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20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A组(n=70):口服苯那普利20mg/d;B组(n=70):口服苯那普利10mg+缬沙坦80mg/d;C组(n=65):口服缬沙坦80mg/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治疗3月后,B组有效率略优于A组(P>0.05),但均优于C组(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B组比A组略优(P>0.05),但两组较C组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B、C组均低于A组(P<0.05)。结论 常用剂量的缬沙坦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优于单用苯那普利或单用缬沙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及年龄、病程、性别组间均衡的原则分为观察组(n=94)与对照组(n=93)。观察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舒张早期最大充盈速度(maximum early filling speed,E)、左心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舒张晚期最大充盈速度(maximum filling speed in late diastole,A)、E/A、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前瞻性观察酒石酸美托洛尔平片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收缩性心衰患者疗效比较.方法:前瞻性观察67例收缩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采用相应的基础治疗(强心,利尿,扩冠,硝酸酯类,ACEI/ARB),A组(n=34)加酒石酸美托洛尔平片25 mg/bid,B组(n=33)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d,3个月为一疗程,每疗程采用心脏彩超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共四个疗程.结果:(1)酒石酸美托洛尔平片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各自治疗终点对收缩性心衰患者经四个疗程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490,P<0.001).(2)酒石酸美托洛尔平片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收缩性心衰患者经四个疗程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药物均有改善收缩性心衰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而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比酒石酸美托洛尔平片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联用法舒地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延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用法舒地尔,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肽(NT-proBNP)、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浆内皮微粒(EMPs)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NT-proBNP、EMPs、sICAM-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NT-proBNP、EMPs、sICAM-1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用法舒地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抑制心肌重塑,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HF-PEF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上增加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随访1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率、血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等指标变化。结果:经过1年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P<0.05),心率、收缩压、舒张压、NT-pro BNP水平下降(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缩小(P<0.05),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如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缩短(P<0.05)、左房内径(LAD)缩小(P<0.01)、E/A值(P<0.05)升高、E/e'值(P<0.01)下降,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P<0.01),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改善(P<0.05)。结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可改善HF-PEF患者心功能、左室舒张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马国锋  王颖 《当代医学》2011,17(12):145-146
目的 观察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成2组,琥珀酸美托洛尔组(n=40)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47.5mg,对照组(n=20)口服安慰剂,疗程为9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再住院率、死亡率、心率、血压等指标.结果 琥珀酸美托洛尔组治疗后心率血压均降低,左室舒张末内径缩小,射血分数及和6min步行距离明显提高,死亡率及再住院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使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能显著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提高运动耐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99mTc-N-NOET( NOET) 运动肺/心比值对冠状动脉疾病(CAD)多支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4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病人进行NOET运动-延迟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其中2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动脉狭窄≥50%,20例冠状动脉正常。结果 NOET运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CAD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2%和95.0%。多支病变组(0.76±0.13)NOET运动肺/心比值显著高于单支病变(0.62±0.06)和冠脉正常组(0.58±0.13)(F=18.04,P=0.002-0.001)。当NOET运动肺/心比值≥0.70时,其对冠脉多支病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5%和83.3%。NOET运动肺/心比值与E/A比值具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性(r=-0.771, P<0.000 1)。结论 NOET运动肺/心比值对CAD病人的多支病变和左室舒张功能异常均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腹主动脉缩窄所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对8周龄雄性SD大鼠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Ang-(1-7)治疗组,对1d后仍存活者皮下植入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Ang-(1-7)或生理盐水,Ang-(1-7)组(n=14)输注Ang-(1-7)(25μg·kg-1·h-1),假手术组(n=15)及模型对照组(n=12)则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4周后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浆和心肌AngⅡ浓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心肌细胞横径和心肌胶原容积分数.结果 (1)模型对照组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左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低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Ang-(1-7)治疗组LVDEP显著减低(P<0.05),-dp/dtmax升高(P<0.05),而收缩压、舒张压、心率、LVSP及+dp/dtmax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2)在腹主动脉缩窄术后4周,模型对照组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及心肌细胞横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Ang-(1-7)治疗组上述指标虽高于假手术组,但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3)Ang-(1-7)治疗组心肌中小血管周围及心肌间质中胶原沉积虽多于假手术组,但明显少于模型对照组(P<0.05).(4)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和Ang-(1-7)治疗组心肌中AngⅡ浓度均明显增高(P<0.01),但模型对照组和Ang-(1-7)治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组间血浆Ang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长期静脉输注Ang(1-7)对腹主动脉缩窄引起的动脉压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升高无影响,但使心肌肥厚和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并保护受损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初诊肺腺癌患者治疗前氟-18-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的左心室心肌代谢是否发生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182例新确诊肺腺癌的患者及与其年龄和性别匹配的45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的18F-FDG PET/CT显像。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心肌、动脉、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脾脏、骨髓的代谢。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腺癌患者左心室心肌代谢增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初诊肺腺癌患者治疗前左心室心肌代谢显著增高(P=0.05),动脉、EAT、脾脏及骨髓的代谢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T代谢与肺腺癌患者左心室心肌代谢增高具有独立的正相关性(OR=6.8,95%CI=1.1~42.4,P=0.039)。结论 肺腺癌患者抗肿瘤治疗前左心室心肌代谢较非肿瘤患者显著增高,EAT代谢是肺腺癌患者左心室心肌代谢增高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miR-423-5p表达的影响及与心功能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5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药物治疗)、小剂量组(常规药物+4 mg/d培哚普利)和大剂量组(常规药物+8 mg/d培哚普利),每组25例。选取同期健康查体心功能正常人群25例(正常对照组)。经药物治疗4周,检测各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血浆miR-423-5p的表达水平。 结果 基线水平常规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LVEF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LVEDD、NT-proBNP及血浆miR-423-5p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常规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LVEF的表达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LVEDD、NT-proBNP、血浆miR-423-5p的表达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LVEF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LVEDD、NT-proBNP、血浆miR-423-5p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同时,与小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LVEF、LVEDD、NT-proBNP、血浆miR-423-5p的表达水平变化呈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培哚普利可以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miR-423-5p的表达水平,进而改善左室功能,其改善程度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和吲哒帕胺对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的降压及逆转LVH的效果。方法选择58例高血压并LVH患者,给予依那普利和吲哒帕胺联合治疗3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动态血压及患者的IVST、LVPWT、LVDd、LVMI。结果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24h收缩压、24h舒张压明显下降。治疗后患者IVST、LVPWT、LVDd、LVMI值较治疗前减少(P〈0.05)。结论依那普利和吲哒帕胺合用有较好的降压及逆转LVH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60例患者分为正常昼夜节律组(n=34)和异常昼夜节律组(n=26),并对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按Devereux公式计算各自的左心室质量(LVM)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全天平均收缩压、全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IVST和LVDd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LVPWT、LVM和LVM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常昼夜节律组左心室肥厚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昼夜节律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心室肥厚显著相关,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提示可能存在更严重的心室肌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LVH)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78例患者口服厄贝沙坦150 mg,每天1次,治疗32周,分别测量血压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A比值。结果:治疗后血压(SBP/DBP)、LVDd、IVST、LVPWT、LVMI均明显下降(P〈0.05),LVEF、E/A均明显上升(P〈0.05)。结论:厄贝沙坦不仅能有效降低老年人高血压和逆转其左心室肥厚,而且能明显改善其左心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缬沙坦与苯那普利合用对原发性高血压 (EH)左室肥厚及功能的干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将EH患者随机分为A组缬沙坦与双氢克尿噻合用 ,B组缬沙坦与苯那普利合用。于服用前及后 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其舒张期室间隔厚度 (IVST)、左室后壁厚度 (LVPWT)、舒张末期左室内径 (LVDd)、左室重量指数 (LVMI)、Ep、Ap、Ep Ap、IRT、观察血压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 6个月血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1) ,IVST、LVPWT、LVDd、LVMI较前显著下降 (P <0 .0 5或P <0 .0 1) ,Ep Ap明显高于服药前 (P <0 .0 1) ,IRT较前明显缩短 (P <0 .0 5或P <0 .0 1) ,B组与A组比较Ep Ap、IRT改善更为明显 (P <0 .0 5 )。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合用具有良好的降压和逆转LVH的作用 ,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有协同作用 ,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与左室肥厚(LVH)和舒张功能不全(LVD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114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左室重量指数(LVMI)标准分为LVH组和正常组,根据LVDD诊断标准分为舒张功能不全组和正常组。测定各组患者BNP水平,并检测其各项心脏超声指标[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LVEF、舒张早期血流播散速率(FPV)、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液流速峰值(E)以及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对比分析两组间的各项检测指标,以及BNP水平与各项心脏超声指标的关系。结果LVH组较正常组BNP水平及LVPWT均显著增加(均P〈0.01),E/A及FPV均显著降低(均P〈0.01);舒张功能不全组较正常组BNP浓度、LVPWT和LVMI均显著升高(均P〈0.01),E/A及FPV均显著降低(均P〈001);BNP与高血压患者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LVEDd、IVST、LVEF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LVPWT和LVMI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与E/A和FPV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EF正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左室肥厚或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时,其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BNP可作为反映LVH和LVDD状态的一种有价值的生化指标,对其进行检测有助于LVH和LVDD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缬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行MHD的尿毒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160 mg,每天1次;左卡尼汀1.0 g于每次透析结束前静脉注射,疗程6个月。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反映左室结构和功能的指标的变化,包括左室形态学指标: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收缩末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功能指标: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E/A)、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DT)、左心房容积(LAV)、二尖瓣血流传播速度(VP);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二尖瓣环收缩期速度(Sa)。结果治疗6个月后,LVEDD、LVESD、IVST、LVPWT、LVMI、DT、LAV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E/A、VP、LVEF、SV、Sa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左卡尼汀与缬沙坦联合应用能有效抑制MHD患者的心肌重构,同时改善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7.
王玲  王萍 《黑龙江医学》2001,25(3):174-175
目的 比较 2药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疗效及运动后对心率、血压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 8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病人分成两组 ,倍他乐克组和硝苯地平组 ,治疗前后查超声心动图 ,测定IVST、PWT及LVMI ,心率及血压。结果 ① 2药降压效果无明显差异。② 2组患者IVST、PWT、LVMI的下降幅度相同。③中度体力活动后 ,倍他乐克组心率增快 9± 2次 ,收缩压、舒张压上升均小于 3kPa(7 5mmHg) ,硝苯地平组心率增快 2 0± 4次 ,2组相比P <0 0 1,具有显著意义 ;收缩压、舒张压上升幅度均为 3 4± 1 2kPa(2 6±9mmHg) ,明显大于倍他乐克组。④结论  2药对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有相似的逆转作用 ,但倍他乐克可减少体力活动时血压及心率的上升 ,对心脏更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包艳春 《医学综述》2014,(14):2614-26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武汉市第八医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40例为高血压组,体检正常者140例为血压正常组。分别于7:0022:00(日间)每15分钟自动测量一次血压,22:0022:00(日间)每15分钟自动测量一次血压,22:007:00(夜间)每30分钟自动测量一次血压,比较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血压变异性、舒张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高血压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LVPWT、IVST、LVIDd和LVMI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131.8±14.8)mm Hg vs(124.2±15.8)mm Hg、(80.6±9.2)mm Hg vs(75.3±9.6)mm Hg、(12.3±3.1)mm Hg vs(10.2±3.2)mm Hg、(8.9±2.5)mm Hg vs(7.8±2.5)mm Hg、(10.7±3.2)mm vs(9.6±2.9)mm、(11.9±1.9)mm vs(9.2±1.9)mm、(53.1±7.4)mm vs(49.5±8.2)mm、(45.2±5.2)g/m2vs(42.1±6.4)g/m2(P<0.05)]。结论相比于正常人,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性更为显著,其心室重构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两种降压药物非洛地平和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及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1—2级高血压病患者85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予以非洛地平、贝那普利治疗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动态脉压及左室肥厚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A、B两组治疗后动脉脉压均有下降,以B组夜间脉压下降最为明显,治疗后左室肥厚均有减轻,但以B组明显。结论非洛地平和贝那普利均能降低动态脉压,逆转左室肥厚,但以贝那普利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比较卡维地洛与卡托普利防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重构的效果.方法:将122名AMI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52例,卡托普利组50例,常规治疗组20例,分别于治疗后1周、6个月采用心脏多普勒超声测定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同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早期左室充盈最大速率(E峰)与心房收缩期最大速率(A峰).结果:卡维地洛组和卡托普利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均可使IVST、LVPWT变薄(P<0.01),LVDd缩小(P<0.01),LVMI降低(P<0.01).卡维地洛组和卡托普利组均可增加LVEF、降低A/E峰比值,与常规治疗组比较1周时P<0.05,6个月时P<0.01.结论:卡维地洛具有良好的防治AMI后左室重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