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提高对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癌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总结 1 2例 (年龄 6 3~ 82岁 )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前列腺增生术后 1 0个月~ 1 4年 ,平均 5 .6年 ,发现前列腺癌。患者因排尿困难、血尿、疼痛而再次就诊。发现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异常 1 1例 ,前列腺结节 8例。B期 3例、C期 3例、D期 6例。 1 2例均行睾丸切除术 ,其中 1 0例加用雄激素受体阻断剂 ,3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TURP)。 结果 :随访 4个月~ 8年 ,平均 4 .5年。死亡 3例 ,病变稳定 6例 ,2例病变进展。 结论 :前列腺增生手术不能预防前列腺癌的发生 ,血清PSA和直肠指检是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癌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高值PSA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高值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的来源。 方法 对 2 7例术前PSA值 8.1~ 75 .1ng/ml,直肠指诊前列腺≥Ⅲ° ,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 >5 0ml,无前列腺癌 (PCa)迹象的排尿困难患者 ,采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及术后PSA追踪检测方法 ,分析术后PSA值变化的原因以及术前高值PSA的来源。 结果  2 7例切除腺体 4 0~ 1 85g ,平均 82 .7g。病理检查 2例发现PCa灶 ,2 5例未发现PCa灶。术后 1个月内 1例有PCa灶者PSA上升 ,2 6例迅速下降至正常范围。 2 4例获随访 1 7~ 5 7个月 ,PSA 0 .0 8~ 2 .39ng/ml,平均 1 .1 6ng/ml。 结论 大体积BPH患者的高值PSA多源于前列腺移行区增生腺体 ,而非源于外周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诊断性前列腺电切(TURP)在前列腺增生合并血清PSA异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为临床处理前列腺增生合并血清PSA异常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手段。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71例,总结病理为前列腺癌患者的Gleason评分及预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检测其TURP术后6个月、1年的PSA值及IPSS评分,分析术后血清PSA值、IPSS的变化,评估TURP在前列腺增生伴血清PSA异常患者中的诊疗效果。结果:①40例前列腺穿刺活检阴性而血清PSA持续异常的患者中,2例术后病理示前列腺腺癌(2/40),Gleason评分为6分,另1例电切后病理示前列腺增生组织,但术后血清PSA持续异常(18μg/L),行2次活检,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6分,3例均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术后随访恢复好。31例拒绝活检患者中术后病理示前列腺腺癌9例(9/31)。Gleason评分79分,平均8分,1例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8例行内分泌治疗。②59例病理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其中血清PSA恢复正常者56例,显著降低者3例,IPSS评分有明显改善53例,6例尿道狭窄经过尿扩处理后评分亦有改善。结论:诊断性TURP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检出率,改善患者的下尿路症状,且有利于患者血清PSA持续正常化。对血清PSA异常(>4μg/L),伴有下尿路梗阻状态、前列腺穿刺活检阴性的患者可考虑行诊断性TURP。  相似文献   

4.
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 )术后发生前列腺癌 (PCa)临床并不罕见。 1990年至2 0 0 2年 ,我院诊治 12例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12例。年龄 63~ 82岁 ,平均 74岁。均曾因症状性BPH而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TURP)。术后病理示BPH ,其中 3例伴有前列腺急、慢性炎症 ,1例伴有前列腺不典型增生。术前直肠指检 1例可触及前列腺小结节。7例术前PSA >10ng/ml 1例 ,4~ 10ng/ml 3例 ,<4ng/ml 3例。患者术后10个月~ 14年 ,平均 5.6年 ,因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血尿或疼痛而再次就诊。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结节 ,…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前列腺癌1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BPH)术后发生前列腺癌(PCa)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12例BPH术后发生PCa患者的临床资料,PCa距BPH手术时间为10个月~14年,平均5.6年。患者BPH后因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血尿、疼痛而再次就诊。检查血清PSA异常11例,前列腺结节8例。B期3例、C期3例、D期6例。12例均行双侧睾丸切除术[白膜下睾丸切除4例,3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10例;内照射治疗骨痛3例。结果:随访4个月~8年,平均4、5年。死亡3例,病变稳定6例,2例病变进展.1例失访。结论:BPH手术不能预防PCa的发生;血清PSA和直肠指检是BPH术后前列腺癌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牛症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60ng/ml的原因及治疗选择.方法 总结5例血清PSA>60ng/ml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手术治疗后PSA的变化,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术后PSA水平均明显下降,术后3月PSA由术前平均(72.8±8.3)ng/ml降至平均(16.4±3.2)ng/ml.其中1例前列腺增生伴炎症患者由术前103.5ng/ml降至34.8ng/ml,l例前列腺增生伴部分不典型增生患者由术前84.6ng/ml降低至42.6ng/ml.术后6个月复查,5例PSA平均(11.6±4.8)ng/ml(7.5~18.5 ng/m1).结论 PSA增高除了与前列腺癌相关外,还与年龄、前列腺体积、尿潴留、尿路感染以及前列腺炎症密切有关.对于高水平PSA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建议尽早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列腺上皮内瘤 (PIN)的临床特征、诊断和处理。 方法 分析 13例PIN患者的临床资料。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PIN 4例 (HGPIN 1例 ,LGPIN 3例 ) ,行TURP手术 3例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 1例 ;前列腺癌并发PIN 8例 (均为HGPIN) ,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 5例 ,TURP手术 3例 ;体检发现LGPIN 1例 ,因血PSA持续升高 ,TURP术后给予雄激素全阻断治疗。 结果  13例均经病理确诊 ,血PSA检测、直肠指诊和经直肠B超等检查对PIN诊断无意义。 4例BPH合并PIN患者均健康存活 (3~ 5年 ) ,1例 1年后随访活检发现进展为前列腺癌 ,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 ;5例前列腺癌并发PIN患者随访 2~ 5年后健康存活 ,1例死于其它疾病 ,2例失访 ;体检发现者 3个月后血PSA明显下降。 结论 病理检查是诊断PIN的惟一方法。对PIN应进行雄激素全阻断治疗并密切随访 ,定期穿刺活检是早期发现PIN恶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穿刺活检报告高分级前列腺上皮内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穿刺活检报告为高分级前列腺上皮内瘤(HGPIN)病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记录分析了7例首诊穿刺活检报告为HGPIN的患者资料并对该组所有患者进行规律随访,随访时间18~43个月。随访内容包括血PSA检测以及增加针数的10点前列腺穿刺。对随访中发现前列腺癌的病例实施根治手术治疗,对高度怀疑前列腺癌病例给与放射治疗,治疗后均作随访。结果7例患者中,1例患者于首诊时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标本病理仅报告HGPIN。3例随访29~43个月,未发现前列腺癌存在的证据,而未行特殊治疗。在随访过程中,2例证实前列腺癌而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分别随访24个月和36个月,均健在;1例行前列腺放射治疗,术后随访30个月健在,血PSA逐渐下降。结论HGPIN是前列腺癌的癌前病变,前列腺穿刺活检报告HGPIN的患者应给与严密随访。根据随访中血PSA和前列腺穿刺结果,必要时采取针对前列腺癌的治疗干预措施,以争取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PH切除术后前列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9例BPH切除术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前列腺癌发病距BPH手术时间为0.5~8年,平均4.6年。患者BPH术后主要因尿频、排尿困难、肉眼血尿或骨痛而再次就诊。血清PSA异常8例,前列腺结节5例,同位素扫描(ECT)骨转移1例。9例均行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1例骨痛者行辅助放疗。结果:7例获随访0.5~8年,其中死亡2例,病变稳定4例,病变进展1例。结论:BPH切除术后的病例仍有发生前列腺癌可能,术后应定期随访,及早发现术后前列腺癌。血清PSA、直肠指检及前列腺穿刺活检是BPH术后前列腺癌诊断的主要方法;早期可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晚期或转移者则以内分泌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徒手"12+X"法TRUS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对74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18G自动穿刺活检针行双侧外周带12点法系统穿刺,其中直肠指诊(DRE)触及结节24例,超声提示异常回声14例,前列腺核磁提示异常信号30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ng/ml者14例,PSA 4~10ng/ml 25例,PSA>10ng/ml者35例。同时对每个可疑病灶进行1~2针靶向穿刺。回顾性分析穿刺的阳性率和并发症。结果:成功对74例患者进行徒手"12+X"法TRUS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活检术。年龄43~81岁,中位年龄72岁;PSA 1.9~500ng/ml,中位PSA17.8ng/ml。经病理诊断,前列腺癌23例,阳性率31.1%,穿刺阴性病例中3例TURP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前列腺癌;2例首次穿刺阴性,6个月后重复穿刺时发现前列腺癌。低危前列腺癌(Gleason≤6分)、中危前列腺癌(Gleason=7分)和高危前列腺癌(Gleason≥8分)分别为13.1%、30.4%和56.5%。其余51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或合并前列腺炎症。术后短暂和轻度的肉眼血尿6例(8.1%),均在1~3d后缓解,5例(6.8%)轻度发热,2例(2.7%)会阴部轻度不适。无脓毒症、急性尿潴留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徒手"12+X"法TRUS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活检安全可行,阳性率稳定,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偶发癌的新辅助疗法加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偶发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月,对18例前列腺增生症行TURP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病人,先行新辅助治疗后,进而行前列腺痛根治术,满意效果。新辅助治疗方案包括(1)诺雷德 Flutamide(氟他胺):(2)诺雷德 Casodex(康士德),用药时间为3月,用药期间监测PSA。手术方法为标准的保留勃起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结果所有病人药物耐受性良好,手术和围手术期过程顺利。术后随访6月~3年4个月,平均12月,12例膀胱控尿正常,3个月时有轻度压力性尿失禁6例,6个月时有2例,无真性尿失禁发生。随访期间18例病人血清PSA均<0.01μg/L,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以及远处转移征象。7例患者保持性功能正常。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是偶发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有效疗法。术前应用新辅助治疗3月,可使TURP术造成的创面完全愈合,减少根治手术的难度,同时控制前列腺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再发前列腺癌的机理及诊治措施。方法收集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近10 a收治的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再发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分别于术后第4年、8年发现前列腺癌。1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于术后第8年发现前列腺癌。2例行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1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随访至今,3例患者均健在,未发现生化复发及骨转移。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切除术不能预防前列腺癌。直肠指检、PSA检测、直肠超声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再发前列腺癌的重要方法。重视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再发前列腺癌的认识,早期诊断和及时采用以前列腺根治术为主的综合疗法,可获理想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3.
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切除后继发前列腺癌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不论何种手术方式均不能完全彻底地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 ,残余的腺体组织中有可能发生前列腺癌。笔者统计了 1 990~ 2 0 0 0年我院诊断前列腺癌的患者中曾因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行前列腺切除的病例 ,并就其临床数据予以分析和讨论。1 临床资料1 2 1例前列腺癌患者中有 6例曾因BPH行前列腺切除术。 6例患者年龄 5 1~ 83岁 ,平均 72岁。均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证实。诊断前列腺癌距手术时间间隔为 1~ 1 6年 ,平均 8年。有 3例发生在术后 4年内 ,1例于术后 9年发生 ,另 2例则为 1 0年以后发生。肿瘤分期 :A2 期 2例 ;B1 期 1例 ;C…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1998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收住的602例资料完整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移行带指数(TZI)与急性尿潴留(AUR)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本组病例602例,年龄51~87岁,平均69岁。血清PSA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前7d无急性尿潴留、尿路感染、直肠指检、经直肠B超或前列腺穿刺活检。PSA>4.0μg/L者,经前列腺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排除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15.
血清PSA筛选结合经直肠B超引导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直肠B超(TRUS)引导穿刺活检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通过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测定和筛选,对64例有排尿症状,血清PSA≥4 ng/ml男性患者行TRUS定位前列腺10针穿刺活检. 结果 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28例(43.75%),良性前列腺增生36例(56.25%).与术后病检结果对比,有3例术前穿刺活检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病检确诊为前列腺癌,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90.32%(28/31),漏诊患者血清PSA 4.5~9.2 ng/ml.穿刺后不良反应有一过性血尿2例、肛门或会阴部痛5例,均自行缓解消失. 结论 TRUS定位前列腺穿刺活检具有准确、安全等优点,并发症少,简单易行,是确诊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穿刺中除重视可疑区外,等回声区亦不能忽视,多点多部位的穿刺能降低漏诊.同时结合血清PSA测定,不但能提高早期诊断率,而且有助于前列腺癌患者的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10月40例BPH患者,根据数表法随机分为PAE组(20例)及TURP组(20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疗效评价指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体积(PV)、排泄后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2组间术前IPSS、QOL、PV、PVR、Qmax、PS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6、12个月,2组患者IPSS、QOL、PV、PVR、PSA均较术前明显减低(P均0.05),Qmax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术后3个月2组间疗效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12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UR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AE组(χ~2=4.329,P=0.037)。2组间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5,P=0.147)。结论 PAE和TURP治疗BPH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术后3个月TURP疗效优于PAE,但PAE更微创、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冷冻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冷冻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 方法 伴严重并发症不能接受根治性手术或拒绝开放手术、预期寿命<10年、前列腺体积≤40 ml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26例.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2~4分6例、5~7分20例.血清PSA平均11.9(4.7~19.2)ng/ml.临床分期T_(1a~b)N_0 M_0 1例、T_(1c)N_0 M_0 10例、T_(2a) N_0 M_0 7例、T(2b) N_0 M_0 4例、T_(2c)N_0 M_0 4例.均行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冷冻治疗,采用氩氦靶向双冷冻技术.观察其即刻和迟发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2年内每3个月,以后每6个月复查PSA 1次.PSA截止值≥0.5 ng/ml认为治疗失败.患者术后6个月均建议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 26例平均手术时间(102±32)min,均未输血.术后平均住院(6±2)d.拔除尿管后,控尿满意22例;4例尿失禁3~7 d后恢复控尿;原有性功能者9例,术后出现勃起功能障碍5例;未发生尿潴留和尿道直肠瘘.26例随访平均22(6~30)个月,PSA<0.5 ng/ml 23例,PSA≥0.5 ng/ml 3例;术后6个月前列腺穿刺活检20例,均为阴性. 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冷冻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安全有效,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后明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列腺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例前列腺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例1,50岁,因排尿困难伴会阴部疼痛3个月入院。直肠指检前列腺Ⅲ度(5.0 cm×6.0 cm)增生,质硬,表面欠光滑。血清PSA 0.31 ng/ml,fPSA 0.09ng/ml。B超示低回声块,CT示前列腺密度不均。经直肠穿刺活检示前列腺癌,行前列腺癌根治术。例2,82岁,因排尿困难伴间歇性血尿4个月入院。直肠指检前列腺Ⅱ度(4.0 cm×5.0 cm)增生,质硬伴多发性结节,表面欠光滑。血清PSA 2.61 ng/ml,fPSA 0.05ng/ml。B超示低回声块,CT示前列腺密度不均,精囊及膀胱颈部受侵犯。经直肠穿刺活检示前列腺小细胞癌,行双睾切除术加TURP。结果2例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前列腺小细胞癌。肿瘤呈弥漫性片巢状结构,伴大片凝固性坏死,核小、燕麦状或圆形、染色深、核仁不明显、胞质少,类似肺小细胞癌。精囊及膀胱颈部均有肿瘤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检查:LCA、L-26、34βE12(-),PSA、AE1/AE3、AR(+),CA、S-100(±)。例1术后1个月死于广泛肺转移,例2术后3个月发现后腹膜转移,仍在随访中。结论前列腺小细胞癌少见,确诊依靠临床及病理表现。对早期前列腺小细胞癌,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加激素及化疗是可行的,晚期患者则无较满意的治疗方法,且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病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病理检出前列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三家医院于2003年1月~2006年12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3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与前列腺增生的患者的前列腺抗原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结果327例患者中PSA在4~10ng/ml间者共112例,PSA在10~20ng/ml之间者共15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的27例,其中有21例患者的PSAD值高于0.1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有助于更好地鉴别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125I粒子永久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本组前列腺癌患者5例。年龄61 ̄83岁,平均70.4岁。临床分期T2bN0M0者2例,T3aN0M0者3例。Gleason评分6分者2例,7分者1例,8分者2例。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5 ̄17.5ng/ml。T3a期患者植入治疗前先行内分泌治疗。术前制定治疗计划,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125I粒子永久植入操作。术后观察PSA水平变化,连续3次PSA升高即为生化复发,观察术后尿路和直肠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例患者均术后恢复顺利。术后随访18个月,PSA均明显下降,PSA为0.1ng/ml者3例,0.01ng/ml者1例,0.04ng/m1者1例。5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症状,但6个月后逐渐好转。4例术后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术后3个月均好转。未发现尿失禁、直肠溃疡等并发症。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125I粒子永久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确切,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