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汉中288例年龄30~60岁农民临界高血压患者随访12年。结果显示,转归确诊高血压者31.6%,仍维持临界高血压者27.2%,血压恢复正常者41.2%。临界高血压伴年龄偏大、高血压家族史、体重指数偏高或心率偏快者确诊高血压机率增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高血压急症患者54例予以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开始剂量为5μg/min,逐渐增加至20μg/min,最好用输液泵恒速输入。结果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急症的总有效率为98%。结论硝酸甘油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高血压急症的药物,尤适用于合并冠心病和心力衰竭者,且药物价格低廉,使用方便,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危重症包括高血压危象及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是指在高血压病的进程中,全身小动脉发生暂时性强烈痉挛,周围血管阻力明显上升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高血压脑病是指高血压患者脑部小动脉先持久而明显的痉挛,继而被动性或强制性扩张,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从而出现的一系列表现。由于持续的全身或颅部血压升高,引起机体内环境紊乱,  相似文献   

4.
不同服药时间对非勺型高血压病人降压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辉  于瑞英  胡佳 《重庆医学》2002,31(1):11-12
目的 探讨不同服药时间对非勺型高血压病人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 用动态血压监测法选取非勺型高血压病人66例,早上7时服药,3周后改为下午4时服药或加早上7时服药,另选勺型高血压病人72例作对照。结果 非勺型高血压病人服药时间更改后降压疗效得到改善,降压幅度增加(P<0.05),40.3%病人的血压变为勺型(P<0.05),尿微白蛋白减少(P<0.01)。结论 非勺型高血压病人可将降压药延迟至下午服用,如服两种以上的药物,可将其中一种下午服用,以利非勺型血压转变为勺型,从而达到预防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5钙桔抗刑(CaA)5.1优点.①降压疗效肯定,短期或长期治疗均有效,起效温和,作用持久,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②对血管高度选择性,保护血管,防止血管进行性钙超负荷、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聚集、抗心绞痛作用,提高大动脉顺应性,使小血管扩张,总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但不降低甚或增加脑、冠脉及肾脏灌注。可逆转或减轻左心室肥厚。③保护肾功能,血压下降时尚可维持肾灌注及肾小球滤过率,能减弱或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展,可使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升高,血清肌酐水平下降,可作为肾性高血压的首选药。④…  相似文献   

6.
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以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新的治疗策略要求强化血压控制,为了血压达标,大部分患者需要联合用药。近年来新的抗高血压药物很多,其中一些药物的价格是目前临床使用的某些药物价格的近百倍。因此,应针对高血压的不同人群,在保证降低疗效和干预同时存在的可逆转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前提下,选择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治疗药物,可大量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提高对高血压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肾损害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芳 《中华医护杂志》2006,3(2):125-12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脉压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78例,按脉压(PP)水平分为〈50mmHg、50—59mmHg、60—69mmHg及≥70mmHg4组,分析PP与尿素氮、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24h尿蛋白定量的关系。结果随着PP的增大,Ccr明显降低,Scr及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增加,不同脉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增大,可促进肾脏损害,提示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脉压也是预测肾脏损害有价值的指标,控制脉压可以减轻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与肾性高血压患者在动态血压中的昼夜节律变化规律,在研究对住院病人中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和肾性高血压患者各25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夜间下降值分别为2.18±3.19kPa及1.67±1.11kPa,血压下降百分率分别为11.42±7.59%及13.48±9.13%;肾性高血压者血压下降值分别为0.58±14kPa及0.  相似文献   

9.
胡雪芹 《海南医学》2005,16(10):66-66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心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诊断标准按照中国高血压联盟参考1999年WHO/ISH高血压处理指导而制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即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非同日三次以上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经病史、体征与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348例患者年龄60~97岁,其中男性217例,占62.4%,女性131例,占37.6%。单纯收缩压增高者201例,占57.8%。  相似文献   

10.
对汉中288例年龄30~60岁农民临界高血压患者随访12年,结果显示,转归确诊高血压者31.6%,仍维持临界高血压者27.2%,血压恢复正常者41.2%,临界高血压伴年龄偏大,高血压家族史,体重指数偏高或心率偏快者确诊高血压机率增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省级综合性医院高血压专科住院患者中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状况,从而为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提供流行病学支持。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病例数超过30的分别计算检出率及95%可信区间(95%CI),不足30的以绝对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行×列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回顾性分析1997年-2005年间在高血压专科住院诊断明确的4514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住院高血压患者中肾血管性高血压构成以及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人群间的分布特征。结果(1)4514例高血压住院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3783例,检出率为83.81%;肾血管性高血压85例,检出率1.93%。(2)大动脉炎所致肾动脉狭窄占肾血管性高血压的51.77%,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肾动脉狭窄占。肾血管性高血压的36.47%,先天性所致肾动脉狭窄占肾血管性高血压的11.76%。结论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检出率为1.93%,其患病年龄低于原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是高血压的易感人群。以往对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治疗持较为谨慎的态度,认为老年人血压轻度升高是一种生理现象,对其血压控制的目标值掌握较宽松。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的陆续揭晓,高血压的防治观念不断更新,人们对老年人高血压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肾性高血压的特点及治疗体会(附14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奇峰 《新疆医学》2007,37(5):142-143
肾性高血压指继发于各种肾脏疾病的高血压,约占高血压病因的5%,包括肾实质性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治疗上有其特殊性。本文就我科2000年1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42例肾性高血压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朱红兰 《大家健康》2016,(11):167-167
目的:分析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实际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高血压100例,依照患者具体的病情程度,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分析100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抗高血压使用率排名前3位的药物分别是利尿药物、钙拮抗药物以及β受体阻断药物;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率为3.0%。结论:利尿药物、钙拮抗药物以及β受体阻断药物是当前高血压疾病临床治疗中最为风常见的抗高血压药物,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重症复杂高血压的处理(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压波动大、顽固性高血压是临床医师诊断与处理的难点,涉及面广,治疗难;伴有糖尿病高血压虽诊断容易,但处理上要慎重;高血压危象的抢救是各位医师必须掌握的。这几种高血压是当前造成我国高血压控制率低的主要原因,更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关键。因此,对这些高血压病人处理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肾性高血压大鼠实验模型制作改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肾性高血压大鼠实验模型制作改进傅继华,陈宇飞,张琪(中国药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南京210009)肾性高血压实验模型是研究高血压及降压药物常用的实验手段,其制作方法中以狭窄肾动脉形成肾血管性高血压为最常用,且常以大鼠为实验动物。但由于大鼠肾动脉较细,阻...  相似文献   

17.
《中外健康文摘》2008,(3):76-76
如果发现了血压增高,那么就有必要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到底是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还是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是指病因尚未十分明确,而以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继发性高血压则是某些疾病(如肾炎、甲亢、脑病等)的一种症状,因此也称为症状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随着高血压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血压,关注健康。本文观察8例难治性高血压联合应用消心痛治疗,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群体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方法 应用统一调查表,回顾性调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史,分析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疗效及其不良反应。不同用药情况人群分别统计药物疗效,并排除药物自身影响。结果 40.1%正确用药的患者,疗效达93.0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9%;32.5%基本正确用药的患者,疗效达85.5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27.4%不正确用药的患者,疗效为77.8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2%。三组间上述两指标相互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应提供科学合理应用抗原发性高血压药物。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是以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可损伤重要脏器,导致中风、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和慢性肾衰竭等靶器官的损害。但在现有的治疗方法中,高血压在世界范围内控制效果仍然不佳,因此新型抗高血压的治疗靶点与药物的研发依旧是治疗高血压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