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药巴布剂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巴布剂是指药材提取物、药材或化学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巴布剂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日本出现[1],日本药局方第11 改正版对巴布剂作了明确的规定并于20世纪80年代成功打入美市场[2],我国中药巴布剂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90年代初开始规模生产,<中国药典>2000 年版Ⅰ部制剂通则项下增加了巴布剂剂型.1999年上海雷允上集团的"复方紫荆消伤膏"获得国内第一个巴布剂新药证书[3].现将有关中药巴布剂的临床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药巴布剂的研究:有正交实验法对巴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颜锋  王顺福 《中成药》1992,14(9):2-3
  相似文献   

3.
中药巴布剂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巴布剂是以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或亲水性物质为基质,与中药或中药提取物混合后,涂布于布上制成的外用制剂。对皮肤的生物相容性、亲和性、透气性、耐汗和重复揭扯性均好,且不宜过敏。  相似文献   

4.
中药巴布剂研究概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巴布剂基质材料、基质配方、制备工艺质量评价向个方面,简要概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并展望了中药巴布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中药巴布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中药巴布剂已成为一种用于治疗关节炎、软组织损伤、腱鞘炎、腰椎突出、神经痛、骨质增生、腹腔疾病、癌症等各种疾病引起的疼痛 ,并具备优良的柔韧性和黏着性的新型贴剂。我国于 2 0世纪 80年代开展了中药巴布剂的研究 ,并在治疗各种骨疾病引起的疼痛方面取得了另人满意的疗效。 90年代初中药巴布剂开始规模生产 ,至今已有多个产品在全国上市。在临床治疗多种疼痛性疾病的报道中 ,作为外用中药贴剂的巴布剂较受患者的欢迎。尽管化学药物在治疗骨疾病以及癌症引起的疼痛方面依然占主导地位 ,实践证明在此基础上采用口服和中药巴布剂的中西结合方法 ,能较好地缓解疾病的症状、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传统的中药贴膏剂相比 ,巴布剂中的高分子基质材料能更好地吸收和承载包括多种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的中药提取物并予以“凝胶化”成型。由于药物基质含有高达 40 %~ 70 %的水分 ,这样的结构犹如一个“药库” ,能快速、持久地透皮释放基质中所包含的有效成分。本文分 3个部分对中药巴布剂制备工艺研究、中药巴布剂开发的优点和国内开发现状以及中药巴布剂的应用前景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巴布剂双黄少腹贴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黄少腹贴由黄连、延胡索、丹参等药材组成 ,为治疗痛经及盆腔炎的有效药物 ,笔者用亲水性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基质原料 ,将其制成双黄少腹贴巴布剂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仪器 黄连、丹参、延胡索购于江门市药材公司并经鉴定符合药典标准。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甘油、聚丙烯酸钠等均为药用规格。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XL— 2 5 0A型拉力机 (广州 ) ,恒温、恒湿烘箱。2 实验方法2 .1 处方 双黄少腹贴中药浸膏粉、阿拉伯胶、西黄蓍胶、聚丙烯酸钠、填充剂适量 ,蒸馏水适量。2 .2 双黄少腹贴浸膏粉制备 按处方比例称取丹参、川芎、延胡…  相似文献   

7.
中药巴布剂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就中药巴布剂的基质配方及制备工艺研究的思路进行了探讨.包括:基质处方设计、基质原料选择、基质配方研究以及基质的成型工艺、制剂的成型工艺和影响成型工艺的因素等方面,结合作者的实验进行综述.同时,对中药巴布剂的研究概况、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药巴布剂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中药巴布剂研究思路与方法。方法:结合作者的实验研究与体会,对基质处方设计思路,基质原料选择方法,基质配方研究,以及基质的成型工艺,制剂的成型工艺,影响成型工艺的因素进行讨论。结果:形成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中药巴布剂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药巴布剂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药巴布剂是以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或亲水性物质为基质与中药提取物制成的中药外用贴膏剂。与橡皮膏剂、软膏剂、黑膏药等外用剂型相比,具有药物容量高、透皮性、贴敷性、保湿性好,贴着舒适、不污染衣物等优点,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外用中药新剂型。随着高分子药用辅料的发展和现代科技方法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外用药物的发展空间。我国巴布剂的研究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国家仅批准了一个中药巴布剂新药,其他均处于实验研究阶段。现将国内巴布剂的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基质的研究 巴布剂不同于内服药和注射剂,其主药、基质和…  相似文献   

10.
中药巴布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中药巴布剂与其它中药常用剂型的比较研究、基质的研究、制备工艺的研究、透皮促进剂的筛选与开发以及中药巴布剂的发展前景等方面做了综述,指出中药巴布剂是一种新型的外用贴膏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开发应用中药巴布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药巴布剂亲水性基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年来经皮给药制剂的迅猛发展,中药巴布剂的发展也倍受关注。中药巴布剂质量好坏与其基质的质量密切相关。将对中药巴布剂的概况与特点,亲水性基质的发展、分类组成及配比情况予以综述,指出了基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中药巴布剂亲水性基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医与西医由于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虽其研究对象同为人这一客体,但确由于不同的对疾病的认识角度,使两者在表述上大相径庭。现在,由于西医不断地将现代多学科、科学技术的新发现及研究成果运用于西医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故而产生了飞速的发展,对人们的影响日益加大。而中医由于其封闭性和缺乏将现代多学科技术的融合而显得相对的脆弱,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理论一直指导着传统中药的研制、生产和使用。本文从道地药材、中药的炮制。配伍规律组方原理、中药制剂、中医“证”的动物模型、辨证用药与中药评价等方面,阐述了最具中医药特色的传统技术的现代研究进展。提出了中药的现代化要加强对中药传统技术的整理、研究与保护,本文强调中药应该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和与之相应的评价方法切中要害,本文归结的建立我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亦有不少新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中药传统技术的现代研究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医药理论一直指导着传统中药的研制、生产和使用。本文从道地药材、中药的炮制、配伍规律组方原理、中药制剂、中医“证”的动物模型、辩证用药与中药评价等方面,阐述了最具中医药特色的传统技术的现代化研究进展。提出了中药现代化要加强对中药传统技术的整理、研究与保护,本文强调中药应用该有自己的研究方法与之相应的评价方法切中要害,本文归结的建立我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亦有不少新观点。  相似文献   

15.
中药巴布膏剂黏性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布膏剂的质量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巴布膏剂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外观、赋形性、固含量、有效组分或成份的定性定量等;另一方面是巴布膏剂的黏接性能。由于黏接性能更直观、更集中地反映巴布膏剂的质量,同时也是保证巴布膏剂质量的关键和重要的问题。因此,本文围绕中药巴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日本汉方药以简便、优质、规范化及疗效佳的优势日渐兴盛。在中医药事业蓬勃向上的当下,人们期望从日本汉方药的发展模式中寻求可借鉴的经验,用于推动国内中药事业的发展。现通过梳理日本汉方医药的发展历程,从日本相关政策、企业发展及社会参与的角度出发,分析汉方药发展崛起的原因,为中药行业的发展和中药产品的国际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现代化思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对中医药现代化的理解及其实现的途径意见尚不统一,从基础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手段等几个方面谈了笔者对中医药现代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亚健康状态的危害已经成为人类不可忽视的问题,中医在对其诊疗中发挥着巨大优势,食疗、针灸推拿、中医辨证用药诸多手段的综合运用均在亚健康状态干预治疗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介绍了中医药贸易的组成结构和主要内容以及与其他金砖国家中医药贸易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我国与其他金砖四国中医药服务贸易的现状、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扩大中成药出口规模,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国际发展的重要指标,减少和消除中成药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是关键。总结了金砖国家与中医药相关的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指出面对当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从中药注册和中医的市场准入两个方面来应对。要加强与其他金砖国家药典委员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更多的中药标准进入对方国家药典之中;要善于借助国际贸易组织(WTO)的谈判机制、纠纷解决机制和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加强中医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争取在国际组织如ISO认可中医服务标准;推动中医药教育的本土化发展,取得当地教育部门认可,促进中医人才本土化培养,然后由本土化中医人才推动本国立法,推动中医资格认可和学历承认,以此来减少中医服务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