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48h后至撤机拔管48h内发生的新的肺实质感染,是机械通气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治疗困难。误吸、人工气道气囊上带菌分泌物通过气囊与气管壁间隙进入下呼吸道是发生VAP的重要因素。我院采用可吸引式气管切开套管,进行持续气囊上分泌物引流预防VAP,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后人工气道内吸引联合消毒剂冲洗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对气管插管吾患暑的气囊上液12h1次吸引加用雷夫诺尔冲洗并进行气囊上分泌物病原菌培养。结果:加用雷夫诺尔冲洗组(A组)出现呼吸及相关性肺炎21例,未出现59例,未加用雷夫诺尔冲洗组(B组)出现呼吸及相关性肺炎39例,未出现37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气道内吸引联合消毒剂冲洗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拔出气管插管前用支气管镜对气囊上液体进行清理对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病率的效果。[方法]将46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3例。治疗组拔管前用支气管镜对咽喉分泌物、气囊上液进行清理,拔管后支气管镜再进入对气管、支气管进行吸引。对照组拔管前用吸痰管吸尽咽喉部分泌物。拔管后观察1~4天内患者有无肺部感染征象。[结果]治疗组1例出现吸入性肺炎,对照组12例出现吸入性肺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2.9744,P〈0.01)。治疗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拔管前用支气管镜对气囊上液进行清理可以明显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后人工气道内吸引联合消毒剂冲洗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对气管插管后患者的气囊上液12 h 1次吸引加用雷夫诺尔冲洗并进行气囊上分泌物病原菌培养。结果:加用雷夫诺尔冲洗组(A组)出现呼吸及相关性肺炎21例,未出现59例,未加用雷夫诺尔冲洗组(B组)出现呼吸及相关性肺炎39例,未出现37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气道内吸引联合消毒剂冲洗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气囊上滞留物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目的探讨气囊上滞留物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关系。方法对33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机械通气患者,分别于插管后48h、7d及14d同步行咽拭子、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细菌分泌物定量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VAP的发病率为48·5%,病死率为37·5%;VAP组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和鲍曼不动杆菌;VAP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优势菌符合率为62·5%,且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的株数逐渐增多。结论RICU中VAP患者相关部位(气囊上滞留物、下呼吸道分泌物、咽拭子)优势菌以G-杆菌为主;气囊上滞留物优势菌与VAP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致病菌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提示气囊上滞留物病原菌的移行是导致VAP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MV)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属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随着机械通气应用的增加,AVP发病率逐年增多。由于VAP较普通肺炎复杂,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近年来对VAP的研究已受到广泛重视。引起VAP的原因较多,目前主要集中于外源性感染因素,如气道切开导致病原菌侵入等,而对于气管插管后呼吸机气囊滞留物与VAP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较少。对2007—2008年气管插管后发生VAP患者进行动态呼吸机气囊滞留物及下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学培养,探讨气囊滞留物与VAP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范丽妫  林小娜  何国鑫 《浙江医学》2014,(6):479-481,48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在不同气囊压力下误吸发生情况及支气管分泌物胃蛋白酶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9例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高气囊压力(25~30cmH2O)组(组1)和低气囊压力(20~24cmH2O)组(组2),分别在鼻饲结束后1、2、3h收集支气管分泌物,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其胃蛋白酶含量。结果组1患者误吸发生率为12.5%(5/40),组2患者为30.8%(12/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3,P〈0.05);组1患者支气管分泌物胃蛋白酶阳性率为7.5%(3/40),组2患者为28.3%(11/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06,,)〈O.05)。14例鼻饲后1h支气管分泌物胃蛋白酶检测阳性的患者,标本胃蛋白酶含量测定值与气囊压力值呈负相关(r=0.4。P〈0.05)。结论低气囊压力下机械通气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误吸,支气管分泌物胃蛋白酶测定可用于危重机械通气患者误吸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人工气道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仲继红  景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19(12):1137-1140
自从3000多年前,古埃及和古印度医书上有气管切开的记载起,至今已建立多种人工气道的方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急救和危重患者的抢救,在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工气道的目的是改善通气、纠正缺氧;解除呼吸道梗阻,保证气道通畅;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护气道,防止误吸。该文作者就共同关注的气管切开护理、吸痰护理、清除气囊上分泌物的方法、吸痰的相关间题(低氧血症、气管内出血、肺不张等)、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主要因素、口腔护理、气囊的管理、气道湿化、患者的需求和心理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雷美兰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0):1243-1244
目的 探讨加强口腔护理能减少或控制患者口腔细菌的数量,从而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方法 将12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传统口腔护理的基础上,改进口腔护理措施,强化执行意识;及时清除口腔、鼻咽部分泌物及重视气管导管的气囊上分泌物的吸引.结果 有效地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结论 加强口腔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1气管插管的护理①套管气囊的密闭护理。气管套管为加垫式套管结构。插入气管后要对套管气囊充气,膨胀后使套管与气囊间贴紧密封不漏气,避免口腔内分泌物、胃内容物吸入气道,防止气体由上呼吸道反流,并便于部分泌物的吸出。充气压力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行气囊上及口、鼻咽腔联合冲洗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0例机械通气患者均使用可冲洗气管导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每天应用0.02%洗必泰溶液行气囊上及口、鼻咽腔联合冲洗2次,B组不进行气囊上及口、鼻咽腔冲洗,只进行持续吸引气囊上滞留物,必要时吸引口鼻咽腔分泌物。两组对照研究,观察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结果A组发生VAP12例,发生率20%;B组发生VAP31例,发生率51.7%。A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可冲洗气管导管,每天使用0.02%洗必泰溶液进行气囊上及口、鼻咽腔联合冲洗,可明显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毕春霞  李红玉 《北京医学》2013,35(12):1040-1042
气管切开术是建立应急呼吸道解除呼吸道梗阻的方法[1]。但是对于非机械通气的患者.气管切开后.患者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加温、加湿、滤过的功能,导致分泌物黏稠干燥,痰液不易咳出.出现肺部感染[2]。气管切开患者气囊上带菌的滞留物不断流入下呼吸道。也是肺部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3]。  相似文献   

13.
气囊上持续吸引冲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福泰  赵红梅  臧奎 《重庆医学》2009,38(22):2878-2879
目的 探讨气囊上持续吸引冲洗(CASS)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ICU156例气管切开带气管套管机械通气患者分成A组(气囊上持续吸引组)80例和B组(非吸引组)76例,记录每日气囊上持续吸引分泌物量、VAP发生时间和例数、机械通气天数、住院平均天数及病死率.结果 A组气囊上日吸引量明显低于B组,A组分泌物培养致病菌与其下呼吸道分泌物一致性明显低于B组,两组病原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优势菌.两组机械通气(MV)5d内VAP发生率A组(10.0%)较B组(42.1%)明显减少(P<0.01).结论 气囊上持续吸引可显著降低VAP发生率,同时降低G+菌致下呼吸道感染率,是预防VAP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从而降低病死率,降低平均住院日,安全方便,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行气囊上至口鼻咽腔联合冲洗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0例机械通气患者均使用可冲洗气管导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每日应用0.02%洗必泰溶液行气囊上及口、鼻咽腔联合冲洗两次,B组不进行气囊上及口鼻咽腔冲洗,只进行持续吸引气囊上滞留物,必要时吸引口鼻咽腔分泌物。两组对照研究,观察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结果:A组发生VAP12例,发生率20%;B组发生VAP31例,发生率51.7%。A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可冲洗气管导管,每日使用0.02%洗必泰溶液进行联合冲洗气囊上至口、鼻咽腔滞留物,可明显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口腔颌面部位于呼吸道上端,严重损伤时可因组织移位、肿胀、血凝块和分泌物阻塞而影响呼吸或发生窒息,气管切开术是排除呼吸道阻塞的有效方法。一次性气管套管带有气囊,可防止口咽血性分泌物进入气管,  相似文献   

16.
<正> 编辑同志: 在不孕症检查中,我们基层医院一直沿用输卵管通液器来检查输卵管通畅与否。此种方法诊断率不高,继发性不孕伴有宫颈裂伤者则更低,而且通液牵拉宫颈时受术者痛苦较大,时常发生宫颈钳撕裂宫颈的现象。现介绍一种新的输卵管通液法,不仅诊断率高,效果好,而且操作简单,痛苦小。 本法除用消毒的16号气囊导管尿一根代替输卵管通液器外,其余器械同输卵管通液术。常规外阴消毒后,用窥阴器显露宫颈,用宫颈钳固定宫颈前唇。碘酒,酒精消毒宫颈管后,插入气囊导尿管,深入5—6cm。然后用注射器向气囊注入空气5ml或液体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9):4-8
目的探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60例AMI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圆形气囊气管导管,观察组采用新型的锥形气囊气管导管。气管插管期间两组患者均实施VAP集束化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情况、痰液变化量、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平均诊断VAP时间则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痰液变化量和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入科第7天时观察组患者CPIS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ICU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锥形气囊气管导管能够明显减少声门下分泌物及误吸,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呼吸衰竭患者VAP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并减少ICU停留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我们自1995年起对52例上颌窦及筛上颌窦根治术后患者采用硅胶气囊窦腔压迫止血法,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操作方法1.1取硅胶止血气囊一根,将气囊塞关严,肥皂水洗净后洗必泰液浸泡消毒备用。1.2于上颌窦根治术后,用抗生素稀释液冲洗窦腔,经鼻腔从扩大的自然孔或下界道凿设的对孔将止血气囊放入窦腔内,打开气囊塞,用注射器打人10~15ml气体,使气囊充满上颌窦腔,并向界外方牵拉气囊,使气囊膨大部分压迫扩大的自然孔或下鼻道对孔内,关紧气囊塞,前鼻孔填凡士林纱条,从前鼻孔处固定好止血气囊导管,防止松动漏气。术后48h撤除鼻腔…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辽宁省两种染色体核型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浸出物层析后所得蛋白液及其体外培养分泌物进行氨基酸测定。值得注意的是二种肺吸虫成虫分泌物中,胱氨酸、缬氨酸及脯氨酸的相对含量,都有明显差别,在浸出物及层析后蛋白液中三倍体的甘氨酸重量百分比比二倍体的明显为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气管插管气囊上滞留物持续吸引(subglottic secretion drainage,SSD)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病率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入住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预计机械通气超过72h的80例患者,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两组均使用可冲洗式气管插管。记录患者VAP病例数、VAP发病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死率、每天气囊上持续引流量,定期留取气管内痰液、气囊上滞留物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SSD使引流组VAP的发病率(25%)明显低于非引流组(60%)(P<0.05);引流组VAP发病的时间为(12.5±2.1)d,迟于非引流组[(5.3±2.1)d](P<0.05);两组病死率(住ICU期间)、总通气时间及住院ICU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气囊上滞留物及下呼吸道分泌物的致病菌分布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致病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例VAP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优势菌符合率为71.4%。前5d气囊上滞留物大多数是革兰阳性球菌、肠道细菌、颊部常驻菌群,随着时间延长浓度降低,绿脓杆菌数目逐渐增多,真菌始终存在。结论气囊上滞留物是VAP病原体的重要来源,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可降低VAP的发病率,使机械通气时VAP发病时间延迟,对病死率、总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气囊上滞留物和下呼吸道分泌物致病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