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8月收治的1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治疗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180例中死亡78例,病死率43%。其中,手术治疗98例(54%),死亡35例,手术病死率36%。非手术治疗82例(46%),死亡33例,病死率40%。结论:GCS计分低、昏迷程度深者预后差;及时急救和早期手术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早期手术、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刘宝南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4):1621-1621,1676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53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治疗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153例中死亡98例,病死率64%;其中,手术治疗64例(41.8%),死亡37例,手术病死率57.8%.非手术治疗89例(58.2%),死亡61例,病死率68.5%.结论:GCS计分低、昏迷程度深者预后差;及时急救和早期手术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建立良好的基层医院急救体系、密切观察、及时纠正生命体征变化及争取在脑疝形成之前手术等都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宝南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9,(14):1621-1621,1676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53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治疗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153例中死亡98例,病死率64%;其中,手术治疗64例(41.8%),死亡37例,手术病死率57.8%。非手术治疗89例(58.2%),死亡61例,病死率68.5%。结论:GCS计分低、昏迷程度深者预后差;及时急救和早期手术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建立良好的基层医院急救体系、密切观察、及时纠正生命体征变化及争取在脑疝形成之前手术等都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的15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153例中共死亡98例,总病死率为64%;其中手术治疗64例(41,8%)死亡37例,手术死亡率为57.8%;非手术治疗89例(58.2%),死亡61例,病死率为68.5%。结论GCS计分低、昏迷程度深者预后差;及时急救和早期手术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建立良好的基层医院急救体系,密切观察,及时纠正生命体征变化,以及争取在脑疝形成之前手术等都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适宜的手术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12例高血压脑出血分为开颅组与钻孔引流组,根据术前出血部位、血肿量、意识状况分别采取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穿刺抽吸引流术,观察术后24 h GCS评分、FAM、ADL,了解其预后。[结果]微创钻孔引流平均手术时间(1.0±0.5)h较骨瓣开颅平均手术时间(4.5±1.6)h明显缩短(P<0.05);术后3 d内再出血率微创钻孔引流组6/102(5.88%),开颅组5/110(4.55%)(P>0.05);微创钻孔引流组术后24 h平均GCS评分(12.47±5.16)、FAM(15.34±2.57)、ADL比例(优良76.47%)高于延迟开颅组GCS评分(10.23±4.83)、FAM(12.67±2.18)、ADL(优良55.77%)(P<0.05);微创钻孔引流组死亡22/102(21.57%),开颅组早期术后死亡12/58(20.69%),延迟术后死亡16/52(30.77%),死亡率延迟组高于微创钻孔引流组和早期组(P<0.05)。[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早期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177例AMI早期QT JTc变化结合临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QTc延长组心律失常(56.1%),左心衰竭(56.1%),病死率(43.9%)均显著高于QTc正常组(分别为25.0%,20.2%,14.4%)(P<0.005)。QTc缩短组心律失常(50.0%)也显著高于QTc正常组(P<0.05)。JTc延长组心律失常(62.9%),左心衰竭(62.9%),病死率(37.1%)均显著高于JTc正常组(分别为22.2%,21.4%,17.0%(P<0.025%0.001)。JTc缩短组的并发症,病死率亦均显著高于JTc正常组(P<0.05—0.001)。表明,AMT早期QTc,JTc延长与缩短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QTcJTc变化对AMT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有预报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开颅手术重型颅脑损伤96例患者(3≤GCS≤8)分为亚低温治疗组52例,常温治疗组44例,比较两组的颅内压、GCS、病死率。结果:(1)颅内压:亚低温组术后24、48、72小时均明显低于常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GCS评分:亚低温组第7、14、21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病死率:随访6个月,亚低温组死亡4例(7.69%),常温组6例(13.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尽早予以亚低温治疗,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治疗高原地区中重度颅脑损伤中的最佳治疗时间和压力范围。方法将收治的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34例分成治疗组(n=68)和对照组(n=66),观察2组患者的清醒人数、清醒时间、GCS评分的变化,治疗3个月后GOS评分、死亡和植物生存状态比例,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2个月内清醒人数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觉醒平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3个疗程后GCS评分和3个月后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植物状态及死亡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对中重度颅脑损伤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报告5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治疗。入院时GCS计分≤8,全组均行头颅CT扫描,其中39例行MRI检查。治疗方法:手术11例,保守治疗47例。结果:恢复良好3例,中残2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8例,死亡31例,病死率53.5%。结合临床特点、CT和MRI检查结果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地探讨颅脑损伤后急性期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17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入院血糖水平检查并定时复查,根据血糖水平分为两组:高血糖组和非高血糖组;对两组资料进行病死率、入院GCS计分及GOS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血糖升高组与非血糖升高组对比,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GOS评级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 颅脑损伤后高血糖症的发生是增加患者死亡、降低GOS评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陈小飞  康蓉 《中外医疗》2012,31(19):62+64-62,64
目的总结和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救治情况。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5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患者。结果根据GCS评分标准评估预后,GCS评分3-5分16例中,死亡5例,死亡原因为休克及呼吸循环衰竭。GCS评分6-8分者死亡36例,死亡15例,死亡原因为呼吸循环衰竭3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硬膜外血肿组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其他两组间存活率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合并脑疝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救治手段。方法:回顾128例老年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临床资料。结果:按GCS计分进行预后判断:恢复良好18例(14.1%);中残20例(15.6%);重残及植物生存状态46例(35.9%);死亡44例(34.4%)。结论:老年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颅内出血不易自止、合并病及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早期手术及微创手术、规范的ICU综合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标准大骨瓣减压术(ISLTC)联合头部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临床效果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STBI患者58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采用ISLTC联合头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仅采用ISLTC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颅内压及预后。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植物状态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颅内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SLTC治疗STBI具有手术视野开阔、骨窗范围大、减压充分、预后良好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给予头部局部亚低温治疗,能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改善GCS评分,降低植物病死率,是一个治疗STBI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GC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3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GCS评分与预后作比较分析。统计学数据采用t检验。结果50例中死亡9例,入院时GCS评分为6.11分;好转15例,入院时GCS评分为10.86分;痊愈26例,入院时GCS评分为12.65分。死亡组入院时GCS评分明显低于好转及痊愈组(P<0.01)。好转组与痊愈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入院时GCS评分对颅脑预后判断有意义,得分越低预后越差。得分较高时不应忽略对病情动态观察,以免延误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CT像计分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SC)的相关性及其临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SCT连续扫描,收集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由2名资深影像诊断医生并对87例患者进行CT像计分,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型组(CT像计分≤5分)、中型组(CT像计分6-10分)和重型组(CT像计分≥11分),与GCS评分及临床预后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颅脑损伤硬脑膜下血肿外形多为呈现"新月形",血肿在CT图像表现随时间而变化,由高密度、等密度、液性低密度改变,损伤区域局部呈现低密度改变。CT像计分情况:轻型39例、中型19例、重型29例。GCS评分轻度昏迷者30例,中度昏迷者28例,重度昏迷29者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2,P=0.818),颅脑损伤CT像计分与GCS评分呈现正相关性(r=0.76,P0.005);39例轻型CT像计分患者,37例治愈,仅仅2例患者出现轻度残疾;29例重型轻型CT像计分患者出现17例患者轻度残疾,轻度残疾率明显高于轻型CT像计分(P0.05);随着CT像计分严重程度的上升,患者预后出现轻度残疾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34,P0.001)。结论 MSCT可有效显示颅脑损伤典型图像特征,CT像计分与GSC评分存现一定相关性,可采用CT像计分进行患者预后评估,CT像计分越高预后发生轻度残疾率高。  相似文献   

16.
王双才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303-2304
目的探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10年来急诊入院的58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患者术前确诊32例(治疗组),延期手术26例(观察组)。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1%,无死亡病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3.1%,病死率为26.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治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早期、快速、明确诊断和及早手术治疗,诊断明确与术式的正确选择是患者获益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4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抢救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病历均采用GCS计分评定,属8分及8分以下,并结合生命体征分为重、特重和濒死三个亚型。全组死亡率为38.1%,手术组死亡率低于非手术组(P<0.05)。认为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酰谷酰胺注射液用于神经外科昏迷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都给予急诊手术治疗,与此同时,入院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不同的静脉点滴进行干预,分别是乙酰谷酰胺注射液以及生理盐水,持续干预7天。结果:术后3个月进行判定,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经过3个月后,两组的GCS评分要比手术前高(P<0.05),其中,术后的GCS评分进行对比发现,对照组低于治疗组(P<0.05)。将两组谷氨酸与天冬氨酸含量进行比较,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5),同时也明显低于术前(P<0.05);手术前后对照组的谷氨酸及天冬氨酸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3个月期间的血管破裂、血栓形成、血管痉挛、过度灌注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酰谷酰胺注射液用于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手术治疗能有效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少对于神经功能的损伤,疗效可靠,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硬膜外血肿(EDH)患者血液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与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收入院的CT确诊为EDH并入院时检测VEGF的342例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检测的VEGF表达高低分为VEGF表达低、正常和高三组,入院时记录新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IS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血肿体积和中线移位大小;出院时记录早期神经功能下降(END),手术方式,死亡人数和重症监护病房(ICU)及总住院时间。应用Pearson法分析不同VEGF分组之间VEGF水平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方差分析计算VEGF水平与病死率的关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病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342例EDH患者入院时VEGF平均值为(74.585±37.686)pg/mL。147例(43.0%)行手术治疗,出院时16例(4.7%)患者死亡。Pearson法显示VEGF与各指标无相关性,方差分析示VEGF降低与病死率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入院时NISS升高、GCS下降及VEGF降低是与病死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入院早期,多数EDH患者血清VEGF值有所升高,少数降低。入院时NISS升高、GCS下降和VEGF降低是与病死率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主要死亡原因。方法 对本院近18年来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SAP的病死率为35.4%,其中保守治疗的病死率为29.3%,手术治疗的病死率为43.1%,早期手术的病死率为48.7%,延期手术的病死率为34.6%;死亡病例中,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2例(42.3%),感染17例(32.7%),多器官衰竭(MOF)11例(21.2%),消化道出血2例(3.9%)。结论 SAP主要死亡原因为ARDS、感染及MOF,手术特别是早期手术不能降低SAP的病死率,相反使病死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