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0年中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西北地区就诊患者乙肝病毒八项血清标志物16305例,男、女性比例为2.13:1,男性就诊患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ABsAg),核心抗体(Anti—HBc)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05),说明男性的乙肝病毒易感性高于女性。男性乙肝患者的住院率明显高于女性(P<0.005),说明不管所患何种疾病,只要伴有乙肝病毒感染,男性患者的病情一般要重于女性。统计结果还表明,1.男性已肝病毒表面抗原聚合血清白蛋白受体(HBsAg/Re)、e抗原(HBeAg)的检出率高(P<0.005),说明男性患活动性、传染性肝炎多。2.男性患者乙肝病毒核心/IgM抗体(AntiHBc/IgM)、表面抗原/IgM复合物(HBsAG/IgM)的检出率高(P<0.005),说明男性患急性肝炎者多于女性。3.男性患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Anti—HBs)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女性(P<0.005),说明男性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反应性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两对半”是指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及核心抗体(抗—HBc)的检测。 1.HBsAg:阳性提示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HBsAg虽为阴性而其它HBV指标即使仅有一项为阳性,仍说明已感染HBV。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 仅此一项阳性并无传染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种常见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模式与乙肝病毒DNA(HBV-DNA)病毒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1022例乙肝患者进行血清标志物(两对半)及HBV-DNA含量检测.结果: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大三阳)患者HBV-DNA阳性率为94.1%,明显高于其他模式,且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组.HBs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HBcAb(小三阳)阳性检出率也较高(阳性率54.3%).结论:HBeAg是反映HBV复制活跃的可靠指标,HBV-DNA与HBeAg的存在明显正相关;HBV-DNA病毒载量可真实反映HBV感染、复制及病程变化,对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及治疗均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和病毒载量之间相关性。方法血清HBV DNA测定用荧光定量分析PCR法和乙肝标志物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定量法,分别对222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和乙肝标志物检测并比对分析。结果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组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组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它组(病毒载量高于105拷贝/m l分别达91.9%和77.8%)。结论 HbeAg与HBV DNA定量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检测乙肝标志物和HBV DNA才能准确反映不同个体HBV感染状态及病毒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抗体同时阳性患者的临床流行病特点。方法 应用ELISA方法对乙型肝炎感染者HBV标志物进行初筛后 ,对乙肝表面抗原及抗体同时阳性患者 ,应用MEIA定量法确证检测HBsAg、抗 HBs、HBeAg、抗 HBe ,应用PCR方法定量检测HBV DNA ,并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及结论 ①HBsAg与抗 HBs同时阳性的检出率 2 91% ,检出率最高为重型肝炎 7 4 1% ,其次依次为慢性肝炎 4 90 %、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 2 6 %、肝硬化 1 98%、急性肝炎 0。②无症状感染者、急性肝炎和肝硬变三者合并后的检出率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组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③HBsAg高滴度组HBV DNA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低滴度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④抗 HBs值与HBV DNA量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和病毒载量之间相关性。方法血清HBV DNA测定用荧光定量分析PCR法和乙肝标志物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定量法,分别对222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和乙肝标志物检测并比对分析。结果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组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组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它组(病毒载量高于105拷贝/m l分别达91.9%和77.8%)。结论 HbeAg与HBV DNA定量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检测乙肝标志物和HBV DNA才能准确反映不同个体HBV感染状态及病毒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7.
大学新生入学体检乙肝五项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乙肝携带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方法用ELISA法同时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五项指标.结果HBsAg阳性检出率为3.2%,抗-HBs检出率为63.4%,HBeAg检出率为1.4%,抗-HBe检出率为11.1%,抗-HBc检出率为12.9%.男生HBsAg阳性率高于女生(4.1% vs 2.4%,P<0.05).结论约有1/3的学生没有乙肝保护性抗体,应及时对他们实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对入学新生进行乙肝五项的检测,了解其HBV感染与免疫状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1783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海市中医院1783例患者接受乙型病毒性肝炎(HBV)两对半检测血清学标志物的特征,为HBV确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受检者血清中HBV表面抗原及抗体(HBsAg、HBsAb)、e抗原和抗体(HBeAg、HBeAb)以及核心抗体(HBcAb)。结果 HBsAg阳性总检出率为39.09%,男、女分别为46.94%和2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检者血清5项HBV病毒标志物表达模式有16种,以HBsAb阳性最多,占39.09%。结论血清病毒标志物表达模式反映了体内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对检查HBsAb阴性的患者,建议疫苗接种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乙肝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对比分析,进而对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临床意义的探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严格按说明书操作,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测定,并与HBV-DNA做对比分析.结果 对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进行分析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的模式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出率高,与HBVDNA符合率也高,分别为86%与88%,HBsAg抗HBe抗HBc阳性的模式中与前S1抗原和HBV-DNA符合率分别为39%和41%,HBSAg抗HBC阳性组中与前S1抗原和HBVDNA符合率分别为26%和28%.结论 前S1抗原较HBV血清标志物更为敏感,尤其可反映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可作为一种新的HBV血清标志物和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覃云鹏  李旭东 《右江医学》1991,19(3):133-135
本文报告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百色地区513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进行的丁型肝炎抗原(HDAg)检测,阳性率为3.90%(20/513),其中男性4.34%(15/346),女性2.99%(5/167)。表明百色地区是丁型肝炎(丁肝)流行区。HDAg 的检出率与 HBV 感染者的年龄、性别、居住环境无关(P>0.05)。在 HBV 感染的各型肝炎中,除肝硬化和重型肝炎外,原发性肝癌、慢迁肝、慢活肝和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均检出 HDAg,且原发性肝癌、慢活肝和慢迁肝的 HDAg 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 HBsAg 携带者(前两者 P 值分别为0.005和0.02,后者χ~2=17.00,P<0.005),说明 HDAg 对 HBV 感染的慢性肝炎和原发性肝癌起补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时代泉州地区14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与抗体水平.方法 2006年11月以来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全市共抽取11个县区,22个村、街道办事处,1107名儿童作为研究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分析并比较各组HBV携带率与感染率.结果 HBV携带率与感染率随着年龄下降有显著下降,其中以实行计划免疫以来1~4岁儿童下降更为显著;HBV携带率男性(3.75%)高于女性(3.38%),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但农村(4.23%)高于城市(1.8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效果显著,人群HBsAg阳性率、HBV流行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4岁儿童下降最为明显,因此,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是控制及消除人群HBV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时代泉州地区14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与抗体水平。方法 2006年11月以来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全市共抽取11个县区,22个村、街道办事处,1107名儿童作为研究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分析并比较各组HBV携带率与感染率。结果 HBV携带率与感染率随着年龄下降有显著下降,其中以实行计划免疫以来1~4岁儿童下降更为显著;HBV携带率男性(3.75%)高于女性(3.38%),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但农村(4.23%)高于城市(1.8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效果显著,人群HBsAg阳性率、HBV流行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4岁儿童下降最为明显,因此,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是控制及消除人群HBV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自从广泛应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乙型肝炎以来,世界各地普遍发现原发性肝癌(pHC)的HBsAg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近年来又证明了血清中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一个指标,这是HBV在体内复制的反映。我们对75例确诊为PHC的病例进行了HBV感染情况的检测,现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薛暄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741-374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在HBV血清标志物模式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53例患者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病毒(Pre-S1Ag)6种免疫指标的表达。结果:HBs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61.8%,前S1抗原在HBeAg阳性组中的检出率为84.4%,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中的检出率(4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作为一种新的反映HBV复制状态和传染性的指标,与HBeAg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弥补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不足,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及其抗体(HBsAg、HBsAb)、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抗体(HBeAg、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5项指标是判断乙肝病毒(HBV)感染和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以及肌体对HBV的免疫力、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效果  相似文献   

16.
自从HBsAg被发现以来,人们对HBV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到目前为止,已先后证明与HBV相关的有5个抗原抗体系统。现就其临床意义,概述如下: 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系统 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sAg为乙肝病毒(HBV)的外壳,为三种形态的颗粒所共有,因为这一共同的抗原存在于其表面,故名为表面抗原。 HBsAg阳性的临床意义:(1)有助于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HBsAg是感染了HBV的一个特异性标志,血清内检出HBs  相似文献   

17.
对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临床上一般以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中HBV的标志物: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及其产生的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来诊断是否存在HBV感染或预后判断.长期以来,医学上对乙肝病毒标志(HBVM)的两对半模式有了具体的认识,从而掌握了诊断HBV感染轻重程度的两对半常见模式,但临床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常见的两对半模式,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乙肝两对半通常包括: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核心抗体(HBc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HBsAg阳性提示HBsAg是乙肝病毒(HBV)的蛋白质外壳,HBsAg阳性是机体被HBV感染的标志,表明存在现症HBV感染。但HB-sAg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如果S基因突变株存在,不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与阴性患者消化道溃疡检出率。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HBV感染患者2932例,其中2660例HBsAg阴性患者作为阴性组,272例HBsAg阳性患者作为阳性组,比较两组患者消化道溃疡检出情况以及幽门螺杆菌(HP)检出情况。结果 阳性组患者检出消化道溃疡62例(检出率22.79%),其中胃溃疡18例、十二指肠溃疡30例、复合溃疡14例,阴性组患者检出消化道溃疡294例,其中胃溃疡71例、十二指肠溃疡176例、复合溃疡47例,阳性组患者消化道溃疡检出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患者男性检出消化道溃疡41例(检出率28.28%)、女性检出消化道溃疡21例(检出率16.54%),男性消化道溃疡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阴性组男性检出消化道溃疡156例(检出率11.41%)、女性检出消化道溃疡138例(检出率10.67%),阴性组不同性别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HP检出196例(检出率72.06%)、阴性组患者HP检出1545例(检出率58.08%),两组HP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阳性患者其消化道溃疡、HP感染的检出率显著高于HBsAg阴性者,且消化道溃疡以十二指肠溃疡检出率最高,HBsAg阳性患者男性消化道溃疡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表明乙肝病毒感染与消化道溃疡之间具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reS1与乙肝两对半(HBV免疫标志物)的相互关系、评价其临床义.方法 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247例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不同标志物的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reS1与HBV血清标志物进行比较.结果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组PreS1的阳性率为87.1%,HBsAg和HBeAg阳性组PreS1的阳性率为77.7%,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中PreS1阳性率为52.8%,说明部分HBeAg阴性患者仍有病毒复制.结论 前S1蛋白在HBV感染早期就可检出,它能敏感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有助于乙型肝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