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由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严重大疱性皮肤病,其特征为正常的皮肤黏膜或红斑上出现难以愈合的松弛性大疱,若不及时治疗,皮损可逐渐增多泛至全身,机体日益衰弱,可因继发感染而导致死亡,此病可发生任何年龄,但以老年患者居多。现将本院抗衰老科收治的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由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严重大疱性皮肤病,其特征为正常的皮肤黏膜或红斑上出现难以愈合的松弛性大疱,若不及时治疗,皮肤可逐渐增多至全身,患者可因继发感染而死亡[1]。针对该病慢性、易复发、用药时间常的特点,除了积极治疗外,精心的护理液至关重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男,94岁,于2012年8月上旬因"低钾血症、脑供血不  相似文献   

3.
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大疱性类天疱疮是好发于老年人的大疱性皮肤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以全身或部分皮肤起水疱、破溃后渗血、渗液,极易合并感染导致死亡。我科于2008年10月收治1例老年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该患者病情严重  相似文献   

4.
正类天疱疮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大疱性皮肤病,因其皮损类似天疱疮,故名类天疱疮,病程长,预后良好。临床特征是在红斑上或正常皮肤上出现紧张性大疱,疱壁较厚,不易破裂,尼氏征阴性。笔者近来用中医辨证治疗1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典型病例魏某,女,83岁,2019年12月24日初诊。全身起红色风团伴瘙痒半月。患者半月前全身起红色风团伴瘙痒,自行服用抗过敏药物,现红斑基础上出现水疱,皮肤发紧,结合病理检查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  相似文献   

5.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是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生对象的以表皮下水疱形成为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表皮下水疱形成。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为第一线治疗。现将我们对16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目前,临床治疗仍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病情严重者控制病情所需糖皮质激素量要大[1]。虽然使用激素可以缓解病情,但减药或停药后往往容易复发。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肺感染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天疱疮是一组由表皮细胞松解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慢性大疱性皮肤病,现代医学将天疱疮在临床上分为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红斑型和特殊类型(如副肿瘤性天疱疮、药物性天疱疮、IgA型天疱疮、疱疹样天疱疮等),其中以寻常型天疱疮最为多见和严重。目前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配合免疫抑制剂[1]。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中医治疗天疱疮可取得显著疗效。介绍张池金教授应用中医辨证论治寻常型天疱疮1例,总结其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8.
代玉宁  曹月琴  张玉风 《河北中医》2005,27(12):943-944
天疱疮是一种严重的大疱性皮肤疾病,广泛侵及皮肤和黏膜,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高热和全身症状。其共同特点是皮肤或黏膜上发生较大水疱,疱膜薄而松弛易破,破后形成大面积糜烂面。其病理特点是表皮棘细胞层松解,病情重者皮肤稍加揉搓或摩擦即可发生表皮剥脱,形成疱面。其皮肤破损面积较广泛且不易愈合,护理不当常常成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良好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2002-01~2004-12,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及护理天疱疮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以老年人为多。临床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外加应用免疫抑制剂,疗程长,激素副作用大。我院对2001年8月~2009年12月收治的大疱性类天疱疮40例采用中药湿敷辅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祥标 《新中医》1995,27(5):60-61
大疱性类天疱疮辨治黄祥标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慢性的大疱性皮肤病,皮损特点是疱大而疱壁紧张,不易破裂,其疱内容澄清或血性液体,糜烂面少而小,此病临床上虽然少见,但顽固难愈,给患者精神上和肉体上带来莫大的痛苦。此病在祖国医学中未见有详尽的论述,笔者根据本...  相似文献   

11.
天疱疮是一种以表皮内棘细胞松解为特点的重症大疱性皮肤病,以大小不等的水疱散布全身,疱壁较薄,易于破溃流液,尼氏征阳性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可为4个类型:寻常型、增殖型、红斑型、落叶型。以寻常型最常见、严重、难治。1996年至今我院共收治重症寻常型天疱疮患者24例,经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中药内服外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自 1998年以来 ,以我院自制烧伤喷剂治疗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寻常型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所致的大面积皮损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7例均为住院病员 ,男 13例 ,女 15例 ;其中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7例 ,寻常型天疱疮 11例 ,大疱性类天疱疮 9例 ;年龄最大 83岁 ,最小 5岁 ,平均 5 6岁。皮损面积遍及全身并融合成片 ,表皮可见大小不等水疱及剥脱 ,露出鲜红色的糜烂面 ,其中合并感染 8例 ,全部均有药敏史或经病理检查后确诊。2 治疗方法取紫草乙醚提取物配成 1%菜油制剂 ,分装成每支 70mL的喷剂 ,即…  相似文献   

13.
大疱性类天疱疮又称泛发性类天疱疮,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慢性泛发性大疱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临床上表现为胸腹、腋下、腹股沟和四肢屈侧等部位红斑或正常皮肤上出现紧张性大疱,疱液澄清,疱壁紧张不易破裂等。目前对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研究虽呈现多方位、多角度的趋势,但有关其中医证型的研究几乎未见报道。2004-01-2008—06,我们选择68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采用四诊合参的方法,从宏观辨证与微观指标相结合的角度,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中医证型的特点,并与20例健康者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郑首慧  王静 《光明中医》2011,26(2):219-219
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简称B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以上皮下疱为特征,发病缓慢,病程较长,易发生于老年人。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出现口腔黏膜症状或仅有口腔黏膜病损。  相似文献   

15.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为重型皮肤病,现代医学治疗以皮质类固醇为主,常带来不可逆的损害及严重不良反应,探索积极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对于本病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众多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加深,中医内治法、外治法、中成药等治疗更加丰富。本文将近年来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寻常型天疱疮是其中病情较重的类型,临床治疗困难。近年来,临床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寻常型天疱疮取得较好效果,但该药临床常出现感染等不良反应。此文案例患者因惧怕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选用中药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寻常型天疱疮,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改善了患者体质,降低了感染发生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大疱性类天疱疮表现为全身皮肤水疱和糜烂,病程大多进展缓慢,水疱不断愈合及新生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若治疗不及时,皮疹可逐渐增多泛全身,机体日益衰弱,可因继发感染等而导致死亡。2010年10月,我们收治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金匮肾气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疗效、激素用量,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类天疱疮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选择经临床及病理诊断的大疱性类天疱疮3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泼尼松0.75 mg/(kg·d),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金匮肾气丸1丸/次,2次/d.采用《大疱病临床研究观察表》记录患者每天新发水疱数、全身总水疱数和激素剂量等.结果 两组患者每天新发水疱数、全身总水疱数均减少,研究组较对照组水疱数减少更为明显(P<0.01),但激素剂量和不良反应均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金匮肾气丸与糖皮质激素配伍治疗类天疱疮具有疗效高、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的特点,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疱疮是一种以表皮内棘细胞松解为特点的重症大疱性皮肤病[1],以大小不等的水疱散布全身,疱壁较薄,易于破溃流液,尼氏征阳性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20.
宋群先 《中医研究》2010,23(8):48-50
天疱疮是一种严重的慢性复发性大疱性皮肤病,一般认为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可分为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红斑型4型。该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2004-01—2009—01,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寻常型天疱疮40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