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取进化上种风差异较大的两种动物大鼠和树 为研究材料,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运动皮层的GABA能神经元.两种动物运动皮层中GABA能神经元的数量、大小及所占的比例都有明显的差异.大鼠运动皮层中GABA能种经元的平均密度为140.0±49.2个/mm2,树 则为214.0±82.9个/mm2,树 的密度明显高于大鼠.大鼠从Ⅱ层到Ⅵ层GABA能神经元的数量逐层降低,而树 从Ⅱ层到Ⅴ层逐层降低,Ⅵ层的密度则高于Ⅴ层,二者密度最高的都是在Ⅱ层.大鼠GABA能神经元的最长在平均为14.2±1.2μm,树 为11.9±1.6μm.大鼠最长径在15μm以上的占29.8%;而树 仅占11.3%,树 的GABA能神经元比大鼠的要小.所以在进化较高等的动物-树 的运动皮层中,GABA能神经元的密度较高,大的GABA能神经元较少.电镜观察显示GABA能神经元表面既接受对称型突触又接受非对称型突触,两种动物非对称型突触的数目都不与GABA能神经元的周长及截面积呈线性相关.对称型突触既有GABA能的也有非GABA能的;大鼠GABA能的及非GABA能的对称型突触,和树 非GABA能的对称型突触都与GABA能神经元的周长及截面积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大鼠和树Gu作为研究材料,在脑正比 断一侧锥体束,用HRP逆行标记和计算机三维重观察锥体速凶在皮层的分布,以及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锥体神经元和GABA神经元关系。逆行标记的锥体束神经元主要分布于皮层的运动区和体感区,在枕区,扣带区, 颞区和屏状皮层中都有少量 分布。  相似文献   

3.
4.
郑芳  郑则慧 《解剖学报》1997,28(4):359-363,I005
用HRP逆行标记结合GAB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电镜下观察大鼠运动皮层胼胝体起源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其与GABA能终末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鼠运动皮层内的轴突终末与胶胝体起源细胞胞体仅形成对称型突触,与近端树突梗也形成少量的对称型突触,而一其树突棘则形成非对称型突触。与胞体和近端树突形成对称型突触的轴突终末主要是GABA能终末。由这些GAB能终末形成轴-体突触数量占胞体表面总对称性突触数的85.6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杏仁体中多巴胺(DA)能神经末梢和7-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两者在精神分裂症中作用的神经解剖学机制。方法 用免疫电镜双标技术,分别以抗DA和抗谷氨酸脱羧酶(GAD、GABA的合成酶)标记大鼠杏仁体基底外侧核中DA能神经末梢和GABA能神经元,在电镜下观察DA能神经末梢和GABA能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结果 由DA免疫阳性神经末梢形成的突触中,有43%直接或间接形成于DA免疫阳性神经末梢与GAD免疫反应阳性树突结构之问,其中单一性突触为38%、汇聚性突触为30%、连续性突触为20%、末梢间突触样联系为12%。另外的57%由DA免疫阳性神经末梢与未标记的神经结构形成,其中在未标记的神经元胞体形成10%、树突上82%、轴突末梢上8%。由DA免疫反应阳性末梢形成的所有突触均为对称性即抑制性突触。结论 在大鼠杏仁体基底外侧核中,DA能神经末梢系统以对称性突触支配着GABA能中间神经元,同时,又与核内的谷氨酸能投射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并影响其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杏仁体基底外侧核(BL)中的γ-氨基丁酸(GABA)能和乙酰胆碱能(ACh)2种中间神经元树突上的突触联系。方法:用抗GABA和抗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抗体对BL做光镜和电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光镜下,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多为圆形多极神经元;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多为双极神经元。两者数量比约为(7-9):1。电镜下,支配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的突触52.7%为非对称性(兴奋性),47.3%为对称性(抑制性),而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则分别为44.9%和55.1%。结论:在情绪性学习记忆的处理过程中,杏仁体GABA能中间神经元起主要的功能作用,可能为抑制作用;而ACh能中间神经元作为辅助的均衡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抗加压素(VP)血清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中国树下丘脑视上核(SON)和室旁核(PVN)内VP能种经元的形态和神经纤维的分布。VP能胞体的形态,在SON主部多呈梭形,少数呈多角形;在SON交叉后部,多是多角形,少数是梭形;在PVN,以多角形为主,少数为梭形.VP能纤维的分布:在PVN与SON生部之间,特别是与视交叉上区和现柬背内侧区之间,纤维细而直,多平行分布.在PVN后半外侧,可见部分纤维呈内侧-背外侧向分布;在SON交叉后部的背外侧,纤维是朝向正中隆起处汇集的趋势,其中部分纤维呈串珠状;在正中隆起内带,纤维呈西外侧-内侧向和吻-屠向密集分布,有少数大小不等的免疫反应阳性的聚集体;在正中隆起外带,特别在会体门脉毛细血管排周围,有致密的、成群分布的免疫反应阳性点状结构;在漏斗柄和垂体神经部,可见致密的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和Herring体,在神经部内的窦状毛细血管周围有致富的、大小不等的免疫反应阳性点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的海马GABA能神经元数量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柯尊记  姚志彬 《解剖科学进展》2000,6(2):148-151,157
为探讨γ-氨基丁酸 (GABA)能神经元在老年脑的改变及其与老年性学习记忆减退间的关系。本研究通过 Morris水迷宫测试将老年大鼠分为学习记忆正常和损害组 ,用免疫细胞化学和体现视学方法定量描述 GABA能神经元的改变。结果显示 ,老年记忆正常和损害组海马本部各区的 GABA能神经元均较年轻组明显减少 ,但正常组和损害组海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齿状回分子层的 GAB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仅在老年学习记忆损害组明显减少 ,且 GABA神经元数量与搜寻平台的游泳时间呈负相关 (r=- 0 .91,P<0 .0 1)。提示老年学习记忆能力减退可能与齿状回分子层的 GABA能神经元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探讨GABA 能神经元与老年学习记忆减退的关系,本研究以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为模型,用免疫电镜结合体视学方法观察了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海马CA1 区放射 分子层的GABA 能神经元树突内线粒体的改变。结果显示,线粒体的面数密度在老年学习记忆损害组明显小于青年组和老年正常组(P< 0.01);体密度的绝对值有所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衰老时较小的树突内线粒体的密度增大,老年学习记忆正常组小直径树突内线粒体面数密度的增加较老年学习记忆损害组更明显。结果提示,衰老过程中,GABA 阳性树突内线粒体的数目减少,单个线粒体的体积代偿性增大。老年学习记忆减退时,树突结构和功能的内源性代偿能力下降,可能处于一种失代偿状态。  相似文献   

10.
11.
对70例树(鼠句)颅脑进行了实验测量,其中20例作全脑冰冻额状连续切片,3例作矢状连续切片.观察了大脑皮质的细胞层和纤维层结构及各功能分区形态、大小、距APO额状平面(Frontal Zero Plane Between Anterior AndPosterior Plane)HO水平面(Horizontal Zero Plane)和正中矢状切面的距离,为在体表面测定功能分区在颅内的位置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2.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加压素样神经元在树鼩下丘脑视上核中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并同时对比了加压素样神经元在大鼠和豚鼠视上核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加压素样神经元在视上核中的分布有较大的种属差异性.在视上核的主体部分,差异主要表现在核团的形状、大小、加压素样神经元的数量、分布形式等方面.在视上核的交叉后部分,加压素样神经元的数量、分布形式、距中线的距离也有较太差异.此外,三种动物视上核所含大、中、小加压素样神经元的比例亦存在种属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用直接抗GABA免疫组化方法和与HRP逆行追踪相结合的双标记法在光镜下观察了GABA样神经元和GABA能丘脑投射神经元在大鼠三又神经惑觉核簇的分布和形态特征。结果显示:GABA样神经元广泛存在于三叉神经感觉核簇的各亚核中,但在每一亚核和尾侧亚核的各层,其分布状况和细胞形态特征各异。在尾侧亚孩,GABA样神经元的分布密度为Ⅰ、Ⅱ层>Ⅳ、Ⅴ层>Ⅲ层;在极间亚核,GABA样细胞分为背、腹二群,以腹侧群为主;在吻侧亚核,分为背内侧群、内侧带群和腹外侧群三群;在感觉主核分为背内侧群和腹外侧群;在三叉上核分为吻内侧群和尾外侧群。同样,本文首次发现,GABA能丘脑投射神经元也广泛存在于三叉神经感觉核簇各核中,而且在各亚核及各层中其分布密度及细胞形态也不相同。在尾侧亚核,双标细胞占38.6%,主要分布在Ⅰ、Ⅱ层,具有较长附突;在极间亚核,双标细胞占40%,主要分布在腹侧群;在吻侧亚核中仅在腹侧群有少量小的双标细胞;在感觉主核,双标细胞占20-30%,主要集中在背内侧群,腹外侧群仅有少量;在三叉上核,双标细胞仅出现在尾外侧群。结果提示:GABA对三叉神经感觉核簇中的各种深浅感觉功能的传导和整合可产生广泛的抑制影响,但其影响形式、程度和机制可能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bFGF对成年大鼠损伤的大脑皮质神经元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用SD大鼠40只,其中30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切片用甲基绿-派洛宁染色;另10只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只,切片用神经丝免疫组化染色.手术毁损大鼠大脑顶叶皮质,立即放入分别浸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实验组)或PBS(pH7.2,0.2moL/M)(对照组)的海绵胶粒(1mm3),于术后14d,24d,34d在损伤的皮质腔内重复注射相应的实验用液25μl.术后40d取材,在大脑皮质损伤腔颞侧边缘Ⅱ~Ⅲ层距边缘500μm范围内,对每只大鼠计数了1mm2面积中的存活神经元数目,并观察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发现,实验组大脑皮质存活神经元数目较多,对照组存活神经元较少.经体视学定量方法分析,结果其均数±标准差为:实验组919.45±165.40,对照组628.39±57.50/mm2,经两样本均数t检验,P<0.05.提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大脑皮质损伤神经元有一定的维持存活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尾壳核功能复杂,生理学及药理学的研究提示:尾壳核在功能上及神经递质的分布上有区域性的差异,但形态学上有无此类差异未见报道。本文以免疫组化ABC技术用乙酰胆碱转移酶单克隆抗体研究了胆碱能神经元在尾亮核头部的分布,结果显示胆碱能神经元在尾壳核头部的分布存在着区域性差异,背外侧区神经元的密度最高,13.47±3.46个/mm~2。利用VIDS—Ⅲ型图像分析仪随机测量尾壳核头部的529个胆碱能神经元,发现组成尾壳核头部的胆碱能神经元有两类:中等神经元和大型神经元。中等神经元的平均球直径为13.82±1.32μm,大神经元的平均球直径17.88±1.95μm。本文从形态学上显示的胆碱能神经元分布密集区与放射免疫测定结果相一致。对神经元大小的表示提出了更精确的参数及相应的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观察了孕 14 d SD胚鼠大脑皮质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发育过程。将孕 14 d SD胚鼠大脑皮质细胞悬液接种于 2 4孔培养板 ,实验按培养龄分 4组 ,分别在接种后 5d、10 d、15d和 2 0 d终止培养 ,继而进行NA DPH - d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各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形态。结果显示 :培养后 5d即有一定数量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出现 ,在 4个实验组中 ,以 15d组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为最多、突起最长 ,深染细胞数量也最多 ,大部分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胞体与突起均局限分布在细胞团块内 ,胞体大小不一 ,只有少量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散在分布在细胞团块之间 ,其突起伸向或围绕团块。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胚鼠大脑皮质的神经元内即已有一氧化氮合酶存在 ,提示一氧化氮可能与胚脑的生长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大鼠大脑运动皮质与脑干面口部运动前神经元的突触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脑运动皮质发出的下行投射终末或谷氨酸能终末与脑干面口部运动核内运动神经元的间接突触联系。方法 顺行与逆行追踪相结合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逆行追踪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技术。结果 将PHA-L电泳入大鼠额叶1区和/或2区和将HRP分别注入三叉神经运动核(Vm)、面神经核(Ⅶ)或舌下神经核(Ⅻ),PHA-L顺标终末和HRP逆标神经元的重叠分布区主要见于臂旁核族、三叉上核、Vm内侧的脑桥网状结构、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细胞内记录、Biocytin注入和细胞内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在大鼠离体脑片上,对扣带皮质V层锥体细胞的基本电生理学特性和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注入Biocrtin的锥体细胞位于扣带皮质1区(Csl区)和2区(Cg2区),Cg1区和Cg2区性体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不同,特别是后电位有差异。Cg1区锥体细胞的锋电位出现后有显著的快速后超极化跟随;Cg2区神经元的快速后超极化较小,但出现中等范围后超极化和会极化后电位。两区锥体细胞在形态学特征上也存在差异,Cg1区锥体细胞的顶树突比Cg2区者长,且在皮质浅层内分支较少;而Cg2区锥体细胞的顶树突则有较多分支。Cg2区锥体细胞的基树突比Cg1区神经元者延伸范围广且密集。所有的锥体细胞都有一条伸入皮质下白质的主轴突,Cg1区神经元的轴突侧支主要沿顶树突在垂直方向上分布,而Cg2区神经元的轴突侧支则延伸至较广泛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应用FAGLU荧光组化技术观察了树鼩脑干儿茶酚胺神经元(简称CA神经元)的位置分布及其形态特征。结果表明,CA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下列核区:延髓的腹外侧网状核(LRN),孤束核(Sol);脑桥的面神经核(nVll).脑桥尾侧网状校(PnC),第四脑室顶外侧壁,蓝斑(Lc),脑桥头端与中脑尾端移行部的中缝背核(DR)、中央上核(cs),腹外侧臂旁核(VLPB)、中央灰质腹侧(Vcg);中脑的黑质(SN)、和腹侧被盖区(V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