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酸钠在不同时间段给药对于肝癌小鼠模型的不良反应的差别。方法固定剂量去甲斑蝥酸钠在2 am,10 am,6 pm 3个不同时间连续给药10 d,治疗肝癌荷瘤小鼠,比较各组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去甲斑蝥酸钠不同时间给药,其不良反应有差异,以2 am给药组不良反应最轻,6 pm给药组不良反应最严重。结论去甲斑蝥酸钠治疗肝癌小鼠模型的不良反应与给药时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去甲斑蝥酸钠白蛋白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去甲斑蝥酸钠为模型药物,对含药白蛋白微球的制备、载药性能、形态、表面状态、大小及分布、体外释药、冷冻干燥、60Co辐照灭菌和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去甲斑蝥酸钠微球的平均大小为0.43±0.12μm,药物含量为20.34~26.75μg/ml,包入率21.9~26.4%,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冷冻干燥和60Co辐照对微球无影响且能达到无菌要求,放置3个月后微球的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半乳糖衍生物修饰去甲斑蝥酸钠脂质体的主动靶向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半乳糖衍生物修饰的去甲斑蝥酸钠脂质体(GNL),探讨并比较其与去甲斑蝥酸钠脂质体(CNL)的肝靶向作用。以半乳糖为起始物,经乙酰化、溴代、缩合、置换后得化合物Galβ1-(CH2-CH2-O)2-C14-H29作为修饰靶向材料,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CNL和GNL;RP-HPLC测定小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小鼠肝脏中的药物浓度。实验表明脂质体表面经化合物Galβ1-(CH2-CH2-O)2-C14-H29修饰后,GNL肝脏靶向效率是CNL的1.8倍,是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的2.9倍。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注射用去甲斑蝥酸钠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方法利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对注射用去甲斑蝥酸钠中细菌内毒素进行测定。结果注射用去甲斑蝥酸钠稀释浓度1g.L-1为不干扰测定浓度,限值确定为每1mg注射用去甲斑蝥酸钠中细菌内毒素含量应小于3.3EU。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用于控制注射用去甲斑蝥酸钠中内毒素的含量,方法灵敏、可靠、经济。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去甲斑螫酸钠冻干粉针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Fusion—RP80色谱柱(250mm×4.6mm,4μm)为分离柱,以甲醇.KH2PO4缓冲液(0.1mol·L^-1KH2PO4溶液1000mL,加三乙胺1mL,用磷酸调节pH3.0)(15:8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去甲斑蝥素浓度在2.0~7.0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19%(n=9),RSD为0.15%。结论:该方法适用于去甲斑蝥酸钠冻干粉针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色谱柱为 YWG-C_(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0.02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75:25,磷酸调 pH 3.0),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含量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n=9),线性范围为0.10~1.60 mg·mL~(-1)(r=0.9999);有关物质的检测限为0.16 ng(S/N=3),线性范围2.03~16.24μg·mL~(-1)(r=0.9986)。结论: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王少兵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127-128
目的:比较去甲斑蝥素和去甲斑蝥酸钠从聚合物基质中的释放行为。方法:采用混合和压膜方法制备载药的聚己内酯片,然后剪切成小片后考察其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释药行为,并探讨其释药机制。结果:去甲斑蝥酸钠的释药行为受磷酸缓冲盐浓度以及缓冲盐中氯化钠浓度的影响,而去甲斑蝥素的释药行为则基本不受其影响。结论:去甲斑蝥素和去甲斑蝥酸钠从聚合物中释药行为差异主要由药物渗透压引起。  相似文献   

8.
杜宁 《北方药学》2012,9(1):7-8
目的:建立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含量HPLC 及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方法:以C18 柱,0.1mol·L-1磷酸氢二钾溶液-乙腈(80∶20)(磷酸调节pH 值至2.6)为流动相,流量为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在浓度为20.00~200.04μg·mL-1范围内,本法线形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7(n=7).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可以作为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含量和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斑蝥酸钠注射液致喉头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72岁男性患者,确诊为左肺腺癌7个月,既往有小牛血清去蛋白过敏史。治疗期间输入斑蝥酸钠注射液约30min,患者突然烦躁,急发憋闷、喉痒、发声嘶哑、吸气性呼吸困难,口唇明显发绀,三凹征阳性等。立即停止输入,给予氧气吸入,甲强龙、异丙嗪、葡萄糖酸钙抗过敏以及其他对症治疗,约20 min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口唇发绀及三凹征消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斑蝥酸钠注射液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从2005-2008年将本院收治84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放疗组)和治疗组(斑蝥酸钠注射液联合放疗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0例。评估2组患者放疗结束后的局控率,评价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治疗组局控率为77.2%,而对照组为55%,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61.4%,对照组为46.5%,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肝癌放疗过程中联合使用斑蝥酸钠注射液能提高局控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摇瓶法测定内酯型和羧酸盐型9-硝基喜树碱(1)的油水分配系数,结果为145.5±2.96和0.034±0.26.建立了HPLC法同时测定小鼠组织和血浆中1的内酯型浓度和总浓度.静脉注射给予S180荷瘤小鼠不同比例的内酯型1溶液,结果显示给药时内酯型比例对其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有明显影响.在血浆中,测得的内酯型浓度随给药时内酯型比例的变化而变化,而总浓度却与给药时内酯型比例关系不大.在肿瘤组织中,给药的内酯型1比例为100%和75%时,测得的内酯型和总量的AUC结果相近;其他各组测得的内酯型和总量的浓度均随给药时内酯型1比例(50%、25%和0)降低而降低.肝、肾组织中测得的内酯型比例与给予比例没有明显相关性(如肾)或呈现出负相关(如肝).这可能与肝、肾是羧酸盐型1的主要排泄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中斑蝥酸钠和维生素B6含量的同时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色谱柱为Syncronis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02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调pH值至2.6)-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193,290 nm,波长切换法,柱温:30℃。结果 斑蝥酸钠回归方程为Y=1.926X+0.010(r=0.999 7),在0.064 6~0.322 8 mg·mL-1内斑蝥酸钠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9%,RSD为1.2%(n=9)。维生素B6回归方程为Y=24.153X+0.670(r=0.999 9),在0.535 9~2.679 7 mg·mL-1内维生素B6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1.0%(n=9);仪器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0%。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邱晓拂  张治华  胡辉  王尉  王葵  胡卫列 《中国药房》2010,(22):2088-2089
目的:探讨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前患者何时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较好。方法:将380例拟行IVU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190例,检查前4h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B组190例,检查前一天晚饭后2h口服同样剂量。观察2组服药后的排便情况、不良反应及X线摄片质量。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6.3%(12/190),B组为9.5%(18/19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首次排便时间、腹泻持续时间及排便次数分别为(21.4±7.4)min、(138.4±29.3)min和(4.7±2.3)次,B组平均首次排便时间、腹泻持续时间及排便次数分别为(20.9±9.8)min、(133.8±36.5)min和(4.4±2.1)次,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摄片质量良好率A组为73.7%(140/190),B组为57.9%(110/19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IVU检查前的肠道清洁准备,不良反应少、肠道清洁效果佳,X线摄片质量好,检查前4h开始服更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VCM)用药时间与小鼠肾毒性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VCM给药(600 mg/kg,腹腔注射,qd)1 d组、3 d组、7 d组、10 d组和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各5只.末次给药后24 h,称取小鼠肾脏质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肌酐、尿素氮含...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5,(16):2205-2208
目的:研究荷瘤裸鼠按时辰给予吉非替尼的药效学。方法:取BALB/c-nu裸鼠复制非小细胞肺癌模型后,随机分为不同时间给药的吉非替尼(4:00、8:00、12:00、16:00、20:00、24:00)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吉非替尼组裸鼠分别按相应时间ig给药1 mg/kg,模型组裸鼠ig给予等量的1%聚山梨酯80溶液,连续给药21 d。检测20 d内各组裸鼠的瘤体积及第21天时的瘤质量,计算抑瘤率;检测各组裸鼠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的m 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吉非替尼组裸鼠第18天时肿瘤体积均增加缓慢,除20:00组外其余各吉非替尼组裸鼠瘤质量降低、抑瘤率增加,其中4:00、8:00组裸鼠肿瘤组织中EGFR m RNA表达减弱,4:00、8:00、12:00组裸鼠肿瘤组织中ERK1/2 m RNA表达减弱,4:00、8:00、12:00、24:00组裸鼠肿瘤组织中p-EGFR蛋白表达减弱,4:00、8:00、24:00组裸鼠肿瘤组织中p-ERK1/2蛋白表达减弱,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0:00组比较,4:00、8:00、12:00组裸鼠瘤质量降低,4:00、8:00组裸鼠肿瘤组织中p-EGFR蛋白表达减弱,8:00组裸鼠肿瘤组织中p-ERK1/2蛋白表达减弱,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对荷瘤裸鼠具有瘤抑制作用,并呈现时辰节律性,其中8:00给药肿瘤抑制效果最好,20:00给药抑制效果最差;其机制可能与EGFR、ERK1/2介导的传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顾秋琴 《首都医药》2014,(22):113-114
目的:建立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中维生素B6含量测定的HPLC法。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柱(150mm×4.6mm,5.0μm),流动相为0.04%戊烷磺酸钠(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3.0)-甲醇(88∶12),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91nm,柱温35℃。结果维生素B6在39.33~196.6 mg.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 n=5),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9.8%,RSD=0.47%(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不同时间给药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80例非杓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晨服组与晚服组,2组均服用替米沙坦。晨服组于7∶00时给予替米沙坦(80 mg/片)1片,每日1次;晚服组于19∶00时给予替米沙坦(80 mg/片)1片,每日1次。12周后复查动态血压,比较2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晨服组将非杓型血压纠正为杓型血压恢复昼夜节律的比例为20.0%,而晚服组将非杓型血压纠正为杓型血压恢复昼夜节律的比例为52.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服组清晨时段(5∶00-9∶00)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晨服组(P<0.05)。结论: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时辰化服用替米沙坦可以更好地改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8.
我院127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及用药监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良海 《中国药房》2005,16(22):1732-1734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4年填报的127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静脉炎最常见;过敏性休克、跟腱炎、肝损害虽少见,但程度严重。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及其用药监护,以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药品不良反应救济适用对象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各国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适用对象。方法:采用比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结果与结论: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对象分为三种代表性模式: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瑞典和美国。未来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赔付对象应适当放宽,制度性质应当确定为侵权责任替代和社会补偿的混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