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生牙1例     
病人,女,50岁,因右侧下颌磨牙疼痛到我处就诊。检查发现,右侧下颌第一磨牙深龋伴发牙髓炎,右侧下颌第一前磨牙为残根。其32个恒牙均正常萌出,另外,尚有4个多生牙,形态与前磨牙相似,但大小略有不同,分别位于前磨牙、磨牙区的颊舌侧,具体为左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磨牙腭侧、左侧下颌第一、二前磨牙颊侧、左侧下颌第一、二磨牙舌侧、右侧下颌第一、二磨牙舌侧。  相似文献   

2.
下颌一侧前磨牙舌侧多生两个前磨牙曾有报道。但下颌双侧前磨牙舌侧各多生两个前磨牙罕见 ,笔者见到 1例 ,报道如下 :男性 ,2 3岁 ,因下颌双侧各多生两个牙齿感到不解而就诊。检查 :下颌双侧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排列整齐 ,形态 ,大小 ,咬合等均正常。其舌侧对应处两侧各多生两个牙齿 ,形态、大小同正常前磨牙 ,每侧多生牙之间以及同正常前磨牙之间的邻接关系均正常。每侧 4个牙中间近牙合端1/ 3有一小间隙。但无龋坏。余牙齿排列、牙弓形态及咬合关系均正常。建议拔除舌侧多生牙防止食物嵌塞而引起龋坏双侧下颌前磨牙舌侧各多生两前磨牙1…  相似文献   

3.
上颌多生前磨牙1例李才友王树林患者男,26岁,1996-10-18因上颌腭部多生牙,要求拔除。检查: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与第二前磨牙间腭侧各有一多生牙,牙冠形态与第一前磨牙完全相同。并影响功能,故在麻醉下拔除双侧上颌多生牙。上颌多生前磨牙1例@李才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软件分析系统NNTViewer对活体下颌骨三维影像重建测量,研究下颌神经管与邻近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CBCT影像资料,在下颌骨横截面上测量:①下颌第一前磨牙至同侧第二磨牙各牙牙根中点、根尖与颊舌侧骨壁的距离;②下颌神经管与每个后牙根尖之间及与之相对应的颊舌侧骨壁、牙槽嵴顶和下颌骨下缘的距离。结果下颌第一前磨牙至同侧第二磨牙各牙牙根与颊、舌侧骨壁之间的距离,在牙根中点处分别为1.26—5.02mm、3.74~4.45mm,在根尖处分别为3.85—9.23mm、5.43—7.94mm;下颌第二前磨牙至同侧第二磨牙各牙根尖与下颌神经管之间的距离为5.31~8.19mm。下颌第二前磨牙至同侧第二磨牙各牙根尖下方处的下颌神经管与颊、舌侧骨壁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71~7.62mm、2.91~4.12mm,与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为17.09-19.22mm,与下颌骨下缘之间的距离为8.22~9.28mm。结论下颌后牙(下颌第三磨牙除外)牙根及下颌神经管与颊侧骨壁之间的距离由前往后逐渐变大。下颌神经管距离第二磨牙远中根最近,距离第一磨牙两根最远;与牙槽嵴顶的距离,在第一磨牙处最大,第二磨牙处最小;与下颌骨下缘的距离,在第二磨牙处最大,第一磨牙近中根处最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安氏I类错[牙合]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后对支抗的不同需求,以及对咬合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安氏I类错[牙合]需减数治疗病例25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后,常规直丝弓矫治器矫治。结果:25例均获得正常覆耠覆盖,尖牙和磨牙中性关系,患者侧貌发生明显改变。结论:安氏I类错[牙合]非常规拔牙模式可消耗下颌支抗,保护上颌支抗,更好地维护了磨牙的中性关系,使疗程缩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下颌第一磨牙缺失两基牙双端固定桥修复的应力分布。方法:采用CT扫描获取健康成人上、下颌牙及其支持组织二维图像,通过计算机重建技术获得右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后的双端固定桥桥体颊舌径分别为正常时的100%、90%、66.7%和50%与右下颌双端固定桥桥体及右下颌第二磨牙颊舌径均分别为正常时的90%、66.7%和50%的7个三维有限元模型,在相同垂直载荷和斜向载荷下分析了基牙牙槽骨高度及桥体大小对固定桥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当双端固定桥桥体颊舌径分别为正常大小的66.7%和50%时,固定桥两基牙中的第二前磨牙在垂直向加载时均出现明显应力集中;当下颌第二磨牙牙槽骨吸收程度等于及大于35%时,下颌第二前磨牙在其垂直向加载与斜向加载时均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下颌第二磨牙在其垂直向加载时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结论:固定桥受载的Von Mises最大应力集中于连接体表面。对于下颌567双端固定桥,当桥体变窄,颊舌径小于正常大小的66.7%时,有可能会对基牙中的第二前磨牙造成损害。当下颌第二磨牙牙槽骨吸收程度等于及大于35%时,可能对双基牙都造成损害,并可能促使并加速牙槽骨的进一步破坏吸收。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CBCT对正常人群下颌管在第二前磨牙及第一、二磨牙根尖处位置的测量,来确定其正常位置关系。方法:测量120例18岁以上正常人群第二前磨牙及第一、二磨牙根尖处位置的3个距离:①下颌管中心( A)到下颌骨下缘最下点( B)的距离;②下颌管中心( A)到与A点在同一水平线的颊侧点( C)的距离;③下颌管中心( A)到与A点在同一水平线的舌侧点( D)的距离。每个距离测量3组,取其平均值。结果:男性第二前磨牙根尖处的下颌骨下缘骨壁最厚,其舌侧骨壁厚于颊侧骨壁。在第一磨牙及第二磨牙处,下颌骨下缘骨壁、舌侧骨壁、颊侧骨壁均增厚,且颊侧骨壁厚于舌侧骨壁;女性测量结果及规律与男性相同,其骨壁厚度略较男性骨壁为薄。结论:利用这3个空间距离来确定正常人下颌管在第二前磨牙及第一、二磨牙根尖处的位置,对正颌手术中下颌骨矢状劈开术,囊肿刮治术,种植术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13岁。因左侧下颌第一恒磨牙龋损就诊。临床检查:恒牙列,下颌尖牙、第一、第二前磨牙均位于正常牙弓内,临床检查无松动、叩痛等症状,但曲面断层片显示下颌前磨牙区3个多生牙,第1个位于44与43之间,其中44的牙根被压迫而部分吸收,第2个位于33与34之间,牙根均轻度吸收,第3个位于35与36之间,其中35牙根被压迫而部分吸收(图1)。多生牙多发于上颌切牙区,多数呈较小的圆锥形、圆柱图1曲面断层片显示下颌前磨牙区有3个多生牙下颌磨牙区3个多生牙1例@魏利敏$温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浙江温州325027…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牙周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牙弓宽度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选取48名慢性牙周病患者以及228名牙周正常的大学生,所有受试者均取研究模,选择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近颊牙合角、下颌第一前磨牙的舌尖、上颌第一磨牙颊面沟的颊牙合面交点以及下颌第一磨牙舌面沟的舌牙合面交点为标志点,分别测量上述同名标志点之间的距离,依次记作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牙弓宽度和上、下颌第一磨牙牙弓宽度。结果:牙周病患者的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牙弓宽度以及下颌第一磨牙牙弓宽度明显小于大学生对照组(P<0.01),上颌第一磨牙牙弓宽度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上、下牙弓宽度不调与牙周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回顾分析方法,评价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磨牙矫治骨性Ⅱ类高角型开[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例骨性Ⅱ类开[牙合]病例,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15.6岁,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磨牙后,使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其进行矫正治疗。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并对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正治疗结束后,12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侧貌明显改善,覆[牙合]覆盖正常,[牙合]平面发生逆时针旋转,下颌平面角变小。结论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磨牙矫治骨性Ⅱ类开[牙合]临床疗效可靠,效果较稳定。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20岁,因右下后牙舌侧异物感就诊。检查:右下颌两前磨牙间有3mm间隙,舌侧可见异常突起,内含一多生牙,牙尖部分萌出且与前磨牙颈部紧密接触。X线片显示,此多生牙牙根基本发育完成,牙冠形态与前磨牙相似,牙全长19mm,最大  相似文献   

12.
病例1,女,40岁,以下颌第一前磨牙疼痛就诊,检查见第二前磨牙缺失。X线牙片示第一前磨牙根纵折,第二前磨牙颊舌向埋伏阻生,位于第一磨牙根分叉处,根分叉区根吸收,远中根根折。见图1左。病例2 ,女,18岁,下颌第二乳磨牙滞留就诊,X线牙片见第二前磨牙埋伏阻生,位于第一磨牙近中根下  相似文献   

13.
100例正常人下颌管的三维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100 例正常人下颌管在第二前磨牙及第一、二磨牙根尖处位置的测量,来确定正常人下颌管在第二前磨牙及第一、二磨牙根尖处正常位置,为临床操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100 例17 岁以上不同性别分组人群第二前磨牙及第一、二磨牙根尖处位置的3 个距离:①下颌管中心(M)到下颌骨下缘最下点(L)的距离;②下颌管中心(M)到与M点在同一水平线的颊侧点(O)的距离;③下颌管中心(M)到与M点在同一水平线的舌侧点(I)的距离.每个距离测量3 组,取其平均值.结果:男性第二前磨牙根尖处的骨壁厚度三者比较下颌骨下缘骨壁最厚,其舌侧骨壁厚于颊侧骨壁,在第一磨牙及第二磨牙处,下颌骨下缘骨壁、舌侧骨壁、颊侧骨壁均增厚,且颊侧骨壁厚于舌侧骨壁;女性测量结果分布规律与男性相同,其骨壁厚度略较男性相应骨壁为薄.结论:利用这3 个空间距离来确定正常人下颌管在第二前磨牙及第一、二磨牙根尖处的位置,对我们在临床操作中如:正颌手术中下颌骨矢状劈开(SSRO)、囊肿刮治术、种植术等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为科研、教学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人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牙槽骨植入安全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人牙槽骨解剖形态特点,以确定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植入的安全区。方法使用螺旋CT技术对21例正常中国人的颌骨进行扫描重建,并且分别测量距牙槽嵴顶3、5、7、9mm处牙齿根间区近远中向和颊舌(腭)向的参数。结果1)在上颌近远中测量中,前牙区最大牙根间距位于侧切牙与尖牙之间,最小牙根间距位于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后牙区相邻牙的最大牙根间距位于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最小牙根间距位于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颊舌(腭)向测量中,最大的颊舌向骨厚度位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最小骨厚度位于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2)在下颌近远中测量中,相邻牙的最大牙根间距位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最小牙根间距位于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颊舌(腭)向测量中,最大的颊舌向骨厚度位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最小骨厚度位于中切牙之间。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效果良好,能够充分识别牙槽骨和牙齿根间区的结构关系,为中国人牙槽骨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安全植入提供了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隐形矫治器远移下颌第一磨牙的有限元模型,探究是否使用微种植体支抗及不同第一磨牙起始位置进行远移时的牙列移动特点。方法 使用锥形束CT (CBCT)数据构建下颌骨、牙齿、牙周膜及隐形矫治器模型,依据是否辅助微种植体弹性牵引分为无支抗组及微种植体组(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根间),在两组中以第一磨牙起始位置分为工况1:第一磨牙距第二前磨牙0 mm;工况2:第一磨牙距第二前磨牙1 mm,工况3:第一磨牙距第二前磨牙2 mm;工况4:第一磨牙距第二前磨牙3 mm。分析各工况牙列总体位移及各方向位移的数据特点。结果 无支抗组:除第一磨牙向远中移动外,其余牙均表现为反向移动。微种植体组:除工况1中第二磨牙表现为少量近中移动,其余工况全牙列均表现为远中移动、前牙舌向移动,其中工况4第一磨牙远中位移值最大。随着第一磨牙起始位置向远中改变,第一磨牙向远中、前磨牙向近中及前牙向唇侧移动量增加,而第二磨牙向近中移动量减小。结论 微种植体能够有效保护前牙支抗,增加磨牙远移的表达率,避免第二磨牙出现往返移动,且第一磨牙移动起始位置与其远移量及其余牙齿移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安氏Ⅰ类错耠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后对支抗的不同需求,以及对咬合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安氏Ⅰ类错(牙合)需减数治疗病例25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后,常规直丝弓矫治器矫治.结果:25例均获得正常覆(牙合)覆盖,尖牙和磨牙中性关系,患者侧貌发生明显改变.结论:安氏Ⅰ类错(牙合)非常规拔牙模式可消耗下颌支抗,保护上颌支抗,更好地维护了磨牙的中性关系,使疗程缩短.  相似文献   

17.
自然牙牙裂综合征患者咬合类型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蔚  王美青 《口腔医学》2006,26(5):378-381
目的调查自然牙牙裂综合征(CTS)的牙合型特点。方法79例自然牙CTS患者及268名大学生,取研究模比较咬合类型。结果CTS组患牙分布:上颌第一磨牙23例,下颌第一磨牙14例,上颌第二磨牙12例,下颌第二磨牙11例,上颌第一前磨牙8例,上颌第二前磨牙7例,下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三磨牙、下颌第三磨各1例。与对照组相比,CTS组远中牙合、深覆牙合、深覆盖以及第三磨牙反牙合的比例增高,后牙锁牙合比例降低(P<0.05)。结论自然牙CTS患者远中牙合、深覆牙合、深覆盖以及第三磨牙反牙合的比例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8.
柳杨  韩翔 《口腔医学》2012,32(11):656-659
目的 介绍2种竖直下颌前倾第二磨牙的正畸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的差别。方法 选择12例下颌第二磨牙前倾阻生的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共16颗前倾阻生的下颌第二磨牙。按照随机化原则分成2组,每组8颗磨牙。A组采用下颌第一磨牙带环焊支架的方法,通过橡皮链连接支架与下颌第二磨牙牙合面上粘结的舌侧扣,控制力值在2.5~3.0 N,拉第二磨牙向远中直至完全竖直;B组采用下颌第一磨牙带环焊双曲或三曲推簧的方法,将推簧放置于下颌第二磨牙牙合面粘结的舌侧扣的近中,推第二磨牙向远中直至完全竖直,力值与A组相同。对2种方法矫治时间的差别及矫治结束后第二磨牙近中牙槽嵴的改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A组8颗前倾阻生的下颌第二磨牙完全直立所需的矫治时间为4.5~8.4个月,平均6.3个月,B组为6.5~11.5个月,平均8.5个月,2组数据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A组下颌第二磨牙完全直立后近中牙槽嵴高度增加的平均值为4.8 mm,B组为5.0 mm,2组比较P>0.5。 结论 2种矫治方法都成功地竖直了前倾阻生的下颌第二磨牙,并且使第二磨牙的近中牙槽嵴高度增加,A组的方法矫治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安氏Ⅲ类错患者中,采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远移下颌磨牙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特点。方法:选择16例成人患者,将32枚微型种植体植于下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颊侧牙槽骨内,Ni-Ti螺旋弹簧压缩后置于下颌第一前磨牙与下颌第一磨牙之间,推磨牙远移。通过测量下颌第一磨牙在近远中方向、垂直向的位置变化,以衡量磨牙的位置改变。并通过下颌中切牙的位置变化,评价支抗强弱。结果:下颌第一磨牙平均远中移动4.5mm,疗程5.4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8mm/月;磨牙长轴向远中倾斜角度为3.9°。下颌中切牙位置基本无改变。结论:所有下颌磨牙被远移到了恰当的位置。未见前牙支抗丧失。种植体作支抗推下颌磨牙远移的过程中,发挥了强支抗的作用。临床操作较方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人183颗恒牙根管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蒙古族人恒牙根管形态进行研究。方法:制备透明牙标本。结果:多数前牙以及前磨牙的主根管属1-1型,上颌磨牙和下颌第二磨牙的各根管也多见1-1型,下颌第一磨牙的各根管见1-1、2-1、2-2型,且比例增衡。侧、副根管平均出现率为33.3%,40.9%分布于根尖1/3,36.4%分布于根中1/3,18.2%分布于根颈1/3。结论:所选方法可行,为蒙古族人恒牙根管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