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洪芳  麻爱华 《职业与健康》2001,17(11):133-134
目的 了解有无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50例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进行评定,并与50例无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对照。结果 两者相比,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父母多表现低情感温暖与理解,高惩罚、严厉(P<0.05或P<0.01)。结论 父母不当的养育方式对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未遂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32例抑郁症与475例精神分裂症自杀未遂患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妄想症状的出现率均等。抑郁症患起病多较急,常有明显的精神刺激因素;早醒、绝望和精神运动性抑制等症状出现率较高而幻觉较少;未遂自杀率(29.9%)也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组(20.1%)。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汉族人群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环境危险因素、色氨酸羟化酶2(TPH2)基因rs730511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自杀未遂有无关联。方法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215例自杀未遂者(男性92例、女性123例)与相应对照(与病例同性别、年龄相差3岁以内、同地区)进行TPH2 rs7305115基因型测定、自杀行为干预研究量表调查环境因素与抑郁症自杀未遂的关系研究。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TPH2 rs7305115基因型、基因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绝望、负性生活事件、有自杀家族史,均为抑郁症自杀未遂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7.68(95%CI:5.79-13.74)、6.64(95%CI:2.48-11.04)、2.98(95%CI:1.17-5.04); TPH2 rs7305115 A/A为抑郁症自杀未遂的保护因素0.33(95%CI:0.22-0.99)。结论绝望、负性生活事件、自杀家族史是抑郁症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TPH2 rs7305115 A/A可能是抑郁症自杀行为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的血浆非酶类抗氧化物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氧化应激在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未遂的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56例、无自杀患者85例以及健康对照者42例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及尿酸水平,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测评.结果 自杀未遂组的血浆白蛋白[(43.35±3.38) g/L]、总胆红素[(9.30±3.97)μmol/L]及尿酸[(275.83±87.62) μmol/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5.82±3.41) g/L,(14.32±5.28) μmol/L,(317.13±89.01)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自杀组的血浆白蛋白[(43.38±3.18) g/L]、总胆红素[(9.56±4.26) μmol/L]及尿酸[(283.94±80.95) μmol/L]水平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杀未遂组与无自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尿酸水平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63和-0.171,P<0.05).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及尿酸水平与病程、HAMD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的血浆非酶类抗氧化物水平降低,与年龄有关,病程和抑郁程度并未加重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比率,临床特征及自杀死亡率的差异。方法是采用病史询问,精神检查和方式评定的方法,确定抑郁症34例,精神分裂症64例为研究对象,并在3年后追踪调查其自杀死亡的情况。结果住院抑郁发作的自杀率为89.5%,自杀未遂者为57.9%,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的发生率为33%,其中自杀未遂者为12.9%,影响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除情绪障碍外有8%~11%的患者伴有妄想症状,影响精神分裂症的自杀的主要因素为幻觉妄想。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伴有自杀行为的追踪病例中病程在6年内自杀死亡的比例分别为5%~6%和2.9%。结论抑郁症的自杀和精神分裂症的自杀行为是精神科临床危机干预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伴与不伴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异同.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56例、无自杀行为患者85例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的水平,同时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评定.结果 抑郁症自杀未遂组抑郁因子评分[(2.90±1.01)分]高于无自杀行为组[(2.51±0.77)分](t=2.127,P=0.036);抑郁症自杀未遂组血FT3[(3.92±0.52)pmoL/L]低于无自杀行为组[(4.18±0.71)pmoL/L](t=-2.219,P=0.028).结论 伴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特征性,低血FT3水平对评估抑郁症自杀风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医药与保健》2005,13(11):1
目前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2600万,且有629%的患者在出现抑郁症状后从未就医。其中有10%-15%的患者最终可能选择自杀,在我国的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国抑郁症患者占了50%-70%。  相似文献   

8.
甘景梨  谢昌峰 《河北精神卫生》1995,8(4):217-218,220
对71例妄想性抑郁症患者和132例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与156例伴有妄想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自杀行为的对照比较。结果表明:妄想性抑郁症患者与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比值比为1.99倍;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与伴有妄想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自杀行为比值比分别为9.45和4.76。说明自杀行为与妄想和抑郁均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抑郁症自杀危险行为的心理社会因素,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按CCMD-3诊断标准收集120例住院的抑郁症患者,使用社会支持量表,生活事件量表,中文版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第2版,Hamiltion抑郁量表进社会心理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抑郁症自杀行为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结果:抑郁症自杀未遂60例,自杀与负性生活事件相对危险度(RR=3.943)、主观支持(RR=4.276)、对支持的利用度(RR=2.187)、家庭亲密度(RR=1.493)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负性生活事件、主观支持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家庭亲密度是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据北京市卫生局披露,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约200万人自杀未遂。在死于自杀的人中,约半数人患有抑郁症。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赵春惠介绍,自杀与精神疾病、身体疾病、人格特征、心理因素、家庭自杀史、个人所处环境等有关。如果患抑郁症的同时还患有疼痛、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或患有癌症等绝症,自杀的危险性更大。  相似文献   

11.
对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128患者脑卒中患者,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为伴抑郁脑梗死组(A组)49例,无抑郁对照组(B组)79例,分析脑梗塞发生部位与抑郁症、脑卒中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8.28%(49/128);左侧半球脑卒中与右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左侧半球基底结、额颞叶及其他部位上的脑卒中分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正常与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组其抑郁情绪正常、轻度、中度、重度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与脑卒的部位有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抑郁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对40例妄想性抑郁症与109例非妄想性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妄想性抑郁症阳性家族史、临床症状中的“自杀”、“食欲不振”与非妄想性抑郁症有显著不同。妄想性抑郁症的妄想类型研究中发现:被害妄想最多,其次是关系、罪恶、疑病妄想,虚无妄想少见,着魔妄想偶见。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自杀言行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自杀言行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病人住院时病例记载的自杀企图,自杀未遂,自杀方式以及影响自杀言行的主要临床症状。用X^2,t检验进行对比。结果 精神分裂症自杀言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被害妄想,幻觉,抑郁情绪,冲动行为,抑郁症自杀言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抑郁情绪,自责观念,焦虑,关系妄想。结论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自杀言行是精神科危机干预的重要内容。临床医师应重视精神症状对自杀言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26例抑郁症患者的血清脂质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正常对照者作一比较。结果显示:男性抑郁症患者的血清胆固醇(Tch)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女性抑郁症患者。提示抑郁症患者的血清Tch水平改变涉及抑郁症病因学上的5-羟色胺(5-HT)假说;而血清Tch水平的男、女性别差异,则可能与性激素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王铁文  司咏梅 《中国保健》2009,(19):875-876
老年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疾病。研究显示,老年抑郁症的不良后果主要有社会剥夺、孤独感、生活质量差、残疾、认知减退、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身体状况差、自杀和自杀未遂及死亡率增加等。分析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和致病因素,进而探讨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始发于>60岁的抑郁症31例(老年组)、59-59岁的抑郁症39例(老年前期组)和<50岁的抑郁症41例(对照组)。结果发现:①老年组与老年前期组的生活事件与躯体疾病多于对照组;②老年组与老年前期组抑郁发作时严重程度比对照组重,老年组以焦虑激越、疑病和自杀意念出现率高于对照组,而老年前期组以疑病出现率高于对照组;③老年组与老年前期组用药剂量均低于对照组,疗效均与对照组相似;④老年组抑郁发作时严重程度比老年前期组重,用药剂量低于老年前期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7.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1%。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据统计,目前的中国大约有抑郁症患者3000万人。抑郁症使患者痛苦不堪。重者更是以自杀解脱。自杀行为不仅是自杀未遂者终生难忘的痛苦经历,而且会使自杀死亡者的亲友遭受严重、持久的心理伤害。为此,我刊特邀专家撰稿,为大家普及抑郁症的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18.
依澜 《健康大视野》2008,(10):76-79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曾撰文说,21世纪生活方式的罪魁祸首就是抑郁症。整日坐在电脑前不与外界交流的生活方式就能够解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抑郁症。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还有约200万人自杀未遂。死于自杀的人中,约一半患有抑郁症。而现在每4个20多岁的年轻人里,就有1人表现出抑郁症的标志性特征:对什么都提不起劲、疲劳、甚至闪现过自杀的念头。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患者视觉、听觉诱发电位、P300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脑诱发电位异常的意义。方法对32例抑郁症患者的脑诱发电位指标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抑郁症组患者视觉诱发电位(PS—VEP)N1-P2、听觉诱发电位(AEP)P2波幅下降,事件相关电位P3波潜伏期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郁症患者的PS—VEP N1-P2、AEP P2波幅下降在抑郁症诊断方面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抑郁症患者是自杀的高危人群,长期追踪发现约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死于自杀〔1〕。自杀意念是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者早期的心理活动,尽管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之间无必然的联系,但反映了个体某个时期的消极思想动态。中国对存在自杀意念的人群研究通常采用自陈量表〔2-4〕,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评估与诊断及其防御机制等方面研究,对其潜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