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合汤系名老中医焦树德教授多年治疗胃痛经验方,由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三方组合而成。本方主治胃脘痛长期难愈,症见胃脘部喜暖喜按,但又不能重按,大便或干或溏,舌苔白,脉象弦或见沉细弦或滑略弦,虚实寒热症状并见。笔者应用焦氏三合汤治疗各种胃痛,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胆囊炎、胆结石所致胃脘部疼痛,甚至心功能不全引起胃肠瘀血导致的胃脘部疼痛,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病证,又称胃痛。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如《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记载:"胃病者,腹瞋胀,胃脘当心而痛。"《兰室秘藏》首立"胃脘痛"一门,将胃脘痛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法明确区分于心痛,使胃痛成为独立的  相似文献   

3.
三合汤是全国著名老中医专家焦树德教授的经验方,用于治疗久治不愈,虚实寒热证交替互见的胃脘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它由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三方组合而成,故得名三合汤。笔者自1999年至2001年两年间以三合汤为主方治疗顽固性胃脘痛4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8例中男25例,女23例;治疗前均经胃镜检查,其中确诊为浅表性胃炎10例,萎缩性胃炎8例,伴肠上皮化生12例,异常增生者2例,肥厚性胃炎3例,胃粘膜脱垂2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4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19例。所选病例均有长期胃脘部疼痛病史,或剧痛、…  相似文献   

4.
“三合汤”“四合汤”治疗胃脘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焦树德 《中医杂志》1989,30(5):16-17
通过40多年的临床,三合汤、四合汤成为我治疗胃脘痛经常使用的方剂,常常收到令人难以思议的良好效果。今不揣浅陋,把三合汤、四合汤治疗胃脘痛的一些个人经验,介绍如下。一、三合汤:高良姜6~10克,制香附6~10克,百合30克,乌药9~12克,丹参30克,檀香6克(后下),砂仁3克。本方主治长期难愈的胃脘痛,或曾服用其  相似文献   

5.
李洪安 《中医研究》2001,14(4):46-47
笔者应用焦树德老师的三合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 ,临床表现为长期胃脘疼痛的病人 ,取得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2 60例病人均为胃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病例 ,其中胃溃疡 12 4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98例 ,胃与十二指肠球部混合性溃疡 38例 ;男性 186例 ,女性74例 ;年龄最小为 16岁 ,最大为 78岁 ,平均年龄 4 4岁 ;其中农民 12 2例 ,工人 32例 ,司机 81例 ,机关干部 2 4例 ,学生 11例 ;病程最长 2 6年 ,最短 1年 ,平均病程 6年。所有病例均有长期胃脘疼痛病史。2 治疗方法三合汤即丹参饮、良附丸、百合汤三方合成 ,药物 :丹参 2 0~ …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笔者临床15年来应用四合汤治疗慢性胃脘痛的心得体会,并列举了以四合汤为主方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脱垂三个典型病例。四合汤是焦树德教授的经验方,由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失笑散四个药方组合而成,功效为温中和胃,活瘀散滞,理气养血。经临证加减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兼证的胃脘痛,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四合汤治疗胃脘痛疗效。[方法]采用加味四合汤,每日两次煎服,7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结果]治疗114例,其中治愈99例,好转8例,无效7例。[结论]加味四合汤既可行气滞,又可活血络,对久治不愈之胃痛能发挥特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胃痛主要是由于外邪犯胃、饮食不洁或不节、劳役过度、素体脾胃虚弱、情志不畅等,导致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中医又称胃脘痛。临床以胃脘部胀痛、刺痛、灼痛、隐痛等,常伴食欲欠佳,恶心呕吐,胃脘嘈杂,胁肋胀满不适,反酸,嗳气等症状。《黄帝内经》提出"百病生于气",情志因素是胃痛的主要发病原因,该书较为完整的记载了胃痛的病因、病机和  相似文献   

9.
1 基本概念 胃痛双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以常发生疼痛为主症.主要病因是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刺激、劳倦内伤等致使胃、脾、肝气机郁滞,升降失常,瘀血阻络,失其濡养致使胃脘部疼痛.现代医学按其病位所在病理变化而定病名,可分为急、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粘膜脱垂、胃肠神经官能症、消化性溃疡等.  相似文献   

10.
胃脘痛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遂等诸多原因所致,初病多以实证为主,不通则痛为其共有病机,临床常分为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脾胃湿热等。三合汤以良附丸、百合乌药汤、丹参饮3方组合,调理肝、脾、胃气机为主,兼以活血止痛,治疗心腹诸痛。加失笑散即成四合汤,四方同用,集理气调中、和胃醒脾、补血活血、化瘀止痛、温阳散寒、清热解郁等药于一炉,治疗久治不愈胃脘痛,疗效显著。三合汤、四合汤水煎后再次浓缩,以成人100m L/次,300m L左右/d,疗效更佳。临床当以方内加减、不增新药为佳;确需方外加减,也不可过多,喧宾夺主;"治胃病药多服亦伤胃",服本方时应暂停其他胃药。附胃脘痛(阳虚血瘀,兼有阴虚气滞;阴虚血瘀,兼阳虚肝郁;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案二则。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笔者采用加味三合汤治疗慢性胃炎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1~70岁;病情最长者21年,最短者3个月;病属浅表性胃炎者26例,出血性胃炎者10例,糜烂性胃炎者14例。临床表现以胃脘胀满疼痛,呕恶嗳气,饮食减少为主,均经  相似文献   

12.
三合汤治疗胃脘痛疗效观察浙江省苍南县矾山卫生监督办公室(325800)洪顺水三合汤是全国著名老中医焦树德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经验方。笔者自1993年1月~1994年5月运用三合汤治疗慢性胃炎胃脘痛86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系门...  相似文献   

13.
自拟胃痛康宁汤治疗胃脘痛6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天生 《辽宁中医杂志》2010,(11):2186-2187
<正>胃脘痛又称胃痛,是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的一种常见多发病,本证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等。笔者近几年来运用自拟的验方胃痛康宁汤治疗胃脘痛60例,效果比较好,特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  相似文献   

14.
<正>糜烂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长,发病缓慢,反复发作等特点。其中医有胃痛或胃脘痛之称,笔者采用参苓白术散合乌贝散加味治疗,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40例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3岁。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脘部疼痛史、呃逆、返酸、嗳气、口吐清涎、胃脘烧灼等症状,经胃镜检查证实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胃黏膜糜烂,其中HP试验阳性者15例。  相似文献   

15.
四合汤治疗难愈性胃脘痛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大明 《四川中医》2002,20(4):42-43
百合汤、丹参饮、良附丸,失笑散均为治疗胃脘痛的古方,但每方各有所长,把这四个方合为一方,发挥所长,互纠其短,用于治疗难愈性胃痛,取得了难以想象的奇效,总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16.
焦树德 《河北中医》2004,26(8):565-566
“痛在心口窝,三合共四合”。这是笔者在幼年时代,外祖父教我背诵的一句口诀。1941年笔者开业行医,在临床上亲自运用后,才渐渐对它有了越来越深的理解。“心口窝”指上腹部胃脘处,“三合”是三合汤,“四合”是四合汤。这句治病口诀是说对胃脘痛,要用三合汤治疗,必要时还须再加一汤(两味药),共成为四合汤。另外,还叮咛笔者要记住,此汤以治疗久痛难愈,或服其他药不效的胃  相似文献   

17.
三合汤由当归芍药散、防己黄芪汤及鸡鸣散三方加减而成,具有补气行气、活血祛瘀、利水渗湿的作用,治疗乳癌根治术后淋巴水肿综合征、特发性水肿、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均有显效。在临床中凡由气滞血瘀、瘀水互结、湿瘀阻滞所致病证均可采用三合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8.
崔成仲 《山西中医》2007,23(6):37-37
胃痛一证治法治则内容丰富,笔者临床几十年间喜用延年半夏汤加减治疗胃痛,每获殊效,兹介绍于下。1基本方药用:半夏12g,鳖甲9g,槟榔、前胡各6g,桔梗、枳实、人参、吴茱萸、生姜各3g。每日1剂,水煎服。延年半夏汤是《古今录验》方,为唐朝以前古方,载于《外台秘要》。日本医家对此颇有研究,在日本的《汉法医典》中即收录有该方。用于临床治疗胃痛的适用范围是:(1)胃部时有剧烈之疼痛者,且疼痛往往波及左侧胸部及肩胛部;(2)有喜屈其上体抵压其上腹疼痛的部位,以冀减轻疼痛者;(3)疼痛时发时止者;(4)多嗳气欠伸、呕吐后疼痛可缓解者,都可以使用该…  相似文献   

19.
通过总结袁红霞教授临床辨治胃痛的常用方剂与合方,用以方测证的方式揭示胃痛的常见证型,并通过对胃痛方证的解析,揭示方剂辨证遵循方证对应原则。最后总结了袁师在辨治胃痛中和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彦德导师应用苓术汤合升明汤加减治疗“痞满”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随机数表法将我院2022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痞满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苓术汤合升明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病理评分(肠上皮化生、黏膜炎症、腺体萎缩)、血清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胃蛋白酶原(PG-I)、PG-II]、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48/50)高于对照组(82.00%,41/50)(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胃脘隐痛、胃脘痞满、胃脘部喜按、乏力、食少纳呆)、胃黏膜病理评分(肠上皮化生、黏膜炎症、腺体萎缩)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G-I、PG-I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00%,2/50)与对照组(8.00%,4/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2.00%,1/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