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6-9
目的 探讨盆底肌电刺激法联合膀胱功能训练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康复治疗部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4例,采用抛硬币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盆底肌电刺激法,两组均干预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最大排尿量、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并比较两组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最大排尿量及最大尿流率较前明显上升,残余尿量较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患者上升或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同时联合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95.24%)明显好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P0.05)。结论 盆底肌电刺激法联合膀胱功能训练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膀胱排尿的功能,减少残余尿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11-14
目的 评价低频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SCI)诱发的神经源性膀胱(NB)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2月我院骨科门诊就诊的SCI诱发NB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单纯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予以低频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单纯组予以单纯的膀胱功能训练,两组均治疗6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排尿情况及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日均单次排尿量和日单次最大排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日均排尿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单纯组更显著(P0.05);两组膀胱内压力和Qmax较治疗前明显上升,RU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单纯组更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单纯组(82.22%)(χ2=4.053,P0.05)。结论 低频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用于治疗SCI诱发NB患者的效果确切,能更明显改善患者的排尿情况及尿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功能训练联合丁苯酞在脊髓损伤(SCI)伴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浙江省台州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SCI伴NB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单用组予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3次/d,联用组在单用组基础上加膀胱功能训练,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排尿情况及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比较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单用组和联用组平均单次排尿量和日单次最大排尿量较前明显增加,日均排尿次数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联用组变化幅度更明显(P<0.05);单用组和联用组膀胱最大容量和排尿膀胱压力明显上升,尿残余量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且联用组变化幅度更明显(P<0.05);同时联用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95.24%)较单用组(80.95%)更佳(χ2=4.091,P<0.05)。结论:膀胱功能训练联合丁苯酞用于SCI伴NB患者中的效果较确切,能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尽早恢复自主排尿,改善排尿和尿动力学情况。  相似文献   

4.
综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怡  吴莹  李雨峰  朱世琼  刘昌桃  艾艳  余茜 《西部医学》2012,24(7):1311-1313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结合干扰电、膀胱功能训练及针灸等综合治疗对脊髓损伤后(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尿动力学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接受干扰电治疗、膀胱功能训练、针灸及间歇导尿等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间歇导尿加膀胱功能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测定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的变化以及进行尿动力学测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尿动力学测定均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间歇导尿结合干扰电治疗、膀胱功能训练及针灸等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尿动力学结果。  相似文献   

5.
安晓蕾  王淑秀 《现代医学》2014,(9):1047-1050
目的:探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患者126例,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导尿法或间歇导尿法,治疗期间进行膀胱训练;电刺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法。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随访1个月时单次尿量、72 h尿次、72 h总尿量、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BS、LUTS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电刺激组单次尿量、72 h尿次、72 h总尿量、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电刺激组BS、LUT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电刺激组尿潴留总有效率、尿失禁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安全性高、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间歇清洁导尿及行为疗法在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25),对照组采用膀胱功能训练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神经肌肉电刺激、间歇清洁导尿及行为疗法治疗,并对2组患者残余尿量、膀胱容量、自排尿量及因排尿的症状而影响生活质量评分(QOL)进行测评。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残余尿量、自排尿量及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残余尿量、自排尿量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以实验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对照组膀胱容量较治疗前增加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膀胱容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膀胱容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间歇清洁导尿及行为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在一定程度上能恢复膀胱排尿功能、增加膀胱容量及减少残余尿量,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李伟芳  南晶  张黎 《中外医疗》2014,(10):62-63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结合针刺临床应用于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并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仅行综合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针刺治疗,对两组患者1个月后的膀胱功能变化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自行排尿率、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结合针刺疗法对于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患者的排尿状况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盆底肌电刺激法与膀胱训练法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患者7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盆底肌电刺激法;对照组采用膀胱训练法,并控制饮水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RUV)、最大膀胱容量(MBC)、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充盈期末逼尿肌压力(PdetQmax)及治疗后拔除尿管成功率、留置导尿管天数和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拔除尿管成功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BC、MFR和AFR均有所增加,RUV减少,PDetQmax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终末期,治疗组各项尿流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留置导尿管天数与尿路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盆底肌电刺激法和膀胱训练法均可改善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的排尿功能,但盆底肌电刺激法恢复速度优于膀胱训练法,应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电针俞募穴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膀胱功能训练治疗)和观察组(40例,电针俞募穴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记录2组排尿日志并比较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肾功能指标及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80.00%,32/40)(P<0.05),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反射性排尿建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排尿次数、残余尿量、血肌酐、尿素、尿素氮、尿酸、24 h尿蛋白水平均明显减少(P<0.05),平均尿量、充盈期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闭合压、最大膀胱容量及I-QOL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俞募穴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SCI后神经性膀胱患者的疗效明显,能快速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改善患者尿流动力学,保护患者的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叶静  张凌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55-56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系统膀胱功能训练和心理康复护理的体会。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4月40例SCI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系统的膀胱功能训练,包括间断开放导尿、间歇性导尿、手法排尿以及心理康复护理。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10d~治疗后10d每天的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0d患者每天的平均排尿次数和残余尿量均明显减少,而最大排尿量和膀胱容量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1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早期、系统的膀胱训练及心理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排尿功能障碍的恢复,使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膀胱残留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利用,进而显著提高SCI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胃代膀胱术后膀胱功能。方法 :对 38例胃代膀胱术后患者行随访和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 :38例患者中 ,排尿间隔时间 :3.2± 1.7h ,排尿量 :32 0± 112ml,最大尿流率 19.3± 7.2ml。贮尿期膀胱压 :11.2± 7.8cmH2 O ,排尿期膀胱内最大压 :5 8± 2 1cmH2 O ,排尿期膀胱逼尿肌压 :2 8± 13cmH2 O ,尿失禁及遗尿 12例 ,有残余尿者 11例。残余尿量 5 5± 34ml。结论 :胃代膀胱术后膀胱贮尿功能良好 ,其排尿功能主要是在腹压的帮助下完成 ,膀胱的感觉和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是患者尿失禁、遗尿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经尿道汽化切割(TUVBT)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对31例施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切割加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患者康复顺利,住院时间短,无明显合并症。随访3个月~4年,复发1例,再次电汽化治疗后随访13个月无异常。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切割加膀胱灌注化疗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安全,微创,疗效可靠,是值得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经尿道汽化切割(TUVBT)加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对31例施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切割加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患者康复顺利,住院时间短,无明显合并症。随访3个月 ̄4年,复发1例,再次电汽化治疗后随访13个月无异常。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切割加膀胱灌注化疗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安全,微创,疗效可靠,是值得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的疗效。方法:采用综合性膀胱功能锻炼方法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患者30例,记录患者平均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平均膀胱容量、尿中白细胞数和清洁尿培养细菌数来评价疗效。结果:30例患者接受膀胱功能锻炼后平均排尿次数明显减少、最大排尿量增加、残尿量减少、平均膀胱容量减小、尿中白细胞数及清洁尿培养细菌数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应用膀胱功能锻炼可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介入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常规协助排便措施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介入。2组均治疗2个月后对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实验室检测结果、便秘、腹胀、自主排便、排便次数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24 h尿沉渣检查白细胞计数≥10个/高倍镜等指标变化比较,康复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便秘、腹胀、自主排便、排便次数改善比较,康复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介入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肠道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汽化术加术后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采用TV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31例,术后定期使用吡柔比星膀胱腔内灌注化疗.结果31例患者成功实施TVBt.手术时间单发肿瘤9~30 min,多发肿瘤30~90 min,平均40 min.31例随访6个月~2年,平均1年,肿瘤复发8例.结论经尿道电汽化...  相似文献   

17.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疗效。方法 对 2 1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和膀胱镜的检查 ,全部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结果 术后 19例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 4mo~5a ,平均 1.5a。 16例治愈 (89.5 % ) ,MFR >2 5ml/s,残余尿 <30ml。结论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是一种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安全有效的方法 ,可作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重建膀胱功能训练的作用,提高截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方法 63例截瘫患者分阶段联合应用无菌间歇导尿、膀胱区脉冲短波及针灸治疗,制订个体化膀胱功能重建训练计划。结果 63例截瘫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情绪配合治疗,均在4周内恢复自主排尿,训练成功率达100%。结论重建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