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树荣  谭勇明  梁涛  李洪韬  何光银 《吉林医学》2010,31(28):4898-4899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2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及常温组(对照组)。两组在常规药物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亚低温组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监测两组患者的ICP、CPP,并分别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7天的ICP、CPP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亚低温组患者治疗第3天及第天的ICP低于对照组,CCP高于对照组(均P<0.01)。亚低温组患者的病死率及恢复良好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ICP,提高CPP,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改善预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颅内压(ICP)参数在闭合性颅脑创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脑外伤患者100例入组后均接受ICP监测,依据类型分为闭合性脑创伤组(n=48)、开放性脑创伤组(n=52),依据闭合性脑创伤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n=17)、预后不良组(n=31)。比较各组ICP参数,分析闭合性颅脑创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和ICP参数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闭合性脑创伤组ICP、RAP、AMP较开放性脑创伤组明显高,CPP较开放性脑创伤组明显低(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ICP、CPP、RAP、AMP联合检测诊断闭合性脑创伤不良预后的敏感度为86.1%,曲线下面积为0.833。结论 闭合性颅脑创伤患者颅内压明显高于开放性颅脑创伤者,ICP参数联合检测对闭合性颅脑创伤患者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利用早期脑室置管行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监护在中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伤后24h入院无手术指征的中型颅脑损伤(GCS9~12分)10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ICP监护组和非ICP监测对照组,各组50例;监护组入院后经侧脑室内穿刺置管行ICP与CPP连续监测,并根据颅内压的变化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对照组在入院后不做ICP监测,仅是依据临床观察的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结果 ICP监护组在脱水剂的应用及在降低伤者的致死残率和改善预后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ICP监护能及早发现在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变化,为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降低致死残率和改善预后等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提高颅内肿瘤手术麻醉的安全。方法 :随机选择颅内肿瘤择期手术病人 16 0例。全部病人均采用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于围麻醉期采用了降低颅内压 (ICP)、改善脑灌注压 (CPP)、减少有害的应激反应等措施 ,并对比观察了麻醉期间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及 ICP、CPP的变化。结果 :麻醉平稳、术终病人苏醒迅速 ,不同麻醉期间 MAP、HR与麻醉前比无明显差异 P>0 .0 5。 ICP与麻醉前比明显降低 ,P<0 .0 1;CPP比麻醉前水平明显升高且差异显著 ,P<0 .0 1。结论 :颅内肿瘤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降低 ICP,维持正常的 CPP(9.3~ 10 .2 7k Pa,70~ 77mm Hg) ,保持恒定的脑血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压(BP)、颅内压(ICP)控制及脑灌注压(CPP)监测在降低严重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患者死亡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共收集7l例严重脑出血术后患者,其中对目标性治疗组38例患者进行BP、ICP控制及CPP监测的措施,对照组33例患者仅按常规治疗控制ICP,同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并观察其疗效。结果目标性治疗组中MAP(MAP)〉110mmHg的比例及5d甘露醇用量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目标性治疗组28d病死率36.8%,对照组6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0.05)。其中目标性治疗组中死亡组ICP〉20mmHg、CPP〈60mmHg或〉90mmHg发生率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BP、ICP控制及CPP监测,有助于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改善预后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一)急性脑外伤脑水肿脑脊液兴奋性氨基酸及其与临床、ICP、CPP和CT的关系本课题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动态测定42例急性脑外伤和9例对照组患者CSF(脑脊液)中GLU(谷氨酸)及ASP(天门冬氨酸)含量,结合临床表现、ICP、CPP(脑灌注压)及脑CT的改变研究其与继发性脑损伤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提示:急性脑外伤患者CSF中的EAAs(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峰值出现于48小时以内,且1周内仍保持高浓度;EAAs含量与ICP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颅内压(ICP)及脑灌注压(CPP)的影响.方法 选取监护病房内22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记录不同PEEP下(4 mm Hg、8 mm Hg、12 mm Hg)的ICP、平均动脉压(MAP)、CPP,研究其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 PEEP升高后ICP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EEP为12 mm Hg时CPP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部分患者ICP、CPP变化明显,与MAP降低有关.结论 PEEP升高至12 mm Hg不会明显的影响ICP,ICP、CPP的变化受MAP变化的影响,在保持MAP稳定的前提下,使用PEEP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参数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及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的关系。方法:应用TCD检测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连续7?d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Vd)、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以及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同时记录ICP、CP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结果:ICP与Vs、Vd、Vm均呈负直线回归关系,ICP与RI呈正直线回归关系,而与PI呈正指数回归关系。CPP与Vs、Vd、Vm均呈正直线回归关系,CPP与RI呈负直线回归关系,而与PI呈负指数回归关系。其中PI的相关系数最大 (rICP=0.809,rCPP=-0.828,P<0.001)。在20?mmHg≤ICP≤50?mmHg、40?mmHg≤CPP≤70?mmHg范围内,PI与ICP、CPP也呈直线相关,且相关性更好(rICP=0.864,rCPP=-0.887,P<0.001)。结论:TCD参数能够定性或半定量地判断ICP和CPP的变化,应用TCD是无创监测ICP和CPP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和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病人46例按0°、15°、30°、45°逐渐改变床头抬高角度,监测不同角度下病人ICP、CPP、脑组织血氧饱和度(rSO2)和生命体征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床头抬高角度增加,病人ICP值逐渐降低,CPP值逐渐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不同角度间两两比较显示,床头抬高角度15°、30°、45°病人ICP均较0°明显降低(P<0.01),床头抬高角度30°、45°病人ICP亦均低于15°(P<0.05);床头抬高角度45°病人CPP高于0°(P<0.05).不同床头抬高角度下,病人的rSO2、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床头抬高角度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rSO2与平均动脉压和ICP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CPP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床头抬高角度15°~30°内,病人能获得最佳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背景:治疗脑损伤的主要方法是降低脑内压(ICP)和脑灌注压力(CPP)异常所致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脑损伤儿童的精确临界阈值尚未确定。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压力-时间指数(PTI)来测量损伤持续的时间和幅度,并将其应用于确定儿童ICP和CPP的临界损伤阈值。方法:在爱丁堡和钮卡斯尔进行一项前瞻性、观察性、基于生理学的研究,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监测血压、ICP和CPP时间系列值。根据从生理模型中得出的理论值,81例儿童ICP和CPP的PTI随描述格拉斯哥预后量表种类的临界损伤阈值而发生变化。结果:CPP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颈静脉氧饱和度 (SjvO2 )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 33例为样本 ,采用右颈静脉穿刺置管 ,持续监测SjvO2 ,并同时监测颅内压 (ICP) ,平均动脉压 (MABP)和脑灌注压(CPP)。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后SjvO2 明显降低。影响SjvO2 的主要因素为ICP、CPP、伤后病理及病情转归。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持续SjvO2 监测能反映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氧代谢的情况 ,可以早期发现脑组织的缺血缺氧 ,SjvO2 的显著持续降低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在儿童重型颅脑创伤(sTB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158例sTBI患儿,根据是否进行有创ICP监测将其分为监测组(80例)与对照组(78例).监测组术后24 h内安装有创ICP监测,并根据ICP水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对照组通过临床症状并根据经验判断是否需要复查头颅CT与调整治疗方案,伤后3个月按照哥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断患儿预后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比较监测组不同ICP水平患儿预后.结果 监测组预后良好率为61.2%,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4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不同ICP水平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BI患儿及时安装有创ICP监测能够动态观察ICP变化,及早发现病情改变,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伤(GCS3-8分)β-内啡肽(β-EP)动态变化及纳洛酮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加用纳洛酮。测定两组患伤后1-30d血、脑脊液(CSF)中β-EP值,并对颅内压(ICP)及脑灌注压(CPP)进行监测。伤后3-6个月,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 伤后治疗组血、CSF中β-EP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血:P<0.01;CSF:P<0.05),且治疗组ICP升高和CPP下降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预后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伤后血、CSF中β-EP明显升高。纳洛酮可明显降低伤后β-EP的升高幅度,并能明显降低ICP及增加CPP,对改善预后及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董家军  伍益 《海南医学》2007,18(3):50-51,56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和机制.方法 60例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2例,常温组28例,观察亚低温治疗前后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脑电地形图(BEAM)、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及预后.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ICP、CPP、BEAM及预后与常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亚低温治疗组血清NSE由治疗前的(125.3±21.4) ng/L降至伤后7d的(70.5±20.8) ng/L;TCD示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由治疗前的(65.1±4.9) cm/s降至伤后7d的(52.7±4.3) cm/s(P<0.05),同时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搏动指数(PI)明显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亚低温治疗组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改善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症状、BEAM及预后,在降低ICP、升高CPP的同时,降低急性期血NSE,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分度诊断和处理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产前检查并诊为ICP的患者556例,根据ICP患者的血清胆红素、肝转氨酶和甘胆酸水平分为轻度与重度ICP.并进行分度诊断和分度处理,观察其妊娠结局与分度诊断前后的围生儿病死率.结果 轻度ICP患者为384例(轻度组),重度ICP患者为172例(重度组).重度组和轻度组ICP患者终止妊娠的平均孕周分别为(36.0±1.8)周和(38.1±1.7)周,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组和轻度组ICP分度诊断后,期待治疗的时间为(9.1±6.9)d和(17.9±7.1)d,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组ICP患者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转入重症监护室的发生率分别为38.4%(66/172)、13.4%(23/172)、15.1%(26/172),明显高于轻度组的9.1%(35/384)、4.4%(17/384)、9.6%(37/384).采用分度诊断前围生儿病死率为1%~11%,分度诊断后围生儿病死率为0.7%,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对ICP患者进行分度诊断和处理,有助于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6.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治疗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治疗的全身及脑局部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对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实施亚低温治疗,观察亚低温治疗前后脑氧摄取(CEO2)、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氧输送(DQ)、氧消耗(VO2)、肺动脉楔压(PAWP)、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结果 亚低温治疗后较治疗前CEO2、ICP、DO2、VO2明显下降,CPP提高,PAWP、MAP无明显变化。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压升高时经颅多普勒(TCD)参数与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硬膜外球囊注水法制作急性局灶性颅内高压动物模型,持续监测ICP、CPP及TCD各参数。结果ICP、CPP与TCD参数有密切的相关关系。ICP与Vs、Vd、Vm均呈负直线回归关系,ICP与R I呈正直线回归关系,而与PI呈正指数回归关系。CPP与Vs、Vd、Vm均呈正直线回归关系,CPP与R I呈负直线回归关系,而与PI呈负指数回归关系。结论根据TCD参数能够半定量地判断颅内压和脑灌注压。  相似文献   

18.
78例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HSI),其GCS评分均在3~8分,存活55例(70.51%),死亡23例,病死率为29.49%。认为采用颅内压(ICP)监护,GCS评分和观察瞳孔改变相结合的方法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其病死率的高低及预后与原发或继发性脑损害的程度有关,而ICP的高低是判断原发或继发性脑损害程度的可靠指标。脑缺血、受压、微循环障碍是引起脑继发性损害、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脑损害适情尽早手术,积极防治脑缺血,有效地改善脑微循环,早期应用脑保护剂,注意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保护和调节各脏器的正常机能等,是提高老年人HSI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来发生的51例ICP患者分治疗组(36例)、未治疗组(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围生儿病死率、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明显少于未治疗组.结论 对ICP的早期诊断、分度处理、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关键,也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辉清  谢礼涵 《吉林医学》2005,26(12):1280-1281
目的:总结18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监护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0年5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8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ICP监护应用情况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V级(恢复良好)62例,IV级(中残)38例,III级(重残)25例,II级(植物生存)15例,I级(死亡)46例。死亡率24.7%。发现术后IPC水平与患者临床表现与预后密切相关。结论:ICP监护有助于发现术后迟发性血肿及指导治疗,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