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惠丹  方向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0):1427-1428
术中知晓属于全身麻醉并发症。关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据报道美国平均为0.2%,心脏和产科手术1%以上;在国内平均为2%,心脏手术6%。术中知晓所导致的心理应激和精神刺激可能对患者心理和生理造成明显的伤害,甚至可能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不良后果,故术中知晓问题越来越受到患者和麻醉医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吴建燕  王娟 《黑龙江医药》2010,23(5):826-826
全身麻醉术中知晓是指全身麻醉后患者能回忆术中发生的事情,并能告知有元疼痛等情况,是全麻手术中患者意识存在的标志,是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全麻术中知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精神损害,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429例全麻患者术后随访调查,以了解不同麻醉方法下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并探讨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的全身麻醉管理分析。方法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患者行全身麻醉管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无麻醉意外发生。结论剖宫产手术对肌松和麻醉深度要求都不高,但临床上仍需要一定的麻醉深度以防术中知晓的发生。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有镇痛、舒适性好的优点,而且也不存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中低血压的危险,但毕竟危险性大。  相似文献   

4.
咪唑安定对全麻病人术中知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麻患者术中知晓/术中感知以及对术中情况的记忆可对患者造成长久的精神和心理伤害,此问题一直受到麻醉医生和患者的关注。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其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但尚不能完全避免。目前为了降低全麻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常使用镇静药咪唑安定,但其最佳使用剂量和时间还未明确,由此,本文通过在全麻诱导时使用一定剂量的咪唑安定,来评价咪唑安定对全麻病人术中知晓预防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全身麻醉下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麻醉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7月到2011年7月间在某三甲医院接受单纯全身麻醉的患者119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ASA分级、手术中是否出现血压波动、是否行气管插管、是否过早停药的资料,术后1~3d内对患者进行回访,确定是否发生术中知晓。应用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全身麻醉下发生术中知晓的影响因素。结果 119例病例中有4例发生术中知晓,术中知晓率为3.36%,心胸外科术中知晓率最高(5.88%),其次为普通外科(4.35%)和妇产科(4.00%)。发生术中知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和ASA分级。结论全身麻醉的术中知晓发生率较低,年龄大的女性患者可能是发生术中知晓的高危人群,在麻醉前应对患者做仔细的ASA分级,可提高麻醉质量,避免导致严重的术后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6.
预防全身麻醉术中知晓并发术后应激障碍的临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中知晓(intraoperative awareness),确切的说应该称之为全身麻醉下的手术中知晓,即全麻下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了有意识的状态且在术后可回忆起术中发生的与手术相关联的事件[1]。创伤后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应用目前全身麻醉方法行择期手术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对可能引起术中知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术中知晓病例的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随访接受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1800例,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可能与术中知晓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800例患者中,发生肯定术中知晓的有13例,占比0.72%。结论术中知晓可在多种择期手术中散发。  相似文献   

8.
李明祥  刘士红 《中国药业》2009,18(17):67-6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咪唑安定预防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手术150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均分成3组,即对照组(A组)、观察组(B1组和B2组),B1组和B2组分别在诱导时加用咪唑安定0.05mg/kg和0.10mg/kg静脉注射,记录麻醉用药量、麻醉时间、手术结束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拔除导管至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术后24h随访患者术中知晓情况。结果术中首次追加药物和用药总量、追加肌松药时间及用药总量、术后24h随访术中知晓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咪唑安定能有效预防术中知晓,但随注射剂量不同而效果各异;在诱导同时注射咪唑安定0.1mg/kg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前,现代麻醉学虽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果,但术中知晓的问题仍然困扰着广大医务人员和手术患者.本研究就术中知晓的可能发生原因、发生率、危害性、防治等做相关的文献综述. 1麻醉发展史上的术中知晓 从最早Horace well公开进行的首次N2O麻醉到现今已经150多年了,首次N2O麻醉中患者对疼痛的感觉就是好像身体某部分被撕开一个洞的感觉,在随后William morton进行的乙醚麻醉中,患者回忆知道手术的过程但并没有疼痛感觉,紧接着箭毒等肌松药运用在麻醉过程中,麻醉医生失去了判断麻醉深度的两项指标:呼吸和眼征[1].到现今的麻醉,手术患者术中知晓的描述为听到医护人员的谈话、手术器械的声音,甚至是感觉到麻痹感,患者感到焦虑、恐惧、无助和无力,这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和预后非常不利,可见术中知晓伴随着麻醉学科发展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42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全身麻醉,B组为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异丙酚用量、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中有无不适,次日随访有无手术记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的异丙酚用量明显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苏醒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次日随访均无手术记忆及脊髓损伤。结论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明显,可以减少麻醉用药,且苏醒时间较短,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全麻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术中知晓,产生一系列相应的生理、心理反应,对患者的精神和肉体具有明显的伤害性,且这种伤害性影响可持续到麻醉手术后相当长的时间,到目前为止,防止术中知晓的监测手段还未普及.我院近1年来静脉快速诱导插管,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术中静脉注泵丙泊酚,根据手术刺激强度及PRST(P=血压,R=心率,S=出汗,T=流泪)记分值[1],适时追加一定量的芬太尼维持麻醉,有效地预防了全麻术中知晓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意识消失,全身痛觉消失、肌肉松弛,反射活动减弱.包括吸入全身麻醉和静脉全身麻醉.麻醉是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要前提,麻醉工作离不开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随着现代护理与麻醉学科的不断发展,对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理不仅仅是配合手术为主的单纯技术操作,麻醉过程中和谐的护理配合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现今乳腺外科以良性包块居多,手术短小,但患者对麻醉要求高,既要全程无痛,又要在等待冰冻结果时全程不知晓。因此高位硬膜外麻醉因风险高、镇痛不全而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全身麻醉。因乳腺包块在胸壁外侧,表浅,麻醉无需肌肉松弛,单纯的静脉全身麻醉或适度的肌肉松弛以插入喉罩保持呼吸道通畅配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是当前的首选,这样患者麻醉药用量少、恢复快。但如何选择伍用药物,既减少术中用量,又减轻术后患者  相似文献   

14.
右美托咪定在臂丛麻醉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超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7):166-167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上肢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但术中知晓常常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恐惧,合理选择辅助用药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镇静,减轻患者的痛苦,消除患者在麻醉和手术中的不良记忆具有重要意义。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  相似文献   

15.
肛门局部麻醉是将局麻药物注入肛门、直肠周围,从而达到肛门括约肌松弛、痛觉消失的目的。手术和麻醉作为刺激源,常能使患者产生较强的生理、心理反应,严重时可影响手术的正常实施。我们对98例局麻手术患者术中实施触摸配合音乐护理,对患者关心体贴,适当分散注意力,以改善其不良生理、心理反应,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行小儿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骶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及对照组(全身麻醉)各30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无麻醉意外,未见明显波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麻醉效果满意率高,术后出现尿潴留例数少,刺激患儿可睁眼或肢动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效果确切,且麻醉用药量少,对小儿生理干扰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延续术后镇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呼吸功能正常4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全身麻醉,B组用全身麻醉加硬膜外阻滞,并记录术前、插管后、拔管后、术后4 h监测项目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药用量B组用药量显著少于A组(P<0.05)。A组患者有4例在术终有疼痛感觉,5例苏醒延迟,3例发生心绞痛。B组术中无知晓发生,术后均能及时清醒拔管,围术期无明显心肌缺血,术终无心绞痛发作。结论全身麻醉加硬膜外阻滞延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可减轻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改善呼吸功能,保证了心肌氧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保证了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良好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异丙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静脉复合麻醉在高龄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26例高龄患者全部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静脉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监测并记录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以及麻醉后恢复情况和麻醉中知晓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诱导后表现出明显的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与麻醉前有显著改变(P<0.05),气管插管、切皮前后无明显改变,手术结束后睁眼时心率明显增快,所有患者麻醉过程中氧饱和度无显著变化.麻醉恢复时所有患者苏醒较快,无呼吸再抑制现象,术中无1例知晓.结论 异丙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静脉复合麻醉在高龄危重患者中是确实可行的有效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方法10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认知功能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术后1、7 d的MMS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能够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认知功能短期产生影响,但全身麻醉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联合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5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L组(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联合臂丛阻滞麻醉)和B组(单纯臂丛阻滞麻醉)各75例。两组患者局部麻醉后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注入罗哌卡因,L组在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B组给予面罩吸氧,必要时给予咪唑安定和芬太尼辅助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变化、L组随访术中知晓情况,B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估术中疼痛程度,随访两组患者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L组患者围术期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明显小于B组,术中知晓发生率、术中疼痛程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通气联合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既能保证充分镇痛、镇静的麻醉效果,又能维持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平稳,避免术中知晓,对于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行上肢手术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