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成活质量。方法:选择健康家猪10只,设计真皮下血管网皮瓣40个(实验组),传统皮瓣40个(对照组),比较术后8 d家猪两侧皮瓣的成活长度和面积,通过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测比较两组皮瓣的成活质量。结果:术后8 d,实验组皮瓣成活长度均值以及成活面积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成活质量,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成活稳定,质量好,近蒂端皮瓣结果清晰,胶原纤维排列有序,两组皮瓣在术后2 d中远端即出现表皮细胞变性、坏死;实验组皮瓣中远端皮瓣存活3例,坏死35例,对照组38例中远端全部坏死。结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近蒂端成活质量好,中远端成活质量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任意型皮瓣断蒂最佳时间及方法改进,为皮瓣移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白小猪3只,设计任意型皮瓣12个,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个。于术后第2天开始连续检测皮瓣中点微血流灌注情况,第5天开始行断蒂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橡皮筋阻断法,实验组采用预置蒂部手术缝线法,分期结扎阻断,并检测阻断过程中及断蒂后2d内微血流变化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任意型皮瓣形成后,微循环血流随时间延长而增加,2~3d内微循环血流增加显著,3d达到术前水平,3d后呈平台状,5d后微循环血流略高于术前水平,并有缓慢增加,但5d与7d比较血流增加不显著。从开始断蒂训练至第8天断蒂,实验组微循环血流变化平缓,断蒂后微循环血流水平高,MDA含量低;而对照组微循环血流变化剧烈,断蒂后微循环血流水平低,MDA含量高。结论任意型皮瓣断蒂最佳时间为“平台期”后,应用预置蒂部缝线法分期阻断血运可以使皮瓣移植“软着陆”,皮瓣血循环动态地过渡到断蒂后期,减轻了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腹部双叶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脱套伤手术,推广临床应用。方法 临床观察法。伤指彻底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及污染物,多指受伤则缝合形成并指,根据缺损情况,在同侧或对侧腹部设计双叶皮瓣,皮瓣掀起后将远端修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创面,供区直接缝合,10-14d断蒂。结果 共修复9例,皮瓣均成活,术后伤指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腹部双叶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断蒂时间早,皮瓣较薄,是修复手指脱套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郝秋彦  曹相勋  辛军 《河北医学》2003,9(3):230-232
目的:观察分析了带蒂的含真皮下血管网的薄皮瓣修复治疗手部皮肤缺损创面的应用疗效。方法:对不同病因引起的手部皮肤缺损创面38例应用胸部或腹部带蒂的含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修复治疗,术后7—8d断蒂。结果:断蒂后皮瓣无坏死,随访3个月—1年,手部修复区皮肤平整,色泽好,外观及功能均满意。结论:应用带蒂含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修复治疗手部皮肤缺损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韩张杰 《黑龙江医学》2005,29(8):582-583
目的探讨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深度烧伤的最佳方案。方法28例手深度烧伤扩创后均行腹部随意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覆盖,并就皮瓣不同的长宽比例、断蒂时间、形状、包扎方式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皮瓣完全成活24例,部分坏死4例。结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是修复手深度烧伤的较好手段。应根据创面情况确定皮瓣的长宽比例、蒂部位置、是否加压包扎及断蒂时间,才能保证皮瓣成活。  相似文献   

6.
对7例手指外伤作邻指皮瓣术后7d断蒂全部成活,2例手指脱套伤做胸部皮管14d断蒂全部成活。由于皮瓣内保留了真皮下血管网及2~3mm的“超薄”皮下脂肪,故皮瓣的真皮下血管网得以与受区毛细血管相吻合,很快完成了皮瓣的血运重建。强调手术中锐性解剖,保护真皮下血管网,缝合时准确对合皮缘,紧密缝合,是保证早期断蒂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对7例手指外伤作邻指皮瓣术后7d断蒂全部成活,2例手指脱套伤做胸部皮管14d断蒂全部成活。由于皮瓣内保留了真皮下血管网及2 ̄3mm的“超薄”皮下脂肪,故皮瓣的真皮下血管网得以与受区毛细血管相吻合,很快完成了皮瓣的血运重建。强调手术中锐性解剖,保护真皮下血管网,缝合时准确对合皮缘,紧密缝合,是保证早期断蒂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大鼠腹部与背部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的差异,探讨更为合适的动物皮瓣IRI模型。方法选用健康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6只,分别为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aIR)组,腹部皮瓣假手术(aSH)组,背部皮瓣缺血再灌注(dIR)组及背部皮瓣假手术(dSH)组。腹部皮瓣以腹壁下浅动脉为蒂,背部皮瓣以髂腰浅动脉为蒂。术后5d,观察大鼠死亡及皮瓣啃食损坏率,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计算成活区域平均血流灌注量及皮瓣成活率,HE染色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TUNEL染色检测皮瓣组织细胞的早期凋亡,计算凋亡细胞阳性指数(AI)。结果 dIR组死亡率(0.0豫)、皮瓣啃食损坏率(0.0豫)低于aIR组的16.7豫与50.0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IR组炎性浸润情况弱于aIR组。 aSH组与dSH组的皮瓣成活率[(59.90±8.94)豫、(97.63±1.29)豫]及成活区域平均血流灌注量[(125.54±14.52)、(149.38±13.69)PU]分别高于aIR组与dIR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0.01)。aSH组与dSH组AI[(13.48±5.23)豫、(6.70±3.97)豫]分别低于aIR组与dIR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0.01)。 dIR组皮瓣成活率[(53.30±5.40)豫]、成活区域平均血流灌注量[(100.46±15.93)PU]较aIR组[(30.77±11.53)豫、(39.45±9.94)PU]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0.01)。 dIR组AI[(43.72±6.15)豫]较aIR组[(57.78±17.38)豫]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0.01)。结论背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是较腹部皮瓣更为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用硝酸甘油膜缩短带蒂皮瓣断蒂时间的实际应用可能性。方法 选用纯种新西兰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A组:腹部交叉带蒂皮瓣形成加外用硝酸甘油膜组。B组:单纯腹部交叉带蒂皮瓣形成组。两组分别在成形术后5d,10d,15d断蒂,按成活面积计算。3周杀死实验大鼠,对皮瓣区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检查,计算对比分析各组的新生血管数。结果 5d,10d断蒂:AB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15d断蒂,AB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5)。3周杀死实验大鼠,对比分析各组的新生血管数。结论 外用硝酸甘油膜可以缩短带蒂皮瓣断蒂时间,但它的应用并不增加局部的新生血管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保留轴型血管的前提下,应用蒂傍轴型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替代原有以轴型血管为主要血供的传统轴型皮瓣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烧(烫)伤后瘢痕畸形矫正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27例为观察组,分别以腹壁浅动脉(8例)、旋髂浅动脉(13例)、腹壁下动脉脐旁穿支(4例)、逆行桡动脉(2例)的蒂傍血管为主要供血血管,在轴型血管分支血供区域内形成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2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轴型皮瓣对创面进行修复。对皮瓣成活率,皮瓣长宽比值及皮瓣的随意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7例转移皮瓣全部成活,2组皮瓣的成活率、皮瓣长宽比值、断蒂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观察组皮瓣中心轴线与轴血管垂直线夹角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蒂傍轴型血管薄皮瓣较传统轴型血管薄皮瓣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了带蒂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修复治疗手部皮肤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不同病因的手部皮肤缺损47例应用胸、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修复治疗,术后1周断蒂。结果:断蒂后的皮瓣无坏死,经随访3个月~1年,手部修复区皮肤平整,色泽好,外观及功能均满意。结论:应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修复治疗手部皮肤缺损是一种简便易行,疗效肯定,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鼻外侧超薄皮瓣修复下睑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睑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新方法,评价鼻外侧超薄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患者应用鼻外侧超薄皮瓣转移修复同侧下睑组织缺损。其中下睑外翻10例,下睑瘢痕畸形8例,下睑黑毛痣4例。结果22例转移皮瓣全部存活,转移皮瓣面积1.0cm×3.0cm~2.2cm×6.0cm,最大长宽比例为4.5:1。术后随访6个月~2年,转移皮肤质地、颜色与下睑皮肤相仿,外观与对侧基本对称,供区瘢痕隐蔽,形态恢复满意。结论鼻外侧超薄皮瓣是下睑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带蒂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在手部创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秋彦 《黑龙江医学》2006,30(10):727-728
目的 观察分析了带蒂的含真皮下血管网的薄皮瓣修复治疗手部皮肤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不同病因引起的手部皮肤缺损创面62例应用胸部或腹部带蒂的含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修复治疗,术后7~8 d断蒂.结果 断蒂后皮瓣无坏死,随访3个月~1年,手部修复区皮肤平整,色泽好,外观及功能均满意.结论 应用带蒂含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修复治疗手部皮肤缺损简便易行,疗效肯定,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乳腺癌根治术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并与用传统方法实施的11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率传统方法为44%,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为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改善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的供血,是降低皮瓣坏死的关键,且可减少创面感染和瘢痕挛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董智勇  蔡晓峰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1):1210-1212,1220
目的研究血栓通注射液对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各12只,均构建大鼠背部随意皮瓣模型。实验组每只大鼠每天腹腔注射血栓通注射液150mg/kg,对照组每只大鼠每天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术后7 d观察皮瓣成活大体情况、皮瓣病理改变情况及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皮瓣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1)。实验组皮瓣远端VEGF的表达高于对照组(〈0.01)。讨论血栓通注射液能通过刺激VEGF表达来增加局部血管形成,从而促进皮瓣的成活。  相似文献   

16.
张彬  谢庆平  陈盛 《浙江医学》2014,(6):494-496,500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小型猪腹壁下血管穿支皮瓣(DIEP)血管危象的防治作用。方法制造双后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小型猪模型10头(共20例创面),按造模时间先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头小型猪共10例创面。所有小型猪均行腹壁下动脉外侧皮肤穿支皮瓣转移修复术,术后1h实验组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250m1+丹参多酚酸盐60mg,对照组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均为1次/d,疗程14d。比较两组小型猪术后24h(T1)、3d(L)、7d(T3)、14d(T4)皮瓣皮肤血流灌注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实验组术前24h(To)、术后24h(T1)、3d(T2)、7d(T3)、14d(T4)凝血四项即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大体观察术后皮瓣血管危象的发生率;14d后计算两组小型猪皮瓣的存活面积比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血流灌注量实验组各时间点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T3明显大于术后前3d(P〈001);(2)实验组L、L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RBC压积、RBC聚集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RBC变形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3)实验组各时间点凝血四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4)实验组皮瓣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1;实验组皮瓣存活面积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增加小型猪DIEP皮肤血流灌注量,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皮瓣血栓形成,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提高皮瓣存活面积,而对凝血四项无明显影响,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5例手掌严重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利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取得良好效果.作者认为上述情况用皮片或常规皮瓣修复均不够理想,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为修复手掌部瘢痕挛缩的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应用带皮神经营养血管丛皮瓣修复四肢复杂创面的改床效果。方法:根据四肢不同部位创面,设计相应的带皮神经营养血管丛皮瓣修复。结果:22例中有2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丛远端蒂皮瓣出现皮瓣远端皮肤部分坏死,但皮下组织均成活后经外敷生肌膏而愈合,有1例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丛远端蒂皮瓣,术后24h皮瓣出现肿胀、张力性水疱形成,皮瓣远端瘀黑,经间断拆除皮缘缝线数针、针刺放血、肝素盐水湿敷2d后,皮瓣颜色转至红润,皮肤成活良好,其余皮瓣均成活良好,经随访6~24个月,皮瓣弹性良好、耐磨,与周围皮肤颜色相似,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皮神经营养血管丛皮瓣,操作相对简单,不损伤肢体主干动脉,血供安全可靠,是修复四肢复杂创面的一种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