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技术分析鼻咽癌患者在调强放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对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50例,制定调强放射治疗计划,首次治疗前采用CBCT收集摆位误差,分别获得X方向(左右位)、Y方向(头脚位)和Z方向(腹背位)数据,分析摆位误差对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X(0.15±0.11)cm,Y(0.30±0.18)cm,Z(0.14±0.10)cm,其中Y方向误差最大,Z方向误差最小。靶区实际平均剂量低于计划平均剂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中脑干、脊髓、晶状体、视交叉的实际剂量高于计划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视神经、腮腺的实际剂量与计划剂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在鼻咽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型调强放疗前进行CBCT扫描,对摆位误差进行实时校正,可以有效减少误差,提高摆位精准度,保证放疗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适形调强放疗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IMRT治疗鼻咽癌的毒性反应和近期疗效.方法 2003年5月~2005年12月22例患者采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其中Ⅰ期1例,Ⅱ期7例,Ⅲ期12例,Ⅳ期2例.放疗结合化疗,采用IMRT照射技术,鼻咽大体肿瘤靶区(GTV-T)、颈部大体肿瘤靶区(GTV-N)、剂量为70~76Gy,分次剂量为2~2.2Gy.鼻咽临床靶区(CTV-T)、颈部临床靶区(CTV-N)60~70Gy、颈部预防照射区(CTV-N1)46~56Gy.颈淋巴结阴性采用鼻咽和上颈部靶区采用IMRT,淋巴结阳性采用鼻咽和全颈部靶区采用IMRT,结合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情况给予PDD加5FU方案化疗2~4周期,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结果 RTOG标准评价急性反应15例为1~2级,2例为3级.DVH分析显示IMRT可以获得较好的靶区剂量分布,正常组织保护好,特别是对腮腺的保护.近期疗效:CRl7例,PR5例,总有效率(CR PR)100%.结论 近期疗效较好,毒性反应可以耐受,但最佳的治疗模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远期疗效和后期并发症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周士忠  季斌  许竣 《吉林医学》2014,(26):5840-5841
目的:探讨使用锥形束CT(简称CBCT)对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的评估方法。方法:对35例鼻咽癌患者用调强放疗使用CBCT方法在治疗摆位后、在线校正后、治疗后进行扫描,进行图像匹配,得到线性方向和摆位误差。结果:患者在纠正后的摆位误差低于纠正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后和治疗后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CBCT技术进行鼻咽癌调强放疗摆位纠正能降低治疗过程中分次间的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4.
兆伏级锥形束CT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兆伏级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摆位误差和计划靶体积(PTV)的边界.方法 采用头颈肩热塑体膜固定体位,对22例鼻咽癌患者设计IMRT逆向调强放疗计划,采用西门子ONCOR直线加速器配备的MVision兆伏级CBCT容积成像并与计划CT图像进行三维方向(左右、头脚、前后)匹配,获取前5次放射治疗摆位误差调整前和调整后的CBCT数据,分析摆位误差及PTV外扩边界.结果 22例患者三维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左右(-0.03±1.68)mm、头脚(0.17±2.03)mm和前后(0.28±2.15)mm.摆位误差调整后与调整前相比在三维方向均有降低,并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5次CBCT分次间摆位误差在三维方向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摆位误差调整前PTV外扩边界,左右2.78 mm,头脚3.22mm,前后3.46 mm.摆位误差调整后PTV外扩边界,左右1.74 mm,头脚1.94 mm,前后2.13 mm.结论 鼻咽癌各个方向的计划靶区边界小于4 mm,采用兆伏级CBCT技术对鼻咽恶性肿瘤IMRT治疗分次间摆位误差的纠正和PTV边界的评估对提高鼻咽癌IMRT治疗的精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适形调强(IMRT)对鼻咽癌治疗的作用及疗效.方法 自2004年10月至2008年1月,选择60例鼻咽癌患者利用TOPSLANE DMLC IMRT系统,采用热可塑面膜固定头颈肩部.行颅底骨至锁骨下区层厚3mm CT扫描;图像重建,勾画出病灶及重要功能器官的轮廓.肿瘤靶区(GTV)为临床检查、CT、MRI及PET -CT等影像检查发现的肿瘤病灶,包括原发肿瘤、咽旁和颈部的转移淋巴结,考虑摆位误差外放3mm;临床靶区(CTV)包括鼻咽各壁、咽后及咽侧间隙、颅底、下组筛窦、翼腭窝、后1/3鼻腔和上颌窦及颈深淋巴结,计划靶区(PTV)按照CTV自动外放5mm(后界3mm).计划设计:5次/周,共30~32次,GTVDT=2.0~2.5Gy/次,总DT=68Gy~75Gy.危及器官限制剂量采用文献参考值.采用静态或动态IMRT技术,采用全程适形调强放射治疗.3年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1.7%、88.3%、78.3%和80%.放疗结束后3个月I级、II级和III级口干反应分别为21例占35%、36例占60%和3例占5%.结论 调强放疗技术能对治疗鼻咽癌的各靶区达到很好的剂量分布,达到较高局部控制率,并降低了周围危及器官剂量和急性治疗反应,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适形调强(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对鼻咽癌治疗的作用及疗效.方法 自2004年10月至2007年1月,选择60鼻咽癌患者利用TOPSLANEdMLC IMRT系统,采用热可塑面膜固定头颈肩部.行颅底骨至锁骨下区层厚3mm CT扫描;图像重建,勾画出病灶及重要功能器官的轮廓.肿瘤靶区(G T V)为临床检查、C T、M R I及P E T-C T等影像检查发现的肿瘤病灶,包括原发肿瘤、咽旁和颈部的转移淋巴结,考虑摆位误差外放3m m;临床靶区(C T V)包括鼻咽各壁、咽后及咽侧间隙、颅底、下组筛窦、翼腭窝、后1/3鼻腔和上颌窦及颈深淋巴结,计划靶区(PTV)按照CTV自动外放5mm(后界3mm).计划设计:5次/周,共30~32次,GTVDT=2.0~2.5Gy/次,总DT=68Gy~75Gy.危及器官限制剂量采用文献参考值.采用静态或动态IMRT技术,采用全程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结果 3年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1.7%、88.3%、78.3%和80%.放疗结束后3个月I级、II级和III级口干反应分别为21例占35%、36例占60%和3例占5%.结论 调强放疗技术能对治疗鼻咽癌的各靶区达到很好的剂量分布,达到较高局部控制率,并降低了周围危及器官剂量和急性治疗反应,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刘源  彭海花  喻芳  周同冲 《吉林医学》2014,(23):5218-5218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在减少患者急性放射性损伤的作用。方法:将8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研究组为调强放射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放疗,两组原发灶总放疗剂量在70~76 Gy,两组颈部治疗量TD:60~66 GY/6~7周预防照射区TD:50Gy/5周。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Ⅱ~Ⅲ度和Ⅳ度口咽黏膜反应发生率为88.37%和97.67%,0%和2.33%;1级~2级和3级~4级张口受限发生率6.98%和11.62%,0%和2.33%。放射性脊髓炎发生率为0%和2.33%;Ⅱ~Ⅲ度和Ⅳ度急性颈部皮肤放射性损伤发生率46.51%和83.72%,0%和4.66%。结论:调强放疗后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较常规放疗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逆向调强适形放疗(IMRT)的剂量学验证方法,保证接受治疗患者剂量的准确性.方法 随机抽取3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CT定位扫描,然后把图像传输至核通PLATO三维逆向治疗计划系统,并设计出均分野(七野)治疗计划.利用固体水模板在治疗计划系统中建立三维等效模体,将待验证的IMRT计划套于模体内,分别计算出每野在模体中的剂量分布,选取模体中感兴趣平面上的每野剂量分布,传输至MAPCHECK验证软件系统,在加速器下进行二维剂量模拟照射并与计划系统计算的结果相比较,验证相对剂量和绝对剂量.结果 采用DTA方法,剂量位置限定在3%/3mm标准条件下,所有射野中相对量的通过率在85%~100%之间,绝对量的平均通过率在80.7%~100%之间.结论 剂量学验证是IMRT临床实施的可靠保证,使用MAPCHECK分析软件进行剂量验证具有适时、方便、快捷的特点,免去了胶片验证法中冲洗、扫描胶片的过程,也减少了大部分的系统误差.因此,MAPCHECK分析软件如今已成为我院剂量验证的常规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IMRT)在摆位中行锥形束断层扫描(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的重要性。方法应用瓦里安Trilogy加速器对15例食管癌患者进行调强放射治疗。每位患者前5次治疗前均行1次CBCT扫描及后续疗程中每周做1次CBCT扫描,然后与计划CT图像配准得到等中心三个方向的位移误差。结果①15例患者共获取140幅图像。三个方向的位移误差分别为垂直方向(1.330±0.307)mm、头脚方向(2.670±0.739)mm、左右方向(1.730±0.434)mm。②患者纠正后垂直方向、头脚方向、左右方向摆位误差均低于纠正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垂直方向、头脚方向、左右方向摆位误差与纠正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调强放疗中行CBCT扫描具有重要作用。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中,重复摆位存在一定误差,只有分析误差产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误差,才能使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剂量分布更准确,为临床放疗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锥形束CT引导调强放射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乳腺癌患者,对患者实施Varian-21EX的直线加速器机载的影像系统检验,放射治疗前实施锥形束CT扫描,在得到患者三维方向中的摆位数据之后,实施直接和治疗计划的CT扫描图像匹配分析,分析两者误差,并进行校正,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式。结果:锥形束CT扫描和校正后,对患者实施扫描得到左右以及腹背和头脚的方向,两次治疗外,摆位在完成之后的实际靶中心位置和治疗计划靶中心中位置出现偏差。结论:锥形束CT能够有效减小乳腺癌放疗分次间摆位误差,提升了放疗精准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鼻咽癌常规放疗和调强放疗(IMRT)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用放疗计划系统分别进行鼻咽癌常规放疗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计算肿瘤量70Gy时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体积直方图和所需照射的总跳数。用X射线能量为6MV的加速器实施放疗计划。根据方野散射线和漏射线剂量率的测量值和总跳数,估算射野外不同距离正常组织所受辐射剂量。结果调强放疗射野内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低于28Gy的体积是常规放疗的1.43~1.81倍,而高于35Gy时,受照体积仅为常规放疗的0.73~0.30倍;射野外正常组织所受散射线和漏射线照射剂量的估计值约为常规放疗的2倍。结论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相比,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和受照体积具有成倍差异,调强放疗漏射线和散射线是常规放疗的2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鼻咽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位置验证,探讨鼻咽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定位技术。方法:采用双曝光法对患者拍摄射野验证片和Adobe公司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对比、融合,分析其产生误差的原因。结果:通过射野验证图像与参考图像的对比得出,在左右方向(X)、前后方向(Y)、头脚方向(Z)的摆位误差分别为:X(1.41±1.37)mm、Y(1.53±1.25)mm、Z(1.36±1.39)mm,最大误差为6.2mm;并且在身体各个方向上的位置及姿势与CT定位后重建影像存在体位姿势误差,其误差特点为越远离治疗中心表现越明显。结论:放射治疗定位技术有助于减少放射治疗中等中心的摆位误差,也有助于减少身体各个方向上的体位姿势误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初治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IMRT)治疗前行锥形束CT(CBCT)复位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23例鼻咽癌IMRT治疗患者,以定位中心坐标原点作为计划中心点制订带CBCT验证的递向调强放射治疗计划,治疗前采用CBCT复位,并于第2、3次放疗前行CBCT扫描,对3次的配准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复位CBCT任一方向绝对值小于或等于3 mm占89.9%(62/69),<5 mm占98.6%(68/69),各方向偏差值为(0.6±2.1)mm;第2、3次CBCT任一方向绝对值小于或等于3 mm占92.8%(128/138),<5 mm占99.3%(137/138),各方向偏差值为(0.4±2.0)mm;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定位中心坐标原点作为计划中心点制定鼻咽癌IMRT计划,治疗前采用CBCT复位,直观方便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
杨静  白雪  苏锋  赵凯 《浙江医学》2015,37(20):1674-1676
目的 比较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快速拉弧照射(RapidArc)技术之间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放射治疗技术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8例鼻咽癌患者,对每例患者均采取IMRT与RapidArc技术设计放射治疗计划,采取统一剂量归一方法(PTVV=95%)比较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受量。结果RapidArc技术相比IMRT技术有部分更高的靶区照射剂量(均P<0.05)。对于危及器官,RapidArc技术将会使脑干和脊髓受到更高剂量的照射(均P<0.05),其它正常组织照射剂量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RapidArc技术在剂量学上相比IMRT技术没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在鼻咽癌勾画海马组织作为危及器官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与适形调强放疗(IMRT)技术的剂量学差异,评估VMAT技术在鼻咽癌海马组织勾画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制定双弧VMAT与7野IMRT两种计划。在满足临床治疗要求的条件下,新增海马组织作为危及器官进行优化计算,比较两种技术的靶区均匀指数、适形指数、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监测单元与治疗时间等。结果两种技术均能满足临床的治疗要求。VMAT技术较IMRT技术具有更好的靶区均匀性与适形性(均P<0.05);VMAT技术较IMRT技术在海马组织的最大剂量、平均剂量上分别减少31.7%、42.7%(均P<0.05),10Gy剂量体积、5Gy剂量体积分别减少46.3%、27.2%(均P<0.05);在晶状体的最大剂量上减少38.7%(P<0.05);在监测单元与治疗时间上,VMAT技术较IMRT技术也均减少(均P<0.05)。结论在鼻咽癌患者放疗中进行海马组织勾画后,VMAT技术较IMRT技术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鼻咽癌病人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早期急性不良反应情况。方法:45例Ⅰ~Ⅲ期鼻咽癌病人分为调强放疗组(25例)和常规放疗组(20例)。常规放疗采用面颈联合野+锁骨上野及耳前野+后颈电子线野,靶区剂量2Gy/次;调强放疗设定7~9个适形野,靶区剂量2.2Gy/次。研究调强放疗和常规面颈联合野放疗病人的皮肤反应、口干反应和口腔咽部黏膜反应。结果:所有病人放疗后鼻咽及周围病灶明显消退。调强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多为Ⅰ级,口干反应多为Ⅰ、Ⅱ级,口腔黏膜和咽部反应为Ⅱ级。而常规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和口干反应多为Ⅲ级,口腔黏膜和咽部反应为Ⅲ级。适形调强放疗的轻度急性反应(Ⅰ级)要明显多于常规放疗,调强放疗组中重度急性副反应(Ⅲ、Ⅳ级)明显少于常规放疗组。结论:采用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可明显减轻鼻咽癌病人放疗的口干、口腔咽部溃疡、咽痛、吞咽困难和皮肤反应等早期放疗反应。  相似文献   

17.
彭瑛  王捷  郎锦义  李肪  谭燕  张德康 《四川医学》2004,25(9):965-967
目的 探讨病人体位或外轮廓的变化对头颈部肿瘤使用头部固定面膜等中心挡铅野放疗技术的应用对治疗精确度的影响。方法 36例鼻咽癌病人入组研究,治疗开始前采用细铅丝标记颈部最大淋巴结,使用固定面膜和不使用固定面膜自然体位情况下分别摄取侧位X线定位片(A片和B片),在治疗进行到第4周末带膜采用A片相同条件摄取侧位X线定位片(C片),缩野后摄取侧位X线定位片(D片),第7周末时,病人采用与摄D片时相同的条件再次摄取侧位X线定位片(E片)。测量A、B两片铅丝标记淋巴结之中心点的纵向、横向移位数值并记录;分别测量A片与C片、D片、E片的治疗等中心点与第1颈椎体前缘的纵向、横向移位值。结果 同一病人配戴头部固定面膜与病人不配戴头部固定面膜采用“舒适、自然仰卧体位”时,测量所得到的颈部铅丝标记淋巴结中心点移位数值显示颈部淋巴结纵向和横向均存在移动;同一病人配戴头部固定面膜在治疗进行到第4周末时,A片与B、C片比较,治疗等中心点与第1颈椎体前缘存在纵向、横向移位;D片与E片的等中心点与第1颈椎前缘纵向、横向移位不大。结论 建议采用头部固定面膜等中心挡铅野放疗技术,在治疗中的各个阶段,医师应随时检查头部固定面膜对体位的固定情况并随时加以调整,避免几何误差对治疗疗效影响。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癌基因研究:Ⅱ,鼻咽癌癌基因属性—Ha—ras基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已知癌基因片段作为探针,检测经鼻咽癌CNE-2DNA二轮转染的NIH3T3转化细胞株,结果证实在转化细胞株中存在着与C-Ha-ras基因的同源基因,但该基因在带型和杂交强度上与CNE-2细胞DNA Ha-ras基因相比,没有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复发性鼻咽癌的自发及放疗后凋亡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晓品  章真  何少琴  冯炎  张廷 《重庆医学》2001,30(4):297-298
目的:观察24例复发性鼻咽癌的自发与放疗后凋亡及分裂指数。方法:第一病例均观察放疗前和复发后的病理切片,光镜下计数凋亡指数和分裂指数。结果:结果表明,鼻咽癌的自发凋亡指数为0.55%,分裂指数为0.36%。放疗后复发时凋亡指数为0.63%,分裂指数为0.40%。结论:与其它肿瘤相比,.鼻咽癌属于低凋亡指数肿瘤,复发时凋亡指数和分裂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别。凋亡指数在鼻咽癌预后因素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Solaris 10操作系统中自带的Perl程序创建具有自适应性质的动态脚本,实现调强放射治疗( IMRT)计划设计的自动执行,并研究其在计划设计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取6例食管癌患者,利用Perl程序创建动态脚本,通过脚本回放,实现IMRT放疗计划的设计,并利用体积剂量,计划完成时间等参数与人工设计的计划进行对比。结果在不明显改变计划质量的前提下,脚本计划时间(12.70±1.47)min相比人工计划时间(27.72±2.29) min平均缩短1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Perl程序创建动态脚本能够自适应靶区与剂量,通过脚本回放可快速完成IMRT计划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