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V-HBsAg)低水平阳性与病毒核酸载量的关系。方法 HBsAg弱阳性的患者3632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BsAg)、使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结果3632例HBsAg弱阳性的患者病毒DNA检出率为80.55%,病毒核酸载量的平均值为7.3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低水平阳性对乙型肝炎的诊断不具有代表性,只能能说明体内含有乙肝病毒外壳,还需要结合血清病毒核酸载量检测来判断患者体内是否具有乙肝病毒DNA。只有在HBsAg阳性且合并病毒核酸载量值异常时,才有助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8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水平,对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HBV-DNA)、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病毒性肝炎患者86例,分别采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86例血清标本中的Pre-S1和HBV-M以及HBV-DNA进行测定,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86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中,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检测得到八种感染模式的结果,HBV-DNA的阳性率为76.8%,Pre-S1的阳性率为7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HBV-DNA)和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比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更加敏感,是临床上乙型肝炎比较完善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DNA定量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判断标准。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IA)分别对603例乙肝患者血清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HBV-DNA定量结果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间存在一定差异,乙型肝炎"大三阳"病毒检出率为94.4%,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值〈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模式HBV-DNA高于HBeAg阴性模式,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进一步探索其规律,能更好指导临床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学指标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验结果。方法16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各项指标,采用全自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分析仪检测HBV-DNA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总胆汁酸水平。观察免疫指标与HBV-DNA检测结果,e抗原模式与HBV-DNA检测结果以及总胆汁酸、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结果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检测显示HBV-DNA阳性率为38.18%(63/165);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50.00%(28/56);抗-HBc、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33.33%(35/105);抗-HBc、HBsAg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0(0/4);抗-HBc、HBeAg和HBsAg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高于抗-HBc、HBsAg和抗-HBe阳性患者、抗-HBc、HBsAg阳性患者,抗-HBc、HBsAg和抗-HBe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高于抗-HBc、HBsAg阳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抗原阳性患者HBVDNA阳性率50.00%高于e抗原阴性患者的32.11%,eHBV-DNA病毒载量(6.61±1.15)×10^2 copies/ml高于e抗原阴性患者的(4.02±1.00)×10~2 copies/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抗原阳性和阴性患者总胆汁酸、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总胆汁酸水平为(7.28±11.63)μmol/L,白蛋白水平为(47.40±2.70)g/L,总胆红素水平为(19.04±6.54)μmol/L。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e抗原模式和其HBV-DNA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与患者的清蛋白、总胆汁酸或总胆红素等不具有相关性,确定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V-DNA能够深入了解病情具体情况,最终正确判断乙型肝炎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的复制情况.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604例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DNA载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浓度.按肝功能检查结果分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为Ⅰ组(44例),HBsAg(+)、乙肝e抗体(抗-HBe)阳性(+) 、抗-HBc(+)为Ⅱ组(560例).结果 604例患者中HBV-DNA阳性335例(55.5%),ALT异常85例(14.1%).其中Ⅰ组患者HBV-DNA阳性15例(34.1%),ALT异常17例(38.6%);Ⅱ组患者HBV-DNA阳性320例(57.1%),ALT异常68例(12.1%).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在HBeAg消失,或抗-HBe、或抗-HBc出现时,仍然存在病毒在体内复制的可能.对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标志物及HBV-DNA检测,以了解患者个体治疗情况,对患者的病情、疗效、预后有良好的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LHBs)、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LHBs是否可以反映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复制的指标,探讨LHB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47例患者HBsAg阳性血清,同时应用ELISA方法检测LHBs、实时荧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HBs与乙型肝炎病毒DNA检出率的比较,相同乙型肝炎标志物模式血清的阳性率与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LHBs和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反映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的复制情况,特别是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应用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肝宁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4周后改为肌内注射,4 ml/次,1次/d,再用药4周,之后继续抗病毒治疗至6个月.治疗前2组患者均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HBV DNA、丙氨酸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治疗后根据病情每10~20天检查丙氨酸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1次,连续2次,以后改为2个月检测1次,每3个月检查HBVM及HBV DNA,并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指标等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病毒的抑制两组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舒肝宁注射液联合抗病毒药物等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肝宁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4周后改为肌内注射,4ml/次,1次/d,再用药4周,之后继续抗病毒治疗至6个月。治疗前2组患者均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HBVDNA、丙氨酸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治疗后根据病情每10~20天检查丙氨酸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1次,连续2次,以后改为2个月检测1次,每3个月检查HBVM及HBVDNA,并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指标等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病毒的抑制两组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舒肝宁注射液联合抗病毒药物等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肝宁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4周后改为肌内注射,4 ml/次,1次/d,再用药4周,之后继续抗病毒治疗至6个月.治疗前2组患者均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HBV DNA、丙氨酸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治疗后根据病情每10~20天检查丙氨酸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1次,连续2次,以后改为2个月检测1次,每3个月检查HBVM及HBV DNA,并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指标等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病毒的抑制两组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舒肝宁注射液联合抗病毒药物等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肝宁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4周后改为肌内注射,4 ml/次,1次/d,再用药4周,之后继续抗病毒治疗至6个月.治疗前2组患者均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HBV DNA、丙氨酸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治疗后根据病情每10~20天检查丙氨酸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1次,连续2次,以后改为2个月检测1次,每3个月检查HBVM及HBV DNA,并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指标等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病毒的抑制两组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舒肝宁注射液联合抗病毒药物等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14例肝病患者血清HBV-DNA。结果:血清HBV-DNA阳性率为35.96%,其中AH,CPH、CAH、LC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1.67%、21.43%、53.66%和26.31%;HBeAg阳性组为39.02%;抗HBe阳性组为22.73%;HBsAg、抗HBc阳性组为47.37%;抗HBs阳性组为41.18%;HBVM阴性组为11.11%。结果提示:①CAH组阳性率较高(53.66%);③抗HBe阳性患者血清中有较高滴度HBV-DNA,仍有传染性;③抗HBe阳性、抗HBs阳性、HBVM阴性的患者HBV-DNA阳性可能为HBV的变异株感染。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后肝硬变终末期行肝移植术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变终末期行肝移植术的可行性探讨。方法 报告 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变终末期在肝移植术后接受 lamivudine(拉米沃丁 )系统治疗后 ,乙型表面活性物质及 PCR- HBV- DNA的变化过程 ,分析在肝移植术中为最大程度地去除 HBV寄宿器官所能采取的可行性措施 ,并观察围手术期应用lamivudine治疗后乙型表面活性物质及 PCR- HBV- DNA的变化状态。结果 该例患者术前 HBs Ag(+ )、Anti-HBe(+ )、Anti- HBc(+ )、PCR- HBV- DNA(+ ) ,术后第 7d始 ,HBs Ag转阴、PCR- HBV- DNA转阴 ,肝功能正常 ,术后 6 0 d保持上述病毒抑制状态。结论 必须重新认识乙型肝炎后肝硬变行肝移植的传统观念 ,对该例患者行肝移植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血清标志物模式的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DNA含量的特点。方法应用ELISA对512例病人血清中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标本中HBVDNA的含量,分别统计每组的HBVDNA阳性例数及其阳性率,用u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HBsAg(+)/HBeAg(+)/抗HBc㈩组168例,HBVDNA阳性161例,占95.8%;HBsAg(+)/抗HBe(+)/抗HBc(+)组163例,HBVDNA阳性51例,占31.3%;HBsAg(+)/抗HBc(+)组181例,HBVDNA阳性94例占51.9%;三组之间互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结论HBsAg(+)/HBeAg(+)/抗HBc(+)组中HBV复制最活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比血清标志更能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存在与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的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模式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800例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结果为阳性的血清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检测其HBV—DNA含量;并根据患者HBV—M的不同模式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探讨HBV—M模式与HBV—DNA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HBV—M模式中HBV—DNA阳性检出率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①“大三阳”组HBV—DNA含量以中、高拷贝为主;②“小三阳”组及HBsAg(+)&Antl—HBc(+)组HBV—DNA含量以中、低拷贝为主;③单纯HBsAg(+)组HBV-DNA的检出率仅为2,98%。④HBeAg(+)血样中HBV—DNA的阳性检出率高达98.33%(118/120),两者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r=0.993)。结论HBV—M与HBV—DNA的检测都能反映HBV感染、传染性及体内复制的情况;HBeAg与HBV—DNA含量存在明显正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乙肝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的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模式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800例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结果为阳性的血清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检测其HBV-DNA含量;并根据患者HBV-M的不同模式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探讨HBV-M模式与HBV-DNA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不同HBV-M模式中HBV-DNA阳性检出率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①"大三阳"组HBV-DNA含量以中、高拷贝为主;②"小三阳"组及HBsAg(+)&Anti-HBc(+)组HBV-DNA含量以中、低拷贝为主;③单纯HBsAg(+)组HBV-DNA的检出率仅为2.98%.④HBeAg(+)血样中HBV-DNA的阳性检出率高达98.33%(118/120),两者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r=0.993).结论 HBV-M与HBV-DNA的检测都能反映HBV感染、传染性及体内复制的情况;HBeAg与HBV-DNA含量存在明显正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乙肝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的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模式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800例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结果为阳性的血清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检测其HBV-DNA含量;并根据患者HBV-M的不同模式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探讨HBV-M模式与HBV-DNA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不同HBV-M模式中HBV-DNA阳性检出率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①"大三阳"组HBV-DNA含量以中、高拷贝为主;②"小三阳"组及HBsAg(+)&Anti-HBc(+)组HBV-DNA含量以中、低拷贝为主;③单纯HBsAg(+)组HBV-DNA的检出率仅为2.98%.④HBeAg(+)血样中HBV-DNA的阳性检出率高达98.33%(118/120),两者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r=0.993).结论 HBV-M与HBV-DNA的检测都能反映HBV感染、传染性及体内复制的情况;HBeAg与HBV-DNA含量存在明显正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乙肝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的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模式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800例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结果为阳性的血清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检测其HBV-DNA含量;并根据患者HBV-M的不同模式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探讨HBV-M模式与HBV-DNA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不同HBV-M模式中HBV-DNA阳性检出率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①"大三阳"组HBV-DNA含量以中、高拷贝为主;②"小三阳"组及HBsAg(+)&Anti-HBc(+)组HBV-DNA含量以中、低拷贝为主;③单纯HBsAg(+)组HBV-DNA的检出率仅为2.98%.④HBeAg(+)血样中HBV-DNA的阳性检出率高达98.33%(118/120),两者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r=0.993).结论 HBV-M与HBV-DNA的检测都能反映HBV感染、传染性及体内复制的情况;HBeAg与HBV-DNA含量存在明显正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乙肝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辽宁省朝阳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年制大专2008届1475名新入校学生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为有针对性的制定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届3年制大专新入校的147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问卷调查和乙肝两对半检查;对HBV5项指标(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查均为阴性、肝功能检查为正常的新生按照“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对1个月后检测抗-HBs为阴性的学生,实施增加剂量(10μg/ml)按照“0、1、2”方案进行接种,并对接种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75名新入校学生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4.03%,HBsAg阳性率为5.67%。420名新生疫苗初次接种1个月后,抗-HBs阳转率为76.43%,男生与女生阳转率差别不显著(P〉0.05)。对检验抗-HBs为阴性的99名新生,采取增加剂量第2次复,阳转率为100%。在问卷调查中,部分新生对乙肝的危害认识不够,缺乏自觉接种的意识。结论乙肝疫苗接种是防止HBV感染的有效方法,疫苗复种是目前有效,切实可行的解决乙肝疫苗无应答问题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郑金菊  刘珊  王荣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9):96-97,10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与乙型肝炎五项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45例患者的乙型肝炎五项和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并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 HBsAg、HBeAg、HBcAb阳性组的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和DNA定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HBeAg阳性组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为93.4%,HBeAg阴性组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为42.8%;HBsAg阳性组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为65.3%,HBsAg阴性组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为7.4%。结论乙型肝炎病毒DNA与HBeAg呈正相关,部分HBsAg阴性患者也能检出乙型肝炎病毒DNA,乙型肝炎病毒DNA与乙型肝炎五项联合检测能更好地监测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对监测疗效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血清HBV PreS1-Ag、HBV-DNA、HBeAg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60例慢乙肝患者均为HBsAg阳性,用全自动酶免仪检测HBV PreS1-Ag及HBeAg,用PCR法检测HBV-DNA.结果:60例HBsAg阳性慢乙肝患者中,HBV PreS1-Ag的检出率为58.3%,HBV-DNA的检出率为61.6%,HBeAg的检出率为35%.HBV PreS1-Ag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的检出率亦明显高于HBeAg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PreS1 -Ag和HBV-DNA的检出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 PreS1-Ag和HBV-DNA在乙肝患者血清中有相似的检出率,较HBeAg更能反映乙肝患者血液中HBV的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