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纯支气哮喘和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呼出气NO(FeNO)水平的差异对比。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单纯支气哮喘患者50例为对象,作为A组,另选取同时间段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50例为对象,作为B组;比较分析两组FeNO水平差异、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差异、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水平差异、外周血清白介素-4(IL-4)水平差异、γ干扰素(IFN-γ)水平差异。结果单纯支气哮喘患者的FeNO水平[(26.45±10.30)ppb]明显低于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水平[(2.86±0.31)L]明显高于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最大呼气峰流速水平[(3.95±0.25)L/min]明显高于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IL-4水平[(367.55±45.20)ng/L]明显高于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IFN-γ水平[(153.75±26.70)ng/L]明显低于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P 0.05。ROC曲线AUC=0.808,95%可信区间=0.840~0.968,截断点临界值=36.60ppb,敏感度为80.60%,特异度为72.10%。结论与单纯支气哮喘患者FeNO水平比较,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FeNO水平更高,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发作患儿呼出FeNO水平与PRAM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87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惠儿进行FeNO检测、肺功能检测和PRAM评分评估,根据FeNO水平分为FeNO正常组(FeNO<20 ppb,n=32)和FeNO升高组(FeNO≥20 ppb,n=55).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和指标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曹磊  燕宪亮  韩寒  陈可 《江苏医药》2015,41(1):50-5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均分为哮喘合并细菌感染(A)组和哮喘合并病毒感染(B)组,单纯哮喘患者60例作为对照(C组),测定并比较血清PCT和CRP水平。结果 A组血清PCT和CRP浓度为(26.5±8.7)μg/L和(50.1±18.6)mg/L,均高于B组的(0.6±0.2)μg/L和(5.8±0.6)mg/L和C组的(0.3±0.1)μg/L和(4.1±0.3)mg/L(P<0.01);A组血清PCT和CRP阳性检出率高于B、C组(P<0.01),B组高于C组(P<0.05)。结论哮喘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明显升高,检测PCT和CRP可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鉴别肝癌患者发热原因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88例肝癌伴发热患者(细菌感染组36例、非细菌感染组30例、非感染组22例)的血清PCT水平,并与患者的CRP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非感染组血清PCT值分别为:(2.90±5.08)ng/ml、(0.47±1.22)ng/ml、(0.38±0.20)ng/ml,血清CRP值分别为(20.00±29.67)mg/L、(9.67±3.83)mg/L、(8.00±4.44)mg/L,细菌感染组PCT、CRP值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细菌感染组及非感染组的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诊断肝癌患者细菌感染性发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5、0.735,PCT的最佳临界点为0.570ng/ml,灵敏度为96.9%;CRP的最佳临界点为9.530mg/L,灵敏度为79.7%。结论检测血清PCT水平可有效鉴别肝癌患者发生是否发生细菌感染性发热,其灵敏度高于传统CRP检测。  相似文献   

5.
刘小甲  王莹 《安徽医药》2013,17(4):634-63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指导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意义。方法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A组为按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抗生素治疗组。B组为PCT指导抗生素治疗组,入院后立即用荧光增强发射法监测血清PCT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临床有效率、及抗生素使用费用、抗生素使用率、住院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有效率、住院病死率、住院时间及1月随访期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指导治疗组的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费用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在指导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抗生素合理使用方面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对支气管的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72例(A组,11例,哮喘完全控制;B组,30例,哮喘部分控制;C组,31例,哮喘未控制)和57例正常人(D组)FENO浓度。结果 A、B、C组FENO值分别为(33.5±22.3)ppb、(40.8±16.0)ppb和(78.0±31.5)pp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2±11.4)ppb(P<0.01)。A、B组FENO值均低于C组(P<0.01)。结论 FENO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预测哮喘患儿气道高反应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别给予FeNO检测和支气管激发试验,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及哮喘、非哮喘患儿FeNO水平。结果 FeNO检测的诊断率为90%、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67%,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的FeNO检测平均水平为30.3ppb,非支气管哮喘患儿的FeNO检测平均水平为16.7pp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应用FeNO预测患儿气道高反应性时,可以把30.3ppb作为一个参考数值。结论应用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预测哮喘患儿气道高反应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血浆内皮素 - 1(ET- 1)的变化 ,探讨其与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 :对哮喘急性发作组 (A组 )、缓解组 (B组 )、健康对照组 (C组 )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 ET- 1。结果 :A、B、C组 ET- 1分别为 (72 .3± 7.6 ) ng/ L、(38.7± 8.3) ng/ L、(35 .4± 8.9) ng/ L。A组与 B、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 B组与 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ET- 1在哮喘发病机制中促进气道炎症反应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干细胞因子(SCF)的水平及意义,以及该细胞因子与血清中嗜酸粒细胞计数(EOS)、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预计值比值(FEV1实/预%)、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组(均为哮喘组),以同期37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分别测定并比较各组血清SCF、EOS、T-IgE、FEV1实/预%及FeNO,并将哮喘组SCF浓度与实际测得患者各组血清T-IgE、FEV1实/预%、FeNO作相关分析.结果:哮喘各组的SCF、FEV1实/预%、FeN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中、重度组血清SC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轻度组(P<0.01),轻度组与对照组SC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血清SCF与FeNO呈正相关(rs=0.447,P=0.004).结论:血清SCF的水平可较准确反映气道炎症变化,可能与哮喘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入的8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对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痰培养,将患者按照合并呼吸道感染类型展开分组,其中有38例患者发生哮喘合并病毒感染,42例患者发生哮喘合并细菌感染。对两组患者化验结果展开分析,探讨哮喘发作时发生呼吸道感染后PCT、CRP水平变化。结果在PCT、CRP水平上,哮喘合并病毒感染组与哮喘合并细菌感染组相比,显著较低(t=-55.544、-62.284,P<0.05);在PCT阳性率上,两组比较,哮喘合并病毒感染组(21.05%)显著比哮喘合并细菌感染组阳性率(90.48%)低(χ2=97.709,P<0.05),且在CRP阳性率上(76.32%)显著比哮喘合并细菌感染组(95.24%)低(χ2=14.673,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在使用PCT、CRP检测后,可鉴别呼吸道感染细菌类型,不仅为后续治疗确立方向,还能对后续是否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10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42例急性发作期患儿作为A组,64例慢性缓解期患儿作为B组,40例健康儿童作为C组。测定血清IL-17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B组和C组血清IL-17和CRP无明显差异(t=0.7128、0.4426,P>0.05),A组血清IL-17和CRP均高于B组和C组(t=9.3648、7.0614、10.7716、9.6242,P<0.01)。A组患儿血清IL-17与CRP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7026,P<0.05)。治疗4周后随访40例,血清IL-17为(152.3±21.6)ng/L;治疗后血清IL-17明显降低(t=8.7728,P<0.01)。结论血清IL-17可以用于监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的炎症状态,判断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肝癌合并细菌性感染患者抗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嵊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并发细菌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以PCT浓度 0.5 ng/ml作为阳性参考值,对两组患者PCT浓度、C反应蛋白(CRP)指标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感染组PCT阳性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平均PCT水平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CT、CRP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与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22、0.643,CRP的最佳临界点为21.800 mg/l,PCT的最佳临界点为0.790 ng/ml,PCT的特异度与灵敏度均高于CRP。结论 PCT可以作为肝癌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辅助诊断指标,本研究初步得出感染临界点为0.790ng/ml,故不能简单以超过0.5 ng/ml来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对指导细菌感染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exacerbation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AECOPD)患者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AECOPD患者58例(A组)及COPD稳定期患者31例(B组),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其血清PCT及CRP水平,并进行诱导痰细菌定量培养;以痰中下呼吸道潜在病原菌(PPM)浓度107CFU/mL作为诊断AECOPD细菌感染的标准,将AECOPD患者分为有细菌感染组(Al组35例)、无细菌感染组(A2组23例)。结果AECOPD有细菌感染组血清PCT(0.22±0.03)ng/mL,CRP(59.79±10.23)mg/mL水平高于无细菌感染组PCT(0.11±0.02)ng/mL,CRP(18.34±3.15)mg/mL及稳定期组PCT(0.08±0.01)ng/mL,CRP(10.06±1.63)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加重期无细菌感染组PCT(0.11土0.02)ng/mL水平高于稳定期组PCT(0.08±0.01)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无细菌感染组CRP(18.34±3.15)mg/mL水平高于CRP(10.06±1.63)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PCT水平升高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而CRP水平升高可能提示急性加重,联合检测血清PCT及CRP可以帮助了解AECOPD的细菌感染及指导抗生素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下呼吸道感染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诊断中临床意义.方法 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于我院诊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83例,其中细菌感染39例,病毒感染24例,支原体感染20例检测的WBC、PCT、CRP进行观察.结果 细菌感染组PCT(1.20±0.04)ng/ml、病毒感染组(0.15±0.05)ng/ml、支原体感染组(0.16±0.06)ng/ml,经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血清水平对下呼吸道感染中细菌感染的有着显著的指导意义,特异性高、灵敏度良好、便于检测,可以作为临床上对感染进行鉴别诊断重要依据和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对于危重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导价值,以期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86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3例。A组不使用任何抗菌药物;B组依据患儿症状表现与具体病情,予以相应的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血清PCT、体温以及治疗效果、住院时长、应用抗菌药物前后CRP、WBC、PCT、体温,观察B组患儿感染部位分布状况。结果入院时, A组患儿的ESR(24.01±15.58)mm/h、CRP(4.47±7.79)mg/L、WBC(9.94±3.45)×109/L、PCT(0.09±0.08)ng/ml、体温(38.05±1.76)℃与B组的(24.04±14.92)mm/h、(4.56±6.93)mg/L、(10.36±3.59)×109/L、(0.11±0.04)ng/ml、(38.15±1.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93.02%与B组的97.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长(5.84±2.31)d短于B组的(10.98±3.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应用抗菌药物当天患儿的PCT水平(8.02±19.67)ng/ml高于入院当天的(0.11±0.05)ng/ml;且应用抗菌药物3 d后患儿PCT水平(0.71±1.12)ng/ml低于应用抗菌药物当天的(8.02±19.67)ng/ml,体温(37.28±0.59)℃均低于入院当天的(38.15±1.01)℃和应用抗菌药物当天的(38.12±0.9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泌尿道感染3例(6.98%),下呼吸道感染9例(20.92%),上呼吸道感染12例(27.91%),肠道感染19例(44.19%)。结论在危重新生儿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血清PCT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有助于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将不同阳性级别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哮喘儿童的呼气一氧化氮(FeNO)和肺功能进行比较,探讨皮肤点刺试验反应强度与呼气一氧化氮和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进行了过敏原SPT的哮喘患儿94例,根据屋尘螨和粉尘螨反应强度分为3组:SPT结果为(+++)~(++++)患儿33例为A组,SPT结果为(+)~(++)患儿31例为B组,SPT结果为(-)患儿30例为C组,评价患儿FeNO和FEV1/FVC百分比.结果 3组患儿FEV1/FVC百分比分别为A组(94.00±6.46)、B组(96.46±5.12)和C组(95.76±6.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FeNO值分别为A组(57.96±20.06) ppb、B组(42.72±14.07)ppb和C组(30.54±14.63)pp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SPT中变应原反应强度增加而增加.结论 呼气一氧化氮能较好地反映过敏性哮喘患儿的气道炎症,明显优于肺功能检查,可用于过敏性哮喘的诊断和气道炎症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分析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在儿童慢性气道炎症疾病中的诊断价值。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患儿399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哮喘急性发作期组(A1组)、哮喘慢性持续期组(A2组)、哮喘临床缓解期组(A3组)、不典型哮喘组(B1组)、其他原因咳嗽组(B2组)、有特应征病史的复发性喘息组(C1组)、无特应征病史的复发性喘息组(C2组)及肺炎组(D组),比较各组FeNO、EOS计数及总IgE水平的变化。A1、A2、A3、B1组和C1组患儿FeNO值显著高于B2组、C2组及D组(P<0.01),且发作期最高,随疾病临床症状的改善,FeNO水平下降,哮喘缓解期仍处于较高水平。而EOS计数及血总IgE水平在各组患儿均增高,但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FeNO 作为气道炎症指标,能更好地反映气道EOS性炎症程度,可用于小儿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联合检测外周血EOS计数、血清总IgE和FeNO,既能反映机体的过敏状态,又能评估气道炎症程度,能更全面地对疾病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水平在指导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抗感染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PCT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PCT组按照血清PCT水平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对照组由医生根据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症状决定抗生素的使用.观察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二重感染例数、住院费用等.结果 PCT组的抗生素使用率(45%)低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可在检测血清PCT水平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抗生素使用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PCT检测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的临床意义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100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进行分组对照,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血清降钙素原(PCT)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细菌感染具有诊断价值,从而对临床更加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论综合考虑PCT水平和MP/CP的抗体检测来选择抗生素,不仅可以避免没有细菌感染的患儿使用抗生素,同时也为存在感染的患儿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急性发作期中,检验血清C反应蛋白的情况,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者4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4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给两组研究对象,使用全自动生化仪及相关试剂,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中,其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的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本身虽然存在慢性气道炎症,但并不能引起CRP水平的升高;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CRP水平升高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CRP水平测定可以在哮喘发作期指导抗生素的应用。血清C反应蛋白,是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能够为临床治疗患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