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应用羟乙基淀粉130/0.4(商品名称万汶)溶液对实验犬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后观察血液流变特性和凝血指标的变化,为围术期AHHD方案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犬随机分为万汶组(A组)和林格氏液组(B组),各10只。麻醉后以60ml/kg,15ml/min分别输注,达到高容量血液稀释状态,并维持血循环指标在正常范围。检测稀释前(T1)、稀释后30min(T2)及稀释后60min(T3)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指标等。结果:①AHHD后两组全血黏度、Het均降低,A组的全血黏度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的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而B组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且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②A组在AHHD后PT、APTT与T1相比有延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纤维蛋白原定量降低显著,并与B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使用万汶行一定程度AHHD对实验犬可以保持血液循环功能稳定,优化血液流变学状态,有利于微循环灌注,对凝血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2.
对3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例于手术麻醉前快速输主10%羟乙基淀粉(HES200/0.5)溶液,观察血液流变学及血液循环指标的变化,同时统计异体血制品的用量。结果发现其全血切粘度、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降低,平均动脉压迅速提高,心率减缓,微循环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羟乙基淀粉130/0.4对单肺通气(OLV)犬行不同程度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时全身血液动力学、肾功、血糖和血管外肺水指标的变化。方法:10只健康杂种犬,体重12~16kg,随机分为稀释A组和非稀释B组,基础麻醉后行单肺控制呼吸。A组每只犬以80 ml·kg-1·g-1的速度行AHHD,分别将红细胞压积(Hct)降至30%(HD1)、20% (HD2)、15%(HD3)。测定。Hct各水平时的血液动力学指标、肾功、血糖,最后重量法测定血管外肺水指标。结果:稀释A 组犬达到所要求的。Hct水平时,各时点的补液量分别为(41.3±13)、(86.6±19)、(101.2±21)ml/kg。在血液稀释过程中, MAP、HR和肾功元明显变化,血糖值与T0比较明显增强(P<0.01)。CVP、PAWP持续升高,当Hct15%时高出生理范围值 (P<0.05或0.01)。以重量法测得的血管外肺水指标在稀释A组与非稀释B组有差异,A组各肺水指标增强(P<0. 05)。结论:羟乙基淀粉130/0.4对OLV犬AHHD的生理极限应为Hct20%,对肾功能元影响。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预充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对胶体渗透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进行心血管手术时,需要大量的晶体液和胶体液进行预充,胶体的种类主要有人体清蛋白、新鲜冷冻血浆、明胶类代血浆及右旋糖酐等.其中人体清蛋白的血浆半衰期很长,用量不可过多;新鲜冷冻血浆及明胶类代血浆具有传染疾病的潜在危险.随着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在临床麻醉中的大量使用,在体外循环的预充中也开始采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为第3代人造胶体,由玉米淀粉提炼而成,中分子量,低取代级,血管内存留时间较短,但国内用于心血管体外循环手术的报道较少.本文研究了体外循环预充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对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COP)的影响,探讨其在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刚  吕佳  吕文艳  林洁 《人民军医》2006,49(1):18-19
2002年12月-2004年12月,我们应用69/6羟乙基淀粉溶液(6%贺斯溶液)1000ml进行麻醉诱导前的预扩容,并观察其对病人麻醉后血压、心率的影响。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两种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万汶和贺斯)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对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54例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万汶( AHH130)组、贺斯(AHH200)组和乳酸林格液(LR)组,每组18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中监测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脉氧饱和度(SpO2);检测AHH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4 h(T2)、术后第1天(T3)、术后第2天(T4)和术后第3天(T5)时血尿素氮(BUN)、血尿肌酐(BCr、UCr)、尿白蛋白(ALB)和尿α1-微球蛋白( α1 - MG)的变化;计算肌酐清除率(CCr)和钠清除分数(FSC);记录尿量、补液、失血及输血情况.结果 三组HR、CVP、MAP在各时相点的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中失血量和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补液量和异体血输入量AHH130组和AHH200组明显少于LR组(P<0.01).三组BUN、BCr和尿ALB在各时相点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HH后,AHH130组和AHH200组尿α1 - MG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至T5虽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T0水平(P<0.01),且各时相点尿α1 - MG浓度明显高于LR组(P<0.05).AHH后AHH130组和AHH200组CCr呈下降趋势,在T2最低,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后回升,至T5时接近T0水平.各组FSC在AHH后均有轻度升高,T2最明显,但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相点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各时相点肾功能所有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化.结论 HES(万汶和贺斯)AHH对术前肾功能正常的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的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能明显减少异体血输注,是安全可行的血液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病人,男,63岁,体质量62 kg,ASAⅡ级。因"肛管癌"疾病拟在硬全联合麻醉下"行经腹会阴联合肛管癌根治术"。术前病情评估一般情况良好,检查血液常规、生化、凝血功能、化学发光免疫检验、尿常规、粪常规均基本正常,胸部X线检查正常,ECG示窦性心率、左室高电压,有青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过敏史。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用于术中扩充血容量的临床效果.方法144例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试验组(6%羟乙基淀粉)和对照组(HES)各72例.容量治疗后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组间术中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用于临床扩容及血液稀释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兔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16只雄性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血液稀释组(B组)。两组均常规输注乳酸林格氏液0.5ml.kg-1.min-1补充生理需要量。B组在麻醉诱导完成后30min内放血,同时等速、等量输注琥珀酰明胶,使Hct下降至30%左右。监测两组麻醉诱导后即刻(T0)、60min(T1)、90min(T2)的血液流变学及耳廓微循环血流量和肠系膜微动脉管径、微循环血流速度、血管数、功能血管数的变化。结果:B组血液稀释后于T1、T2血浆及全血粘度下降(P<0.05或P<0.01),微循环的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增加(P<0.01),微动脉管径增大(P<0.05),功能血管数增加(P<0.05)。A组同期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变化不大。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可改善机体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  相似文献   

10.
郭喜朝 《武警医学》1996,7(1):19-20
羟乙基淀粉治疗肾小球性蛋白尿11例观察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郭喜朝(北京100027)关键词羟乙基淀粉,肾小球性蛋白尿羟乙基淀粉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胶体物质,平均分子量2.5~4.5道尔顿。分子表面布有负电荷,临床上用于扩充血容量、维持血压及红细胞解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犬多部位伤海水浸泡后血流动力学特点,为海水浸泡多部位伤的早期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成年杂种犬30只,制作多部位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致伤浸泡组(n=10)、致伤非浸泡组(n=10)和非致伤浸泡组(n=10)。观察犬多部位伤后在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结果 犬多部位伤海水浸泡后,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输出量(CO)下降等血流动力学明显紊乱。致伤非浸泡组犬MAP和CO早期一过性升高,随后缓慢下降;浸泡非致伤组血流动力学在浸泡早期无明显变化,浸泡后1.5~2小时MAP、CVP和CO等指标出现轻度下降。结论 海水浸泡导致的高渗性脱水、体温过低等病理生理学改变是引起犬多部位伤后血流动力学紊乱,引起犬早期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大鼠颅脑损伤后亚低温治疗对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揭示亚低温保护脑细胞钙离子通道及减轻脑水肿的作用。方法 通过硬膜外自由落体打击法 ,制备颅脑损伤动物模型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 ,测定颅脑损伤后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 亚低温组大鼠伤后 6、2 4、4 8小时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低于同时相常温组大鼠 (P <0 .0 1) ,伤后 4 8小时亚低温组脑水肿程度较轻 (P <0 .0 5 )。结论 亚低温能够减少颅脑外伤后大量胞外钙离子移入胞内 ,减缓脑细胞内钙超载 ,减轻脑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测高压氧(HBO)治疗前后脑血栓患者的体外血栓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例脑血栓形成的患者在HBO治疗前及治疗15次后抽静脉血检测在体外血栓形成的长度和湿重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例患者HBO治疗前体外血栓平均长度为22.55mm,治疗后为13.05mm;血栓湿重治疗前平均为54.1mg,治疗后为32.3mg,两者前后相差均非常显著(P<0.01)。结论:HBO治疗有明显减小脑血栓患者体外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培养肝细胞牵张损伤模型,探讨肝细胞损伤、细胞骨架和粘弹性的改变及其发生机制。方法:用BioFlex培养皿培养原代肝细胞贴壁生长后,通过小型生物撞击机分别以驱动压力150kPa、250kPa牵张损伤细胞。然后对正常肝细胞及牵张损伤后肝细胞骨架Factin微丝排列及分布变化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同时测定肝细胞的粘弹性。结果 牵张损伤后肝细胞微丝大部分断裂,网状结构消失,收缩呈絮状,或遗留粗大的微丝束,粘弹性显著降低。结论 肝细胞粘弹性显著降低与细胞骨架的损伤断裂,可能是细胞损伤力学特性变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一些CT改变与哥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预后的相关性,比较其中的差异。方法 复习54例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的CT特征,采用x^2检验,从血肿最大厚度、中线移位程度、基底池闭塞、蛛网膜下腔积血、局部脑挫裂伤,远隔部位脑挫裂伤中确定与GCS及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 与GCS相关的因素为中线移位、基底池闭塞和远隔部位脑挫裂伤,与预后相关的因素为基底池闭塞及远隔部位脑挫裂伤。结论 远隔部位脑挫裂伤反映了弥漫性脑伤的伤情,治疗干预性差,是影响意识状况和预后的共同基础之一;脑变形的影像改变尽管与意识状况密切相关,但由于有一定的治疗可干预性,故不一定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6.
改良法体外培养大鼠成肌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一种新型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的途径.方法:取新生Wistar大鼠的四肢骨骼肌适量,采用混合酶一步消化分离获取成肌细胞,将差速贴壁法和胰酶消化法相结合进行纯化,观察分离纯化成肌细胞的形态学特点、生长状况,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成肌细胞表面结构并进行结蛋白免疫细胞化学特异性鉴定.结果:采用改良方法分离成肌细胞产量高、耗时短;在培养过程中双重纯化获取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接种后3~5 d增殖达高峰;在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成肌细胞膜表面有微绒毛突起;体外培养的成肌细胞中94%的细胞胞质呈结蛋白抗体染色强阳性.结论:改良方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效果理想,是成肌细胞体外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周萍  黄宏 《创伤外科杂志》2003,5(3):199-201
目的 研究坐骨神经高速弹丸震荡伤后腰段脊髓的病理改变。方法 火器伤组致伤靶点为兔右后肢外侧坐骨神经体表投影线中点 ,切割伤组在同一水平切断右坐骨神经 ,分别在光电镜下观察伤后 1天、3天 ,1周、2周、4周、12周时腰段脊髓的病理改变。结果 火器伤组可见腰段脊髓有小出血灶、神经元水肿、空泡样变、运动神经元数量减少等变化 ,切割伤组则未见这些病理改变。结论 火器伤组腰段脊髓损伤较切割伤组重 ,运动神经元存活数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8.
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骨髓粒单系造血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骨髓粒单系造血反应及骨髓细胞病理改变。方法:采用细胞计数和细胞培养观测总体表面积(TBSA)20%Ⅲ度烧伤合并内毒素(1μg/g体重)腹腔注射后1周内小鼠的外周血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总数及骨髓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动态变化,并用光,电镜和骨髓细胞原位凋亡检测(TUNEL)法观察骨髓细胞病理改变和细胞凋亡。结果:烧伤合并内毒素注射后6小时内,外周血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总数,骨髓CFU-GM略增多,以后逐渐减少,1-5天外周血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总数,以及12小时-5天的骨髓CFU-GM显著地正常对照组,烧伤注射后早期,可见较多的凋亡阳性细胞及髓髓细胞核固缩,碎裂,凋亡小体,线粒体肿胀,空泡化等病理改变。结论: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早期骨髓粒单系略呈增生反生,继而呈造血抑制,与单烧组,单注内毒素组比较,具有抑制出现时间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脊髓损伤后内皮素-1含量变化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研究内皮素-1(ET-1)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中的含量变化及内皮素受体拮抗剂PD142893对大鼠脊髓血流量的影响,探讨ET-1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5g重物后路压迫大鼠胸段脊髓(T8、T9)5分钟,造成骨髓急性中等度损伤。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早期血浆和伤段脊髓组织中ET-1含量,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测PD142893蛛网膜下腔注射对大鼠损伤局部脊髓血流量的影响。结果 脊髓损伤后30分钟,血浆和伤段脊髓组织中ET-1含量水平显著升高,4小时达最高峰,并分别持续至伤后48和72小时。PD142893能明显改善脊髓压迫伤后早期(30分钟-8小时)的低血流灌注。结论 ET-1参与了脊髓继发性损伤,是伤后4-24小时的重要损害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0.
异位骨化的实验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位骨化(HO)以骨骼系统外骨形成为特点。有关创伤引起的HO的实验进展报道较多。某些特定细胞能诱导HO,它们分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诱导受体间充质细胞向软骨和骨组织分化。BMP不同亚型诱导HO能力不同,联合应用更有效。近年发现BMP基因可能与HO关系密切。受到关注的还有Msx2、c-fox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