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伤寒论》继承并发扬了《内经》、《难经》的脉诊理论,使脉象成为临床诊治的重要依据。本从献研究浮脉的脉象和机理,辨析《伤寒论》浮脉之主病分别为:主正常脉;主表证;主里证;主危证;主正气来复、病情向愈。从临床角度探讨研究《伤寒论》浮脉,对排除临床困惑,正确把握病情,辨证施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数脉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脉象,可见于诸多疾病,<濒湖脉学>对数脉主病做了精辟的论述,笔者通过仔细辨析,发现数脉可见于热证、寒证和危证.临证时用心辨识,才能准确的指导诊治. 相似文献
3.
数脉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脉象,可见于诸多疾病,《濒湖脉学》对数脉主病做了精辟的论述,笔者通过仔细辨析,发现数脉可见于热证、寒证和危证。临证时用心辨识,才能准确的指导诊治。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中的"浮脉"意义深刻,耐人寻味,关联阴阳、贯穿表里、分明寒热、涉及虚实,又提示正邪的进退,既包括了现代《中医诊断学》中的主病与病理变化,又有着许多独到之处,对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是杂病专著,其脉学内容亦十分丰富,尤其是其中有关浮脉的内容,更占重要地位。全书22篇中,有15篇、47条条文论及浮脉,其中单脉19条,复脉28条。浮脉所主证候颇为复杂,或表或里、或虚或实、或寒或热、变化多端、丰富多彩。发掘其特点,探索其主病规律,对继承仲景脉学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脉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浮脉为临床常见脉象之一。古今医家论述颇多,但在近代书刊及基础教材中,所载主病为“浮脉主表,亦见于虚阳外越证”屡见不鲜,笔者认为欠妥。故小议于此,愿与同道切磋。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中的“浮脉”意义深刻,耐人寻味、关联阴阳、贯穿表里、分明寒热、涉及虚实,又提示出正邪的进退,既包括了现代《中医诊断学》中的主病与病理变化,又有着许多的独到之处,对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仲景《伤寒论》继承、发展了《内经》、《难经》的脉诊理论,使切脉成为临床诊治的重要依据。本文从文献研究浮脉的脉象和机理,辨析《伤寒论》浮脉之主病:1.指正常脉。2.指表证。3.指里证。4.指危证。5.指正气来复,病情向愈。从临床研究《伤寒论》之浮脉,对临床排疑解惑,正确把握病情、辨证施治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从脉象特征、影响因素、形成机制、所主病证4个方面对浮脉进行了阐述。其特征是脉位在上,用力则减;影响因素包括体型、季节、温度;浮脉的形成机制与疾病表里、正气强弱、邪气多少、气机郁滞、阴阳格拒、真气外泄等有关;浮脉主表此为常规,但也有里证表现浮脉者,并列举热证、肺病、头痛、营卫不和、虚阳浮越等5种里证表现为浮脉。 相似文献
12.
13.
仲景<伤寒论>继承、发展了<内经>、<难经>的脉诊理论,使切脉成为临床诊治的重要依据.本文从文献研究浮脉的脉象和机理,辨析<伤寒论>浮脉之主病:1.指正常脉.2.指表证.3.指里证.4.指危证.5.指正气来复,病情向愈.从临床研究<伤寒论>之浮脉,对临床排疑解惑,正确把握病情、辨证施治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黄帝内经》以降相关文献的梳理,概述浮脉、沉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的发展轨迹,以正本清源,为脉象的规范化研究及指导临床实际提供一定依据。结果表明,现今所认识的浮脉、沉脉,无论从诊脉方法还是内涵,与古代尤其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中所记载的"浮""沉"脉不完全相同:1)古人认为浮脉、沉脉可以是生理脉象;2)古人用浮、沉表述疾病状态下脉位浅、深的动态变化;3)古人用静态的浮脉、沉脉反映人体的生理、病理特征。中医对浮脉、沉脉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的认识是在发展中逐步完善的。 相似文献
15.
16.
春弦、夏钩、脾代、秋毛、冬石为《内经》四时五脏脉法 ,其中钩脉对应夏天 ,微钩为心之平脉。而后世已少用钩脉之名称 ,代之以洪脉 ,如《中医脉诊学》认为“洪脉名称的形成有一个过程 ,在《内经》上它如果表现在季节脉上叫做‘钩’”,这种说法很有代表性。然而笔者认为 ,钩、洪二脉并不等同 ,钩脉实乃滑脉之古名。1 钩脉命名的由来作为四时五脏脉之一的钩脉 ,其命名是以传统的“效象形容”(《伤寒论·平脉法》)为方法的。即仿效自然界万物的形象来描述脉搏的不同表现 ,就如以琴弦来形容春脉端直而长 ,以动物的毛发来形容秋脉之浮而虚软 ,以… 相似文献
17.
读《金匮要略》,发现有关浮脉的辨证大约有20余处,虽以浮脉为主,然在辨证论治上却又有不同。为探求平脉之理,实有综合、归纳、分析之必要,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探讨了《金匮要略》一书中的反脉现象。反脉亦即脉反,实为逆证状之脉。针对书中6篇共11条出现的反脉,结合原文加以综合分析,归纳出反脉在原文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鉴别病证,阐述病机,指导治疗,判断予后等4个方面。反脉的发现,体现了仲景辨脉之严谨精细,同时也说明仲景十分重视观察脉象的演变,善于从反常之脉中发现疾病(证)的本质,把握疾病的发展方向,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趺阳脉诊法是中医脉诊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仲景继承了这一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亦非常重视趺阳脉诊,他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两部著作中对于该诊法多次论及。笔者尝试将《金匮要略》中趺阳脉浮的条文作一探析,归纳出其脉浮主胃气,但分虚实两端。以期能抛砖引玉,倡导张仲景之学,将趺阳脉诊法能够重新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