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组)、中等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2组)、较大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3组)。Sham组仅行外科操作而不造成缺血,Sham组、I/R组于外科操作前30 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D1、D2、D3组分别于缺血操作前30 min腹腔注射DEX 50、100、200 μg/kg。各组分别于术后24、48 h检测S100β蛋白含量,术后48 h测定Bcl?2、Bax含量及脑梗死体积比。结果:与Sham组相比,D1、D2、D3组S100β、Bax蛋白含量及脑梗死体积比均升高(P<0.05),Bcl?2含量降低(P<0.05);与I/R组相比,D1、D2、D3组S100β、Bax蛋白含量及脑梗死体积比均降低(P<0.05),Bcl?2含量升高(P<0.05);D1、D2、D3组间相比,D3组Bcl?2含量较D1、D2组降低(P<0.05),术后24 h S100β蛋白含量较D1、D2组升高(P<0.05),D1、D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1、D2、D3组间术后48 h S100β、Bax蛋白含量及脑梗死体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此作用在50和100 μg/kg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海马谷氨酸(Glu)及其受体NMDAR1(NR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90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 =30):假手术组(S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D组于全脑缺血前2 h经尾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3μg/kg,随后以3μg/(kg·h)速率输注120 min,I/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应用Combs评分系统评价大鼠神经运动功能的缺损情况;采用脑微透析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大鼠海马细胞外Glu水平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CA1区NR1蛋白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D组大鼠平衡木和引绳肌力试验评分下降(P <0.05),海马细胞外Glu的水平增高(P <0.05),海马CA1区NR1表达上调(P <0.05);与I/R组比较,D组大鼠平衡木和引绳肌力试验评分升高(P <0.05),海马细胞外Glu的水平降低(P <0.05),海马CA1区NR1表达下调(P <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神经运动功能的缺损,其机制与抑制Glu释放和下调NR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I/R)所致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以及核苷酸结合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8只/组)。假手术组(Sham组)仅暴露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缺血再灌注组(II/R组)阻断SMA 1 h后再灌注2 h,II/R+右美托咪定处理组(Dex+II/R组)右美托咪定干预后行再灌注,Dex假手术组(Dex组)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假手术组。Sham组和II/R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取夹闭SMA 1 h再灌注2 h的方法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肺部组织湿/干质量比值(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HE染色评估肺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行肺损伤评分;ELISA检测肺部组织中炎性因子TNF-α、IL-18、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部组织中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及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相较于Sham组,II/R组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W/D值、MPO活性及肺组织中的TNF-α、IL-18、IL-1β表达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增加(P<0.05),p-AMPK蛋白表达减少(P<0.05);相较于II/R组,Dex+II/R组肺组织病理损伤轻微,W/D值、MPO活性及肺组织中的TNF-α、IL-18、IL-1β表达明显下降(P<0.05),肺组织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p-AMPK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右托美咪定通过对NLRP3炎性小体激活的抑制,减轻炎性反应,进而改善大鼠II/R所致的ALI。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大鼠体外循环相关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48 只健康雄性SD 大鼠随 机分为假手术组(S 组)、体外循环组(CPB 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 组),每组16 只。S 组不进行体外循 环转流;CPB 组行体外循环转流120 min ;Dex 组泵注右美托咪定,并行体外循环转流120 min。采用ELISA 法检测不同时点血浆IL-6 因子的表达,TUNEL 检测海马CA1 区神经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 检测大鼠海 马组织cleaved Caspase-3 蛋白的表达,称重法检测大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与体外循环前(T0)比较,体外 循环1 h(T1)、体外循环2 h(T2)时CPB 组、Dex 组大鼠血浆IL-6 浓度升高(P <0.05);与S 组比较,CPB 组体外循环后大鼠海马CA1 区凋亡阳性细胞和脑组织含水量增多(P <0.05),大鼠血浆IL-6 因子和海马组 织cleaved Caspase-3 蛋白表达升高(P <0.05);与CPB 组比较,Dex 组体外循环后大鼠海马CA1 区凋亡阳性 细胞和脑组织含水量减少(P <0.05),大鼠血浆IL-6 因子和海马组织cleaved Caspase-3 蛋白表达降低(P <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体外循环大鼠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体外循环相关的炎症反应、下调cleaved Caspase-3 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大鼠脑出血后延迟低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 SD 大鼠 95 只, 采用立体定向尾状核注射法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将 76 只复制成功的大鼠作为手术组,随机分为模型组、延迟 低温组、右美托咪定组、右美托咪定联合延迟低温组, 每组 19 只。余下的为假手术组 19 只给予手术处置但不注 射药物,手术组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脑组织水分含量、血肿周围脑组织 细胞凋亡指数、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及脑损伤标志物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 与模型组比较, 各组大鼠 NDS 评分及脑组织水分含量较低,且延迟低温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均高于右美托咪定联合延迟低温组( P <0.05) ; 各组 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指数较低,且延迟低温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均大于右美托咪定联合延迟低温组( P < 0.05) ; 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白细胞介素 8 水平较低,且延迟低温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均高于右美托 咪定联合延迟低温组( P <0.05) ; 各组大鼠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S100β 蛋白水平较低,且延迟低温组和右 美托咪定组均高于右美托咪定联合延迟低温组( P <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提高延迟低温治疗对大鼠脑 出血的疗效, 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减轻脑组织水肿, 抑制脑细胞凋亡, 减轻相关炎症反应和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DEX)联合肢体远程缺血后处理对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成年 SD 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C 组)、远程缺血后处理组(R 组)、DEX 后处理组(D 组)和联合处理组(R/D 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C 组作大脑中动脉阻闭模型,分离左股动脉但不予阻断;R 组脑缺血120 min ,恢复再灌注前予以左股动脉钳夹10 min 、再灌注10 min 共3个循环;D 组恢复再灌注前15 min 腹腔注射盐酸右美托咪定3μg/kg ;R/D 组联合上述两种处理方法。各组于再灌注24 h 作 Longa 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48 h 处死大鼠,测定脑梗死容积。结果再灌注24 h D 、R 、R/D 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再灌注48 h 大鼠脑梗死容积百分比 D 、R 、R/D 组均较 C 组显著降低(均 P<0.01);R/D 组与 R 组比较,梗死区体积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R/D 组与 D 组比较,梗死区体积百分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和肢体远程缺血后处理都可以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二者联合应用能更显著地减小脑梗死容积,具有协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HIF-1α对线粒体功能调节作用,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右美托咪定+YC-1组。除假手术组大鼠,各组大鼠采用Longa法构建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期间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 μg/kg)或YC-1(5 mg/kg)。24 h后先评估大鼠神经功能与脑梗死体积占比,再取脑组织后提取线粒体检测线粒体膜电位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最后通过试剂盒检测ROS、GSH与ATP水平,以Western blot检测HIF-1α表达。结果 脑缺血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出现了脑梗死区域。与脑缺血组相比,右美托咪定明显增加了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减少了脑梗死体积占比。此外,右美托咪定上调了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提高了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活性。与此同时,右美托咪定组大鼠脑组织中HIF-1α表达明显上调,ROS水平下降的同时GSH与ATP水平明显增加。然而,右美托咪定+YC-1组大鼠脑组织中HIF-1α表达明显降低,且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减低,呼吸链复合物活性降低。最终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加,脑梗死体积占比增加。结论 右美托咪定通过上调HIF-1α表达,改善了线粒体功能,从而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减少脑梗死区域,最终发挥神经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COX-2 和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90 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 =30)、神经病理性痛组( n=30)和右美托咪定组(n =30),利用坐骨神经结扎的方法复制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右美托咪定组大鼠于术后即刻开始至处死前1 天,每天腹腔注射50 μg/kg 右美托咪定,1 次/d,其他两组大鼠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分别于术前1 d(T0)、术后3 d(T1)、术后7 d(T2)和术后14 d(T3)对造模大鼠热痛阈(TWL)和机械痛阈(MWT)进行测定,分别于T1、T2和T3时测定完TWL和MWT后,处死并取脊髓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脊髓背角中COX-2 mRNA和c-fos mRNA 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神经病理性痛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大鼠T1~T3时TWL均缩短,MWT 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神经病理性痛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大鼠T1~T3时TWL 均延长,而MWT 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神经病理性痛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大鼠T1~T3时COX-2 mRNA 相对表达量和c-fos 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神经病理性痛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大鼠T1~T3时COX-2 mRNA 相对表达量和c-fos mRNA 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抑制神经病理性痛大鼠中枢痛觉敏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背角COX-2 和c-fos 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肠IRI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分别于缺血一再灌注后2h和6h时间点抽取大鼠腹主动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FABP水平;于实验终点留取肠组织,ELISA法检测白介素-6(IL-6)和IL-10的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经Chiu六级评分法判定大鼠小肠组织损伤程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再灌注2h和6h时血清I-FAB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血清I-FABP含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定组肠组织中IL-6和IL-10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肠组织中IL-6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Chiu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少肠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因子的产生,降低血浆中I-FABP水平,具有肠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重度烧伤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血清S-100β水平及术后谵妄影响。 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烧伤创面切削痂植皮术的重度烧伤患者40例,美国麻醉协会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各20例。麻醉诱导前10 min,右美托咪定组经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 随后以0.5 μg·kg-1·h-1的速度泵注,手术结束前30 min停药,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静脉泵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比较麻醉诱导给药前1 min(T1)、诱导后10 min(T2)、手术结束后1 h(T3)的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1、T2、T3、术后24 h(T4)外周血血浆IL-1β和IL-6浓度,术前1 d(T0)和术后24 h(T4)、48 h(T5)和72 h(T6)血清星形胶质细胞S-100β(S-100β蛋白)浓度,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评估患者术后1~3 d内谵妄情况。 结果右美托咪定组HR、MAP在T2、T3时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血浆IL-1β和IL-6浓度在T2、T3、T4时较T1时升高,右美托咪定组在T2~T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S-100β蛋白水平在T4、T5、T6较T0升高, 右美托咪定组T4、T5、T6时S-100β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给予1 μg/kg的右美托咪定负荷量,随后以0.5 μg·kg-1·h-1的速度持续泵注,可以降低重度烧伤患者IL-1β和IL-6的水平,减轻炎症反应,降低S-100β蛋白水平,从而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陈盼  赵明  蒋鹏  王胜军  谷腾飞 《重庆医学》2012,41(16):1604-1606,1673
目的研究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1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n=7)、缺血-再灌注组(I/R组,n=7)、缺血-再灌注+盐酸右美托咪定组(DEX组,n=7)。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RT-PCR、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和Bax mRNA、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Bcl-2和Bax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I/R组比较,DEX组Bcl-2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Bax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1),心肌梗死面积减小(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上调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Bcl-2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Bax mRNA和蛋白表达,表明盐酸右美托咪定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抗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右美托咪定对JAK1/STAT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体重220~260g,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C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定25μg/kg组(D1组)、右美托咪定50μg/kg组(D2组)、右美托咪定75μg/kg组(D3组),实验开始时,C组仅进行外科操作暴露颈外动脉而不造成脑缺血,I/R组进行脑缺血操作30min前腹腔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ml,D1组、D2组、D3组分别于脑缺血操作30min前腹腔内注射右美托咪定25μg/kg、50μg/kg、75μg/kg(均稀释至1ml)。缺血120min后,将I/R组、D1组、D2组、D3组预留的尼龙线线栓退出,恢复大脑中动脉血供,实现再灌注。术后24h后,每组选取2只大鼠取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p-JAK1、p-STAT1表达水平。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皮质缺血半暗带区p-JAK1、p-STAT1的表达均增高,在右美托咪定治疗组中p-JAK1、p-STAT1的表达均有所减低,其中右美托咪定50μg/kg组降低最为明显。结论: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保护作用与其下调JAK1/STAT1信号转导通路有关,其中右美托咪定50μg/kg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李航  吕蕾  邵军进 《医学研究杂志》2014,43(10):122-12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对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腹腔镜手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21)和对照组(n=21).在诱导麻醉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注入起始剂量右美托咪定(1.0μg/kg),然后维持泵入0.2μg/(kg·).以同等方法泵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在4个时间点检测致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麻醉诱导前30min(T0),切皮后10min(T1),腹膜闭合后(T2),术后24h(T3).在4个时间点同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在T2时点HR和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在T2时点HR和MAP均低于T0(P<0.05).右美托咪定组在T1、T2及T3时点TNF-α和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T1、T2及T3时点TNF-α和IL-6均高于T0(P<0.05).右美托咪定组在T3时点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DEX组在T3时点外周血CD4+ CD25+ CD127low/-T细胞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减少了术中及术后细胞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的水平.右美托咪定的抗炎效应可能与其维持了炎症及应激状态下CD4+ CD25+ CD127low/-T细胞的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右美托咪定在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的效果观察,并与咪达唑仑组进行对照比较。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7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麻醉术后转ICU需继续机械通气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比较两组患者镇静镇痛评分、撤机时间、拔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镇静满意程度右美托咪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80.2%vs 36.5%)(P〈0.05);右美托咪定组与对照组氧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撤机所需时间(59.20±6.55)min vs(60.47±8.67)min,及停药后拔管所需时间(103.40±8.56)min vs(117.30±13.25)min,均少于咪达唑仑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5.80±1.64)h vs(5.50±1.54)h及ICU住院时间(3.28±0.54)d vs(4.12±0.4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咪达唑仑相比,右美托咪定同时具有镇静和镇痛作用,不仅可安全应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还能缩短撤机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大鼠(42只)随机平分为模型组、右美托咪定A组与右美托咪定B组。三组大鼠分别给予0、5、10μg/kg右美托咪定腹腔注射。观察大鼠认知功能变化情况,检查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处死大鼠后,取心脏称重并计算心脏质量指数,检测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酶(NSE)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NDP)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A组与右美托咪定B组给药后第7、14天每分钟穿越平台次数多于模型组,逃避潜伏期低于模型组(均P<0.05)。右美托咪定B组给药后第7、14天每分钟穿越平台次数多于右美托咪定A组,逃避潜伏期低于右美托咪定A组(均P<0.05)。右美托咪定A组与右美托咪定B组给药后第14天LVEF高于模型组,心脏质量指数低于模型组(均P<0.05)。右美托咪定B组给药后第14天LVEF高于右美托咪定A组,心脏质量指数低于右美托咪定A组(均P<0.05)。右美托咪定A组与右美托咪定B组给药后第14天血清NSE含...  相似文献   

16.
金曼  周峰  王浩 《陕西医学杂志》2023,(3):257-260+26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5只健康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各15只。建模前,给予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给予右美托咪定组大鼠腹腔注射25μg/kg右美托咪定。连续注射4周后,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照组大鼠仅行手术操作,不做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比较三组大鼠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IDS)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Caspase-8]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定组LVEF和LVFS小于对照组,LVIDS大于对照组(均P<0.05)。右美托咪定组大鼠LVEF和LVFS大于模型组,LVIDS显著小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对脑出血(ICH)大鼠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探究针刺促进ICH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250-300 g)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50 μL自体血注入尾状核)、非穴位组(平行中线距“百会”穴1 cm 处)、针刺组(患侧“百会”透“曲鬓”),每个亚组20只。于行为学评分(前肢放置试验、拐角试验)结束后取患侧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用免疫组化检测p62蛋白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p62、Beclin-1表达含量变化。结果:在ICH后7天模型组出现明显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均P<0.01,转角试验(%):28±8.37 vs. 60±15.81;前肢放置试验(%):36±8.94 vs. 88±8.37),并上调脑组织p62、Beclin-1蛋白表达含量(均P<0.01,p62:0.85±0.07 vs. 0.37±0.03;Beclin-1:0.57±0.05 vs. 0.28±0.04);而针刺干预能够明显提高ICH大鼠行为学评分(均P<0.01 vs. 模型组/非穴位组,44±11.41 vs. 28±8.37 or 22±8.37; 64±11.40 vs. 36±8.94 or 38±8.37),并下调ICH大鼠脑组织p62,上调Beclin-1蛋白表达含量(均P<0.01 vs. 模型组/非穴位组,0.61±0.05 vs. 0.85±0.07 or 0.82±0.06; 0.82±0.07 vs. 0.57±0.05 or 0.61±0.08)。结论:针刺能下调ICH大鼠脑组织p62蛋白表达,上调Beclin-1蛋白表达,进而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  相似文献   

18.
陈鸿飞  金周晟  夏芳芳  蔡瑶瑶  刘乐 《浙江医学》2020,42(15):1574-157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布比卡因抑制的大鼠心室肌钠电流(INa)的影响。方法选择SD雄性大鼠,建立Langendorff模型灌流酶解获得心室肌细胞32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Bupi组、Dex组、Bupi+Dex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每组心室肌细胞8个,分别灌流含50滋mol/L布比卡因的细胞外液、含50ng/ml右美托咪定的细胞外液、含50滋mol/L布比卡因复合50ng/ml右美托米咪定的细胞外液及空白细胞外液,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灌流前后的INa峰值、INa原始电流图、INa峰值抑制值和灌流前后INa的I-V曲线。结果Bupi组、Dex组和Bupi+Dex组的INa灌流后峰值[(6.4±1.0)、(13.8±3.3)、(10.4±3.0)nA/pF]均低于空白对照组(19.5±2.7nA/pF),Dex组、Bupi+Dex组的INa灌流后峰值均高于Bupi组,Bupi+Dex组的INa灌流后峰值低于De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upi组、Dex组和Bupi+Dex组的INa峰值抑制值均高于空白对照组,Dex组和Bupi+Dex组的INa峰值抑制值低于Bupi组,Bupi+Dex组的INa峰值抑制值高于De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布比卡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INa的抑制作用。布比卡因和右美托咪定对INa的激活和反转电位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对老年胃肠道疾病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肠道疾病手术患者117例,年龄>60岁,ASA 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3组,依托咪酯组术中泵注0.2 mg/(kg· h)依托咪酯,右美托咪定组术中泵注0.3μg/(kg· h)右美托咪定,联合组术中泵注0.3μg/(kg· h)右美托咪定和0.2 mg/(kg· h)依托咪酯,每组39例。观察3组患者入室后基础水平(T0)、诱导后(T1)、手术开始切皮(T2)、进入腹腔(T3)、胃肠探查及切除(T4)、胃肠吻合(T5)、手术结束时(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3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可唤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收集血液样本,运用ELISA测定T0、T6、术后12 h(T7)、术后24 h(T8)血清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 IL)-1β、IL-2、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结果组内比较:与T0比较,依托咪酯组患者在T1时SBP、DBP、MAP、HR显著升高( P<0.05);与T1比较,依托咪酯组患者在T2、T3、T5和T6时显著降低(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在T1~T6各个时刻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在T0~T6各时刻SBP、DBP、MAP和HR保持稳定。组间比较:T1~T6各时刻依托咪酯组患者SBP、DBP、MAP、HR显著高于右美托咪定组和联合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存在不稳定,但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可唤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RAAS评分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Ramsay评分显著高于依托咪酯组和右美托咪定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Ramsay评分显著高于依托咪酯组( P<0.05);联合组患者RAAS评分分别低于依托咪酯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右美托咪定组患者RAAS评分低于依托咪酯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T0比较,依托咪酯组患者在T7和T8时的IL-2、IL-6、IL-8和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依托咪酯组患者在T6~T8时的IL-2、IL-6、IL-8和IL-10水平显著高于右美托咪定组和联合组( 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T6、T7和T8时的IL-2、IL-6和IL-8水平显著高于联合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能提高全麻老年胃肠道疾病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抑制术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Kindlin-2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增殖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并制备Kindlin-2 siRNA慢病毒载体并感染大鼠VSMC,CCK-8和BrdU技术检测重组Wnt3a蛋白诱导的VSMC增殖情况,实时定量PCR测定VSMC中Kindlin-2、c-Myc和cyclin D1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共沉淀了解Kindlin-2和β-catenin的关系,Western blot检测VSMC中Kindlin-2、β-catenin、磷酸化β-catenin(Ser675)、GSK-3β和磷酸化GSK-3β(Ser9)蛋白的表达。结果:Kindlin-2 siRNA慢病毒载体能有效感染大鼠VSMC。CCK-8和BrdU结果表明Kindlin-2 RNAi能够显著抑制Wnt3a诱导的VSMC增殖(1.12±0.14 vs. 2.25±0.15,P=0.000;0.162±0.017 vs. 0.288±0.019,P=0.000)。与阴性对照组相比,Kindlin-2 RNAi组和Kindlin-2 RNAi+Wnt3a组中Kindlin-2、c-Myc和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0.964±0.014 vs. 0.530±0.029,P=0.000;0.980±0.025 vs. 0.572±0.022,P=0.000;0.979±0.009 vs. 0.590±0.035,P=0.002和0.964±0.014 vs. 0.569±0.027,P=0.000;0.980±0.025 vs. 0.741±0.026,P=0.001;0.979±0.009 vs. 0.769±0.017,P=0.023)。免疫共沉淀证实VSMC中Kindlin-2可以与β-catenin结合,而且Kindlin-2 RNAi+Wnt3a组中Kindlin-2、磷酸化β-catenin(Ser675)和磷酸化GSK-3β(Ser9)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阴性对照+Wnt3a组明显降低(0.468±0.029 vs. 0.725±0.033,P=0.001;1.058±0.109 vs. 1.478±0.045,P=0.001;0.624±0.048 vs. 0.809±0.067,P=0.020)。但各组中总β-catenin和总GSK-3β蛋白水平没有明显变化(F=0.638,P=0.647;F=0.781,P=0.563)。结论:Kindlin-2 RNAi可以通过Wn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并抑制VSMC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