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老年人房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和心内科住院的168例老年人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进一步将其分为阵发性房颤亚组97例,持续性/长程持续性/永久性房颤亚组71例。另选取与房颤组对象同一时间住院的且同房颤组对象性别相同、年龄相近的168例老年非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房颤组与对照组患者的RDW、NLR值,并分析其与老年人房颤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房颤组RDW、NLR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亚组比较显示,持续性/长程持续性/永久性房颤亚组RDW、NLR水平均高于阵发性房颤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NLR是老年人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36、2.855,95%CI:1.060~3.908、1.040~7.833,P=0.033、0.042)。结论 RDW、NLR水平升高与老年人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有关,RDW、NLR是老年人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房颤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及血栓栓塞发病率上升的高危因素之一。阵发性房颤是最多见的一种心律失常,随着时间的推移,极有可能发展为慢性房颤。目前胺碘酮仍然是治疗心房颤动首选的复律药物〔14〕。本研究观察胺碘酮治疗老年房颤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入选的5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均为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门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年龄604〕。本研究观察胺碘酮治疗老年房颤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入选的5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均为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门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年龄6075〔平均(65.4±4.7)〕岁,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老年房颤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其与房颤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的老年房颤患者83例,其中30例阵发性房颤,28例持续性房颤,25例永久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3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Hcy、CRP水平,同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各组左心房内径(LAD),并对各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1血清Hcy、CRP及LAD值永久性房颤、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均高于对照组,永久性房颤组及持续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均P0.05);2房颤患者LAD与Hcy、CRP呈正相关。结论炎症和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左心房的电重构及结构重构,并促进了房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2):121-124.该文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夜间血压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他危险因素对阵发性房颤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11例,其中阵发性房颤组159例,窦性心律组252例,所有患者采集病史、体格检查、行动态血压、常规生化等检查。结果:阵发性房颤组非杓型血压比例(96.2%比83.7%)、夜间收缩压[(132.2±16.5)比(122.4±17.7)mm Hg,1mm Hg=0.133kPa]、夜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动态心电图。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32例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3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64例受检人员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后平均记录时间、平均阵发性房颤发作次数、平均每次阵发性房颤发作时间、平均心室率,且分析引起阵发性房颤诱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记录时间、平均阵发性房颤发作次数、平均每次阵发性房颤发作时间、平均心室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后发现由房性早搏所引起的阵发性房颤共3405次,而对照组经房性早搏所引起的阵发性房颤共569次,两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上借助动态心电图检查阵发性房颤十分重要,可为初步判断房性早搏来源提供客观依据,同时也是判断阵发性房颤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术后心房颤动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术后发生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随访了107例安装起搏器的患者,其中VVI(R)组起搏器共53例,随访时间为(7.09±4.13)年;房室顺序起搏组AAI、VDD(R)、DDD(R)型起搏器共54例,随访时间为(3.41±2.21)年.随访时收集患者置入起搏器时的年龄、心律失常的类型、术前有无阵发性房颤、起搏器的类型、至随访时起搏器置入时间以及术后发生持续性房颤的时间,每例患者至少有一份心电图,部分患者做Holter检查,明确是否发生持续性房颤.通过统计学Logistic回归分析,阐明不同类型起搏器术后发生房颤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的107例中共有17例发生持续性房颤;其中VVI(R)组12例,房颤的发生率为22.64%;房室顺序起搏组5例,房颤的发生率为9.26%.在VVI(R)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原有阵发性房颤、起搏器置入后时间均为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影响因素;在房室顺序起搏组,只有原有阵发性房颤是术后发生房颤的影响因素.结论起搏器术后发生房颤有多种影响因素,其中在VVI(R)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原有阵发性房颤及起搏器置入后时间均为术后发生持续性房颤的独立影响因素;在房室顺序起搏组,原有阵发性房颤为术后发生持续性房颤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HDL-C比值(MHR)对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82例,根据消融术3个月后房颤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31例和未复发组51例,收集入选患者术前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后晚期复发率为37.8%,复发组房颤病程、单核细胞、MHR及左心房内径明显高于未复发组,HDL-C明显低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相关因素后,左心房内径和MHR是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80,95%CI:1.079~1.518,P=0.005;OR=1.482,95%CI:1.153~1.906,P=0.002)。ROC曲线分析显示,MHR预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76(95%CI:0.650~0.870,P=0.000)。结论 MHR是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与最小时限(Pmin)对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08年1月至10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心内科住院患者90例,其中阵发性房颤32例,非房颤58例,比较两组的Pmax,Pmin及临床特点。结果阵发性房颤组Pmax较非房颤组明显增大〔(114±15)vs(104±11),P0.01〕,两组Pmin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55±9)vs(58±11)ms,P=0.08〕,24 h平均心率增快〔(89±25)vs(74±15)次/min,P0.01〕;经校正其他临床因素后显示,Pmax增大及快心室率是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Pmax增大及快心室率是预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和洛沙坦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影响。方法对本院31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贝那普利组、洛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4组,观察干预前和干预后6,12和24个月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心脏超声和血生化的变化,明确房颤的发生情况和其高危因素。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贝那普利组阵发性房颤发生率和发生的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房颤发生的持续时间缩短(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洛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阵发性房颤发生率、持续时间和发生频率均明显下降(P<0.05),对阵发性房颤事件发生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和ACEI/ARB药物治疗是阵发性房颤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贝那普利和洛沙坦治疗,可使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病人不同类型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HbA1c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科住院的老年非阵发性房颤病人112例和阵发性房颤病人111例,以同时期住院的535例无房颤病人为对照组,比较分析3组血糖、血压、血脂等生化指标及左房直径(LAD)、合并疾病等基线资料。以Logistic回归校正危险因素后分析阵发性和非阵发性心房颤动与HbA1c的相关性。结果阵发性房颤组和非阵发性房颤组的SBP、DBP、白蛋白(ALB)、TC、TG水平明显低于无房颤组,年龄、LAD、脂蛋白(a)[Lp(a)]、hs-CRP、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无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房颤组LAD、Hcy、FPG、HbA1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水平明显低于非阵发性房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HbA1c (OR=1.718,95%CI:1.180~2.500,P0.01)、LAD (OR 16.631,95%CI:7.588~36.453,P0.01)与非阵发性房颤呈独立正相关; SBP (OR=0.959,95%CI:0.938~0.981,P0.01)与非阵发性房颤呈独立负相关。LAD(OR=4.212,95%CI:1.829~9.699,P0.05)及心功能不全(OR=7.868,95%CI:1.685~36.742,P0.01)是阵发性房颤进展为非阵发性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阵发性房颤病人具有显著升高的HbA1c和糖尿病患病率,LAD和心功能不全是阵发性房颤进展为非阵发性房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HDL-C比值(MHR)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住院的老年AMI患者288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新发房颤分为房颤组58例和非房颤组230例.房颤组又根据MHR截断值分为高MHR组45例,低MHR...  相似文献   

12.
1资料与方法本院从2003年1~12月收治老年心房颤动(房颤)住院患者58例,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68~80(65.4±6.28)岁,房颤病程6个月~15年,阵发性房颤37例,持续性房颤21例。其中冠心病28例,高血压心脏病19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11例。阵发性房颤每月发作3~5次,发作时间最长持续30m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87例,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45例(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患者42例(持续性房颤组),另选择同期就诊的单纯性高血压患者40例(对照组)。记录各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实验室及超声心动图数据测量,包括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左心房内径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房颤组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持续性房颤组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272.95±26.21)ng/L vs(225.48±53.78)ng/L,P0.05;(5.74±1.46)mg/L vs(4.89±1.17)mg/L,P0.05;(16.93±3.33)μmol/L vs(15.05±3.97)μmol/L,P0.05]。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持续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41.9±2.4)mm vs(40.4±2.0)mm,P0.05],LVEF明显低于阵发性房颤组[(55.1±4.5)%vs(57.7±5.9)%,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r=0.825,r=0.884,r=0.832,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房颤发作与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密切相关,并随着房颤持续而加重,预防心肌重构可能降低房颤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阵发性房颤的随访情况和分析阵发性房颤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1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主要结局(是否发生房颤进展)和临床事件(卒中、心力衰竭、再住院和出血事件),再按是否房颤进展分为房颤进展组(n=87)和房颤未进展组(n=129)。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房颤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21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经过3.45年(中位数)随访发生房颤进展者87例,其发生进展率为40.2%,年进展率为11.7%。房颤进展组脑卒中、心力衰竭、房颤相关的再住院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房颤未进展组(分别17% vs. 6%,18% vs. 5%,37% vs. 17%, 分别P<0.05,P<0.01和P<0.01);两组间病死率及出血发生率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 1.082,95%CI 1.016-1.392,P<0.05)、左房内径>45 mm(OR 2.339,95%CI 1.445-3.785,P<0.05)、CHADS2评分>3分(OR 1.382,95%CI 1.081-1.987,P<0.05)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OR 1.124,95%CI 1.005-2.345,P<0.05 )是房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阵发性房颤进展的年发生率为11.6%。影响房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左房内径、hs-CRP水平及CHADS2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左心房病变情况,为临床治疗此类患者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房颤者110例,其中阵发性房颤者42例,非阵发性房颤68例。收集心脏超声断面图收缩期左心房前后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 非阵发性房颤组LAD显著增大(P<0.05),房颤的发生与维持与血压、年龄及LAD相关。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房颤者可出现显著的左心房扩大,年龄、高血压、左心房扩大均为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的长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6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与慢性房颤患者根据随访资料作回顾性总结分析 ,旨在探讨心房颤动与心肌缺血的关系以及对心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一、对象与方法86例为 1993年 1月~ 1999年 6月住院患者 ,男 6 8例 ,女 18例 ,年龄 6 0~ 78岁 ,平均年龄 (6 3 5± 5 5 )岁。 86例患者中 ,心肌梗死 2 6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2 3例 ,稳定性心绞痛37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心电图、2 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生化、心脏远达片检查 ,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 6个月~ 5年 ,平均 1 5年。房颤持续 6个月以上 ,认为阵发性房颤转变为慢性房颤。将阵发性…  相似文献   

17.
阵发性心房颤动进展为永久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对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患者的长期观察 ,分析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永久性房颤的影响因素。 35 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 ,男 178例、女 180例 ,年龄 6 6 .86± 12 .2 7岁。当患者经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均未再记录到窦性心律 ,时间持续 6个月以上时判定转归为永久性房颤。结果 :随访 4 .9± 2 .7年 ,共有 6 4例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永久性房颤 (17.9% ) ,永久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比较 ,瓣膜性心脏病 (2 9.3%vs 16 .4 % ,P =0 .0 4 3)和心力衰竭明显增多 (P =0 .0 0 1) ,孤立性房颤较少。在合并用药中 ,永久性房颤组应用地高辛明显多于阵发性房颤组(P <0 .0 0 1)。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永久性房颤组左房内径≥ 4 0mm明显多于阵发性房颤组 (P =0 .0 2 4 )。多因素回归分析 :左房扩大 (OR 2 .0 73,95 %CI 1.80 1~ 3.4 94 ,P =0 .0 4 7)和服用地高辛 (OR 4 .15 3,95 %CI 2 .0 13~ 8.5 71,P =0 .0 0 1)为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永久性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左房扩大和应用地高辛可能是预测阵发性房颤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心房纤颤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间诊断为房颤的78例住院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三组,另外选取在本院同期住院的非房颤的心血管病患者78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液中hs-CRP的含量、心脏房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EF),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房颤组血液中hs-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房颤患者血液中hs-CRP含量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的左房内径明显大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纤颤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炎症可能是促使左房重构并导致房颤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筛查,研究反复多次心电图检测的方法是否可以提高其筛查阳性率。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既往无房颤史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745例,志愿配合加强心电图检测的患者277例作为实验组,行常规检查之外连续4d加强普通心电图检测,并分析心电图结果。同时期其他无房颤史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46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阵发性房颤发生率。结果 2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白细胞计数、TG、国际标准化比值、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和CHADS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阵发性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vs 3.8%,P=0.003)。结论心电图反复多次检测可以明显提高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阵发性房颤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明确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窦性心律时发生阵发性房颤的危险因素并寻找反复心房颤动发作的预测因子。方法 测量 71例有阵发性房颤发作史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 (PAF组 )及 73例无阵发性房颤发作史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 (对照组 )窦性心律时的 12导联ECG ,分别测定最大P波时限 (Pmax)及最小P波时限 (Pmin)并计算其P波离散度 (Pd) ,心脏超声测量左房内径 (LAD)和左室射血分数 (LVEF) ,随访PAF组房颤反复发作情况。结果 PAF组的Pd及Pmax分别为 ( 4 7.0 7± 12 .3 5 )ms和 ( 12 1.2 5± 13 .2 4)ms,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P <0 .0 1) ;PAF组反复房颤发作者 ,Pd≥40ms时相对危险度 3 .3 3 ,Pmax≥ 110ms时相对危险度 2 .48。结论 窦性心律时Pd、Pmax增加是预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是否发生房颤及房颤反复发作的有效且无创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