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国璋 《人民军医》1994,(12):54-55
为探讨肝组织HBcAg检测的应用价值,笔者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90例的肝组织HBcAg(简称HBcAg);其中24例在相隔3~6个月作了第二次检测,以观察动态变化。对象和方法90例慢乙肝全为男性,年龄18~39岁。均经临床、病理和病原学诊断确诊,包括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69例,慢活肝伴肝硬变7例,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14例。HBCAg检测用ABC法,同份肝组织作HE染色观察病变。同步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血清HBV-DNA检测用斑点杂交。结果一、病原学诊断价值90例慢乙肝中HB…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我院1987年1月至1993年12月收治的22例病毒性肝炎并发消化性溃疡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初步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及预后。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男20例,女2例;年龄28~59岁,平均46岁。除1例急性戊型黄疸型肝炎(急黄肝)外,余均为乙型肝炎,其中慢性重症肝炎(慢重肝)8例,肝硬变伴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伴慢活肝)7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4例,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1例,急黄肝1例。全部病人均未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二、诊断依据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按1990年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标准。消化性渍疡出血的诊…  相似文献   

3.
楼敏 《人民军医》1994,(2):39-40
自1989年Kuo等建立了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方法以来[1],Katavama等观察了23例输血后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结果所有患者均阳性[2]。国内对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抗HCV检测也证明大部分患者系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但对老年输血后肝炎的抗HCV检测报道尚无。我们自1991年12月以来对住院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抗HCV检测,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观察对象1991年12月至1993年4月住院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210例。年龄60~81岁。根据1990年第6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标准,确诊急性肝炎58例,慢性活动型肝炎(慢活肝)…  相似文献   

4.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尤其是抗病毒治疗是目前病毒性肝炎治疗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但迄今为止,仍未筛选出高效、价廉、使用方便又无明显毒副作用的抗病毒药物。我们观察了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iRNA)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于后。1对象和方法1.1病例选择慢性乙型肝炎94例均符合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均经肝活检证实,包括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64例,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14例,慢性重症肝炎(慢重肝)8例,肝炎肝硬变8例。男78例,女16例,年龄15~56岁。HBsAg阳性94例;HBeAg阳性62例,余32例抗HBe阳性…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1990年6月以来以低分子右旋糖酐并肝素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22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本组40例是1990年至1992年住院的典型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甲肝抗HAVIgM阳性29例,乙肝HBVM阳性11例。治疗组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10~56岁。另外以门冬氨酸钾镁并强力宁治疗18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甲肝15例,乙肝7例(含慢迁肝5例,慢活肝2例)。对照组甲肝14例,乙肝4例(含慢迁肝3例,慢活肝1例)。40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SB)136~357μmol/L,直接胆红素119~333μmol/L,碱性磷酸酶(AKP)增高30±5U,ALT90~365U。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黄疽均持续2~8周,部分病例更长(>8周),SB均在136~357μmol/L之间。  相似文献   

6.
我院1993年收治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82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对象与方法资料一、病例选择82例丙肝(重叠乙肝及其它病毒感染者除外)均为1993年1~12月住院患者,男55例,如27例,男女之比=2.03:1。年龄11~71岁(4.8±14.4岁)。其中急性(AH)27例,慢性迂延型(CPH)26例,慢性活动型(CAH)23例,肝硬变5例,慢性重型1例。有肝组织学诊断者27例。诊断分型及疗效判定均符合1990年上海全国第六次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标准。随机取同期住院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93例为对照。二、检测方法血清HBV标志和甲型肝炎病…  相似文献   

7.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114例,并与正常对照组24例进行了比较。发现急肝、慢迁肝,慢活肝患者血清β_2MG含量均升高,其中以GAH最为显著(P<0.0001)。血清中β_2MG含量变化不依赖于SGPT、胆红质、γ-球蛋白、AFP与感染的肝炎病毒标志物变化。结果提示测定血清β_2MG对判断病毒性肝炎病变活动程度和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汪静 《武警医学》1999,10(9):520-521
干扰素(IFN)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高活性、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的生物学活性。80年代以后干扰素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以往人们对干扰素用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往往强调其抗病毒的机理,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干扰素在抗病毒的同时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我们对干扰素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进行了临床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6~1998年间武汉市传染病院所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31例,均系连续住院患者,其中男性82例,女性49例,年龄2…  相似文献   

9.
蚂蚁乙肝宁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永年 《人民军医》1998,41(12):722-723
为探讨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有效治疗方法,我们采用蚂蚁乙肝宁对本病进行治疗,并与常规治疗方法进行疗效对比,蚂蚁乙肝宁的疗效较好。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按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将慢性乙肝1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5例,其中慢迁肝50例,慢活肝45例;对照组75例,其中慢迁肝40例,慢活肝35例。两组年龄、病程及各项化验检查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保肝、退黄、降酶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蚂蚁乙肝宁(由金陵蚂蚁研究中心提供),其成分为:蚂蚁50%,黄芪10%,茵陈10%,鳖甲10%,三…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简称慢迁肝)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活肝),前者为非进行性的,预后良好,后者为进行性者,预后较差,二者在临床、生化、病理、治疗和转归方面均有不同,其发病机理目前虽未完全清楚,但国内外学者公认细胞免疫和特异性抗体缺陷或不足,是导致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主要原因,慢迁肝一般无自身免疫表现,而慢活肝的病机与自身免疫有密切关系,自身免疫的形成认为是抑制性T细胞功能不全所致,因此,目前国内外对慢性乙肝的治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449例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用ELISA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44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行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原标志物检测,分析其各占的百分比。并对252例患者同时检测HBV,DNA(PGR)与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五项对照,分析了PCR方法的优越性与局限性。对象与方法1.对象:为1993年1~8月收治的44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符合19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30例,女性219例,年龄12~55岁,平均42岁。2.检测方法:所有病人均用ELISA法检测抗HAVIgM、HBsAg、HBeAg、抗MBs、抗-HBe、抗-HBc及抗-HOV。252例检测了HBV-…  相似文献   

12.
王建奎  隆莉 《人民军医》1999,42(9):546-547
肝组织HBV-DNA检测能直接反映HBV病毒的存在。我们采用PCR-溴化乙锭法对乙型肝炎68例及肝癌5例肝组织和血清HBV-DNA进行检测,并对其中51例在不同的e系统模式时HBV-DNA存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探讨肝病患者肝细胞内HBV-DNA复制、感染情况。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共收集乙肝68例及肝癌5例的肝穿组织及血清标本。其中男41例,女32例;年龄18~51岁,均为本院1995年12月至1998年9月的住院患者。急性肝炎22例,慢性肝炎35例,重症肝炎11例。临床诊断以1995年5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为参考[1],并辅以病理诊断。1.2 试剂来源…  相似文献   

13.
1992年2月~1995年12月,我们用酚妥拉明联合保肝药,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79例住院患者,均符合19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防治会议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男35例,女7例;年龄17~52岁,平均27.5岁。其中急性黄殖型肝炎22例,慢性重型肝炎13例,瘀胆型肝炎7例。血清胆红素(Bil)211.8土84.9tLmol/L,18例行肝活检。对照组37例,男31岁,女6例;年龄19~50岁,平均26岁。其中急性黄疽型肝炎23例,慢性重型肝炎9例,瘀胆型肝炎5例,Bil201·4士69·7pmol/L,15例肝…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以往主要依靠肝活俭来研究和诊断,但有创伤性,又难以动态观察,近年来对肝纤维化的血清标准物有了新进展,发现透明质酸(HA)与w型胶原(IV·C)均对肝纤维化诊断有重要意义,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HA与IV·C以探讨它们在肝纤维化的意义。三研究对象与方法1.五检测对象住院患者136例,其中急性肝炎(AH)28例,慢情迁延性肝炎(CPH)38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44例,肝硬化(LC)26例。健康献血员32例为对照组,临床诊断参照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  相似文献   

15.
患者 11例 ,男性 3例 ,女性 8例 ,年龄 11~ 6 4岁。按国际自身免疫肝炎小组(IAHG)的诊断标准 ,积分 >15分 ,诊断为AIH。8例为首次发病 ,3例因病毒性肝炎(病原不明)反复住院。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黄疸 ,3例伴有发热 ,2例并发腹水。未发现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11例患者自身抗体均呈阳性 ,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及巨细胞病毒、EB病毒指标均为阴性 ,并除外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患者以ANA和 (或 )SMA阳性为主 ,诊断为AIHⅠ型。 2例腹水患者白蛋白低于 30 g/L。 4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其中 3例行肝脏穿刺…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院后远期转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7例,含慢迁肝(CPH)22例.慢活肝(CAH)55例,肝硬查(Cir)10例,均由肝活检病理确诊。经过7年追踪观察提示:肝功能异常14例(16.1%),其中CPH4.5%(1/22),CAH20%(11/55),Cir20%(2/10);HBsAg转阴率12.3%(9/73),HBeAg转阴率78.1%(25/32)抗HRc转阴率6.3%(5/79);HBsAg转阴多发生在第4~6年间(8/9),HBeAg转阴性在第一年即发生,各年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防止慢性乙型肝炎(GHB)演变成肝硬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研究肝脏纤维化的规律是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试从17例GHB的肝活检随访中的纤维组织的形态学演变,寻找CHB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的规律。 观察对象 17例有2次肝活检标本者,间隔3个月14例,6~12个月3例;全部男性;年龄18~48岁;慢活肝(CAH)16例(其中3例合并肝硬化),慢迁肝(CPH)1例;HBsAg全部阳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双重感染者血清及肝组织内病毒标志物进行检测,并与单纯HBV和单纯HCV感染者作比较,着重探讨二者的相互影响。1临床资料1.l病例选择均系我院1991年1月~1995年9月的住院患者216例,男179例,女37例。年龄7~71岁。其中包括慢性肝炎轻度11例,慢性肝炎中度159例,肝硬变26例,原发性肝癌14例,亚急性重地肝炎6例。132例有肝活俭病理证实。临床及病理诊断参照lggo年(L海)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方案。经检测血清抗一HAVIgM、抗一HDV反抗.HEV全部阴性,均确诊为HBV和…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各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中α1抗胰蛋白酶(α1-AT)、α2巨球蛋白(α2-M)、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3)、α1酸性糖蛋白(α1-AG)的变化,本文对135例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按1990年全国第6次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选择1990~1992年我院住院的135例肝炎病人,其中急性黄渲型肝炎45例,慢性活动型肝炎45例,肝硬变45例,年龄14~63岁,男95例,女40例;正常对照助例,男女各半,年龄17~53岁。2检测方法均采用免疫扩散法检测。检测试剂均由国家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相似文献   

20.
检测了22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有机膦酸脂酶(PE)和磷酸二脂酶I(PDEI)的活性变化,并以410例献血员为健康对照。结果: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变病人血清PE和PDEI活性均显著高于献血员,而肝硬变异常率最高,其次为慢活肝;PE和PDEI与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球蛋白等无显著相关。提示其测定对慢性肝病,尤其肝硬变的诊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