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不明原因晕厥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之一.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是目前诊断VVS的准金标准,现临床上多采用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进行药物激发倾斜试验的方法.虽然该方法能提高诊断的阳性率,但操作繁琐,患者耐受性差,而且老年人由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异丙肾上腺素的使用可能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我们采用硝酸甘油替代异丙肾上腺素对老年VVS患者行HUTT检查,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李淑敏  冯艳 《心电学杂志》1995,14(4):218-219
观察184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及37例正常对照组静脉给予异丙肾上腺素(ISO)的影响,其中92例行基础倾斜试验(BTTT),92例行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ITTT)。结果显示:ITTT可使TTT的敏感性升高,特异性下降,且随剂量增加这种变化更为显著。同时发现ITTT最佳时间为10min。ISO可缩短从倾斜到晕厥的时间且不依赖其剂量改变,其次观察到ITTT导致晕厥的有关血流动力学变化与BTTT无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HUT)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SNHUT)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至2012年共61例不明原因晕厥,并高度怀疑VVS的患者(晕厥组)进行直立倾斜试验,。并以22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晕厥组61例患者中倾斜试验阳性57例,阳性率达到93.44%。其中HUT阳性16例(26.23%),SNHUT阳性41例(67.21%)。22例健康对照组也同样进行这两试验,其中HUT阳性1例(4.54%),SNHUT阳性3例(13.63%)。晕厥组SNHUT阳性率高于HUT的,但无显著差异(χ2=0.175,P=0.683)。结论:直立倾斜试验是目前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一种无创,重复性强,容易被患者所接受的较好方法。配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可提高试验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年龄和性别对疑似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结果的影响。
  方法:收集2008-08至2012-12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行HUTT检查的患者共1223例,其中男性549例。患者年龄7~79岁,按年龄依次分为≤20岁组、21~40岁组、41~60岁组和>60岁组。HUTT包括30 min的基础试验阶段和(或)20 min的药物(硝酸甘油)试验阶段。根据阳性患者血压和心电学的变化,VVS分为血管抑制型、心脏抑制型和混合型。
  结果:HUTT阳性率为51%(624/1223例),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60.1%vs 39.9%,P=0.001)。四组阳性率依次为68.3%、49.1%、48.6%和47.9%。阳性患者中混合型占51.4%(321例),血管抑制型占28.7%(179例),心脏抑制型占19.9%(124例)。HUTT阳性类型的分布受年龄因素的影响(男性:χ2=15.65, P=0.016;女性:χ2=18.84,P=0.004),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试验阶段74.8%的阳性反应出现在试验开始后22.5(17.5~27.5)min,但无年龄性别差异(P>0.05);药物试验阶段81.9%的阳性反应出现在试验开始后7.5(5~10)min,女性发生阳性反应的时间比男性提前(7.5 min vs 10 min,P=0.004),无年龄差异。
  结论:HUTT诊断VVS的阳性率、阳性分型和发生阳性反应的时间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和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vasovagal syncope,VVS)的价值.方法 30例无晕厥史的健康人与84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1周内先后进行基础结合硝酸甘油诱发和基础结合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HUTT,比较两种方法对V...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患者无症状期间的T波形态学。方法 208例疑诊为VVS患者经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检查分为HUTT阳性组和阴性组,于无症状期间行心电图检查,对两组的T波形态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HUTT阳性组与阴性组的T波MCS[(90.47±40.57)vs.(79.81±33.08)]、Flat-score[(45.73±9.19)vs.(40.40±8.73)]、Tp-Te[(117.83±19.13)ms vs.(111.36±15.86)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Flat-score为HUTT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68,P0.01);ROC曲线下面积分析:MCS(AUC=0.622,P0.01),Flat-score(AUC=0.662,P0.01)。结论 MCS、Flat-score、Tp-Te是HUTT阳性的相关因素,VVS患者无症状期间存在心室复极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DC)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对中老年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57例不明原因晕厥的中老年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及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HUTT阳性组(25例)和HUTT阴性组(32例)。分析两组DC和HRV各指标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DC和HRV对中老年VVS患者的诊断价值。 结果 HUTT阳性组DC和HRV各指标均高于阴性组,其中DC、SDNNi、rMSSD、LF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C和LF对VVS的检出存在预测价值,最佳的临界值分别为6.6 ms、340 Hz。 结论 中老年VVS患者在无症状期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DC和LF适用于临床筛查中老年VVS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不明原因晕厥,疑似VVS的患者124例,进行HUTT,包括基础倾斜试验(BHUT)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SNHUT)。结果 124例受试者中,阴性反应57例,阳性反应66例,1例为体位性心动过速。阳性组的女性比例较高(p0.05);阳性组最快心率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结束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最大值(p0.05),也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阳性反应中,BHUT就出现阳性反应的5例,占8%;SNHUT阳性61例,占92%;按反应类型:血管抑制性28例(42%),心脏抑制性9例(14%),混合型29例(44%)。3例受试者出现长RR间歇,最长达10.7s,2例受试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出现腹痛不适。结论 HUTT对VVS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SNHUT能显著提高VVS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儿童和成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特征差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临床特征在儿童和成人之间的差异.方法 分析255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VVS的儿童[男50例,女86例,平均年龄(12.3±2.6)岁]和成人[男29例,女90例,平均年龄(36.4±14.0)岁]的晕厥诱因和先兆症状等,比较不同年龄段(<18岁及≥18岁)的VVS患者在性别、HUTT方式及晕厥发作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男女比例:儿童组为1∶1.7,成人组为1∶3.1,女性比例成人组高于儿童组(P=0.033).(2)VVS先兆症状:胸闷发生率成人组高于儿童组[45.4%(54/119)比27.2%(37/136),P=0.003],头痛[10.9%(13/119)比20.6%(28/136),P=0.036]及腹痛发生率成人组低于儿童组[7.6%(9/119)比19.1%(26/136),P=0.008].(3)VVS发生诱因:成人组环境闷热[22.8%(26/114)比12.5%(17/136),P=0.032]和排尿晕厥发生率[9.7%(11/114)比1.5%(2/136),P=0.004]高于儿童组.(4)HUTT反应时间: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阶段混合型的平均反应时间成人组较儿童组延长[(5.04±2.27)min比(3.50±1.24)min,P=0.036].结论 成人VVS胸闷发生率、因环境闷热和排尿晕厥发生率高于儿童,头痛及腹痛发生率儿童高于成人,成人混合型平均反应时间较儿童延长.VVS临床特征的年龄差异有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0.
<正>老年人晕厥年发病率约6%。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晕厥原因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41%~66%〔1〕。直立倾斜试验(HUTT)操作简单、安全,是目前诊断VVS的"准金标准"〔2〕。本文对老年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行HUTT检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不明原因晕厥的老年人111例,均行HUTT检查。其中男60例,年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异丙肾上腺素、消心痛激发倾斜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耐受性、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择2001年12月至2006年9月于甘肃省金昌市第二医院就诊并符合条件的33例有晕厥发作史的患者及15例无晕厥史者行基础倾斜试验(BTTT),BTTT阴性者连续2d随机进行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ITTT)和消心痛倾斜试验(GTTT)。结果消心痛组敏感性为65.2%,特异性为93.3%,耐受性较好。异丙肾上腺素组敏感性为69.6%,特异性为86.7%,耐受性较差。结论消心痛倾斜试验与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比较敏感性、特异性无明显差异,耐受性、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对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able test,HUTT)诊断神经介导性晕厥(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NMS)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疑似NMS并行HUTT检查患者共189例。HUTT包括20 min的基础直立倾斜阶段和20 min的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激发阶段。同步监测试验阶段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变化值。HUTT阳性结果根据血流动力学改变分为血管抑制型、心脏抑制型和混合型。根据年龄将晕厥患者分为≤30岁、31~50岁及≥50岁三个组段。结果经HUTT诊断阳性反应者共125例,其中男55例、女70例,阴性反应者共64例,阳性率为66.1%。阳性反应类型中混合型81例(64.8%),心脏抑制型14例(11.2%),血管抑制型30例(24.0%)。31~50岁年龄段女性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7%vs.51.6%,P=0.039),其余年龄段男、女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反应的血流动力学分型不受年龄、性别因素的影响。HUTT阳性患者体质量小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而两组间身高和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UTT不同反应类型与患者的身高、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通过HUTT诊断NMS的阳性率存在年龄、性别及体质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反应类型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HUTT)中不同反应类型的分布特征,探讨HUTT不同反应类型与VVS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就诊的HUTT阳性的VVS患者90例,分析HUTT不同反应类型的临床特点,比较各反应类型在性别、发病初始年龄及HUTT反应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90例HUTT阳性患者中男29例,女6l例;血管抑制型68.9%(62/90),混合型30.0%(27/90),心脏抑制型1.1%(1/90).VVS患者发病季节以夏季多见(47.8%).各反应类型之间男女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患者病程显著长于血管抑制型患者(P<0.05);年龄、发病初始年龄、基础心率及基础收缩压和舒张压,在血管抑制型和混合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阶段混合型的平均反应时间较血管抑制型缩短(P<0.05).结论 VVS以女性常见,VVS患者初发年龄主要集中在10岁左右,HUTT不同反应类型与临床表现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晕厥中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最常见。目前认为VVS的发病机制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心率变异性(HRV)是目前评估自主神经功能的重要手段。直立倾斜试验(HUTT)是目前公认的诊断VVS准金标准,本研究通过建立HUTT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MNHUT)对70岁及以上人群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诊断价值。方法184例70岁及以上不明原因晕厥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CNHUT)组(99例)和MNHUT组(85例)。CNHUT包括基础倾斜(BHUT)45 min,平卧位舌下喷雾硝酸甘油400μg,再行硝酸甘油倾斜(NHUT)20 min;MNHUT包括BHUT 10 min,倾斜位舌下喷雾硝酸甘油400μg,继续NHUT 20 min。结果两组BHUT、NHUT及倾斜试验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NHUT组BHUT、NHUT及倾斜试验总无结果的发生率均多于MNHUT组(P0.05),MNHUT组依从率优于CNHUT组(P0.05)。MNHUT组倾斜及试验总时程较CNHUT组明显缩短。结论 MNHUT敏感性与CNHUT相同,倾斜及试验总时程大幅缩短,显著提高了老年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的效率及依次性,适用于70岁及以上VVS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1年第22卷第2期20320011264倾斜试验加舌下含化硝酸甘油诊断血管迷走性.厥/李中莉…刀中国医刊一2000,35(8)一28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的倾斜试验57例中,临床诊断血管迷走神经晕厥43例,无晕厥14例。所患者先做基础倾斜试验(B TTT),试验结果阴性者,行硝酸甘油倾斜试验。结果:43例晕厥病人中,3例BTTT阳性;40例完成硝酸甘油倾斜试验的病例中,29例阳性,阳性率73%。无晕厥14例对照组硝酸甘油倾斜试验阳性率21%。BTTT敏感度7%,特异度100%,诊断价值30%,硝酸甘油倾斜试验以及敏感度78%,特异度78%,诊断价值74%(P均<0.01)。…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和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 (VVS)的影响。对 190例病人分成三组进行了试验。结果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能提高 6 0 .4 6 %的VVS阳性率 ;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能提高 51.2 5%的VVS阳性率 ,尤其增加了血管抑制型晕厥病人的比例。硝酸甘油激发试验阴性的患者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可以阳性 ,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钙水平与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体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89例,根据入院时血钙水平分为对照组(2.1~2.7 mmol/L)142例和观察组(<2.1 mmol/L)47例,收集2组临床基线资料,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头颅CT检查血肿体积及位置,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钙水平与血肿体积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男性比例、血肿体积、脑叶出血以及血肿破入脑室发生率明显升高,GC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83%vs 50.70%,P=0.047;33.9(13.9,58.1)cm3 vs 21.7(9.7,47.9)cm^3,P=0.001;38.30%vs 31.69%,P=0.041;48.94%vs 32.39%,P=0.000;9.0(5.0,13.0)分vs 11.0(6.0,15.0)分,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脑出血患者入院时GCS评分与血肿体积呈正相关(r=0.421,P=0.000),血钙水平与血肿体积呈负相关(r=-0.112,P=0.001)。结论低血钙水平与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体积呈负相关,血钙水平可能反映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体积和病情危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少肌症与老年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年龄≥65岁老年人197例,其中1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7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2组入选者身高、体质量、四肢骨骼肌质量、血糖、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四肢骨骼肌质量、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62±3.25)kg vs(19.25±1.41)kg,P=0.000;(5.52±1.37)kg/m~2 vs(7.10±0.85)kg/m~2,P=0.000]。高血压组少肌症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0%vs 47.2%,P=0.001)。男性少肌症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30%vs 38.10%,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少肌症、女性、年龄为老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23.32,95%CI:5.349~101.632,P=0.000;OR=19.40,95%CI:4.438~84.794,P=0.000;OR=1.38,95%CI:1.034~1.837,P=0.029)。结论老年高血压与四肢骨骼肌质量密切相关,老年男性更易患少肌症,少肌症是引起高血压的1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14例女性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情况。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心内科2002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114例女性VVS患者,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资料完整。入院后均进行相关治疗,出院前均进行系统宣教,随访至2014年9月。回顾性分析其年龄分布情况、HUTT检查结果、疾病分型、晕厥前诱因、晕厥先兆症状、HUTT检查时晕厥及晕厥先兆症状、随访时转归情况。结果年龄分布:12~19岁8例、20~29岁4例、30~39岁10例、40~49岁31例、50~59岁21例、60~69岁28例、≥70岁12例。HUTT检查结果:基础倾斜试验阶段阳性30例,药物激发试验阶段阳性84例。疾病分型:血管抑制型(VD型)53例(46.5%),心脏抑制型(CI型)12例(10.5%),混合型(MX型)49例(43.0%)。50例(43.9%)患者就诊前晕厥发作1次。89例(78.1%)患者晕厥前有具体诱因,其中部分患者有多种诱因。98例(86.0%)患者有晕厥先兆症状,其中胸闷、头晕和全身出汗为最常见的3个先兆症状。110例(96.5%)患者在行HUTT检查时出现晕厥或晕厥先兆症状,其中64例(58.2%)患者同时出现3种或3种以上的先兆症状。78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70例患者未再次发生晕厥,8例患者仍有晕厥发生。结论了解女性VVS患者的发病特点有助于临床尽早明确诊断,且系统的宣教能有效预防VVS跌倒伤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