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肝癌中HMGN基因家族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TCGA和GEO数据库,分析HMGN家族各成员在肝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HMGN家族在肝癌不同分期的表达水平。然后,HMGN基因家族的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性通过GEPIA数据库进行分析。最后,利用LASSO分析,构建肝癌预后风险模型,并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在肝癌组织中,HMGN1、HMGN2和HMGN4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肝癌Ⅰ期的HMGN1、HMGN2、HMGN3和HMGN4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Ⅱ期和Ⅲ期。HMGN1、HMGN2和HMGN4的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HMGN1、HMGN2、HMGN3和HMGN4的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呈负相关。基于HMGN2、HMGN3和HMGN4的预后风险模型可评估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结论 HMGN1、HMGN2和HMGN4可能成为肝癌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 YTH基因家族的所有成员都属于m6A阅读蛋白,负责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甲基化调控。然而,YTH基因家族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和具体作用仍有待进一步阐明。本文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YTH家族成员在肝癌中的表达与预后价值,及其与免疫浸润及相关功能的关系。方法 用UALCAN数据库分析YTH基因家族在肝癌及其亚组中的表达差异。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YTH基因家族在肝癌中的预后价值。使用cBioPortal数据库进行YTH基因家族的共表达谱和遗传学变异分析。通过WebGestalt数据库进行YTH基因家族的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YTH基因家族与肝癌中的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分析采用TIMER 2.0数据库完成。结果 肝癌中YTHDC1、YTHDC2、YTHDF1、YTHDF2、YTHDF3的mRNA表达均较正常肝组织明显升高,并与临床TNM分期及肿瘤分级密切相关,其在1、2、3期/级中表达逐级升高,而在4期/级中表达水平下降。预后分析显示,YTHDF1和YTHDF2的高表达均与患者更短的总生存期(O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明显相关。TCGA数据库和cBioPortal工具分析显示,YTHDF3基因变异率为25%,是YTH家族中最高的。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YTH基因家族的主要癌症相关功能指向代谢及生物合成分解方向,尤其是激素代谢、固醇类代谢、脂代谢、药物分解代谢等。通过TIMER 2.0数据库分析多数YTH家族成员的表达与CD4+ T细胞、CD8+ T细胞、B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树突细胞的浸润呈正相关,与巨噬细胞浸润呈负相关。结论 YTH基因家族在肝癌中存在分子和表达谱的失调。YTH基因家族成员(尤其是YTHDF1和YTHDF2)是肝癌潜在的预后标志物和新的治疗靶点,这些发现可为肝癌机制与靶向治疗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RNF24基因在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UALCAN、HPA数据库分析RNF24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利用TIMER数据库检测RNF24与免疫浸润的相关性及对患者生存的影响.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工具分析RNF24不同表达水平对肝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最后,通过Firebr...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0 (AKR1B10)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价值,并探讨AKR1B10参与肝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自2019年10月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肝癌数据集,获取AKR1B10基因表达谱及临床信息。分析424例样本中AKR1B10的表达与肝癌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基因富集化分析(GSEA)方法预测AKR1B10在肝癌中的调控通路。使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表达差异采用t检验。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TCGA数据库中,AKR1B10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高表达AKR1B10患者总体生存期明显低于AKR1B10低表达患者(P=0.006)。多因素分析进一步显示AKR1B10表达状态是影响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AKR1B10表达富集到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氨酰tRNA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等基因集。结论肝癌组织AKR1B10 mRNA高表达是一种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T-PCR可快速检测肝癌组织中其表达情况来评估患者预后,是预测肝癌患者预后较好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肝癌患者NEK7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基于TCGA数据库提供的肝癌mRNA数据,以Cox回归及LASSO筛查选择重要的预后变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肝癌预后密切相关分子与NEK7表达的相关性分析。免疫组化检验肝癌标本癌组织、癌旁组织及非肿瘤肝脏组织中的NEK7表达的差异性,分析其不同表达情况与肝癌患者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其不同表达水平肝癌患者预后差异性。结果 与肝癌预后密切相关的mRNA分子CCDC21及GTF3C2与NEK7之间的表达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单因素分析表明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因素主要有肿瘤分化程度、是否合并癌栓及NEK7表达情况,相较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肝癌组织中NEK7表达显著升高,且其表达水平及强度与肝癌分化程度、Child分级及是否合并有癌栓相关,高表达NEK7的肝癌患者,其生存时间较低表达者显著缩短。结论 肝癌患者预后因素主要有肿瘤分化程度、是否合并癌栓及NEK表达情况。NEK7在肝癌组织呈高表达状态,其表达水平及强度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Child分级及是否合并有癌栓相关,阳性表达NEK7肝癌患者生存时间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 肝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病死率高。铜死亡是一种铜依赖、新型的细胞死亡方式,继发于铜过载诱发的线粒体功能受损。铜死亡在多种肿瘤中扮演重要作用,但其与肝癌的关系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探讨铜死亡相关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特征,以及与肝癌预后及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 从TCGA和GTEx数据库下载肝癌和正常肝脏组织转录组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和突变分析。采用R语言“clusterProfiler”包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LASSO、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基因并构建风险因子图。使用R包“rms”构建列线图。使用UALCAN数据库分析铜死亡相关基因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验证。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铜死亡相关基因与免疫细胞浸润和免疫检查点的相关性。采用TIMER2.0数据库分析铜死亡相关基因表达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浸润的相关性,采用TISDB数据库分析CDKN2A和DLAT表达与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浸润丰度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肝脏组织比较,9个铜死亡相关基因在肝癌中表达显著升高,CDKN2A突变频率最高。铜死亡相关基因主要参与蛋白质脂酰化、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等生物过程。基于LASSO、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肝癌患者总体生存率(OS)的基因CDKN2A和DLAT,并以此构建风险因子图,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其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CDKN2A、DLAT、T分期和肿瘤状态是影响肝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了列线图,校正曲线显示该列线图预测和实际观察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UALCAN数据库分析发现CDKN2A、DLAT与肝癌临床分期、肿瘤分级有关,且GEO数据库、HPA数据库及肝癌细胞中的验证结果与之一致。相关性分析显示,CDKN2A和DLAT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和免疫检查点表达相关;TIMER2.0数据库分析显示,DLAT表达与CAF浸润明显正相关;TISDB数据库分析显示,CDKN2A和DLAT表达与MDSC浸润丰度无相关性。结论 铜死亡相关基因CDKN2A、DLAT可能是肝癌新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和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VAVs家族基因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预后中的临床价值,并基于阳性作用基因建立肝癌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并提取342例HCC癌组织和50例癌旁组织中VAVs家族基因mRNA测序表达数据及其临床信息。比较TCGA中VAVs mRNA在H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比较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例HC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VAVs蛋白的表达差异。根据VAVs mRNA表达量中位值分为高表达组(n=171)和低表达组(n=171),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比较两组的生存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筛选H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基于VAV2 mRNA构建HCC生存预后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正曲线来评估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 对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VAV2 mRNA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本中心免疫组化结果表明,VAV2蛋白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从Ualcan数据库获取正常肝组织及原发性肝癌组织GPX1表达数据,在LinkedOmics中检索GPX1的共表达基因,并通过GO富集分析、KEGG通路分析确定这些基因的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及功能,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相关基因编码蛋白的互作网络。最后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GPX1表达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正常肝组织比较,不同分期(IV期除外)、不同年龄患者肝癌组织中GPX1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且男性肝癌患者肝癌组织中GPX1表达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均P0.05)。GPX1共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基因转录、翻译、蛋白泛素化、蛋白质磺酰化、mRNA稳定性调节、蛋白酶体复合体、线粒体翻译等分子生物学过程,并参与TGF-β、mTOR、WNT、MAPK、HIF-1α、NF-κB、VEGF、Notch等信号通路及各种癌症疾病通路。10个肝癌相关基因编码的蛋白与GPX1所编码的蛋白存在互作关系。GPX1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均明显低于GPX1低表达患者(P=0.048、P=0.035)。结论:GPX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肝癌筛选、预后预测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RUNX3基因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RT-PCR检测RUNX3基因在51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RUNX3基因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RUNX3基因在51例肝癌组织的mRNA表达量相对值为0.4509±0.0963;在相应癌旁组织的mRNA表达量相对值为0.9147±0.0222;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3.6087,P<0.001).RUNX3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分化程度、浸润周围组织、癌栓、肝内转移等病理因素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肿瘤直径、肿瘤部位、癌肿出血坏死、组织分型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UNX3基因在肝癌组织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在癌旁组织.RUNX3基因mRNA低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周围组织、癌栓、肝内转移等病理因素相关.RUNX3基因可能是肝癌的一种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TCGA及Oncomine数据库,分析SUB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评价SUB1在肝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及及基因集变异分析(GSVA)分析受SUB1影响的细胞通路。方法 下载TCGA的肝癌队列RNA-seq数据,通过质量控制及标准化后分析其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的表达变化,进一步在Oncomine数据库中进行分析验证;根据SUB1中位数表达量将TCGA数据库肝癌队列患者分为高表达及低表达两组,进行总生存(OS)分析及无复发生存(RFS)分析;GSEA及GSVA方法用于分析受SUB1调控的细胞通路。结果 SUB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001;高表达SUB1的肝癌患者OS及RFS均低于低表达SUB1的肝癌患者;高表达SUB1可激活细胞周期、DNA复制等细胞通路。结论 SUB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 SUB1可以作为肝癌患者总体生存和无病生存的预后因素。SUB1高表达激活了DNA复制及细胞周期等细胞通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LKB1基因在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0例HCC患者肝癌及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肝组织中LKB1蛋白的表达,采用x2检验分析LKB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对该组70例患者进行随访,并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LKB1蛋白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HCC患者中,LKB1蛋白表达与HCC的分化程度,门静脉侵袭,TNM分期有关(P<0.05)。LKB1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比阴性表达的显著延长(P<0.05)。门静脉侵袭、胆管癌栓、TNM分期和LKB1表达是影响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LKB1蛋白表达是影响HCC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之一,检测LKB1蛋白可能为HCC患者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NADPH氧化酶DUOX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DUOX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7株人HCC细胞系及1株人正常肝细胞系、30例正常肝组织及103例肝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的方法研究DUOX1mRNA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DUOX1mRNA在MHCC-97H、MHCC-97L及BEL7402细胞系中表达,在HepG2、Hep3B、SMMC-7721、Changliver和L02中无表达。30例正常肝组织中均无表达。在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3.4%(55/103)和14.5%(15/10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统计分析提示肝癌组织中DUOXImRNA表达状态与性别、年龄、有无卫星结节及术前AFP水平相关。单因素分析提示影响肝癌术后总体生存率的因素为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有无卫星结节、有无门静脉癌栓、TNM分级以及DUOX1mRNA表达状态。多因素分析提示影响肝癌术后总体生存率的因素为肿瘤直径、有无门静脉癌栓及DUOX1mRNA表达状态。结论肝癌组织DUOX1mRNA表达状态是肝癌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DUOX1基因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CD146与VEGF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该研究旨在观察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CD146与VEGF的表达及其关系,探讨它们在HCC中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HCC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CD146、VEGF的表达情况,用CD34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分析它们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CD146、VEGF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和63.33%,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和33.33%,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的MVD为54.92±8.55/200倍视野,癌旁组织的MVD为21.36±6.63/200倍视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CD146、VEGF表达及MVD明显增加.CD146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及肝外转移明显有关,而与术后复发、肿瘤个数、肿瘤直径、血清AFP水平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VEGF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术后复发、肝外转移、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肿瘤直径相关,而与肿瘤个数、血清AFP水平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在癌组织中MVD与CD146、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CD146与VEGF亦呈正相关.结论 肝癌组织中CD146及VEGF高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和转移密切相关,分析它们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HCC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HtrA1丝氨酸蛋白酶(HtrA1 serine protease)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的肝癌组织标本及癌旁肝组织标本中HtrA1 mRNA的表达.结果 肝癌组织中HtrA1 mRNA值为1.2729±0.9911,癌旁组织中的HtrA1 mRNA值3.8667±2.8099,肝癌组织中 HtrA1 mRNA明显低于相应的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trA1 mRNA表达,肝内外转移及包膜是影响肝癌静脉浸润的独立因素.结论 HtrA1在肝癌中的表达可望作为判断肝癌预后或转移复发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细胞外基质蛋白-1 (ECM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0例肝癌组织及17例正常肝组织中ECM1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ECM1和MMP-9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3%和65.0%,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中的23.5%和11.8%.ECM1和MMP-9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血管侵犯及TNM分级相关,而且MMP-9还与肿瘤的大小、结节数、分化程度和肝硬化程度有关(P<0.05).两者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AFP水平、HBsAg、Child分级及肿瘤包膜无关(P>0.05).ECM1和MMP-9阳性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ECM1与MMP-9两者在肝癌中的表达显著正相关(r=0.585,P<0.001).结论 ECM1和MMP-9的表达与肝癌的侵袭特性相关,与肝癌术后复发密切相关,可作预测肝癌患者手术预后及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Mcl-1、Bax在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中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探讨Mcl-1表达与肝癌组织学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48例人肝细胞癌及相应的癌旁肝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检测。结合Mcl-1、Bax的表达情况与肝癌的临床病理、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肝癌组织中Mcl-1、Bax阳性率分别为60.4%(29/48)、31.3%(15/48),癌旁肝组织Mcl-1、Bax分别为14.5%(7/48)、52.1%(25/4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中Mcl-1的表达与Edmonson grade分级、肿瘤直径、静脉浸润、肝内外转移有关(P<0.05)。在肝癌中Mcl-1与Bax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73,P=0.009)。肝癌组织中III、IV级组Mcl-1/Bax≥1的比例显著高于I、II级组(P<0.05)。Mcl-1阳性病例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Mcl-1阴性病例(P=0.032)。结论 Mcl-1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肝癌的分级、预后关系密切,Mcl-1、Bax在 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脯氨酸羟化酶3(prolyl hydroxylase 3,PHD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103例HCC组织、14例癌旁肝组织和13例正常肝组织中HIF-1α和PHD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点间的关系。结果:HIF-1α在HCC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其阳性表达与肿瘤最大径、脉管瘤栓、术后2年生存率、肿瘤分级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正常肝组织不表达HIF-1α。PHD3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其在HCC中阳性表达与脉管瘤栓、肿瘤分级和术后2年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HIF-1α和PHD3阳性表达组病人术后生存期较阴性表达组明显缩短。COX多因素分析显示,HIF-1α和PHD3阳性表达是HC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HIF-1α和PHD3可能在HCC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对HCC中HIF-1α、PHD3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判断HCC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Livin在人原发性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CC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2例HCC及对应癌旁组织和12例正常肝组织内Livin的表达情况,观察Livin蛋白与HCC病理学特点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之间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结果显示,Livin蛋白在正常肝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42例HCC中的阳性表达率(73.8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76%)和正常肝脏组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39.13,P<0.05;X2=17.89,P<0.05);Livin蛋白在病理分级Ⅲ~Ⅳ组阳性表达率(85.12%)强度明显高于病理分级Ⅰ~Ⅱ组(53.3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4.690,P<0.05);Livin蛋白在有转移HCC中的阳性表达率(89.47%)明显高于无转移组(60.89%),有统计学意义(X2=4.404,P<0.05);Livin蛋白阳性表达HCC中的MVD值明显高于Livin蛋白阴性表达HCC中MVD值(23.56±5.12/17.63±4.86;P<0.05).结论 Livin蛋白基因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Livin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且与血管生成和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蛋白1(metastasis suppressor 1,MTSS1)在肝癌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TSS1在肝癌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并用单因素分析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MTSSl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TNM分期的关系.对肝癌患者进行5年生存随访,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 肝癌组织MTSS1表达水平与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68.000,P<0.05);肝癌组织比肝硬化组织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6.000,P<0.05);MTSS1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的TNM分期、有无血管侵袭和肿瘤包膜有关(分别U=259.000,258.500,202.000,均P<0.05),与肝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AFP水平、乙肝表面抗原无关(P>0.05).MTSS1表达水平与临床TNM分级间呈负相关,即临床TNM分级越早期所对应的MTSS1表达水平越高(rs=-0.383,P<0.05).MTSS1阳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MTSS1阴性及弱阳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34.1%,52.3%,x2=6.386,P<0.05).结论 MTSS1高表达可能在早期肝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预示预后不良.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MTSS1 ( metastasis suppressor 1)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Methods MTSS1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iver cirrhosis and normal liver tissues.Single-factor analysis was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Correlations between MTSS1 expression and TNM stage were analyzed with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analysis.Postoperative 5-year survival was evaluated using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 analysis.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MTSS1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as higher than normal liver tissue ( U = 168.000, P < 0.05), and liver cirrhotic tissue ( U = 106.000, P < 0.05); MTSS1 expression was correlated with TNM stag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lymph vascular invasion and tumor capsule ( separately U = 259.000, 258.500, 202.000, all P < 0.05).MTSS1 express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patients age, gender, tumor size, AFP level, and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MTSS1 expression and TNM stage of liver cancer patient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 rs = - 0.383 , P < 0.05 ).Postoperative 5-year survival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with MTSS1 positive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poorer than patients with negative and weakly positive expression (respectively 34.1% and 52.3% , x2 =6.386, P < 0.05).Conclusions MTSS1 high expressio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arl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gression, indicating a poor progn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