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在外科手术和疼痛治疗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可能伴随着某些并发症。其中穿刺操作可引起各种损伤。①组织损伤:最常见为气胸,发生率差异较大。②血管损伤:动、静脉的损伤可继发神经损伤,③神经损伤:穿刺针可对神经造成直接损伤,另外还与穿刺针的型号、斜面和方向有关。  相似文献   

2.
下颌神经阻滞入路的相关解剖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下颌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解剖观测,为下颌神经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实验于2002-11/2005-11在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由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提供120侧成人颅骨(男60侧,女60侧)和30侧尸体(男20侧,女10侧);均为无主尸体。测量了120侧成人颅骨卵圆孔等结构的数据,观测了30侧成人尸头下颌神经的毗邻结构。 结果:①与下颌神经阻滞相关结构:男性除卵圆孔前壁厚、女性除颧弓中点下缘至翼突基部距离、卵圆孔宽径、卵圆前壁厚、卵圆孔前外侧缘至三叉神经压迹最近距离外,其余结构均存在侧别差异(P〈0.05~0.01)。除左侧颧弓中点下缘至卵圆孔前外侧缘距离、左侧卵圆孔宽径、卵圆孔前壁厚外,其余侧别结构均存在性别差异(P〈0.01)。下颌神经阻滞进针的深度:颧弓中点下缘至卵圆孔前外侧缘的距离,男性左侧为(40.4&;#177;0.3)mm,右侧(40.9&;#177;0.4)mm。女性左侧为(39.8&;#177;0.6)mm,右侧为(40.2&;#177;0.7)mm。②下颌神经阻滞入路易损伤的结构及下颌神经的毗邻关系:下颌神经长度(10.4&;#177;1.6)mm,宽度为(4.5&;#177;1.5)mm,其中颅内段长(6.3&;#177;1.5)mm,卵圆孔内段长(5.1&;#177;0.6)mm。脑膜中动脉外径左侧为(1.5&;#177;0.3)mm,右侧为(1.5&;#177;0.4)mm。至上颌动脉起点的距离左侧为(7.1&;#177;0.4)mm,右侧为(8.3&;#177;0.3)mm。大部分脑膜副动脉入棘孔以前发出,起源于脑膜中动脉者22侧(73%)。上颌动脉者7侧(23%)。以双根起始者1侧(3%)。分支数,1支型24侧(80%)。2支型2侧(7%)。不存在4侧(13%)。脑膜副动脉分别经卵圆孔、蝶导血管、骨性翼棘孔入颅腔。下颌神经与脑膜中动脉的位置关系:脑膜中动脉位于下颌神经的后外侧22侧(73)%。位于下颌神经的外侧8侧(27%)。 结论:获得了下颌神经的长度、宽度,下颌神经阻滞进针的深度,下颌神经阻滞入路易损伤的结构及下颌神经的毗邻关系,以及圆孔、棘孔、破裂孔、颈静脉孔、海绵窦内等穿过的结构及毗邻关系的观测结果。下颌神经阻滞相关结构存在侧别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押对下颌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解剖观测,为下颌神经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实验于2002-11/2005-11在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由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提供120侧成人颅骨(男60侧,女60侧)和30侧尸体(男20侧,女10侧);均为无主尸体。测量了120侧成人颅骨卵圆孔等结构的数据,观测了30侧成人尸头下颌神经的毗邻结构。结果:①与下颌神经阻滞相关结构:男性除卵圆孔前壁厚、女性除颧弓中点下缘至翼突基部距离、卵圆孔宽径、卵圆前壁厚、卵圆孔前外侧缘至三叉神经压迹最近距离外,其余结构均存在侧别差异(P<0.05~0.01)。除左侧颧弓中点下缘至卵圆孔前外侧缘距离、左侧卵圆孔宽径、卵圆孔前壁厚外,其余侧别结构均存在性别差异(P<0.01)。下颌神经阻滞进针的深度:颧弓中点下缘至卵圆孔前外侧缘的距离熏男性左侧为(40.4±0.3)mm,右侧(40.9±0.4)mm。女性左侧为(39.8±0.6)mm,右侧为(40.2±0.7)mm。②下颌神经阻滞入路易损伤的结构及下颌神经的毗邻关系押下颌神经长度(10.4±1.6)mm,宽度为(4.5±1.5)mm,其中颅内段长(6.3±1.5)mm,卵圆孔内段长(5.1±0.6)mm。脑膜中动脉外径左侧为(1.5±0.3)mm,右侧为(1.5±0.4)mm。至上颌动脉起点的距离左侧为(7.1±0.4)mm,右侧为(8.3±0.3)mm。大部分脑膜副动脉入棘孔以前发出,起源于脑膜中动脉者22侧(73%)。上颌动脉者7侧穴23%雪。以双根起始者1侧(3%)。分支数,1支型24侧穴80%雪。2支型2侧(7%)。不存在4侧穴13%雪。脑膜副动脉分别经卵圆孔、蝶导血管、骨性翼棘孔入颅腔。下颌神经与脑膜中动脉的位置关系:脑膜中动脉位于下颌神经的后外侧22侧(73)%。位于下颌神经的外侧8侧(27%)。结论:获得了下颌神经的长度、宽度熏下颌神经阻滞进针的深度熏下颌神经阻滞入路易损伤的结构及下颌神经的毗邻关系熏以及圆孔、棘孔、破裂孔、颈静脉孔、海绵窦内等穿过的结构及毗邻关系的观测结果。下颌神经阻滞相关结构存在侧别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剂(得宝松)属糖皮质激素,利用其较强抗炎作用以及其起效迅速和持久的特点,故常被用于缓解颈、肩、腰、腿痛的急性发作等疾病。应用得宝松镇痛合剂治疗颈肩痛、腰腿痛的急性发作时其副作用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1998-2004年我们采用神经阻滞方法包括硬膜外给药和区域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获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头皮神经阻滞、切口局部浸润麻醉、颈浅神经丛阻滞 3种方法用于开颅手术的术后镇痛效应 ,探讨适合脑外科手术的最佳术后镇痛方法。方法 :选择 6 0例幕上开颅术的患者 ,年龄 18~ 70岁 ,ASA ~ 级 ,随机分为 4组 :1对照组 (n=10 )。 2头皮神经阻滞组 (n=17)。 3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组 (n=17)。 4颈浅神经丛阻滞组 (n=16 )。手术麻醉按常规方法进行。镇痛程序在头皮缝合完毕患者苏醒前进行。并于术后 4、8、12、16、、2 0、2 4、4 8h进行疼痛评估。采用 10 cm视觉评分表法 (VAS)。局麻药为 0 .75 %罗比卡因。结果 :3组的平均 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1.6± 1.7,2 .8± 1.9,2 .6± 1.6 vs4 .4± 2 .1,P<0 .0 5 )。但头皮神经阻滞组的镇痛效应又明显高于其它两组 (2 .8± 1.9,2 .6± 1.6 vs1.6± 1.7,P<0 .0 5 )。从镇痛持续时间上看 ,头皮神经阻滞组在整个研究时段上的 VAS与均值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组于 12 h处 VAS明显增高 (2 .8± 1.9vs3.9± 2 .5 ,P<0 .0 5 )。颈浅神经丛阻滞组 VAS于 2 0 h处有明显差异(2 .6± 1.6 vs3.8± 2 .3,P<0 .0 5 )。结论 :头皮神经阻滞组镇痛效应明显高于其它两组 ,且镇痛持续时间长 ,是适合开颅术的一种术后镇痛方法。而其可能是通过一种优先机制在发  相似文献   

7.
8.
阻滞区脊神经反射对判断和预防下肢肌肉运动障碍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时脊神经反射改变对判断运动神经阻滞的意义。方法:成年男性患者110例,随机分为11组,每组10例,术后双盲法硬膜外注人“止痛液”8~10mL:R1~R5组为1.0,1.5,2.0,2.5,3g/L罗哌卡因,B1~B5组为1.0,1.5,2.0,2.5,3g/L布比卡因,N组为盐水。注药前后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阻滞区健侧运动神经反射变化指令运动变化。结果:全部110例硬膜外麻酵,术后注药后出现下列变化:①VAS评分:R1组(4.6&;#177;0.6)cm,R2组(3.1&;#177;0.7)cm,R3组(2.9&;#177;0.8)cm,R4组(2.3&;#177;0.7)cm,R5组(2.1&;#177;0.9)cm及B1组(5.1&;#177;1.1)cm。B2组(4.2&;#177;1.3)cm,B3组(3.3&;#177;1.2)cm,B4组(1.2&;#177;1.1)cm,B5组(0.5&;#177;0.4)cm与N组(9.1&;#177;0.6)cm比较,均P<0.001。②反射:R1~2及B1~2组与N组比较P>0.05,R3~R5及B3~B5组与N组比较P<0.05或<0.01。(驱动:R1~3及B1~2组与N组比较P>0.05,R4~R5及B3~B5组与N组比较P<0.05或<0.01。全组指令运动负性肌力改变出现率为38.2%,对应脊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改变出现率为49.1%。结论:低含量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用于腰段硬膜外止痛时,1.5g/L以上均出现不同指程度运动阻滞,阻滞区脊神经反射改变与运动阻滞同步出现并且更为敏感,可作为临床示警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前麻醉医师实施区域麻醉或神经阻滞镇痛治疗时,仍主要采用寻找异感、神经刺激仪辅助及动脉贯穿技术来寻找神经。但是,超声技术正在使神经阻滞方式发生着根本变革。超声介入治疗由于具有操作简单易行,创伤小,准确性高的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诊治中,如肿瘤介入,血管穿刺等。借助于超声技术实施区域麻醉时,可以先直观地分辨出局部组织结构,而并不急于进针。麻醉医师通过成像技术可直接观察到神经结构,并在其实时引导下,将针置入神经靶点进行阻滞。更有意义的是,通过超声显像,可以观察到局麻药的注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阿霉素及庆大霉素外周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比较两种药物的远期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探讨三叉神经痛治疗的适宜方法。方法:选择2002—12/2003—06于北京天坛医院疼痛中心收治,经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无效或难以耐受其副作用的三叉神经痛患者70例,区组随机分为2组(n=35):①阿霉素组:将阿霉素粉剂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g/L的溶液,第1支注射部位为眶上孔,第Ⅱ支为眶下孔或上颁神经,第Ⅲ支根据疼痛部位选择颏孔、下牙槽神经或下颁神经阻滞。若疼痛无明显缓解,可于一两周后再次阻滞一次。②庆大霉素组:应用庆大霉素针剂(8万单位/支),阻滞方法同阿霉素组,可阻滞四或五次,1次/周,每次剂量为8万单位。治疗前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无痛时为0,最剧烈疼痛时为10)进行疼痛评估,治疗后用电话、信件随访,分别在治疗第6,12,18,24,30个月记录数字评分(评分方法同目测类比评分),同时记录治疗后镇痛有效率(≥2度,即疼痛减轻1/2及以上)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和程度。结果:7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镇痛的有效率: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时相似,但在第12,18,24,30个月阿霉素组明显高于庆大霉素组(68%,57%,28%,23%;3l%,20%,6%,6%,P〈0.05)。②疼痛强度变化;阿霉素组在治疗后两年半内数字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庆大霉素组仅在治疗后6,12个月时低于治疗前(4.3&;#177;1.5,5.5&;#177;1.7,7.9&;#177;1.6,P〈0.01),至1年后疼痛强度与治疗前无差异(P〉0.05),且数字评分高于相应时间点的阿霉素组评分。⑧并发症的比较:阿霉素组面部麻木和肿胀的发生率高于庆大霉素组(91%比17%;91%比28%,P〈0.01);持续的时间和长于庆大霉素组[(122&;#177;31),(7&;#177;2)d;(66&;#177;13),(5&;#177;2)d,P〈0.011;程度重于庆大霉素组。结论:阿霉素外周神经阻滞对三叉神经痛的远期镇痛效果较庆大霉素好,其副作用相对比庆大霉素大,但是操作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脾破裂应用的并发症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结果43例置管者中,共发生并发症21例,导管败血症7例,导管脱落6例,堵塞5例,出血2例,脑梗塞1例。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术是脾破裂急救的有效方式之一,同时作好置管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14.
Peripheral nerve blockade (PNB) for orthopedic surgery is usually performed without visual guidance, relying mainly on surface anatomic landmarks 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o localize nerves. Moreover, multiple trial and error attempts to place a needle can frustrate the operator, cause unwarranted pain to the patient, and waste valuable time in the operating room. Inaccurate needle placement and spread of local anesthetic account for most PNB failures, whereas “trial and error” needle manipulations for nerve localization can cause complications. The recent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US) to PNB affords real-time imaging of the target nerve, needle, and surrounding vasculature, such that needle proximity to the nerve is ensured and vascular puncture avoided.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advantages,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US for the most common types of PNB.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评估及静脉穿刺层级管理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 根据患者局部静脉及全身疾病情况进行外周静脉分级,设定各级护理人员操作许可权限并成立专项静脉穿刺持续质量改进工作小组,对静脉穿刺技术实行分层级管理.结果 护士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均提高(P<0.01或P<0.05).结论 在静脉评估及层级管理后实施...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Govenar JK 《RN》2000,63(12):26-30; quiz 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