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定义]特发性分支型室速(Fascicular Ventricular Tachycardia,FVT)最早由Zips等于1979年报道,占特发性室速的10%-15%,后来其又被称为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1981年,Bernard Belhassen医生等首次报道一组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阻滞伴电轴左偏,静脉给予维拉帕米能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电图ORS波额面电轴偏移程度与射频消融成功靶点之间的关系,试图通过特发性左室室速心电图QRS波电轴初步判断室速的起源点,以缩短标测时间。方法49倒特发性左室室速,46倒心电图呈右束支阻滞伴电轴左偏,3例呈右束支阻滞伴电轴右偏,标测靶点的方法有激动电位标测和起搏标测方法。结果 45例特发性左室室速消融成功,成功率92%.32例室速病灶位于左室中隔.其中29例电轴位于第1象限(-36°~90°);11例室速病灶位于左室中隔靠心尖部,9例电轴位于第2象限(-90°~110°);2例室速病灶位于左室游离壁,电轴位于第3象限(120°~124°)。结论 特发性左室室速心电图QRS波额面电轴可以帮助初步判定室速起源灶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正>左室特发性室速多数起源于左后分支区域,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阻滞伴电轴左偏,其发生与分支参与折返有关。而少数表现为电轴右偏,起源则位于左心室游离壁或主动脉瓣窦下方的左心室流出道部位,该部位为左前分支分布的区域。在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中,左前分支室速或室早的发生率不到8%,是临床上少见的心律失常。本文报道2例应用Ensite 3000三维标测系统指引下行左前分支起源室性期前收缩的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4.
以往认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下称室上速)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人,预后良好。而室性心动过速(下称室速)则是一种高危性的心律失常,发展为心室颤动,多发生在有严重心肌损害的病例,易引起休克与心衰。然而近年来随着心电监测、动态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当室速QRS波≤0.12s,形态呈右束支阻滞型伴电轴左偏或右偏以及左束支阻滞图型时被称为分支性室速(Fascicular Ventricular tachycardia)。这类室速多见于年轻人,且多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用异搏定治疗反应较好,预后好,猝死危险性极低,符合特发性室速的临床特征,故属特发性室速范畴。  相似文献   

5.
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VT)系特发性VT的常见类型,其心电图(ECG)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型伴电轴左偏或右偏以及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图形。其中ECG表现为RBBB型伴电轴左偏的特发性VT是具有独特的临床、ECG和电生理、电药理特点的  相似文献   

6.
征解32:答案     
征解32答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伴左后分支阻滞,QRS波初始间隔向量丢失,使心脏阻滞的发生几率增加。诊断要点:本图例的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电轴右偏,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左后分支阻滞。1.V1导联q波预警心脏阻滞的意义:本例心电图的最大特征是在完全性右束支阻滞QRS波特征性表现的同时,V1导联宽大的M型R波前在小q波,提示心室除极的初始间隔向量丢失。该心电图记录后不久,患者的Holter检查中可见三度房室阻滞心电图,心室率30bpm,由此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起源于左室乳头肌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VT/PVCs)的体表心电图特点和导管射频消融术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左室乳头肌起源VA患者6例,全部接受EPS+RFCA治疗,消融成功后结合消融靶点对患者体表心电图进行分析,同期选取另6例左后分支起源VA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体表心电图特点。结果 6例左室乳头肌VT/PVC组均消融成功,5例起源于左室后乳头肌的右束支阻滞图形胸导S波出现在V3导联以后,额面电轴左偏I AVL呈q R Rs q Rs R型主波向上II III AVF呈r S型主波向下,QRS宽大畸形平均时间(150±13)ms;1例起源于左室前乳头肌为右束支阻滞图形胸导S波出现在V3导联,额面电轴右偏I AVL呈r S型主波向下II呈RS型III呈R型AVF呈Rs型主波向上,QRS宽大畸形时间150 ms;对照组6例左后分支VT/PVC组均消融成功,心电图特点为右束支阻滞图形胸导S波逐渐加深,额面电轴左偏I AVL呈Rs RS R型主波向上II III AVF呈r S型主波向下,QRS时间(120±17)ms相对较窄。结论左室乳头肌起源VA体表心电图有其固有一定的特点,随着电生理技术不断发展,导管消融技术治疗这类心律失常被证实安全有效,即使这些患者合并结构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支型室速(FVT)的电生理特性及合理治疗。方法根据FVT者的心电图特征、发生机制及治疗作一探讨。结果13例FVT者QRS波时限均无明显增宽(≤130ms),9例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4例RBBB伴左后分支阻滞(LPFB),11例可见室房逆传。8例用异搏定治疗;3例先用胺碘酮、利多卡因等治疗无效后用异搏定;2例室房逆传1:1者,用食管调搏终止发作;5例经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结论FV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室速,因其电生理特性,易与室上性心动过速相混淆,早期诊断并合理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消融左后分支治疗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方法对57例维拉帕米敏感性左室特发性室速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以窦性心律时产生左后分支阻滞和/或室速不再被诱发作为消融成功终点。结果57例中41例室速诱发条件稳定(71.9%),9例诱发条件不稳定(15.8%),7例不能被诱发(12.3%),所有患者均达消融成功终点。术后全部患者体表心电图Ⅰ导联出现R波降低,S波加深,呈rS形态或RS形态,Ⅱ、Ⅲ、aVF导联出现小q波,或在原有q波基础上加深,R波振幅明显增高,呈qR形态,额面电轴度数显著增加(54.06°±38.24°vs 90.55°±7.88°,P<0.001)。27例出现完全性左后分支阻滞改变(47.4%),30例为不完全性左后分支阻滞(52.6%)。1例1年后室速再发,左后分支阻滞消失,重复消融直至再次出现左后分支阻滞,术后室速未有再发。结论射频消融产生左后分支阻滞可作为左室特发性室速的消融成功终点,尤其适用于不易被常规电生理检查诱发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左束支传导阻滞伴电轴左偏在临床心电图工作中并不少见,该种心电图表现是否能确定左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诊断标准,作者最近遇到一例交替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显著电轴左偏,从心电图表现的正常QRS波群形态进行比较,给予该种类形的心电图提供一个较为直观的心电图鉴别指标。  相似文献   

11.
宽QRS波心动过速可以是室性的,也可以是室上性的,其正确的鉴别诊断对临床治疗十分重要.过去人们着重注意QRS波呈右束支阻滞(RBBB)型的室性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而呈左束支阻滞(LBBB)型的心动过速的心电图鉴别诊断资料却很少。尽管有人采用分析V导联QRS形态、QRS电轴、QRS时限以及房室分离等以鉴别LBBB型室速(VT)与室上速(SVT),但近期文献报道仍有不少病例被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18例LBBB型宽QRS心动过速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并总结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冯金忠  骆合德  吴峰 《心脏杂志》2009,21(4):598-599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伴电轴左偏,罕见右束支传导阻滞伴电轴右偏,其发生机制公认为是分支参与的折返.  相似文献   

13.
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多呈右束支阻滞加左前分支阻滞或左后分支阻滞图型,也可呈左束支阻滞伴电轴左或右偏图型。正确的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们遇到的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73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基本心电图为左前分支阻滞(图略)。心电图同步记录(图1)示窦性心律,平均心率91次/min。P-R间期固定为0.18s。R2~4、R5~7、R8~10 电轴呈3次规则周期性变化:-46°→-36°→-71°,伴随S波电压改变(aVF、II、III尤为明显),QRS波群宽度由窄变宽,为0.10→讨论束支及其分支血供不同,不应期亦存在着生理性差异。临床上发生传导阻滞的概率与其不应期长短相对应,由右束支→左前分支→左束支→左后分支递减,因而左前分支阻滞多于左后分支阻滞。左前分支文氏传导时,QRS额面电轴一般从正图1 说常→明显左偏→…  相似文献   

15.
起源于左前分支并行节奏点性室速伴文氏型传出阻滞较为罕见,现报道1例如下。男,24岁,因疲劳后出现阵发性心悸、胸闷1天,疑为心肌炎在本院门诊就诊。附图为就诊时描记的心电图。心电图分析各导联均见窦性心律,窦性 P-P 间距为0.86秒,均齐,频率70次/分。同时有过早出现的 QRS波,与其前窦性心搏的联律间距不等,过早搏动的QRS 液在Ⅰ导联呈 rS 型.Ⅲ导联呈 qR 型,电轴右偏115度,符合左后分支阻滞图型,在 V1导联的过早搏动呈 rsR′型,QRS 波时间为0.11秒,呈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形态,经推算早搏呈并行节奏点性,其周期为0.44~0.46秒。值得注意的是第三行的Ⅰ导联记录呈并行节奏点性室速伴文氏型传出阻滞。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以左后分支传导阻滞为消融终点在窦性心律下射频消融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中的可行性。方法:8例患者均有阵发性心悸史,心动过速时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阻滞伴心电轴左偏。在窦性心律下于左侧室间隔前、中1/3处以P电位与QRS电位融合的部位作为消融靶点,当体表心电图出现左后分支传导阻滞时,作为消融终点。结果:8例患者均在窦性心律下消融,当体表心电图出现左后分支传导阻滞,ILVT不能被诱发。随访6~12(13.12±6.05)个月,无心动过速发作。结论:在窦性心律下消融ILVT是安全的、有效的,以体表心电图出现左后分支传导阻滞为消融终点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典型的室上速与室速极易诊断,但室上速伴心室内差异传导时,QRS波畸形增宽,易与室速混淆。作者复习了已有诊断室速的标准:(1)额面 QRS平均心电轴左偏;(2)房室分离存在;(3)QRS 波时限>0.14秒;(4)胸导联QRS波呈左束支或右束支阻滞型,但认为这四项标准对鉴别室上速与室速有一定的局限性。并结合原有标准采用以下两点(1)任何一胸导联是否出现RS型 QRS波;(2)若出现 RS型 QRS波,测量从R波起点至S波顶端间的时间,对经电生理检查确定诊断的554例宽 QRS形心动过速12导联心电图逐一进行分析,从中寻求鉴别室速与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附二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两例特发性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 (BBR VT)的临床、心电图及电生理特性进行分析 ,提出该类病人的临床特点。两例病人均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例 1男性 ,VT发作最长持续达 2 7h ,体表心电图呈近似心室扑动的图形 ,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类左束支阻滞图形 ,QRS波宽 2 6 0ms。平时体表心电图QRS波正常 ,心内电图提示HV间期延长 ,VT可稳定诱发和终止 ,存在V3 现象 ,右束支消融成功。例 2女性 ,VT发作病史 7年 ,呈无休止性VT发作 ,平时体表心电图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图形 ,VT可稳定诱发和终止 ,发作时其QRS波宽为 14 0ms ,呈类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图形 ,V波前有稳定的H波 ,消融左后分支后可导致Ⅲ度房室阻滞而终止VT。结论 :束支折返性VT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病人 ,有独特的电生理特性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特发性VT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46岁,反复胸闷、心悸3年,先后晕厥2次。体检发现左心室增大,心律不齐。临床诊断:冠心病。附图Ⅱ导联(上行)前几个窦性P波呈2:1房室传导,下传QRS(R_(1、2、3))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随后窦率减慢,出现1:1房室传导。R_(4、5、6)负波增加,电轴变为-55°P-R由0.16s延长至0.20s,提示在右束支阻滞基础上出现“完全性”左前分支阻滞和Ⅰ°左后分支阻滞。R_7的图形、电轴以及P-R间期(0.18s)均介于前两种QRS之间,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不完全性”左  相似文献   

20.
答案:左后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 分析:由体表心电图看(见图1),该宽QRS波心动过速符合右束支加左前分支阻滞图形,可能为左后分支性室速、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异传导或经左侧旁道前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图2显示在冠状窦近端电极起搏激动心房并诱发心动过速,关键点在于起搏时可以看到His束电位的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