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告小儿椎管内外胚层异位囊肿15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从组织学分类看,以皮样囊肿多见,其次为表皮样囊肿。对早期诊断和手术中注意问题进行了较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2.
报告了椎管内硬脊膜外肿瘤4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椎管内硬脊膜外肿瘤多属恶性肿瘤,病程进展快,早期诊断困难,且易误诊,故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综合讨论。 相似文献
3.
4.
先天性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是少见的病变,我院自1994年~1997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有4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男,27岁。1994年8月住院。主诉右小腿力弱、跛行4a,二便正常。查体,颅神经正常,右小腿肌肉轻度萎缩,肌力Ⅳ级,双下肢未引出病理征,痛温觉正常。MR检查,腰2椎体水平椎管内偏后可见一1.2cm×1.6cm×2.2cm大小的类圆形肿物。T1呈高信号,其上缘部分信号与脊髓相近。T2信号与脑脊液相近,其上缘部分信号更高。马尾神经受压向前及两侧分散。印象:髓外硬膜下占位病变,可能系… 相似文献
5.
椎管内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提高对椎管内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本组12例患者,临床表现以肢体麻木,疼痛,力弱、二便障碍为多见,CT及MRI有助于确诊。根据囊肿部位,临床分为客内硬脊膜外囊肿,髓外硬脊膜下囊肿及神经根袖套部囊肿(Tarlov囊肿)。结果 12例均行手术治疗,随访表明8例症状消失,3例好转,1例症状无改善。结论 对椎管内囊肿症状及体征明显者,应施行手术治疗。手术要点为切除囊肿壁及蒂部,同时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8岁,以双下肢活动不遂3个月,加重5d为主诉于2008年5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后又出现双下肢麻木,活动不遂,二便失禁。后于当地医院就治,具体诊断不详,口服维生素B1、甲钴胺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8.
椎管内囊肿进展缓慢 ,多以疼痛、麻木与肢体无力发病 ,有效的治疗是椎板切除和囊肿摘除。现将我院收治的 8例椎管内囊肿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从 1984— 1995年共收治 8例椎管内囊肿 ,占同期2 30例椎管内肿瘤的 3.5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11~ 6 5岁 ,病程 5个月~ 10年 ,平均 6 0个月。均位于胸腰段。术前经椎管碘剂造影。考虑为硬脊膜外、下或髓内肿瘤的诊断。 7例作奎肯氏试验 ,4例示蛛网膜下腔不全阻塞 ,1例完全阻塞 ,2例通畅。所有病例均行椎板切除和囊肿摘除。2 结果术后经 2~ 5年随防 ,脊柱功能良好 ,脊髓神经功… 相似文献
9.
肠源性囊肿(enterogenous cyst)又称做神经管原肠囊肿,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的囊肿.因其壁内衬能分泌黏液的类似于胃肠道的柱状上皮而得名,多来源于胚胎发育时期神经肠管的残余组织[1].本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1岁,因"间断后颈部疼痛9个月"于2012年12月3日收治入本院.临床表现:后颈部疼痛,同时出现四肢发麻、乏力,走路不稳,行动不便;用药(消炎、止痛)后上述症状可短时消失. 相似文献
10.
在12例先天性外侧裂蛛网膜囊肿患者之中采用一种改良术式——囊肿大部切除、蝶骨嵴造瘘、带蒂颞肌瓣置入囊腔法,其中5例患者术后经1~3年随访证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患儿女性,8岁。因背部疼痛7个月,双下肢无力渐加重6天,于1999年3月2日入院。患儿入院前10天开始出现双下肢无力,渐加重,入院前3天已不能行走,经上海长征医院MRI检查诊为“胸2椎管内囊肿”。入院检查:脊柱呈生理性弯曲,胸椎2-4棘突压痛阳性,无放射,胸4以下感觉减退。右下肢髋膝关节肌力3级,踝关节2级,趾关节0级。左下肢髋关节肌力3级,膝关节肌力2级,踝关节0级。初诊:胸2椎体后方髓内囊性病变,先天性前肠囊肿可能性大。术中见胸2脊髓左前方有1囊肿,囊壁薄,内含无色透明液体,大小约… 相似文献
12.
椎管内脊髓肠源性囊肿病1例刘斌孙长友丁洪基李新功(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心医院,东营市257034)椎管内脊髓肠源性囊肿实属罕见,我科1991年4月收治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2年前不慎与自行车相撞后觉腰痛,按腰部软组织... 相似文献
13.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1例尚运才1程东源2魏少波2关键词囊肿;椎管内;病例报告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421临床资料患儿,男,10岁,因双下肢进行性无力近9年于1995年7月10日入院。患儿1岁时已会走路,1岁3个月起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至入院前半年... 相似文献
14.
15.
表皮样囊肿多发生于颅内,椎管内表皮样囊肿较为少见。其影像学误诊率较高,过去治疗多采取手术切除或将囊肿外翻于硬脊膜外,1992~1999年我们收治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病人16例,现将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及预后回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分析36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术中探查的结果,结合文献资料对引起本瘸的病理成因进行了探讨。术中所见纤维性病变是主要的,骨性病变也存在;二分之一的病例有损伤史,三分之二的病例为体力劳动者,均与文献报告一致。认为“损伤”是主要原因,“损伤”促进“退变”,“退变”加重“损伤”,互为因果,而引起腰椎椎管狭窄症。 相似文献
18.
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总结1994 ̄1999年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6例的临床经验。结果:6例病人中,5例椎管内囊肿一次性手术全切除;1例手颅窝囊肿第1次手术部分切除,1年后复发,第2次手术全切除。结论:手术切除的肠源性囊肿大多位于椎管内,少数位于后颅窝。术前定性诊断困难。CT、MRI等可发现囊肿,若同时发现合并有其他畸形如:脊柱裂、椎体异 相似文献
19.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颅内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畸形性疾病,传统上以开颅囊肿壁切除术为主要方法,近年来国内有些学者报道,采用囊肿一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取得满意疗效,我科自2000年以来采用该方法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8例,疗效均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患儿,女,7岁。5岁时出现双下肢轻瘫伴痛温觉减退,2年后发展成四肢瘫伴痛温觉消失及排尿困难。1990年1月31日入院。体检:双上肢轻微周围性瘫,双下肢完全性中枢性瘫,第5颈髓节段以下痛温觉消失。脑脊液检查及Quecknstedt试验提示,脊髓蛛网膜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