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班杰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8):3348-3350
目的观察单纯颈椎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前路复位并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单纯颈椎后路手术并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损伤分级(ASIA)情况、椎间隙高度占正常椎间隙高度比例以及颈椎后凸畸形科布角。结果观察组ASIA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椎间隙高度占正常椎间隙高度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应用单纯颈椎后路手术治疗利于改善ASIA分级,增宽椎间隙,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2012年1月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复查X线片提示损伤节段固定稳定,未见内植物松动、脱落和断裂;植骨于术后3~4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神经功能平均提高1.4个级别。结论:在手术医师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有着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的情况下,前后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在复位、保护脊髓及术后骨性融合方面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下颈椎关节突脱位损伤严重,最常用的复位方法为颅骨牵引闭合复位,其次是切开复位,因各种因素导致复位失败则为难复性下颈椎关节突脱位。仅行前路手术治疗对椎管后方绞索关节突只能间接复位,而后路手术在复位中和复位后突出的椎间盘可能加重脊髓损伤,因此患者往往需二次手术。近年来,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对难复性下颈椎关节突脱位患者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的病理特点和前路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总结手术治疗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9例的治疗效果,颈椎复位单节段植骨融合7例,椎体次全切除二个节段融合2例.结果:所有病人颈部疼痛症状消失,神经症状改善,颈椎植骨愈合,稳定.结论: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前路手术可达到减压、复位,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并能较多保留颈椎的运动节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4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脊髓恢复及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治疗后ASIA(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高于治疗前,D~E级所占比例高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脊髓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前临床上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多采用牵引复位、颈椎后路减压固定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对于骨折脱位所造成的脊髓前后方同时受压,颈椎前后柱均遭到严重破坏,以及颈椎骨折脱位牵引复位失败或陈旧性脱位的患者,上述手术方法均无法彻底减压,解除脊髓压迫,恢复脊柱正常序列及重建稳定性。且在复位过程中存在加重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我院自2003年7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带锁钢板螺丝钉固定联合后路减压复位植骨侧块钢板固定的方法治疗颈椎骨折脱位1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前路手术方法治疗陈旧性下位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陈旧性下位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对所有的病人术前进行颅骨牵引,前路手术方法是椎间盘摘除和椎管减压后应用撬拨法进行复位,成功者椎间钛网植骨、前路锁定钢板系统固定;未复位成功者行椎体次全切椎管减压和钛网植骨、前路锁定钢板系统固定。结果:38例患者中30例获得完全复位,8例未获得复位,复位率为78.6%,所有病人术后神经系统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术中、后并发症。术后随访平均24.5个月,未见内固定失败,所有病人均获得良好骨融合。结论:前路椎间撬拨法进行陈旧性下位颈椎骨折脱位复位是一种成功率较高的手术方法,对未复位者进行椎体切除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减压、固定和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8.
后路微创手术治疗难复性下颈椎关节突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颈椎关节突脱位损伤严重,最常用的复位方法为颅骨牵引闭合复位,其次是切开复位,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复位失败称之为难复性下颈椎关节突脱位。自2000年6月至2006年8月,我院共收治难复性下颈椎关节突脱位15例,对其中脊髓后方无压迫的11例一期行后路微创解锁,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下颈椎陈旧性脱位合并小关节损伤的治疗策略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陈旧性颈椎小关节损伤患者36例,通过Frankel及JOA评分系统评价损伤程度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后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7例,后-前-后联合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4例,后路松解-前路融合内固定22例,前路融合内固定3例.随访6个月~2年,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Frankel评分术后改善1级34例,改善2级1例,无改善1例.JOA改善率O%~12.3%,平均8.3%.结论 下颈椎陈旧性小关节损伤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后路对绞锁的关节突的松解及复位,前路的松解对复位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联合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联合前后路手术的12例颈椎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颈椎颈椎管狭窄症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4个月.平均融合时间3.5个月,脊髓神经功能均明显恢复.结论 联合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颈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术后得到颈椎序列恢复,Frankel分级椎体重建稳定,脊髓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利于早期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前路手术复位治疗外伤性下颈椎小关节交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06年1月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外伤性下颈椎小关节交锁26例。所有患者均有小关节交锁及椎间盘损伤,通过前路椎间撑开自体髂骨植入,行钢板内固定。结果25例采用前路椎间撑开植骨内固定,1例因前路无法复位而行后路解锁内固定 前路植骨内固定,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的复位与良好的颈椎序列。结论通过前路椎间撑开植骨固定能使颈椎得到良好的复位与序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后路颈椎管扩大减压、骨折复位、侧块钉棒固定,联合前路椎体次全切、椎间盘切除以及钛网植骨和钢板内固定技术在严重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严重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156例,患者入院后即安装头环行颅骨牵引,适度复位后早期手术。先取俯卧位行后路手术,植入钉棒系统实现损伤部位的减压、复位和固定。通过部分切除关节突和撬拨、撑开等方法使骨折复位,采用旋棒技术维持并稍加大颈椎在矢状面上的生理前凸。患者改仰卧位,拆除颅骨牵引装置,行前路椎体或椎间盘次全切除,再行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及钛板固定。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及CT,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植骨融合率及椎管减压情况,以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137例获得随访,失访19例,其中因死亡失访8例。随访时间9.0~35.0(平均13.7)个月。颈椎均获复位,损伤节段稳定,无植骨不融合病例。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都得到良好重建及维持,无内固定断裂、松动或脱出,未出现血管、食道损伤等并发症。12例末次随访时仍残留颈部疼痛,12例并发颈后伤口感染,经抗炎治疗后I期愈合,13例并发脑脊液漏,对症处理后伤口愈合良好。大多数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SIA评分提高1~2级。结论:对严重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早期采用I期后路侧块钉棒联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可完全恢复颈椎序列,获得良好复位,椎管前后方压迫均能得到彻底解除,损伤节段术后即刻稳定,方便护理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小关节突交锁23例,双侧小关节突交锁37例.56例合并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的分类标准(ASIA)[1]:A型5例,B型21例,C型23例,D型7例.所有患者入院生命体征平稳后立即在全麻下行颅骨牵引,复位后行前路减压Cage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或损伤节段椎体次全切钛网植入植骨钛板内固定术.结果 本组病例中,53例获得完全复位,成功率88.33%,7例达到90%复位,复位效果尚满意.所有患者完全复位,无大血管、食管意外损伤;5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予以激素、雾化治疗后逐渐恢复;2例ASIA A级患者于术后15、19 d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余58例患者均获得18 ~ 30个月随访,平均24个月.按ASIA分型,3例A型治疗前后无变化;B型21例,转为C型13例、D型5例;C型23例,转为D型13例,E型8例;D型7例,均转为E型.结论 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4例中行手术治疗的6例,非手术治疗的8例。取术后1月JOA评分与手术前比较。结果:按照JOA评分标准,手术组的改善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5.
17例颈椎结核外科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椎结橱外科手术治疗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本组17例,平均31岁。其中C1~2 4例,C2~3 3例,C2-5 5例,C5-6 3例,C6~7 1例,C7T1 1例。一期清除结核病灶,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15例,应用Orion内固定4例,Zephir 4例,Codman3例;Slim-loc 2例,Apofix 1例,枕颈融合1例。2例C1-2经颈前路病灶清除后未行内固定。所有病例术后均采用颈围或头颈胸石膏外固定3个月,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平均随访21个月,结核病灶愈合;颈椎后凸畸形得以矫正,颈椎生理弧度得以恢复,术后随访未见矫正角度明显丢失;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术后3~6个月植骨融合,无内固定器械断裂,无结核病灶层部复发。结论在抗痨治疗的基础上,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可恢复病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解除脊髓压迫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有利于结核病灶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明海 《华夏医学》2004,17(4):652-655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上一个常见病,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机械压迫、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及颈血管病变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现就近年来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的认识和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针麻复合浅颈丛神经阻滞下,行颈椎病(右前入路)减压术81例。选穴:合谷、内关(双侧);连续波;频率:100~200次/分;刺激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诱导20~30分钟后,双侧浅颈丛神经用0.5%利多卡因阻滞,每侧0.5~10ml。术前鲁米那0.1g肌注;切皮前杜冷丁50mg肌注。切除病骨前用1~2%利多卡因0.5ml喷洒颈前筋膜。麻醉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研究中青年颈椎无骨折脱位的急性颈脊髓中央型损伤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脊柱外科2005 年8 月~
2009年8月间收治的中青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中资料完整者5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组(33例)和
非手术组(25例)。分别于入院时、14 d及1年随访时进行ASIA分级、ASIA运动及感觉评分。采用SPSS16.0软件完成统
计分析两组神经症状改善情况,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最终ASIA分级中D-E级所占比例、运动及感觉评分,手术组均
明显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对中青年颈椎脊髓中央性损伤患者,存在明显的脊髓受压或MRI检查显示脊髓异常
信号在1个椎体高度以上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可以解除损伤脊髓的受压,改善其微循环,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采取在髋臼上缘截骨 ,向下翻转纠正髋臼指数 ,转子下旋转截骨 ,股骨缩短并将缩短之骨块填入髋臼上沿的三联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 1 5例。结果 :1 5例除 1例髋关节僵硬外 ,均达到良好的效果。结论 :该方法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