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前质量控制在凝血项目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患者的血浆标本检测凝血项目: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标本的轻度溶血对检查结果没有明显干扰,但在严重溶血状态下 TT 明显延长。标本的采血量过少,则 PT、APTT、TT 都明显延长,FIB 水平也明显降低。采血量过多,对PT、APTT、TT 结果虽无明显影响,但 FIB 水平则会增高。标本离心后室温放置2、4 h,测定结果与即刻测定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室温放置6 h 以后 PT 明显缩短,APTT 明显延长,对 TT、FIB 结果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凝血试验中由于血样的溶血、采集量、存储等原因造成的标本不合格对凝血指标均有明显的影响,是导致检验结果误差的主要因素。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凝血项目检测的重要组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前质量控制在凝血四项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样本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轻度溶血对检测结果没有明显的干扰,严重溶血状态下会使得TT的结果明显延长。采血量过少:PT、APTT、TT结果明显延长,FIB含量明显降低;采血量过多:PT、APTT、TT结果无明显影响,FIB含量增高。离心后标本室温放置2h、4h,测定结果与即刻测定的结果无显著差异,室温放置6h后PT明显缩短,APTT明显延长,TT、FIB的测定值没有明显影响。结论:由于溶血、采集量、存储等原因造成的不合格样本对止凝血指标均有明显的影响,医护人员应该尽可能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样本的采集、运送、保存等,以免造成检验结果的假性结论,误导临床医生做出错误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检查在临床各科室的应用现状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试剂对2008~2010年间唐山开滦总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进行凝血四项检查分析。结果各科室间凝血四项的异常率高低明显不一。消化、烧伤、重症监护室(ICU)等科室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明显延长。结论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可以反映机体内凝血机制变化,可为临床不同科室提供较准确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4.
凝血功能常规检查临床应用的分析和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悦能  龚江锋 《检验医学》2009,24(4):323-324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VVF)、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测定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其测定结果分别反映体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经和凝血共同途径的状况。目前临床主要应用于患者术前常规检测、抗凝和溶栓治疗的监测、出血性疾病的筛查等。我们对本院凝血功能常规检查项目开展以来在临床各科应用状况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5.
6.
常规凝血检查室内质控血浆的制备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自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室内质控血浆并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去除溶血、黄疸、脂血和浑浊者)健康体检人血浆50例,经过混合、离心、防腐等处理后定殖、分装和保存,从稳定性和质控效果两方面对其评价.结果 自制室内质控血浆方法简单,稳定性好(长达4个月),在室内质控方面与定殖质控血浆效果相似,当PT、APTT、Fib、TT结果失控时能及时反映出来.结论 从稳定性和质控效果两方面对自制血浆进行评价,表明完全可用于室内质控,并可降低科室成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比试验分析探讨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因素.方法 对本院检验科进行凝血四项检测的标本采集和处理、血凝仪及试剂、操作人员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按标本放置时间(1、2、4 h)、离心时间(5、10、15 min)及是否溶血(溶血和未溶血)随机抽取各100份抗凝血分别就标本存放时间、离心时间和是否溶血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结果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可以使凝血酶时间(TT)缩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标本以3 000 r/min速度离心5 min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APTT明显缩短,与离心10 min作对照有统计学差异;溶血标本PT、APTT结果缩短,TT延长.结论 凝血四项检测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试验时应规范操作,才能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全国凝血试验室间质量评价的结果,了解凝血试验室间质评的状况,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定期向参加凝血试验室间质评的实验室发放质评物,参评实验室对质评物进行检测,并回报结果,按照不同检测水平和仪器试剂分组后,计算加权均值、变异系数和及格率,并对及格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6年各项目(包括PT、INR、APTT和Fbg)在正常水平内的及格率较高(89.O%~99.oN),在高度异常水平(除Fbg外)及格率较低(74.3%~84.0%)。各水平组不同年度间及格率经x^2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每年每个项目3种水平(除Fbg外)的及格率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仪器试剂分组后,各项目变异系数较大组的及格率较低。结论 异常水平样本的PT和APTT质评结果变异较大,非配套系统的PT、INR、APTT和Fbg的质评结果变异较大,建议选择配套系统,定期校准仪器,并开展异常水平的室内质控,使用非配套系统的实验室应与配套系统进行结果比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溶血和脂血标本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为规范分析前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收集本院I临床溶血标本40例、脂血标本32例,进行血浆血凝测定。以血红蛋白每下降10g/L为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溶血3个等级,同时测定3次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以检测血浆甘油三脂每升高3mmol/L为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同时测定3次PT、APTT、TT、Fbg。对溶血和脂血的干扰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溶血组PT、Fbg检测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重度溶血组PT、Fbg、TT检测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脂血组PT、APTT、Fbg、TT检测结果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临床检测中溶血标本对APTT检测结果影响较小;而对于PT、TT、Fbg干扰较大,建议临床重抽复测。(2)临床检测中脂血标本对PT、APTT、TT、Fbg测定结果有影响,均建议患者禁食12h后重抽复测。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各类型肾脏疾病患者凝血功能情况与肾脏损害严重性之间的关系,结合临床进一步对预防和治疗出血以及预后估计提供合理检验依据,笔者对421例各类型肾病患者及48例正常对照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功能检测指标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338例不同类型肝病患者和54例健康体检对照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组间t检验分析,同时对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肝功能Child-Push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肝炎组PT显著延长(P<0.01),慢性轻度肝炎进展为慢性中、重度肝炎时PT、APTT、TT显著延长(P<0.05或P<0.01),FIB合成显著减少(P<0.05或P<0.01);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与肝功能Child-Push分级从A、B到C级的进展之间呈负相关。结论从肝功能正常到肝炎-肝硬化的过程中,随着患者肝细胞受损程度不断加重,PT、APTT、TT逐渐延长,而FIB水平则逐渐下降;PT、APTT、TT、FIB的检测对评价肝脏受损程度、了解肝病患者不同病程时期的凝血功能状况及患者预后评估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样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激活时间、孵育时间对凝血实验的影响.方法以2500r/min,5min离心和10min;1500r/min和3500r/min各离心10min后测定凝血五项指标.激活时间:分别为1、3、5和10min时测定APTT.孵育时间:分用不孵育和1、5、10min孵育PT、PT-INR、Fib、TT.结果血样不同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对凝血指标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激活时间:1min时APTT高于3、5、10min时结果(P<0.01),但3、5、10min时相互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孵育时间:不孵育时PT、PT-INR高于孵育1、5、10min时结果(P<0.01),其它孵育时间PT、PT-INR、Fib、T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离心速度和时间不影响凝血实验结果;激活时间过短可致APTT延长;即刻测定可致PT、PT-INR、Fib和TT延长.  相似文献   

13.
14.
凝血实验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样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激活时间、孵育时间对凝血实验的影响。方法以2500r/min,5min离心和10min;1500r/min和3500r/min各离心10min后测定凝血五项指标。激活时间:分别为1、3、5和10min时测定APTT。孵育时间:分用不孵育和1、5、10min孵育PT、PT-INR、Fib、TT。结果血样不同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对凝血指标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激活时间:1min时APTT高于3、5、10min时结果(P<0.01),但3、5、10min时相互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孵育时间:不孵育时PT、PT-INR高于孵育1、5、10min时结果(P<0.01),其它孵育时间PT、PT-INR、Fib、T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离心速度和时间不影响凝血实验结果;激活时间过短可致APTT延长;即刻测定可致PT、PT-INR、Fib和TT延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门诊病人标本采集和处理对凝血实验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例门诊病人静脉采血后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凝血因子I(F ib)测定。结果200例标本中25份有误差,误差率为12.5%,在25份误差中采血量与抗凝剂比例有误者7份,占总误差的28.0%;血液未与抗凝剂充分混匀,有肉眼可见微小凝块者8例,占总误差32.0%;标本溶血者2例,占总误差的8%;离心速度2 500 r/m in与3 000 r/m in PT,TT无明显差异(P>0.05),APTT,F ib差异显著(P<0.05)。结论标本采集、处理不当可导致凝血测定结果出现误差,应加强门诊病人标本采集和处理的指导,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凝血功能的影响。随机留取正常凝血血浆标本及其混合血浆标本,加入常规剂量及各浓度梯度GSH,采用凝固法检测加药物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统计分析加药前后PT、APTT、FIB及TT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对其检测结果与GSH的浓度作线性回归分析;随机抽取常规剂量给药21例患者,采集给药前后血液标本,统计分析给药前后血浆PT、APTT、FIB及TT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体外试验中,加入常规剂量(500mg/L)GSH后血浆FIB、APTT、PT及TT检测结果与加药前检测结果之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当加入的GSH浓度分别达2.5、2.5、10、1280mg/L时,FIB、APTT、PT及TT、的测定结果与加药前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4项测定结果与血浆中加入的GSH浓度存在线性关系;21例试验患者用药后血浆FIB、APTT、PT及TT检测值与用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共19例FIB、20例FT、20例TF和21例APTT检测结果高于用药前。结论:在体内外实验中,GSH可以影响凝血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凝血功能检测影响的因素。方法运用TS4000全自动凝血功能仪检测各组样本的血浆凝血酶原(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对于正确采集抗凝比例为1∶9的全血凝血功能采血管来说,比例高或低的检测结果4项指标均明显增加。血液离体后,放置4h,PT测得值将明显缩短[(8.31±1.89)s];放置4、24hAPTT检测结果明显延长[(43.84±5.03)、(70.35±8.66)s]。Fib对样本的存放条件和时间没有特别的要求。结论由于采集量、存储时间等原因对凝血指标均有明显的影响,医护人员应该尽可能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样本的采集、运送、保存等,以免造成检验结果的假性结论,误导临床医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离心速度和时间对不同人群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新生儿和婴儿新鲜血液标本共60例,另收集儿童及成人标本各60例,每例标本平均分成三份,分别以2 500 r/min离心15 min,3 500 r/min离心5 min和3 000 r/min离心10 min(对照组)。利用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血浆的PT、APTT、TT和FIB,同时应用Coulter LH 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数量。结果不同离心条件对成人凝血结果没有影响(P>0.05);2 500 r/min离心15 min和3 500 r/min离心5 min与对照组3 000 r/min离心10 min相比较,新生儿和婴儿PT、APTT、TT和FIB均缩短(P<0.05);儿童只有PT和APTT缩短(P<0.05),TT和FIB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乏血小板血浆的制备对于凝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有重要影响,应建立适宜不同人群的乏血小板血浆制备的最佳离心条件。  相似文献   

19.
318例临产孕妇凝血指标检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孕妇在正常晚期妊娠时,体内纤溶活性增高,处于高凝状态,从而有利于产后胎盘剥离后的止血。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4项凝血指标测定可以确定孕妇是否存在凝血功能缺陷,应在分娩及术前测定,以防在分娩及手术过程中发生流血不止,危及生命。本文对318例临产孕妇在分娩及术前进行了4项凝血指标检测分析,并与104例门诊非妊娠妇女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趋势,探讨妊娠妇女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为产前血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和产科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30例妊娠妇女作为妊娠组,检测其在早期妊娠、中期妊娠和晚期妊娠三个不同类型的时间段中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选择来我院体检的健康非妊娠妇女60例作为对照组。对它们上述检测的凝血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妊娠组与对照组比较:PT及APIT均缩短,FI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不同时期比较:PT、APTT整个孕期随着孕期的增加而呈现出显著地减小,然而APTT在孕中期和晚期之间表现出的差异性并不是十分的明显;FIB妊娠阶段会伴随着孕期的增长而出现明显地增加,具有很明显的差异性,但孕早期和孕中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TT在整个妊娠期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随着妊娠期妇女孕周的不断加长,她们自身内部的凝血功能也呈现出逐步增强的趋势,整个机体呈现出较为轻度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