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评价中医分阶段治疗方案对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分阶段治疗方案,给予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理疗等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NIHSS、Rankin及Barthel量表评分,治疗前、治疗后7天及14天的颅内血肿体积,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各量表评分、颅内血肿体积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西医临床疗效、颅内血肿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分阶段治疗方案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促进血肿吸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对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以96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中药辨证内服+针灸+推拿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辨证内服+针灸+推拿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增加睡眠时间,改善醒后精神状态,有效治疗失眠,疗效好于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从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0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4例患者,即为对照组(A组)与实验组(B组)。A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B组患者给予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应用统计学方法分别对A组、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B组患者症状好转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推拿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明显由于单纯使用西药疗法,在临床上优先考虑此种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辨证分型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84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西医组(42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中医组(42例,应用针灸辨证分型加中药舒经活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西医组有效率为76.19%,治疗后中医组患者症状积分改善程度优于西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辨证分型结合舒经活络汤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灸、经络调理配合养气功锻炼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经络调理治疗,观察组加用养气功锻炼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灸、经络调理配合养气功锻炼方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明显,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内外同治方案(黄芪桂枝五物汤+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及对症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疗效参数率(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24/30)(P0.05);观察组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传导速度(SCV、MCV)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内外同治方案治疗DPN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治疗哮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0例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成A组与B组,A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B组60例患者给予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疾病反复率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较显著,其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膝,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针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疼痛VAS评分、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1周、2周时观察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及艾灸温热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较快地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膝关节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灸在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6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3例。A组患者在早期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B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在病情稳定后给予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9%,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8%,A组疗效明显较B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在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中医针灸用于临床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该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常规西医治疗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0%、93.3%,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P0.05);在VAS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分别为(3.6±1.2)分、(2.2±0.8)分,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更轻(P0.05)。结论中医针灸用于临床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裴泽方 《河南中医》2013,33(7):1066-1067
目的:观察大面积脑出血术后采用针灸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颅脑外科收治的73例有手术指证的大面积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分为两组,其中A组30例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组43例术后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B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6.70%、90.69%,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P<0.05);B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均高于A组(P<0.01).结论:对大面积出血术后患者进行针灸联合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合并不孕的患者采取中药+针灸的中医治疗方法,观察其疗效,并展开深入分析。方法: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患者中选取60例来展开探究,根据随机数字表将这些患者分为A组、B组,A组:西医治疗;B组:中医治疗即中药+针灸,以两组患者体内的雄激素及黄体生成素水平作为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雄激素及黄体生成素水平进行检查,数据显示,B组患者这两项指标的改善状况优于A组,且B组所取得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以上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别。结论:对多囊卵巢综合症合并不孕患者选择中医治疗,即中药+针灸,效果较为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内相关激素水平,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探讨在运动损伤的治疗中应用传统中医针灸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运动损伤治疗的患者11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设为常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另一组患者中医针灸进行治疗,设为针灸组,每组各55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疼痛肿胀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针灸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0.9%,常规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0.0%,针灸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及局部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后,针灸组的静息时VAS评分及局部肿胀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运动损伤治疗中应用中医针灸疗法,可有效减轻病患的疼痛程度,并缓解局部肿胀程度,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采用针灸联合镜像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施针灸、镜像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改善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为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FMA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给予针灸与镜像疗法联合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上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以常规西医疗法处理,研究组则采取中医针灸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CRP、免疫球蛋白A,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CRP、免疫球蛋白A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研究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不仅疗效明显,而且可更好地改善实验室指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燥湿化痰的中药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都给予规范化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益气活血、燥湿化痰的中药联合西医常规疗法进行治疗。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和脑循环动力学指标以及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脑血管外周阻力、特性阻抗、动态阻抗显著降低,Fugl-Meyer积分、Barthel指数、血流速度显著升高,而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的更显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口服益气活血、燥湿化痰的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恶性胸腹水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恶性胸腹水患者7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7例,A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B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A组与B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恶性胸腹水患者治疗中采取中医西结合方式后,可提升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颈椎病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9月-2018年2月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150例颈椎病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物理疗法,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颈椎功能改善情况、疼痛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近期治疗有效率为9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7%,观察组远期治疗有效率为9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67%(P 0.05);观察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的NPQ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的MPQ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灸治疗颈椎病疼痛的临床疗效显著,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较好,能有效改善颈部功能活动,减轻疼痛,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我院接受治疗的颈肩腰腿疼痛患者100例,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常规的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则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在结合中医热敷。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在接受中医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患者的肩周炎、关节炎疼痛等的治疗效果均很明显,两组对比存在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肩腰腿疼痛患者实行中医针灸联合中药热敷的治疗,效果显著,短期内的疗效极佳,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记录,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4例,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取中医辨证方案应用,可使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为预后改善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