcy、尿酸、ALT、AST、肌酐、TG水平明显高于女性组,发病年龄、HDL-C水平明显低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年龄男性和女性24h收缩压、24h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年组和青年组男性患病比例分别占35.0%、34.3%和67.3%,女性患病比例分别占65.0%、65.7%和32.7%。老年组、中年组女性患病比例明显多于青年组,男性患病比例明显低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男性肌酐和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年组男性Hcy、肌酐、ALT、AST、尿酸、TG水平明显高于女性,HDL-C水平明显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组男性肌酐、ALT、AST、尿酸、TG水平明显高于女性,HDL-C水平明显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初诊1级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女性居多。实验室指标存在性别差异,随年龄增大,性别差异减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的患病情况。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年龄≥45岁患者的临床资料17 826例,男性9725例,女性8101例,其中4564岁11 274例,6564岁11 274例,6574岁4250例,7574岁4250例,7584岁2052例,≥85岁250例。结果CAVD总患病率为12.8%,男性CAVD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13.6%vs11.9%),CAVD发生年龄明显低于女性[(70±10)岁vs(71±10)岁,P=0.001]。CAVD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增高,4584岁2052例,≥85岁250例。结果CAVD总患病率为12.8%,男性CAVD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13.6%vs11.9%),CAVD发生年龄明显低于女性[(70±10)岁vs(71±10)岁,P=0.001]。CAVD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增高,4564岁,6564岁,6574岁,7574岁,7584岁,≥85岁4个年龄段患病率分别为5.3%、20.5%、32.9%和54.4%。CAVD患者最常受累及的瓣叶为无冠瓣,其次是右冠瓣+无冠瓣、右冠瓣和左冠瓣。CAVD患者常见的功能异常为主动脉瓣反流,且主动脉瓣反流较狭窄明显多见(77.1%vs 15.0%,P<0.01)。CAVD患者左心房扩大发生率明显高于左心室扩大(56.3%vs 22.2%),室间隔肥厚发生率明显高于左心室后壁(51.7%vs 24.2%,P<0.01)。结论 CAVD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青年(年龄≤44岁) 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男性组(87例),女性组(33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情况、治疗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出院1年内随访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男性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女性(72. 5%vs 27. 5%,P 0. 05);男性组有吸烟史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组(74. 71%vs 15. 15%,P 0. 05);男性组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情况较女性组严重,女性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累及率明显低于男性组(6. 06%vs 21. 84%,P 0. 05);男性组患者采用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比例均高于女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住院期间女性组患者的非致死性AMI及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于男性(P 0. 05);出院1年内,男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女性组(3. 45%vs 15. 15%,P 0. 05)。结论:青年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比例远超女性,男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情况较女性严重,男性患者预后较女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HUA)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北京市昌平区进行的有关慢性疾病和危险因素的8084例健康调查者中,选取年龄≥60岁的调查者911例,男性409例,女性502例,男性HUA 47例和血尿酸正常(NUA)362例,女性HUA 56例和NUA 446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911例入选者中,HUA发病率为11.30%,男女性HUA发病率比较无显著差异(11.5%vs 11.2%,χ~2=0.025,P=0.916);MS发病率为60.6%,男性MS发病率明显低于女性(44.3%vs 67.2%,χ~2=82.978,P=0.000)。MS组分为0、1、2、3、4和5个时,随MS组分增加HUA患病率明显升高(5.3%vs 7.9%vs 9.6%vs 8.2%vs 16.2%vs17.5%,χ~2=15.384,P=0.009)。女性HUA合并MS比例明显高于NUA合并MS比例(85.7%vs 72.4%,χ~2=4.558,P=0.033),男性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女性HUA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50,95%CI:1.020~5.416,P=0.045)。结论老年女性HUA与MS关系显著,对HUA进行积极干预治疗,有利于控制MS的发生发展,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西安市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8~12月西安市雁塔区"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项目"筛查中发现的脑卒中高危者1159例,其中男性470例,女性689例,年龄<60岁445例,≥60岁714例。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浆Hcy>16μmol/L为HHcy。结果 1159例入选者中,HHcy 624例(53.84%),其中轻度增高494例(79.17%),中度增高121例(19.39%),重度增高9例(1.44%)。男性HHcy 318例,女性306例,男性HHcy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67.66%vs 44.41%,P=0.000)。年龄≥60岁HHcy 418例,<60岁206例,年龄≥60岁HHcy患病率显著高于<60岁(58.54%vs 46.29%,P=0.000)。吸烟者HHcy患病率高于无吸烟者(61.26%vs 51.23%,P=0.003),饮酒者高于无饮酒者(63.64%vs 52.34%,P=0.009),高血压者高于血压正常者(58.10%vs 48.55%,P=0.001),高脂血症者高于血脂正常者(55.64%vs 49.23%,P=0.049),颈动脉粥样硬化者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者(58.08%vs 48.31%,P=0.001)。年龄与HHcy相关(OR=1.44,95%CI:1.25~1.66,P=0.000)。结论西安市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53.84%存在HHcy,年龄是HHcy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性别和年龄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5例,男性420例、女性145例、年龄<65岁276例、年龄≥65岁289例,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患者脑动脉狭窄的情况。结果颅外动脉狭窄率高于颅内动脉(71.9%vs 63.0%,P<0.05)。男性颅内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女性(65.5%vs 55.9%,P=0.039)。在年龄<65岁患者中,男性颅外动脉狭窄率与女性无明显差异(63.6%vs 52.5%,P=0.122),男性颅内动脉狭窄率高于女性(56.7%vs 39.0%,P=0.016);在年龄≥65岁患者中,男性颅外和颅内动脉狭窄率与女性无明显差异(84.7%vs 75.6%,P=0.064,74.9%vs 67.4%,P=0.195)。年龄与颅外和颅内动脉狭窄存在相关性(P<0.05),性别与颅外、颅内动脉狭窄无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性别和年龄脑动脉狭窄分布存在差异。男性可能更易罹患脑动脉狭窄,男性颅内动脉狭窄更常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新疆某县老年自然人群高血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于2018年4月采用多级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县年龄≥60岁的自然人群进行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入选者共3421例,男性1612例,女性1809例,60~69岁1722例、70~79岁1541例和≥80岁158例。根据血压水平,将入选者分为高血压组1695例和正常血压组1726例。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病风险因素。结果与正常血压组比较,高血压组LDL-C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P0.01)。入选者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49.5%、46.1%、12.4%和3.2%。男性高血压患病率和知晓率虽高于女性(50.0%vs 49.1%、46.8%vs 45.4%),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虽低于女性(10.8%vs 13.8%、3.2%vs 3.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69岁、70~79岁和≥80岁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6.9%、51.8%、56.3%,随年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增高(P0.01);≥80岁高血压知晓率和控制率均高于60~69岁和70~79岁;治疗率高于70~79岁、但低于60~69岁(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和LDL-C水平升高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P0.01)。结论新疆某县老年自然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偏高,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偏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云南大理白族老年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4年1~12月对1845例包括城镇、农村、城乡结合部居住5年的年龄≥60岁的大理白族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男性939例,女性906例。结果 1845例入选者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38.45%,男性44.70%,女性33.00%,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1);糖尿病患病率17.02%,男性20.48%,女性13.46%,男女性患病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农村、城镇和城乡结合部居民的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男性36.34%vs43.09%vs 51.87%,女性26.41%vs 32.00%vs 40.83%)、糖尿病患病率(男性11.50%vs 20.52%vs 22.97%,女性为6.01%vs 14.78%vs 19.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受损(IFG)、单纯糖耐量受损(IGT)、IFG+IGT患病率分别为9.95%、51.88%、38.17%,其中男性分别为10.98%、50.23%、38.79%,女性分别为8.54%、54.11%、37.34%。尿酸、高盐饮食、主食摄入量、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独立危险因素,牛奶摄入量、HDL-C为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保护因素。结论云南大理老年白族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流行状况严峻,加强糖尿病教育是防治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强调血压、血糖、血脂、尿酸、体质量的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并主动脉夹层(A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83例高血压并AD作为试验组,另选80例高血压病病人作为对照组。通过多导睡眠图检查,分析发生OSAS的比例,及OSAS组与非OSAS组间的发病特征。结果高血压并AD组中患OSAS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42.17%vs 20.00%,P0.01)。高血压并AD病人中OSAS组与非OSAS组比较显示,OSAS组病人平均年龄较非OSAS组更小(P0.05),OSAS组男女比例明显比非OSAS组高(P0.01),OSAS组BMI指数较非OSAS组更高(P0.05)。结论高血压并AD病人更易合并OSAS;合并OSAS的AD病人较非OSAS的AD病人年龄更小且肥胖,以男性为主;高血压并OSAS可能是相对年轻男性AD病人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schemia with no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OC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INOCA患者147例临床资料,女性82例(55.8%),男性65例(44.2%)。采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进行危险分层。结果女性胸痛、吸烟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比例明显低于男性(56.1%vs 73.8%,P=0.026;14.6%vs 72.3%,P=0.000;35.4%vs 55.4%,P=0.015),TC、LDL-C水平明显高于男性[4.46(3.84,5.00)mmol/L vs 4.11(3.41,4.72)mmol/L,P=0.004;2.73(2.16,3.24)mmol/L vs 2.40(1.82,2.88)mmol/L,P=0.011]。女性GRACE评分中危和高危比例明显高于低危患者(67.1%vs 8.5%,30.5%vs 8.5%,P0.01),女性与男性GRACE评分及危险分层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女性INOCA患者较男性临床症状多样、不典型,出现胸痛比例更低,TC、LDL-C水平更高,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生存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AMI患者2667例,其中男性2042例(男性组),女性625例(女性组)。女性组按院内生存情况又分为生存组565例,死亡组60例。分析女性组与男性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家族史、临床检查、并发症、治疗及生存情况。结果女性组院内病死率明显高于男性组(9.6%vs 5.3%,P<0.01),其中接受PCI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未行PCI患者(5.1%vs 25.7%,P<0.01),急诊PCI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择期PCI患者(10.1%vs 2.5%,P<0.01)。女性AMI患者院内预后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红细胞比容、治疗方法、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呈正相关,与年龄、重度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肌钙蛋白T峰值、术后肌酐呈负相关(P<0.05,P<0.01)。女性A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尿素、肌钙蛋白T峰值、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他汀类药物(P<0.05,P<0.01)。结论临床需更加关注女性发病情况,重视尿素、肌钙蛋白水平及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最优化药物治疗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性别差异与常见脑血管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 437例住院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性别、年龄段患者的发病率、住院天数及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血管病住院患者男性构成比明显高于女性(67.4%vs 32.6%),且各年龄段男性构成比明显大于女性(P<0.01)。脑梗死、非外伤性脑出血、颅内动脉瘤3种最常见脑血管病男性中位发病年龄分别为65岁、56岁、48岁,小于女性67岁、58岁和51岁(P<0.01),仅颅内血管畸形男性中位发病年龄明显大于女性(30岁vs 27岁,P<0.01)。男性中位住院天数明显大于女性(P<0.01)。男女性患者总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颅内动脉瘤(9.7%vs 2.9%)和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41.3%vs 18.8%)2种疾病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结论脑血管病临床特征存在性别差异,与女性比较,男性患者患病率高,发病年龄偏小,平均住院时间长,个别病种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住院患者中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MD)的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8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所有科室收治的老年胃癌住院患者4036例,男性3124例,女性912例,65~74岁2758例、75~84岁1175例及年龄≥85岁103例,将糖尿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作为主要的CMD纳入分析。结果入选的老年胃癌患者中,CMD 1183例(29.3%),CMD≥2种患者416例(10.3%)。男性已婚、全费、城镇及稳定职业比例明显高于女性(P0.05,P0.01);CMD患病率明显低于女性(28.1%vs 33.3%,P=0.002)。男性与女性CMD病种数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34)。65~74岁、75~84岁及≥85岁CMD病种数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5)。65~74岁、75~84岁、≥85岁患者CMD患病率存在线性趋势逐渐升高(27.7%vs 32.4%vs 37.9%,P_(趋势)0.01)。糖尿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患病率分别为11.5%,21.0%,7.3%,1.8%。结论老年胃癌住院患者中有相当比例同时患有≥1种CMD,CMD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且随增龄呈现线性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压全程管理良好的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检出率与血压达标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男性患者719例,其中正常血压组228例,血压达标组389例,血压不达标组102例。调查冠心病(包括不同类型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阵发性心房颤动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检出率与血压达标的相关性。结果血压达标组心绞痛、心肌梗死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48.8%vs 26.8%,P0.01;16.2%vs 6.6%,P0.01)。血压不达标组心绞痛、心肌梗死、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62.7%vs26.8%,P0.01;12.7%vs 6.6%,P0.01;11.8%vs 4.8%,P0.05;8.8%vs 3.1%,P0.05)。血压不达标患者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病风险较血压达标患者增高(OR=5.067 vs OR=3.561)。结论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及血糖、血脂、肥胖等危险因素的控制虽然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检出率,但高血压的发生及理想血压的控制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年龄和伴随疾病等因素也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老年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分段、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通过入户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的方法调查北京城乡60岁及以上老年人1 460例(男638例,女822例),并进行血生化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测定,分析HHcy的患病情况。结果北京老年人Hcy水平为21.3μmol/L,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01);农村显著高于城区(P<0.001)。男性HHcy、HHT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结论北京老年人HHcy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