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标准试验餐加固体小钡条作胃排空检查以观察糖尿病人胃排空状态及糖尿病伴胃轻瘫病人普瑞博思治疗效果。结果显示:(1)糖尿病人胃排空障碍发生率3889%,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5,x2值为10.93);(2)糖尿病伴胃轻瘫组与糖尿病无胃轻瘫组相比,具有病程长、血糖水平高的特点;(3)普瑞博思10mg,3次/日治疗两周后,糖尿病伴胃轻瘫病人的胃排空时间明显缩短,胃轻瘫症状评分明显下降(P值分别为<0.01和<0.001)。结论: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病程长、血糖水平高的病人,普瑞博思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排空功能。方法采用单切面实时超声显像法,对16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及6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胃B超流体餐动力学多项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排空时间延长1.94倍,胃全排空时间延长1.53倍,胃窦收缩频率减慢61.59%,胃窦收缩幅度及胃窦运动指数均下降。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有明显的障碍。  相似文献   

3.
胃起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起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障碍型患者38例,采用WCH型胃肠起搏仪进行胃起搏治疗,每日1次,每次30分,共14日。比较治疗前后胃对不透X线标志物的排空率。结果胃起搏治疗可提高患者的5小时胃内钡条排空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适宜的起搏参数从体表输入起搏信号治疗胃动力障碍患者,可提高胃排空功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依帕司他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方法 68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口服依帕司他联合莫沙必利,对照组34例单用莫沙必利口服治疗,疗程为60d,观察治疗前后胃轻瘫症状改变及胃排空情况。结果治疗组胃半排空时间由治疗前(178.8min±21.30min)缩短为治疗后84.3min±19.8min,对照组胃半排空时间由治疗前(169.8min±15.7min)缩短为123.3min±21.5 min,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半排空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优于单用莫沙必利,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应用普瑞博思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130例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给予普瑞博思加通便灵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应用通便灵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体征,排便间隔时间,总体疗效的变化。结果 普瑞博思加通便灵中西医结合治疗:总体疗效:治疗组显效率89.0%以上,治愈率60.0%,对照组显效率83.3%以上,治愈率36.7%,两组总体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前后积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排便间隔时间:两组用药后排例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普瑞博思加通便灵中西医结合治疗便秘疗效优于单纯应用通便灵。  相似文献   

6.
王钢  刘磊  陆建明  周纲 《中国医师杂志》2004,6(11):1484-1485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胃切除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63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的治疗。 63例患者中 ,3 0例给予胃动力药物和静脉营养治疗 ,3 3例给予胃动力药物和肠内营养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胃肠减压量和胃排空功能的恢复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肠内营养组患者胃排空功能的恢复明显早于静脉营养组 ( P <0 0 5 ) ,胃肠减压量在治疗 1周后明显少于静脉营养组 (P <0 0 5 )。结论 肠内营养对胃排空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对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应尽量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赖氨肌醇维B12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8例FD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赖氨肌醇维B12治疗。两组均持续用药2周。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胃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胃半排空时间短于治疗前,胃窦收缩频率、胃窦收缩幅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胃半排空时间短于对照组,胃窦收缩频率、胃窦收缩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82%vs. 4.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氨肌醇维B12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儿童FD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胃肠运动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胃排空功能是胃动力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但临床缺乏经济、简单、易重复的检测方法。本文基于阻抗法进行胃排空检测研究,利用小波技术重构胃阻抗信号后快速获得了光滑的胃排空曲线,实现了半排空时间的准确计算。24例健康学生400ml纯净水的半排空时间为8.78±1.76min。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56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中4例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结果 本组共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4例,发生率1.4%,均为BillrothⅡ式手术后发生。经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补液、营养支持及给予胃肠动力药物等保守治疗,全部痊愈。结论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术式、术中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术中迷走神经的损伤、胃大部切除胃的整体性被破坏以及术后低蛋白血症是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李洪江 《中国保健》2009,(18):686-687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0~2008年施行的240例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12例,发生率5%,均发生于术后3~14d。所有病人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56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中4例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结果 本组共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4例,发生率1.4%,均为BillrothⅡ式手术后发生。经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补液、营养支持及给予胃肠动力药物等保守治疗,全部痊愈。结论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术式、术中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术中迷走神经的损伤、胃大部切除胃的整体性被破坏以及术后低蛋白血症是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营养不良患儿胃运动及排空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揭示胃运动和排空功能在营养不良症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本组病例在摄入液体试验餐后采用B型实时超声置像法测定胃的运动和排空。结果 营养不良患儿餐后胃体蠕动和胃窦收缩频率明显降低,液体胃排空速度明显减慢。结论 对营养不良症患儿的治疗可应用促进胃动力药物(吗丁啉)或采取其它相应措施,以增加胃排空速度,增加能量的摄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儿童厌食是指较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 ,其病理生理有疾病性和功能性两大类 ,若不及时治疗 ,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等。我们对儿童功能性厌食采用饮食行为疗法 ,同时给予促进胃排空的药物吗丁啉 ,增强其食欲 ,增大其食量并逐渐巩固 ,收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2 0 0 1年 5~ 1 2月门诊就诊的功能性厌食患儿 55例 ,其中男 2 9例 ,女 2 6例 ;年龄在 5~ 1 0岁 ,平均年龄 6岁 7个月 ,厌食 1个月~ 1年 ,智力均正常。患儿检测血、粪常规及肝功、血沉、血微量元素、X线胸透、胃电图、B超等 ,排除疾病引起的厌食患者。1 .2 …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及莫沙必利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PBRG)的发病机制以及莫沙必利治疗的机制及疗效.方法 用13C-辛酸呼气试验法检测33例PBRG患者(PBRG组)及37例健康对照者(HC组)的胃排空功能.PBRG患者应用莫沙必利治疗4周后复查胃排空功能,并对莫沙必利治疗后其症状(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变化进行评分.结果 PBRG组治疗前胃排空时间[半排空时间(178.15±34.06)min]较Hc组[半排空时间(127.35±17.00)min]明显延迟(P<0.01);莫沙必利治疗后PBRG患者胃排空功能明显改善[半排空时间(145.30±23.17)mill](P<0.01),其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PBRG患者有明显的胃排空延迟,这可能是其发生病理性胆汁反流的一个重要原因,莫沙必利是有力的促进胃肠动力药物,能有效改善胃排空功能,从而缓解了PBRG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张美英  吕俊秋 《职业与健康》2000,16(12):120-120
胃食管反流是发生于婴幼儿的常见症状,在本质上,它是一种动力性疾病。我们采用普瑞博思口服液治疗患儿28例,临床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来自我科1998年12月~1999年9月以恶心、溢乳、呕吐为主症的婴幼儿共58例(均已排除消化道畸形),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男23例,女35例;年龄0~1个月24例,2~12个月21例,1~2岁13例。A组28例为加用普瑞博思的治疗组,B组30例为不加用普瑞博思的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前在每小时反流次数、反流持续时间长短、反流量等临床症状均无显著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红霉素对促进早产儿胃排空疗效观察。方法 分治疗组(n=43)及对照组(n=39),及2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 小剂量红霉素静脉点滴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发生胃潴留、呕吐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无一例发生胃食管返流。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静脉点滴可引起胃肠蠕动增快,促进早产儿胃排空。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院》2016,(3):365-367
目的观察复方消化酶联合莫沙必利对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符合FD罗马Ⅲ标准的老年F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64例单独给予莫沙必利,观察组64例联合给予复方消化酶与莫沙必利,疗程同为6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餐后饱胀感、早饱、上腹疼痛、上腹灼烧感等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胃排空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停药4周后,观察FD患者复发率。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较对照组增高(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3%(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半排空时间(GET1/2)显著较对照组缩短(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都没有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复发率为43.75%,观察组复发率为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消化酶联合莫沙必利治疗FD效果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断与治疗锦铁中心医院普外科(121001)李权我院近年来遇到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采用胃镜置管和中药治疗,取得明显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7例,女2例。年龄在27~62岁之间。术前诊断: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普瑞博思治疗小儿再发性呕吐的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再发性呕吐的 5 8例患儿 ,分别给予口服胃肠道促动力药普瑞博思和胃肠解痉药物普鲁苯辛 ,6 5 4- 2治疗。结果 治疗组 34例患儿 ,显效 2 5例 ,有效 8例 ,无效 1例。对照组 2 4例患儿 ,显效 7例 ,有效 9例 ,无效 8例。治疗组有效率为 97.0 5 % ,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 6 6 .6 7%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口服胃肠促动力药治疗小儿再发性呕吐 ,疗效好 ,副作用少 ,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肝炎后肝硬化胃动力改变及胃动素检测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肝炎肝硬化病人胃动力改变与胃动素(MTL)检测之间关系,以探讨肝硬化病人消化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1998年11月~2000年2月资料完整病人51例。通过超声波测空腹胃排空时间、胃电图测胃节律功能、用Child分级来判定肝损伤程度,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胃动素水平。促进胃动力药物用普瑞博思。结果肝硬化组与对照组相比,肝功损伤程度与胃节律紊乱、上消化道不适症状、以及胃排空延迟之间均呈正相关。肝硬化组血清胃动素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促动力药物可改善胃动力异常,但胃动素水平无变化。结论肝炎肝硬化病人存在胃运动功能障碍,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推测这种障碍与肝硬化病人胃对胃动素的敏感性下降有关。通过测定胃动素可判定肝损伤、胃排空延迟及胃节律紊乱程度。促胃动力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