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观察了55只家兔,引导丘脑腹后外侧核(Nucleus ventralis posteriolateralis VPL)单位放电380个,其中痛兴奋单位84个(22.1%),痛抑制单位43个(11.3%),用短串脉冲,串长20ms分别刺激腓神经(b项)或体感Ⅰ区(c项),电针两侧“内关”透“外关”10~20min,结果表明b项或c项均使痛兴奋单位放电频率增加,而使痛抑制单位放电减少或暂停,电计两侧“内关”透“外关”穴后重复上述实验步骤,使痛兴奋单位放电抑制,而使痛抑制单位抑制现象减弱或解除抑制。提示:体感Ⅰ区可影响伤害性刺激冲动在丘脑腹后外侧核的传递并参与VPL痛觉及针刺镇痛的调制。  相似文献   

2.
刺激扣带回对中脑网状结构痛放电的影响及与针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50只健康家兔记录了中脑网状结构185个痛兴奋单位、87个痛抑制单位的放电.刺激扣带回前部或腓神经时均使痛兴奋单位放电增加,而使痛抑制单位放电减少或暂停,若同时刺激扣带回和腓神经痛兴奋单位放电增加更明显,使痛抑制单位抑制效应加强,显示了该两项刺激可协同影响痛兴奋单位或痛抑制单位的放电.电针两侧“内关”透“外关”5~20分钟后,电刺激扣带回前部或腓神经,可使痛兴奋单位放电抑制,使痛抑制单位放电抑制的现象减弱或解除,提示扣带回前部参与镇痛及针效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以串脉冲刺激腓神经为伤害性刺激,以杏仁核痛敏单位电活动为指标,在32只家兔刺激皮层SI区,观察对杏仁核痛兴奋单位和痛抑制单位电活动的影响。其结果是:刺激SI区使痛兴奋单位放电数目增多;痛抑制单位放电数目减少或暂停。同时刺激SI区和腓神经有明显协同作用,电针穴位后以同样参数刺激SI区对痛兴奋单位有抑制作用,对痛抑制单位使抑制减弱或解除。提示,SI区对杏仁核痛敏单位电活动有一定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共观察41只家兔,引导丘脑腹后外侧核(VPL)痛单位放电,分别刺激额叶皮层、腓神经,电针“内关”透“外关”穴,观察对痛放电的影响。引导痛神经元110个(含痛兴奋神经元95个,痛抑制神经元15个),刺激额叶皮层或腓神经使痛兴奋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痛抑制神经元放电减少,电针两侧“内关”透“外关”穴位后,再刺激额皮层或腓神经,使痛兴奋单位放电抑制、痛抑制单位电活动抑制程度减弱或解除。提示:额叶皮层参与V  相似文献   

5.
观察53只家兔刺激SⅡ区对杏仁核痛单位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刺激SⅡ区痛兴奋单位放电数目增多;痛抑制单位放电数目减少或暂停。电针穴位后,刺激SⅡ区对杏仁核痛单位电活动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SⅡ区对杏仁核痛单位电活动有一定调制作用并参与针刺镇痛。  相似文献   

6.
实验用清醒麻痹猫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刺激SⅠ区,尾核头部痛相关单位多数受到抑制。36.36%的单位在刺激SⅠ区后表现先抑制后兴奋的现象。64.29%的单位在刺激SI区后出现抑制效应时,单位放电即刻停止一定时间。刺激SⅡ区的效应与刺激SⅠ区类同。用GABA改变SⅡ区的正常机能状态,刺激SⅠ区的效应,在26个痛相关单位中有13个单位显示激活或相反,而对照组没有改变。提示SⅠ区对痛相关单位有单独的抑制效应。而在SⅠ区对尾核头部痛相关单位的下行调制中SⅡ区起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东莨菪碱对大鼠体感区皮层自发放电和诱发放电的影响。方法用玻璃微电极在大鼠体感区皮层记录神经元单位放电。结果实验记录了35个单位放电,其中对触压后肢应答放电的有22个,前肢9个;触前肢兴奋,后肢抑制的1个;触前肢抑制,后肢兴奋的1个;触毛及皮肤呈汇聚反应的2个。静注东莨菪碱后有23个呈增频反应,12个为减频反应。增频单位多分布在Ⅰ~Ⅳ层,减频单位则在Ⅴ~Ⅵ层。结论东莨菪碱对皮层体感区Ach兴奋神经元或Ach抑制神经元均有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8.
观察50只家兔刺激额区对中脑网状结构痛敏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及针刺效应,结果:227个痛敏神经元有145个痛兴奋神经元,刺激额区引起放电数目增加,82个痛抑制神经元,刺激额区引起放电数目减少或暂停。电针穴位,能使痛兴奋神经元电活动受到抑制;痛抑制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减弱或解除。提示:额区与中脑网状结构痛敏神经元的电活动有一定联系,并可能参与痛觉调制。  相似文献   

9.
<正> 本实验目的是研究电刺激伏核对束旁核痛放电的影响。 在清醒、肌肉麻痹状态下的大鼠观察到电刺激伏核可明显抑制束旁核的痛兴奋单位放电,而对痛抑制单位则有兴奋作用。电针“足三里”对束旁核内痛放电有上述相似的影响。结果表明:伏核可通过对束旁  相似文献   

10.
刺激家兔隔核对海马痛单位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三碘季胺酚制动下,对39只清醒麻痹的家兔进行实验,探讨隔核对海马痛单位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结果发现,海马的痛单位占引导总数的28.37%,其中以痛兴奋单位为主(占痛单位的70.34%),海马有80.51%的痛单位对刺激隔核起反应,含前兴奋性神经元(PEN)71个,痛抑制性神经元(PIN)24个,其中受隔核影响出现减频反应的海马痛单位有72个,占75.79%,含PEN61个,PIN11个;受隔核影  相似文献   

11.
β—t叶皂甙钠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了β-t叶皂甙钠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经CT证实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150例,按入院先后分为两组,1组给予β-t叶皂甙钠的治疗,并与糖皮质激素组(2组)对照。结果:β-t叶皂甙钠治疗组颅内血肿吸收速度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糖皮质激素组,并且克服了甘露醇,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副作用。结论:β-t叶皂甙钠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内皮素(ET)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它同时具有强烈的缩气管效应。为了研究ET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采用雾化吸入卵蛋白复制豚鼠哮喘模型,发现哮喘组发作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浆中E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24.836±135.670,113.653±71.048)ng/L,P〈0.01]和[(96.850±27.019,21.237±7.620)ng/L,P〈0.01],且气道  相似文献   

13.
毒黄素对酵母菌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椰毒假单胞菌为引起酵米面和变质银耳中毒的病原菌。毒黄素是该菌产生的一种毒素。为探讨毒黄素中毒机理及寻找对毒黄素的解毒方法,我们用气体压力计法研究了毒黄素对啤酒酵母和缺陷酵母“58”两种菌株耗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毒黄素有增加这两株酵母菌耗氧量的作用,实验也证实了毒黄素在促进这两株酵母菌耗氧量增加的同时有过氧化氢生成或生成增加。研究毒黄素对啤酒酵母氧化磷酸化的影响,显示毒黄素对氧化磷酸化有抑制作用,P/O比值降低,在0.5左右。  相似文献   

14.
考察西替利嗪对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反应及豚鼠回肠Schultz—Dale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西替利嗪对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大中小三组间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大中剂量组的作用优于扑尔敏,小剂量组与扑尔敏作用相当。能明显抑制豚鼠回肠Schultz—Dale反应的回肠收缩,用Bliss法算出西替利嗪的IC50为14.6lng·ml-1。提示:西替利嗪对Ⅰ型变态反应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Losartan对糖尿病大鼠尿α1-微球蛋白及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 于实验的第1、2、4周时,分别收集糖尿病对照组和糖尿病Losartan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大鼠24h尿液测尿蛋白、α1-微球蛋白、肌酐清除率。结果 糖尿病对照组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在各个阶段均高于糖尿病Losartan治疗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糖尿病Losartan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在各个阶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对照组尿α1-微球蛋白排泄率在三个阶段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Losartan治疗组在第1周(P<0.01)、第2、4周(P<0.05)时均低于同时期的糖尿病对照组。在各个阶段糖尿病Losartan治疗组的肌酐清除率低于糖尿病对照组。结论 Losartan可降低尿白蛋白排泄、降低肌酐清除率及尿α1-微球蛋白排泄、保护肾小管。  相似文献   

16.
继利凡诺中期妊娠鼠体内示踪研究之后,对40只孕鼠的肝脏进一步作了组织放射自显影、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肝细胞内有多量放射性标记的利凡诺聚集,显示解毒性反应和可逆性的病理变化,用药后4小时出现形态改变,24小时变化最明显,分娩后一周趋向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艾灸对小鼠移植性肿瘤EL4淋巴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肿瘤细胞株接种制作小鼠移植性肿瘤模型,“大椎”穴施以艾灸治疗。结果:艾灸能延缓肿瘤结节的形成,肿瘤生长缓慢,瘤重抑制率达41.08%,生命延长率达22.6%。结论:艾灸对小鼠移植性淋巴瘤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CT在肺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复查在肺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临床拟诊肺动脉栓塞的26例病人行CTPA检查,并于溶栓治疗后复查1~4次,观察肺动脉栓塞的数目及类型变化。结果 CTPA检查示,发病10 d内给予溶栓治疗病人治疗2周后,肺动脉复通率为55.8%;发病10 d以上给予溶栓治疗病人治疗2周后,肺动脉复通率为19.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4.27,P<0.01)。溶栓、抗凝治疗1 d、2周、1个月、3个月后,肺动脉复通率分别为30.2%、46.7%、72.2%、92.6%,差异有显著意义(χ2=24.93,P<0.01)。各级支气管动脉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A检查是无创、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肺动脉栓塞的疗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肺表面活性剂(PS)对氧通透的影响,作者用极谱仪分别测量氧通过生理盐水、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悬浮液、兔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的还原电流与时间的关系。结果得到BAL中的氧浓度比在生理盐水中的高,而DPPC悬浮液中的氧浓度比在生理盐水中的低。这说明BAL中含有PS的某种成份,它有利于氧的通透,而DPPC不利于氧的通透。  相似文献   

20.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suggest, that the eaudate nucleus plays a part in acupunrture analgesia. The preseiit work studied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the rabbit's caudate ucurons sensitive to acet.ylcholine (ACh), sero- lioniri (5-HT) and dopamine (DA), recorded by multimicropipettes and examined by mic- rolontOPhorcsis. In testing 110 units, 35 were activatetl by electric needliiig, 43 depressed and 32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Most ACh, 5:HT and DA sensitive neurons responded to electric need- Iing exhibiting an increase or dccrease in the frequency of spontaneous etischarges. The re srilt dcmonatratcs that the affereut impulses arIsing from a needlcd aCUPuncture point can reach the caudate anft moduIate the neuron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